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海陆的变迁一课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2海陆的变迁一课一练(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0 22:2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1.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多火山的国家原因是(  )
A.日本国土狭小
B.日本经济发达
C.日本人口太多
D.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
2.读下面世界部分海陆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1)符合图中乙海洋的表述为(  )
A.乙为太平洋,面积居四大洋之首
B.乙为大西洋,由板块不断张裂而成
C.乙的西侧为北美洲,东侧为大洋洲
D.乙的西侧为南美洲,东侧为大洋洲
(2)两大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的特征证明了(  )
A.生命的起源 B.地球的运动
C.大陆漂移假说 D.地球面貌自古不变
3.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 (  )
A.南极洲板块 B.亚欧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B.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整体一块
C.地球表面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
D.全球大划分为七大板块
5.读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中海会逐渐缩小
B.红海会逐渐扩大
C.②山脉会不断升高
D.①山脉是欧亚板块和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
6.下列地理现象中,可用“沧海桑田”来描述的是
A.山体滑坡 B.泥石流
C.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D.沙尘暴
7.读图“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共有几大板块(  )
A.四 B.五 C.六 D.七
(2)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稳定
B.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若干板块拼合而成
C.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D.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3)哪个板块几乎全是海洋(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
(4)地壳发生碰撞挤压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
①断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5)板块学说认为,板块之间相互运动。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二、综合题
8.结合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左侧是   洲,右侧是   洲,两大洲之间隔着   洋。两大洲可以拼合在一起,有相似的野生动物,可以印证   学说。
(2)据图2分析,该日我国正值   节气。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区,白昼最短的是   (填字母)。该节气前后,正是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   收获的季节。
(3)当太阳光照状况如图2所示时,图1中甲、乙两地气候炎热干燥的是   地。
三、图文材料题
9.地球上的火山、地震常常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数十万人伤亡,损失惨重。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材料二:六大板块示意图。
(1)写出图中的板块名称:a   板块;b   板块。
(2)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  )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②乘汽车逃命
③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
④应站着不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汶川地震主要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相互挤压而形成的。
(4)汶川地震发生时,我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5)全球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两大火山地震带上,一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另一条是   火山地震带。
四、识图题
10.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为   大板块。写出图中板块的名称:
A   B   C   D   E   F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
(3)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交界处,所以易发生火山、地震。故答案为:D。
【点评】火山地震分布: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原因: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2.【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乙为大西洋,由板块不断张裂而成,大西洋西侧为南美洲和北美洲,东侧为非洲和欧洲,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故答案为:B。(2)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状况。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的特征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1)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最大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是最小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2) 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3.【答案】C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六大板块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故本题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六大板块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在不断的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4.【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全球大划分为六大板块。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在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有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大板块还可划分成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
5.【答案】D
【解析】【分析】由图中板块运动方向可知,地中海是位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处,会慢慢缩小;红海位于板块张裂处,会不断扩大;②山脉位于板块挤压处,会不断升高;①山脉是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故答案为:D。
【点评】板块的运动方式分为两种;挤压,碰撞和张裂,板块与板块的挤压往往形成山脉,板块与板块的张裂往往形成海洋和裂谷。
6.【答案】C
【解析】【分析】“沧海桑田”是指海陆变迁的地表现象。青藏高原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因海陆变迁的变化,使海洋成为了陆地。山体滑坡、泥石流、沙尘暴属于自然灾害,使部分地表发生了变化。 地球表面的海陆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沧海会变成桑田,桑田也会变成沧海。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实例很多,比如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地壳的变动导致海陆发生了变化,部分海域的海底出现古河流的遗迹说明海平面的升降导致了海陆发生了变化,荷兰围海造陆,导致局部海陆发生了变化。
7.【答案】(1)C
(2)A
(3)A
(4)A
(5)B
【解析】【分析】(1)全球共有六大板块,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分别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选项BCD叙述正确,A错误。
(3)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4)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地壳发生碰撞挤压时,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
(5)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岸之间,是由这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
故答案为:(1)C;(2)A;(3)A;(4)A;(5)B。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构造学说是答题的基础,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8.【答案】(1)南美;非;大西;大陆漂移
(2)夏至;D;小麦
(3)甲
【解析】【分析】(1)图1中左侧是南美洲,右侧是非洲,两大洲之间隔着大西洋,大洋两岸生活着生活习性相同的动物,可以印证大陆漂移学说。(2)由图2可以看出,这一天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是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是我国的夏至日;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区中,白昼最短的是位于南极圈上的D点;这一天后,正是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的收获季节。(3)当太阳光照如图2所示时,是北半球的夏季,甲是位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此时正值干季,炎热干燥。
【点评】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
9.【答案】(1)非洲;太平洋
(2)D
(3)亚欧;印度洋
(4)昼长夜短
(5)环太平洋
【解析】【分析】⑴由图可知,图中a是以非洲为中心的非洲板块,b是以太平洋为中心,几乎全部是海洋的太平洋板块。
⑵当地震发生时,应该迅速跑到开阔地带,也可以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不能乘坐汽车逃命,也不能站着不动,故D正确。
⑶汶川地震是由于汶川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而形成的。
⑷当汶川发生地震时,是5月12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而且继续向北回归线移动,所以我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
⑸全球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两大火山地震带上,一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另一条是环太平洋地震带。
故答案为:(1)非洲、太平洋;(2)D;(3)亚欧、印度洋;(4)昼长夜短;(5)环太平洋。
【点评】(1)考查的是六大板块的知识,学生加强对板块的理解。
(2)考查的地震的知识,学生理解即可。
(3)考查的是板块的运动的知识,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考查的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加强理解。
(5)考查的是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知识,学生理解即可。
10.【答案】(1)六;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稳定;活跃
(3)印度洋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1)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为六大板块.图中A是亚欧板块,B是非洲板块,C是印度洋板块,D是太平洋板块,E是美洲板块,F是南极洲板块。(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3)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点评】根据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进行分析解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