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3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0 14:27:34

文档简介

2023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汉唐到明清,丝路沉浮几春秋。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设置(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元帅府 D.伊犁将军
2.从黄河到地中海,丝路共建尚和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们可借鉴(  )
①以色列在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经验
②阿拉伯帝国吸收、消化外来文化融合发展
③亚历山大帝国东征不断扩大版图
④拜占庭帝国编纂《罗马民法大全》治理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民国八年六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文中史事(  )
A.支持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B.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结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D.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4.1936年11月18日,《西北真报》社刊印“紧急号外”,登载了“欢迎红军第四方面军到达陕西来”的新闻。这一新闻折射出(  )
A.遵义会议挽救中国革命 B.红军长征完成战略转移
C.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D.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5.如表“中国大事记(节选)”记录了(  )
中国大事记(节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A.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
C.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成果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6.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果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做人物名片,你认为最适切的一组推介词是(  )
①艰苦创业 ②以身作则 ③助人为乐 ④张扬个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探浙学之源】第二组同学到水康五峰书院,了解吕祖谦(1137—1181,进士)、陈亮(1143—1194,状元)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下列与吕祖谦、陈亮同时期的著名词人是(  )
A.吴道子 B.辛弃疾 C.李时珍 D.曹雪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8题12分,第9题12分,共24分。)
8.巍巍长城,筑起民族脊梁。历史与社会课开展“文旅融合·长城”跨学科主题项目化学习,围绕驱动性任务“制作长城旅游宣传册”,各小组分工协作,请你参与完成。(12分)
任务一 【梳理长城修建史】
(1)请用序号将如图三幅图所指的朝代,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2分)
任务二 【讲好长城故事】
素材一 相传秦朝时,范喜良和孟姜女新婚三天就被征修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长城脚下。孟姜女得知噩耗,在长城上哭了三天三夜,长城就此坍塌……
——听奶奶讲故事
素材二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
——选自人教社《中国历史》
(2)指出以上素材的获取方式,并分析说明两则素材哪则更可信。(4分)
任务三 【撰写长城旅游宣传册卷首语】
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赴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摘自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作者:郭军)宣传画
(3)综合运用三项任务的图文资料,自拟主题,为长城旅游宣传册写一段卷首语。(6分)(温馨提示:分层赋分,紧扣主题,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9.座座建筑,承载文明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注:为纪念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而建,铁塔在灯光照耀下,璀璨光彩。 图1 埃菲尔铁塔 注:为纪念林肯而建,雕像上铭刻着“林肯将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里”。 图2 林肯纪念堂 注:2023年年会上主题为“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 图3 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
(1)解码埃菲尔铁塔所承载的历史信息。(4分)
(2)为什么要纪念林肯?谈谈你的认识。(4分)
(3)图1、图2所指向的资产阶级革命分别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个阶段?结合图3概括我们是如何为命运彼此相依的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4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3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汉唐到明清,丝路沉浮几春秋。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设置(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元帅府 D.伊犁将军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张骞“凿空”后,西汉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的控制,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西域都护,故选A项;640年,唐太宗设立安西都护府,统辖安西四镇,管辖新疆天山南北一带,排除B项;元朝时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排除C项;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叛乱后,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排除D项。
2.从黄河到地中海,丝路共建尚和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们可借鉴(  )
①以色列在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经验
②阿拉伯帝国吸收、消化外来文化融合发展
③亚历山大帝国东征不断扩大版图
④拜占庭帝国编纂《罗马民法大全》治理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①以色列在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经验,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②阿拉伯帝国吸收、消化外来文化融合发展,有助于兼收并蓄,丰富民族文化;④拜占庭帝国编纂《罗马民法大全》治理国家,有助于学习借鉴以法治国,上述国外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亚历山大帝国东征不断扩大版图,是暴力侵略,不可取,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东征不断扩大版图,是暴力侵略,不可取,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亚历山大帝国东征不断扩大版图,是暴力侵略,不可取,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3.民国八年六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文中史事(  )
A.支持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B.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结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D.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答案】D
【解析】据题干信息“民国八年六月”“沪上风潮…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劳动工人同盟罢工”,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D项;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得到工农运动的广泛支持,不合题意,排除A项;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排除B项;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结束,排除C项。
4.1936年11月18日,《西北真报》社刊印“紧急号外”,登载了“欢迎红军第四方面军到达陕西来”的新闻。这一新闻折射出(  )
A.遵义会议挽救中国革命 B.红军长征完成战略转移
C.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D.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答案】B
【解析】据题干信息“1936年11月18日”“欢迎红军第四方面军到达陕西来”,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在会宁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完成了战略转移,故选B项;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纠正了“左”倾路线在军事上的错误,危机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排除A项;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下,得到了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C项;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排除D项。
5.如表“中国大事记(节选)”记录了(  )
中国大事记(节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A.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
