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跟踪选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一、选择题。
1、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设计的步骤有:①充分查阅资料;②设计合理方案;③明确实验目的;④进行科学实验;⑤准备实验器材。正确顺序为( )
A.③①④⑤② B.⑤③①②④
C.③①②⑤④ D.①③②⑤④
2、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最为丰富多彩,以下图片展示的是四个不同的侧面,其中与物质化学性质相关联的一项是( )
A.放烟花 B.贴对联
C.剪窗花 D.包饺子
3、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可以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用完酒精灯,可以用嘴吹灭
D.酒精洒出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4、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极难溶于水 B.具有可燃性
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5、下列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
A.开发利用新能源 B.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制备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D.治理环境污染
6、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属光泽 B.质软 C.导电性 D.可燃性
7、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
8、“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县已经开始实行电动公交出行,推广太阳能路灯,升级改造燃煤锅炉。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使用无磷洗衣粉预防水体富营养化
B.淘汰黄标车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C.深埋废旧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
D.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轻环境污染运用图示法可以帮助我们巧学化学
9、下列图片中所体现的内容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
A.制作化肥用于农业 B.合成药物
C.合成新材料 D.利用风力发电
10、下列是常见仪器在实验室的对话,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烧杯:“热死了,我装的冰块不见了。”
D.漏斗:“滤液好浑浊呀!我嘴里的滤纸破了。”
11、往试管里加入固体药品时,不会用到的仪器或药品是( )
A.药匙 B.纸槽 C.镊子 D.玻璃棒
1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B.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只消耗O2,生成固态的P2O5
C.装置内水位不会发生变化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13、将彩漂液倒在地上,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小刚认为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进行猜测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14、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蜡烛燃烧 C.食物变质 D.铁钉生锈
15、下列有关药品的取用说法错误的是( )
A.用药匙或纸槽将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
B.取用药品时,要严格按照规定量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1-2mL
C.取用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也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D.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16、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二、填空题
17、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 影响.请你分别举出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利和弊各两个具体例子。
利:(1)_____ ;
(2)_____ 。
弊:(1)_____ ;
(2)_____ 。
18、有一种气体具有如下性质:
(1)无色无味;(2)能在空气中燃烧;(3)加热条件下能和氧化铜发生化学反应;(4)密度大于空气密度;(5)不易溶于水;
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 ;
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
19、化学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时重要途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C ,f ,g ;
(2)上述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有 (填仪器名称);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 ;某同学向量筒倾倒液体时的操作如图,指出其中的两处错误: , 。
(4)实验结束后要清洗试管,看到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 表明仪器已洗净。
20、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
(1)在通常条件下,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________:
(2)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气________;
(3)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________:
(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________ 。
21、下表是某金属的部分性质:
颜色、状态 硬度 密度 熔点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银白色固体 较软 2.7 g/cm3 660.4 ℃ 良好 良好 良好
(1)试推断该金属可能的一种用途________。
(2)请你提出你想探究的有关该金属化学性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3)请设计实验方案对你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阐述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
22、写出下列过程的能量转化:
(1)烧煤取暖:______能转化成______能;
(2)蜡烛照明:______能转化成______能;
(3)太阳能电池:______能转化成______能;
(4)铅蓄电池:______能转化成______能;
(5)手电筒照明:______能转化成______能。
三、阅读回答问题。
23、18世纪前后,人们把元素等同于一种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物质,即单质。“燃素说”和“燃烧的氧化学说”一度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
材料一:172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说”:燃素也是一种元素,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如金属含有燃素,金属燃烧时金属释放燃素后成为金属灰(实际是金属氧化物);金属灰与燃素结合又会重新变回金属。
材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制得氢气并认为它是燃素;1773年,舍勒研究发现,可燃物燃烧需要一种他称为“火空气”的单质参与;1784年前,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1796年,普里斯特利制得可在“脱燃素气”中燃烧的“可燃空气”,也把它当作燃素。
材料三:1777年,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认为可燃物中不存在燃素;1801年,克鲁克香克证明了普里斯特利所谓的“可燃空气”是一氧化碳,从而结束了“燃素说”与“燃烧的氧化学说”之争。
(1)用你所学的燃烧条件分析,材料二中的“火空气”是 。
(2)材料三中的“可燃空气”一氧化碳属于纯净物中的 ,所以不可能是燃素。
