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杜甫名篇赏析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诗歌鉴赏之杜甫名篇赏析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0 12:1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诗歌鉴赏

杜甫名篇赏析
01 课程回顾
02 真题点拨
03 安史之乱
04 课后练习


课程回顾
PART 01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赞誉
卿卿我我
抒发了作者对李白的______和______之情。
怀念
杜甫与李白
一生一世
杜甫与妻子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江村》
杜甫os: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伉俪情深 共经风雨
安史之乱爆发
安顿妻小,心怀朝廷无奈身陷敌军,奋力逃脱,任“左拾遗”。
直言进谏被贬,被放“长假”,回长安再被贬。加上饥荒发生,最终辞官。
杜甫与政途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国都,指长安
草木深:人烟稀少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
不胜:受不住,不能
思考: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1、触景生情: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
2、以乐景衬哀情:不是鸟惊,而是自己如同惊弓之鸟。
诗词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乱平息;
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思考:
“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诗词
安史之乱后,杜甫诗歌常表达的情感:
(1)思乡思亲之情;
(2)漂泊之悲,伤感疾病;
(3)忧国忧民之情,报效祖国之情。
总结
真题点拨
PART 02
宿府
杜甫
清秋暮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己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宿府
杜甫
清秋暮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己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释】①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写下的。②伶俜:流离失所。③用《庄子·逍遥游》“鹪鹩jiāo liá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已进入严府任职之事。
烘托心境的悲凉和孤寂
他飘泊流离的愁闷
暗示战乱未熄
望月思乡
表明他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
宿府
杜甫
清秋暮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接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己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问:有人称本诗颔联“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一句万古奇警,试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4分)
颔联运用了拟人、反问的手法,将角声人格化,第二句是反问(1分),写诗人“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1分)。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1分),表现了诗人伤时感事、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1分)。
问:试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
①点手法:点明所用手法(修辞,表现)。
②描画面+点氛围:描述诗歌所写画面(即翻译诗句)。点明诗歌所营造的氛围。
③表情感:诗句所传达的情感(有时需要结合整首诗歌)。
总结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其一)①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②,白帝城高急暮砧③。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②催刀尺:指赶裁冬衣。③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古人栽衣前.先将衣料放在砧上,用杵捣软,使之平整光滑。每到秋天,家人会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
霜露
指巫山
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波浪滔天
兼天:连天
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风云盖地
指赶裁新衣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描写了阴沉萧瑟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
B.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评论说:“浊浪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隐晦萧森之状。”此诗颔联用对偶句描绘了天地间波涛汹涌,天翻地覆的景象,既象征着时局的动荡不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C.颈联上句的“两开”一词,既照应前面的“丛菊”,表明自己客居夔州已经两度春秋,又下应“泪”字,写出了两年之中想东归故园而不可得的痛苦之情。
D.杜甫的诗歌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尾联的“催”“急”二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寄寓他乡的飘零之感与浓重的家国之思。
B
B.不是豪情壮志。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问:认真阅读诗歌,说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①诗人暮年滞留他乡、飘泊无依的孤独愁苦之情;
②心系故园却欲归不能的思念之情;
③对时局动荡不安、国运光景暗淡的担忧之情。
总结
问: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没有点明从“手法”分析的时候)
①找情感词或意象意境分析情感:结合注释和背景抓意象,分析意境所表达的情感。
②组织语言,分点概括:若无切入点(手法),就自行组织,可以以分点作答(概括题)的形式。
安史之乱
PART 03
安史之乱到底给中国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
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
不堪人事日萧条。
课外拓展
野望①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③清江万里桥④。
海内风尘⑤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⑥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这首诗作于肃宗上元二年(761)杜甫流寓成都时。其时诗人已经五十岁,孤身流落天涯,与家中亲人难通音信,而中原的战乱尚未平息,更有吐蕃侵扰边地。②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③南浦:泛指送别之地。④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⑤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 ⑥消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感伤时局、怀念诸弟
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
忍受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11、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里想情感 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①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
②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繁,诸弟分离,长期隔阻,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
③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摇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
课后练习
PART 04
日 暮
唐·杜甫
牛羊下来久,
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
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
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
何须花烬繁。
日 暮①
唐·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释】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居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事”之意。
从田野归来
风清月朗
暗泉流石壁
秋露滴草根
内心的凄怆
问:分析“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的情感?
诗人捻灯独坐,他的满头白发,在明亮的灯光下分外银白如雪。
课外拓展
感受下诗句
曾经满腔的豪情、兼济苍生的宏愿,现老来头白如雪。更添凄凉。
“发如雪”给了你如何的感受?
可是灯烬似乎不解人愁,在和跳跃的火花频繁地玩着花样,似乎在逗可怜的老诗人开心。
感受下诗句
流落蜀地十多载,老来一事无成,望前路,希望渺茫;回首故园,有家难回。
“何须”给了你如何的感受?
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牛羊下来久”写出了羊儿、牛儿“咩咩哞哞”地叫着匆匆往回赶,日暮时分,回到村子里已经很久了。
B.“各已闭柴门”,写出了各家各户的柴门都已经关上了,各安其所,这个村子像个准备睡觉的老人一样,让人觉得平安、温暖、安详。
C.颔联写出了夜晚虽然美好,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有无限清景,但诗人于它而言毕竟只是一个过客,深藏着极浓的悲郁。
D.诗的首联用了黄昏中的暖色调,颔联则是用了月光下的冷色调。温馨和凄凉的互相映衬,使得一切都尽在不言中。
E.尾联两句写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何须”一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满腹的辛酸和痛苦。
AE
“久”字,来述说它们行走的缓慢和悠闲。
一个“何须”,道出了作者心中的无聊和凄怆,不是直抒胸臆。
日 暮
唐·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问:“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一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幽寂的画面(1分),静谧的月光下,泉水沿着石壁潺潺地流着,发出清冷的声音(1分),草叶上凝着一粒一粒的露水,它们顺着叶片渗入地下,滋润着杂草的根部(1分),凝结出一片凄清幽遽的意境 (1分)。
今天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