C.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成果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期;“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表明对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反映了对外开放的扩大与深入,所以题干材料反映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故选D项;土地革命时期形成的以农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标志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排除A项;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一国两制构想,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成果,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C项。
6.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果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做人物名片,你认为最适切的一组推介词是(  )
①艰苦创业 ②以身作则 ③助人为乐 ④张扬个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是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代表,在他们身上体现了艰苦创业、以身作则、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张扬个性不符合英雄模范人物的精神特质,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B、C、D三项。
7.【探浙学之源】第二组同学到水康五峰书院,了解吕祖谦(1137—1181,进士)、陈亮(1143—1194,状元)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下列与吕祖谦、陈亮同时期的著名词人是(  )
A.吴道子 B.辛弃疾 C.李时珍 D.曹雪芹
【答案】B
【解析】据题干信息“吕祖谦(1137—1181,进士)”“陈亮(1143—1194,状元)”,结合所学可知,吕祖谦、陈亮生活在南宋(1127—1276年)时期,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文学家,故选B项;吴道子是唐朝著名画家,不合题干时代信息,排除A项;李时珍是明朝医药学家,不合题干时代信息,排除C项;曹雪芹是清朝著名文学家, 不合题干时代信息,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8题12分,第9题12分,共24分。)
8.巍巍长城,筑起民族脊梁。历史与社会课开展“文旅融合·长城”跨学科主题项目化学习,围绕驱动性任务“制作长城旅游宣传册”,各小组分工协作,请你参与完成。(12分)
任务一 【梳理长城修建史】
(1)请用序号将如图三幅图所指的朝代,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2分)
任务二 【讲好长城故事】
素材一 相传秦朝时,范喜良和孟姜女新婚三天就被征修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长城脚下。孟姜女得知噩耗,在长城上哭了三天三夜,长城就此坍塌……
——听奶奶讲故事
素材二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
——选自人教社《中国历史》
(2)指出以上素材的获取方式,并分析说明两则素材哪则更可信。(4分)
任务三 【撰写长城旅游宣传册卷首语】
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赴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摘自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作者:郭军)
宣传画
(3)综合运用三项任务的图文资料,自拟主题,为长城旅游宣传册写一段卷首语。(6分)(温馨提示:分层赋分,紧扣主题,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答案】
(1)②①③。
(2)素材一:访问调查;
素材二:文献调查。素材一属于民间故事,可能有虚构成分;素材二属于文献资料,比较客观真实。所以素材二更可信。
(3)主题:长城不仅是古代军事工程,也是民族交融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阐述:战国、秦、明等时期为防御外敌的侵扰先后修筑了长城;长城促进了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了的活力;全民族抗战中,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长城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进程,它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更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
【解析】
(1)排序:据任务一中“图一、咸阳,长城西起陇西郡、东至辽东郡”,结合所学可知,①是秦朝疆域图;据任务一中“图二、齐楚秦燕赵魏韩,北方各诸侯国修建分散性长城”,结合所学可知,②是战国形势图;据任务一中“图三、北京,南京,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畔”,结合所学可知,③是明朝疆域图;由此可知,任务一中三幅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②①③。
(2)方式:据任务二中“相传秦朝进……——听奶奶讲故事”,结合所学可知,素材一的获取方式是访问调查;根据任务二中“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选自人教社《中国历史》”,结合所学可知,素材二的获取方式是文献调查。
说明: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素材一属于民间故事,是口述性史料,可能有虚构成分;素材二属于文献资料,比较客观真实,所以素材二更可信。
(3)本题是历史小论文式试题,解题关键要综合运用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理解,首先提取宣传主题,其次围绕主题,运用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紧扣主题、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主题:据任务二中素材一,结合所学可知,长城是一项古代军事工程;据任务二中素材二,结合所学可知,长城是民族交融的见证;据任务三“……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赴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可知长城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出的主题是“长城不仅是古代军事工程,也是民族交融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阐述:以任务三材料为依据,运用所学知识,围绕“军事工程”“民族交融”“民族精神”三方面分析解读,言之有理即可。
比如:战国、秦、明等时期为防御外敌的侵扰先后修筑了长城;长城促进了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了的活力;全民族抗战中,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长城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进程,它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更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
9.座座建筑,承载文明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注:为纪念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而建,铁塔在灯光照耀下,璀璨光彩。 图1 埃菲尔铁塔 注:为纪念林肯而建,雕像上铭刻着“林肯将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里”。 图2 林肯纪念堂 注:2023年年会上主题为“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 图3 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
(1)解码埃菲尔铁塔所承载的历史信息。(4分)
(2)为什么要纪念林肯?谈谈你的认识。(4分)
(3)图1、图2所指向的资产阶级革命分别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个阶段?结合图3概括我们是如何为命运彼此相依的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4分)
【答案】
(1)法国大革命胜利,颁布了《人权宣言》;应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2)林肯领导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3)图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图2: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等。
【解析】
(1)历史信息:据图一中“为纪念法国大革命胜利……”,说明包含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据图一中“铁塔在灯光照耀下,璀璨光彩”,说明埃菲尔铁塔修建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的发明与使用,钢铁工业得到新技术改造,说明埃菲尔铁塔应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2)认识:根据材料中图二信息“为纪念林肯而建,雕像上铭刻着‘林肯将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人民纪念林肯,是因为林肯领导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3)阶段:根据图一信息“……法国大革命胜利……”,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正处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阶段,所以,图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根据图二信息“为纪念林肯而建……”,结合所学可知,林肯领导了美国政府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正处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阶段,所以,图2: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做法:根据材料中图三信息“2023年年会上主题为‘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在新的世界形势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