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文章标题作用(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现代文阅读文章标题作用(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0 11: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之文章标题作用
一、知识讲解
【文章标题作用】
文章标题作用:通俗来讲,就是文章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
文章标题作用辨析:文章标题作用侧重于思路或者结构的表达,是问我们标题的好处是什么。
【文章标题作用题型辨识】
题型例举:
1.文章用“你的眼泪是一条河”作标题,有哪些作用?(4分)
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以“芬芳的腊梅花”为题有哪些作用?(4分)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中的秦霜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她因一时的贪念而犯下错误,但在我的帮助下改过自新。
B.第②段“不知是谁带了一罐糖来,是那种黄亮如金,细软如沙的黄砂糖”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砂糖的色泽与美味,表达了我们看到黄砂糖后惊喜渴望的心情。
C.第5段“我听了之后觉得心头一紧,有说不出的悲凉”一句中我感到“悲凉”的原因是有人跟我咬耳朵讲秦霜的坏话,让我觉得寝室同学的关系其实并不纯洁。
D.文章以“糖罐里的秘密”为题,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设置了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E.文章第8段“胆战心惊地忙完这一切,我狂跳不止的心才慢慢平静下来,”中我“胆战心惊”“狂跳不止”的原因是怕秦霜发现我的行为,从而达不到帮助地的目的。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第③段“我”的“恶声恶气”与阿木的“毫无怒气着说”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阿木麻木不仁的特点。
B.“我”握着字条,坐在门口,像个傻子一样又哭又笑一句,表现了阿木他们的成功对“我”的打击之大。
C.“我终于把日子过成彩色的了”这句是说,“我”经过努力学完了服装设计全部课程,成了设计室的一名员工,这是“我“喜欢的工作、最初的梦想。
D.标题“彩色的青春不打样”可以理解为:有梦想的人生,是有色彩有声音的,有梦想的人是不会轻言放弃的,要做一个有梦想并且坚持不懈的人,让青春的日子永远不打烊。
E.“可是他依旧高高地跃起,像一只矫健的豹子,拼命地拨弄着手中的贝斯”运用拟人的修辞,表现了乐队的人对音乐的执着和热忱,对梦想永不放弃的精神。
总结:
1.文章标题含义和作用,出题形式与位置一致。
2.出题形式为:问答题或选择题。
3.文章标题含义题,题目中一般会出现“含义”“理解”等字眼,文章标题作用题则直接出现“作用”字眼。
5.分值;3-4分。
【文章标题作用答题方法】
文章标题的作用:
1.点明写作对象(“象”)
2. 概括主要内容(“概括”)
3. 揭示情感主旨(“情感”)
4. 贯穿全文线索(“线”)
5.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趣”)
速记口诀:“引趣”、“线”、“象”、“概括”、“情感”
判别文章标题作用的依据:
1. 叙事类标题 概括文章内容
2. 标题有抒情议论、有修辞(象征义) 揭示情感主旨
3. 标题有人物或事物 对象或线索
4. 标题出现矛盾现象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注意:目前我们考到的文章的标题,很少有同时具有这五种作用的,一个文章标题的作用涉及2-3种的情况比较多,所以我们要学会根据判断依据去判断文章标题具体有哪些作用。
答题方法:
作用+简单分析
【过关练习】
请将下列文章标题与作用完成匹配(一对一连接)。(三星级)
1.《阿长与<山海经>》 a.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难忘的一次旅行》 b.揭示情感主旨
3.《白杨礼赞》 c.点明写作对象
4.《羚羊木雕》 d.概括主要内容
