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1.下列自然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阳光 B.土地 C.森林 D.铁矿石
2.下列各种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气候资源
3.有关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资源可以不断开发利用,不必节约和保护
B.旱涝灾害等都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所致
C.可再生资源要注意保护和培育,才能永续利用
D.非可再生资源,应加以保护,严禁使用
4.有人说中国是资源大国,又有人说中国是个资源小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丰富
B.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贫乏
C.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D.自然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丰富
5.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 B.煤炭 C.太阳能 D.天然气
6.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
A.总量、人均占有量都很丰富 B.总量、人均占有量都很不足
C.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D.总量不足、人均丰富
7.2014年11月7日至12日正值APEC会期,北京出现了久违的蓝天.网络热议这样的蓝天称为“APEC蓝”.下列举措有利于“APEC蓝”延续的是( )
A.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B.增加私家车保有量
C.保持重工业发展模式 D.发展绿色能源公交
二、综合题
8.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1)总量 ,种类相当 ,人均 。
(2)总量丰富:我国许多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 且类型齐全。例如,陆地面积居世界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耕地面积居世界 ;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等。
(3)人均不足:由于我国人口 ,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 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
(4)人均不足的状况还将持续: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 。
三、图文材料题
9.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 上的位次、我国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表(见下表)
自然资源 土地 矿产 耕地 径流量 森林
总量在世界上的名次 3 3 4 6 6
我国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材料二《中国环境报》有一 篇报道,吃烧烤等于“吞森林”,该报呼吁不能“为嘴伤林”。报道中介绍了两名中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算了一笔账,于是向社会公众呼吁:“口下留情救树林。”
(1)根据材料一回答: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看,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从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看,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
(2)炭火烧烤对资源环境有哪些不良的影响?(写出一条)。
(3)根据你的观察,在目前餐饮业中,还有哪些对环境保护有严重危害的现象? (写出一种现象)。
(4)请你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提出建议: (写出一条)。
四、识图题
1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黄海,②是 ,③是 。从图中反映出中国海域面积广阔,深度不大,有利于海洋水产的养殖。
(2)图中④是 (河流),⑤是 (河流),⑥是钱塘江,⑦是闽江。这些入海的江河带来丰富的 和营养盐类,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3)图中⑧是暖流,⑨是寒流。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海流的交汇处形成了中国最大的天然渔场A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在人类开发利用后,长久的时间之内不会再出现的资源,叫做非可再生资源资源;题中铁矿石是非可再生资源;阳光,土地,森林是可再生资源;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也可以说自然资源是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按自然属性分为: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按自我再生性质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除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外,其余均为可再生资源。
2.【答案】A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石、森林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有些自然资源,例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属可再生资源;有些自然资源,例如矿产资源等,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在短时间内不能更新和再生,是非可再生资源.
【解答】A、矿产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在短时间内不能更新和再生,是不可再生资源,故符合题意.
而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属可再生资源,故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在判断该题时,要紧扣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含义,运用排除法或直接选择法,分析比较.
3.【答案】C
【解析】【分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解答】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要注意保护和培育,使其永续利用;如果不合理利用,也可变为非可再生资源.对于非可再 生资源,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旱涝灾害的发生有自然原因,如夏季风反常;也有人为原因,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乱砍滥伐等.
故选:C.
【点评】考查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要理解记忆.
4.【答案】C
【解析】【分析】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自然资源: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矿产、阳光、水等等;可再生资源: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资源;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人均不足。
5.【答案】C
6.【答案】C
【解析】【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所以自然资源虽然总量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少,选择C。
【点评】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基本国情的存在,导致我国自然资源一涉及到人均就显得不足,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丰富,总量大,很多资源的储量在世界前列,但是人均占有量少。
7.【答案】D
【解析】【分析】
A、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应该回收再利用,所以这样做会增大“碳足迹”,故不符合题意;
B、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就会增加汽车排放的尾气,汽车燃烧的是汽油,能产生二氧化碳,这样做也会增大“碳足迹”,故不符合题意;
C、重工业对能源的消耗大,污染严重,不适合在北京发展.故C不符合聚焦
D、发展绿色能源公交,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候的排放,可以改善大气环境.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北京对于未来的发展北京也做出了长远规划,北京市未来的建设发展目标定位于:国家首都(政治中心)、世界城市(国际交往中心)、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
8.【答案】(1)丰富;齐全;不足
(2)第三位;第四位
(3)众多;低;1/2;1/3
(4)增加
【解析】【分析】(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相当齐全,人均不足。
(2) 我国许多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 且类型齐全。例如,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等。
(3)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 ;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4)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
故答案为:(1)丰富;齐全;不足;(2)第三位;第四位;(3)众多;低;1/2;1/3;(4)增加。
【点评】(1)本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我国陆地和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的位次,牢记即可。
(3)本题考查我国人均矿产、森林面积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值,牢记即可。
(4)本题考查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状况,理解解答即可。
9.【答案】(1)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
(2)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污染环境,造成温室效应,引起海平面上升,威胁人类生存或破坏森林、污染环境
(3)用一次性筷子、用塑料饭盒、吃野生动物等
(4)电烤、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等
【解析】【分析】(1) 根据材料一回答: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看,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资源总量丰富;从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看,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均占有量小。
(2)炭火烧烤会破坏森林,还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污染环境,造成温室效应,引起海平面上升,威胁人类生存。
(3)在目前餐饮业中,还有许多对环境保护有严重危害的现象,比如用一次性筷子、用塑料饭盒、吃野生动物等。
(4)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应该用电烤、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等。
故答案为:(1)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2)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污染环境,造成温室效应,引起海平面上升,威胁人类生存或破坏森林、污染环境;(3)用一次性筷子、用塑料饭盒、吃野生动物等;(4)电烤、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等。
【点评】(1)本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根据材料信息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炭火烧烤对资源环境的不良影响,理解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在目前餐饮业中对环境保护有严重危害的现象,理解解答即可。
(4)本题考查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10.【答案】(1)东海;南海
(2)黄河;长江;饵料
(3)舟山渔场
【解析】【分析】(1)我国海岸线漫长,所濒临的海,自北向南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分。(2)读图可知④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⑤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众多的河流在注入海洋时,带来大量营养物质,促进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生长,吸引鱼类。(3) 读图可知,A是位于东海的舟山渔场。
【点评】世界性大渔场多分布于近海大陆架,具备以下形成条件:①大陆架地区海水浅,水中阳光充足,海洋浮游生物生长旺盛,吸引鱼类。②多有洋流作用影响,如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上升流造成的秘鲁渔场、本格拉渔场等。③沿岸有河流径流注入,带来大量营养物质,促进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生长,吸引鱼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