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声音”单元能力提升卷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 ,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
A.声波传到人体中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的振动频率变低了,人耳听不到
2.如果你和你的朋友在月球上,你就不能直接听到他的声音了,这是因为( )。
A.在月球上说话的人的声带不会振动
B.月球上没有空气来传播声音
C.在月球上说话要比在地球上大声些才能听到
3.人说话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A.嘴唇 B.喉咙 C.声带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情况下,孩子的音高比大人高,因为孩子的声带小而狭窄,振动快
B.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C.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是同一回事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蟋蟀能用翅膀摩擦发出声音
B.蚊子发出嗡嗡的声音,是蚊子一直在叫
C.物体受到力就一定会发出声音
6.使用扩音器,能帮助我们( )。
A.改变音高 B.改变音色 C.扩大强度
7.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
A.有物体发出声音
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听觉器官
C.以上三者缺一不可
8.用嘴向装有水的瓶口水平方向吹气,我们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
A.水振动发出的声音 B.瓶子振动发出的声音 C.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
9.一般女性声音比男性声音高,这是因为( )。
A.女性的声带发声时振动的幅度大
B.男性的声带发声时振动的幅度大
C.女性的声带发声时振动的速度快
10.小闹钟的声音是这样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 )。
A.闹铃—空气—耳朵
B.闹铃—空气—闹钟的外壳—耳朵
C.闹铃—闹钟的外壳—空气—耳朵
二、综合探究题(70分)
1.填空:写出耳朵的各组成部分。(8分)
耳朵从外到内可分为( )( )( )
2.(6分)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
(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击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的大小。
(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两次声音的大小。请你帮她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
实验操作过程 声音大小(填“大”或“小”) 声音靠什么传播
两张课桌紧挨时
两课桌间有个小缝时
(3)课桌与空气哪个传声效果更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分)(1)小明想比较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较长 长 短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4.(10分)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用乒乓球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作____________________(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3)如果实验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6分)探究琴弦的音调。
小华是一名吉他的爱好者,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他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于是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小华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种不同规格的琴弦。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
A 钢 80 1.05
B 尼龙 80 1.05
C 尼龙 100 1.05
D 铜 60 0.78
E 铜 60 0.89
F 铜 60 1.05
G 铜 80 0.78
H 铜
I 铜 100 0.78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还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猜想,可以进行的实验设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0分)铝片琴的研究。
(1)观察铝片琴,这种乐器中,铝片的长短变化(从左往右)是____________。用同样的力气敲打这些铝片,从左往右的音高变化是____________(填高→低"或“低→高”)。产生这种变化主要与铝片振动的____________有关。
(2)根据下图所提供的“1~8”号顺序,用“高→低”或“低→高”表示声音变化的规律。
按顺序敲打长短不同的金属条,声音的变化规律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分)声音的特性。
和你朝夕相处的人在室外说话时,我们通过听声音就能知道是哪位在说话。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音调、响度都有可能相似,但音色却各不相同。我们可以通过辨别音色来分辨出是哪位在说话。
往暖水瓶中倒水时,听声音就能知道水是不是满了。因为不同长度的空气柱,振动时发声频率不同。空气柱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暖水瓶中水越多,空气柱就越短,发出的声音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特别是水刚好倒满的瞬间,音调会陡然升高。通过听声音的高低,我们就能判断水是否已经倒满。我们去商店买碗等瓷器时,可以用手或其他物品轻敲瓷器,通过声音就能判断瓷器的好坏。因为有裂缝的瓷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与完好的瓷器不一样,所以通过音色能把坏的瓷器挑选出来。
(1)下列无法传播声音的地方是( )。
A.月球 B.玻璃钟罩内 C.水底
(2)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抽走后,里面的闹钟发出的声音听起来会产生的变化是( )。
A.声音会变得很轻,甚至听不见
B.声音和原来的一样响,没有变化
C.声音会比原来更响
(3)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 )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A.棉线 B.话筒 C.空气
(4)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A.波 B.直线 C.气流
8.(6分)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B
B
C
C
A
C
C
C
C
C
二、
2.(2)
实验操作过程 声音大小(填“大”或“小”) 声音靠什么传播
两张课桌紧挨时 大 课桌
两课桌间有个小缝时 小 空气
(3)课桌比空气传声效果更好
3.(1)机械闹钟 (2)B (3)泡沫、衣服、锡箔纸
4.(1)音叉的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转换法 (3)①听到声音变强,看到乒乓球弹起更高 ②音叉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5.(1)D、E、F D、G、I 80 1.05 (2)选取任意一组实验材料,让琴弦拉的紧一点,弹拨一下,再让琴弦拉的松一点,用相同的力再弹拨一下,比较声音的音调有什么不同
6.(1)由长变短 低→高 快慢 (2)低→高 物体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物体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7.(1)A (2)A (3)A (4)A
8.(1)声音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2)声音逐渐增强 (3)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