5.《公鸡下蛋?》 e.贯穿全文线索
【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大多数都不知道文章标题的作用有哪些,我们可以通过上面题目的形式直接告知,文章标题的作用有:1.点明写作对象(“象”)2. 概括主要内容(“概括”)3. 揭示情感主旨(“情感”)4. 贯穿全文线索(“线”)5.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吸读”)这五种,可以速记为“吸读”、“线”、“象”、“概括”、“情感”。通过题目让学生自己推理出文章标题的作用是如何判定出来的,这种作用判定能力才是做题所需要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引导的分析,我们最后可以一起得出文章标题的判定依据:
1. 叙事类标题 概括文章内容
2. 标题有抒情议论、有修辞(象征义) 揭示情感主旨
3. 标题有人物或事物 对象或线索
4. 标题出现矛盾现象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并且提醒学生:目前我们考到的文章的标题,很少有同时具有这五种作用的,一个文章标题的作用涉及2-3种的情况比较多,所以我们要学会根据判断依据去判断文章标题具体有哪些作用。
【答案】
1c;2d;3b;4e;5a
【基础进阶】
【岳麓区期末统考】(三星级)
芬芳的腊梅花
秦湄毳
①天空飘着雪花,和雪花一同落在我手中的还有朵芬芳的脂梅花——几个学生随信寄来的,我不禁带着微笑想起那群学生……
②秋风扫净落叶的时候,学校临时安排我接管初三的一个班,这个班里有几个出了名的“捣蛋鬼”。
③一进教室,我就看见靠门的小书桌边缘刻着一个“恨”字——而且右边多了一点,我知道这是一群“恨错了”的孩子,我笑了,我微笑着说:“孩子们,我有一个难题,请帮助我解决。”他们停住了嚷嚷,睁大眼睛望着我,眼神很丰富:有吃惊,有冷漠,有怀疑,有猜测……这么多样的眼神一起注视我,我也有些慌神,不由歪了一下身子。我掩饰地清了清嗓子说:“我做教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我的咽炎愈来愈严重了。我今年三十岁可,我的声带却未老先衰,恐怕有300岁的年纪了.”听到这里,他们中不少人笑了,有情不自禁笑的,也有故意大声呵呵的,但我发现他们的表情里没有恶意。我放心地笑了……
④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他们卖力地献计献策,我一一点头说“试过了”。最后,他们有些泄气,有的已开始“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我想我得试试我的“底牌”方案了,否则这只能是疲软无效的“感情搭讪”。突然,我听见小胖说:“我知道一个方法,就是用腊梅花拌蜂蜜……”这就是我要等的那个孩子,他终于说发话了,我早知道他是这个班的“七寸”。我说,“是吗?这个办法倒还没试过……”
⑥窗外,飘着雪花。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显然他们开始配合我帮助我了。
⑦其实,我只需要他们的配合,并不指望他们的“药方”。事实上,他们在卖力地“帮助”我,放弃了属于自己的玩乐时间,为我寻找新鲜的腊梅花……
⑧有一天,他们的“小神探”跑来给我说,“老师,小胖领着我们找到一片腊梅树林,我们摘了一些在家晾着呢,等干了给你拿来。”我呆了,想着他们可别“毁林”啊。
⑨我悄悄叫来小胖,谨慎地想着措辞,不想小胖挺“诡”,一听就明白了,大声大气地说,“老师,那是一片没人管的废林子,正改建,快挖没了,再晚了就摘不到了”我半信半疑拨通报社朋友的电话,他索性带我去实地考察。果然小胖的话属实,这是一片废园,就藏匿在学校附近,很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本真的自然景色让我很动心,思忖着:哪天带学生来游一回。
⑩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的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我激动了,在班里宣布,“放学后踏雪访梅去!”小胖喊,“我带路,给老师摘腊梅花去!”
雪花、梅花、孩子们的笑脸、欢声,浩浩荡荡地欢腾在那片荒地,缕缕的芳香缠绕着我的眼耳鼻喉,我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美丽的腊梅花,你闻不到他们的芳香,是因为你还没有走进他们的心里……
花香太浓了,弥漫在眼里,我禁不住落泪了。哦,这芬芳的花儿芬芳的孩子!
今冬,又飘雪了,看着手中他们寄来的小小腊梅花,我分明闻到他们心里散发的香,我想说,此刻,我陶醉。
(选自《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20.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以“芬芳的腊梅花”为题有哪些作用?(4分)
【答案】①芬芳的腊梅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芬芳的腊梅花象征着学生们美丽的心灵;③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揭示文章情感主旨,体现我与孩子们温暖的师生情
【评分说明: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满分】
【学霸冲刺】
【雅境中学](三星级)
母亲的栀子花
蔡建和
①繁花落幕,夏日登场,又到了栀子花开的时节。绵绵不断的梅雨,催育着栀子花蕾,络绎不绝地含露绽放。每当看到那一片片像雪花般铺陈在绿色灌木丛中的细叶栀子花,我都不禁停下脚步,俯下身子,轻轻掸去花片上晶莹的水珠,闻一闻那沁人心脾的清香。
②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见到它们就像见到阔别的乡友,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
③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几蔸。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们家因田园化建设又一次搬家,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栀子树。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才两三年工夫,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高过人头。过往的行人总不忘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佛是在夸她的孩子。
④每到初夏时节,大小枝丫挂满了数不清的花蕾。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盯着花蕾细看,似平在琢磨着每个花绽放的时间,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时刻留意栀子树的变化,特别是到了花开季节,几乎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回。那时乡下农活繁重,生活清贫单调,栀子花的开放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
⑤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你们就等着看栀子花开吧。”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果然,在向阳的枝丫这边,有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一拨花,她想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⑥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觉也睡得不踏实。天一亮,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栀子花。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闭像个小喇叭,在层层绿叶的衬托下,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我们雀跃着抢摘花朵,母亲一边摘一边帮姐姐把花插在辫子上、刘海儿旁,姐姐也在母亲梳得发光的粑粑头后别上两朵。花摘完了,除了留些用水瓶子养着放在家里,剩下的就准备送人,母亲把花分成三份,一份给姐姐,满足了她昨天提出的要求,一份让我送给老师,一份送给帮过忙的邻居。母亲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那时父亲在外乡供销社工作,很少顾得上回家,母亲是“半边户”,一个人拖着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没有好心邻居的帮衬,有些坎还真不好迈过去。
⑦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我的二哥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一个条件还不错的姑娘,对方提出要“看人家”,一看儿郎,二看男方的家庭条件,一旦看不上,亲事也就吹了。那个年代定亲时兴的是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我们家穷得叮当响,根本拿不出钱来买这些东西,一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妈蚁。最后,母亲对我二哥说:“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她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给我也不要,就送她栀子花吧。”果然如母亲所料,没有送上贵重的彩礼,我嫂子娘家虽有几分不悦,也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天天好起来。
⑧栀子花开,就意味着端午节快到了。五六月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犯愁,包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糯米,花多大代价也值得。包粽子的时候,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跟着母亲学。母亲包得又快又好,我们包出来的样子却总不好看。当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一家人欢天喜地围坐在一起,吃着说着笑着,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其情其景,让人永生难忘。
⑨母亲离开我们后,老屋前的那两棵栀子树寂寞无主,日渐枯萎,全无生机,最后姐姐和姐夫只好将它们挖掉。每次回到老家,不见昔日的栀子树,心里觉着空落落的,只能站在家门前,静静地想,想母亲和她的栀子花。许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像母亲这样一位在苦水中泡大、没有文化、毕生清贫而平凡的妇女,她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感去热爱、呵护那些栀子花的 而那些栀子树、栀子花又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我只知道,在那么困难的时代,在和母亲相守的日子里,我始终能感受到一种力量——自强的力量,感恩的力量,这份力量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一种爱—对生命的热爱,对儿女的深爱,这种爱,单纯且执着,细腻而温暖,一如那株在我人生的路上,在我的心中,静静而持久绽放的母亲的栀子花。
19.文章标题”母亲的栀子花”有何作用?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你对“言传身教”的看法或感悟。(6分)
【答案】以“栀子花”为线索贯穿全文,点明了文章的主题。(1分)栀子花不仅仅指母亲载种的栀子树上生长的栀子花,也象征着母亲热爱生活、懂得感恩、关爱子女、自立自强自信的品质。(2分)示例:原文中母亲送栀子花给老师和邻居,通过语言和行动教导“我们”要懂得感恩。材料中李阳的家长自己看手机、打麻将,却要求李阳努力学习,引起李阳的不满。(1分)我认为言传身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育方法。既用语言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影响。反之,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求孩子是一套,自己做的又是另外一套,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2分)
【解析】此题是对文章标题作用和材料链接题的综合考查,对学生的答题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掌握方法论的基础上一定要捋清逻辑,先答标题作用,再结合文章和材料经行分析,最后谈自己的看法或感悟。
【课后巩固】
【雅礼雨花中学】(三星级)
鱼的眼泪,只有水知道
李良旭
父亲曾是一名军人,对我很严厉,从不苟言笑。如果父亲能出差几天不回来,那是我最
福的几天。我可以和小朋友在一起疯玩,甚至不做作业。
父亲一回来,我又乖巧的像只小猫。我躲闪的眼神没有逃过父亲犀利的眼睛。他拿起我的书本,开始问这问那,当发现我回答的南辕北辙,心里顿时明白。立刻命令我罚站、关紧闭......从此,我对他很是惧怕,再也不敢懈怠,而是专心致志地学习。
那年,父亲骑车摔断了几根肋骨,医生叫父亲必须住院治疗,躺在床上静养三个月。父亲连速摆手,坚决要求不住院。父亲回到家,刚躺下没一会儿,就弓着腰跑到书房看书去了。断了几根肋骨,一天医院没住,几个月后,竟自行痊愈了,医生惊叹道:“您真是个铁打的硬汉!”父亲笑道:“这点痛算什么 和战争年代受伤相比,这简直不值一提!”
这下我对父亲更加畏惧了:他是个铁打的硬汉,没有什么能打倒他。因为惧怕父亲,我一直努力学习。不过,哪怕我考得再好,父亲也很少表扬我几句,他脸上几乎没有什么表情。我暗暗地叫他是“冷血动物”。
一次,老师布置一道题,叫我们回去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情的感恩。回到家,看到父亲在厨房里忙碌,我倚在门框边,憋了很长时间,终于喊出了一声:“我爱你!”父亲手里的锅铲“咣当”一直掉在了地上,他威严的瞪着我,吓得我哧溜下跑进房里。
夜里我听见父亲在床上对母亲说,“这丫头,真是书越读越傻了!”说罢,父亲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扑簌簌地流了下来,沾湿了被角......
我对父亲更加疏远了,也更加坚定他是一个“冷血动物”。父亲对我的疏远与回避,好像并不在意,依然还是那么严厉,不苟言笑。
出嫁那天,我好像感到彻底解放了,我逃也似的离开了那个“冷血动物”。
我生病的事,父亲不知从哪儿得到的消息。恍惚中,我感到父亲也来到了病床前。待我恢复了健康,医生告诉我,从你父亲身上抽出的1000c鲜血,才救活了你的命。你父亲真个柔情似水的汉子,他流着眼泪,一定要我们救活你,要抽多少血,就抽多少血!
我好像是在听一个陌生的童话故事。看到父亲来到病床前,孩提时,老师布置的那道题又出现在脑海里,我鼓起勇气,勇敢地说了声:“爸爸,我爱你!”父亲身体微微一颤。少顷,他弯下腰,僵硬地用手帮我捏捏被角,然后转身向门外走去。我惊讶地发现父亲似乎用手在擦拭着眼角......
听过一首歌,歌中唱到:“鱼的眼泪只有水知道......”我终于相信,父亲也会有眼泪,只是他的眼泪,永远不会让女儿看见......
2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第2段中“父亲一回来,我又乖巧的像只小猫”可以看出我对父亲的惧怕。
B.文中的“我”专心致志地学习,是因为我热爱学习,与父母没有关系。
C.第6段中父亲对母亲说:“这丫头,真是书越读越傻了!”以及父亲“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可以看出父亲对我学习不用功、变傻的失望。
D.当我第一次对父亲说“爸爸,我爱你!”时,他威严地瞪着我;当我第二次对父亲说“爸爸,我爱你!”时,父亲身体微微一颤。”从中可以看出父亲被我的言语深深地打动了。
E.文章标题为“鱼的眼泪,只有水知道”,结尾再次出现“鱼的眼泪,只有水知道”这句话,结构上呼应标题,内容上起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
【答案】AD
【解析】B错误,专心致志的学习是因为对父亲的惧怕;C错误,父亲不是失望,而是惊慌失措,紧张感动;E选项错误,没有升华主题。
【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三星级)
幸会,妈妈
张 春
①我妈年轻的时候是一名会计,在食品站工作。那个年代的屠夫看不起坐办公室的,男人看不起女人,双重歧视。我妈妈不服,就学会了杀猪。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穿着黑色的皮围裙,按倒一头猪,手起刀落,干脆利落。后来我妈走到哪儿,那帮屠夫叔叔们就跟到哪儿。她的本职业务也项呱呱,现在已经60多岁,对数字依然非常敏感,心算精确到个位数。
②我们小时候爱吃手指,把手指甲都啃坏了。她就给我和哥哥在胸前吊了一粒甘草片。因为甘草片比手指头好吃,我们就不吃手指头了。我4岁的时候,看到其他小孩子在高楼外的屋檐上追跑嬉闹,也想跟上去。妈妈没有打我骂我,而是去买了一个大西瓜,带我们站到那个楼顶上,瞅着下面没人,把西瓜扔了下去,然后说:“你们看,摔下去就是这个样子!”
③还有一次,在家里看电视剧《哪吒闹海》,看到哪吒自杀的时候,我一边伤心地大哭,一边去上学。走出好远,后边远远传来妈妈的声音,她边喊边跑:“哪吒没有死—被他师父救活了—不要哭了!”她起码追了200米。
④我不到8岁的时候,妈妈就和我说,不要让男人和你太亲密,更不要让男人碰你。洗澡上厕所,就算是爸爸、哥哥也不能看。上小学四年级时,一次我和另外两个小女孩走在路上,一个20多岁的男人来和我们说话,然后挨个儿抱我们,说要掂掂有多重。我看到他抱起一个女孩,撩起了她的衣服,突然觉得不对,大喊一声:快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妈妈的早期教导,当时会发生什么事。
⑤我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收到情书,非常忧心,试探地拿给妈妈看。妈妈仔细地看完,然后笑眯眯地叠起来还给我,说:“青春真好,还有人给你写这样的信。”我后来听说很多女孩子不再对妈妈说心事,就是从第一封类似的书信开始的,而我却松了一口气,好像今后没有什么事不能和妈妈说的了。
⑥但我们之间也不都是美好时光。青春叛逆期,我也跟她吵过,说:“等我长大了,还了你们的钱,我就再也不欠你们的了!”妈妈沉默良久,叹了口气,说:“我们大人有时也心情不好,你看看《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总是逗阿玛高兴,你就不能也哄哄我吗 ”
⑦小时候上学,爸妈很少接送我,下雨也一样。家里的伞都是长柄的大黑伞,我个子矮,不喜欢带大黑伞,所以经常淋雨。过了十几年,我随便抱怨了一下这件事,妈妈后来几次跟我说:“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蠢,不知道给你买一把小伞呢 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你要原谅我们啊。”又一次回家,她给我买了一把最轻便的小花伞。那时我已经30岁了。
⑧后来爸爸病倒了,她去陪护,不眠不休的40天,她竟然还胖了些。她说虽然没有怎么睡觉,但爸爸吃剩的东西,她都搅一搅全部吃掉了。情绪上受不了的时候,自己跑到厕所里哭一场。爸爸终于走了。她规定自己每天只准痛哭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要振作起来。她说:“要疯掉还不容易 可我疯了,我那两个孩子怎么办 ”
⑨命运是猜不透的。爸爸去世仅一年,我刚上大学,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等她走进我的宿舍,我已经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是她背着我,一家一家的医院去看。当时在北京看病太难了,每次排队要排四五个小时。我想,妈妈的心该被烧焦了吧 稍有闲暇,她就摸着我因为打了好多针而布满淤青的手,说:“不知道有没有哪个神仙,把你的病摘下来放在我的身上。”
⑩在北京治疗了三个月,医生都说住院没有意义了。但妈妈心不死,她照样背着我,到处寻访偏方和疗法。稍有希望,就专程撵了去。最后,她竟然自己研究医书,自己开药试针。她甚至琢磨出一套按摩手法,能准确地摸索出我任何地方的疼痛,最后对症下药。
①①半年后,我站起来了,居然回到北京继续上学。
①②又是几年过去了,我们家一切都好起来了。今年3月,妈妈到厦门来看我,我们去海边散步。妈妈笑着说,她以前不是很会走路,现在腿脚不如以前了,反而领悟到一些道理,变得很会走路了。她说:“要把手甩开,专心致志,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要这样,一脚一脚地走,走多远,也不会累着。”
①③我看到她平静地望着远方,脚步均匀地走着,全身显出协调而动人的姿态。我突然涌出一股热泪,一句一直想对她说却老是不知怎么说的话喷薄而出:“幸会,妈妈!”(原载《青年文摘》有删节)
1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文章以“幸会,妈妈”为题,请体会其作用?
解析:(1)①“幸会“本义是用在与陌生人的见面、相处上,本文却用在了与妈妈的相处中,新颖别致,能激发阅读兴趣。②”幸会“一词概括了文章主旨,它集中体现了“我”因感受浓烈、全面、深刻母爱而产生的无比庆幸与自豪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