(3)“燃素说”自提出后就引起争议。下列是当时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用“燃素说”解释不合理的是 。(可多选)
选项 事实或现象 用“燃素说”解释
A 金属成分比金属灰简单 因为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
B 加热金属灰通入氢气,金属灰变回金属 因为氢气是燃素
C 木炭与金属灰一起加热变回金属 因为木炭富含燃素
D 铜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 因为金属铜中含有燃素,加热后有燃素逸出
E 燃素(氢气)与脱燃素气(氧气)结合成为水 因为水是一种元素
四、实验题。
24、实验室中要熟悉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室规则才能正确、快速、安全地进行实验。
Ⅰ、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①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_____,瓶塞_____放在桌面上。
(2)如图②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③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_____蘸去污粉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Ⅱ、(4)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
A.对某些药品,为了更明确性质,可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一闻气味
B.打碎的玻璃仪器,要用一只专门的废物箱盛装,集满一箱后,送到废品收购站
C.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可拿回家继续做实验
D.做实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应尽可能多的添加药品以便观察
E.做完实验离开实验室前,应关闭水龙头和电源,将实验台物品整理干净
Ⅲ、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空格:
(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
(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_____,某学生面对刻度,他先俯视读数为68mL,倾倒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60mL,则该生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_____(填序号)。
A.等于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跟踪选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一、选择题。
1、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设计的步骤有:①充分查阅资料;②设计合理方案;③明确实验目的;④进行科学实验;⑤准备实验器材。正确顺序为( )
A.③①④⑤② B.⑤③①②④
C.③①②⑤④ D.①③②⑤④
【答案】C
2、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最为丰富多彩,以下图片展示的是四个不同的侧面,其中与物质化学性质相关联的一项是( )
A.放烟花 B.贴对联
C.剪窗花 D.包饺子
【答案】A
3、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可以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用完酒精灯,可以用嘴吹灭
D.酒精洒出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答案】D
4、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极难溶于水 B.具有可燃性
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答案】B
5、下列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
A.开发利用新能源 B.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制备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D.治理环境污染
【答案】B
6、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属光泽 B.质软 C.导电性 D.可燃性
【答案】D
7、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
【答案】B
8、“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县已经开始实行电动公交出行,推广太阳能路灯,升级改造燃煤锅炉。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使用无磷洗衣粉预防水体富营养化
B.淘汰黄标车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C.深埋废旧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
D.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轻环境污染运用图示法可以帮助我们巧学化学
【答案】C
9、下列图片中所体现的内容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
A.制作化肥用于农业 B.合成药物
C.合成新材料 D.利用风力发电
【答案】D
10、下列是常见仪器在实验室的对话,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烧杯:“热死了,我装的冰块不见了。”
D.漏斗:“滤液好浑浊呀!我嘴里的滤纸破了。”
【答案】B
11、往试管里加入固体药品时,不会用到的仪器或药品是( )
A.药匙 B.纸槽 C.镊子 D.玻璃棒
【答案】D
1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B.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只消耗O2,生成固态的P2O5
C.装置内水位不会发生变化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答案】B
13、将彩漂液倒在地上,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小刚认为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进行猜测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答案】B
14、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蜡烛燃烧 C.食物变质 D.铁钉生锈
【答案】A
15、下列有关药品的取用说法错误的是( )
A.用药匙或纸槽将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
B.取用药品时,要严格按照规定量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1-2mL
C.取用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也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D.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答案】D
16、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答案】B
二、填空题
17、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 影响.请你分别举出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利和弊各两个具体例子。
利:(1)_____ ;
(2)_____ 。
弊:(1)_____ ;
(2)_____ 。
【答案】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农业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酸化;大量塑料的使用导致白色污染。
18、有一种气体具有如下性质:
(1)无色无味;(2)能在空气中燃烧;(3)加热条件下能和氧化铜发生化学反应;(4)密度大于空气密度;(5)不易溶于水;
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 ;
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
【答案】(1)(4)(5);(2)(3)
19、化学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时重要途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C ,f ,g ;
(2)上述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有 (填仪器名称);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 ;某同学向量筒倾倒液体时的操作如图,指出其中的两处错误: , 。
(4)实验结束后要清洗试管,看到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 表明仪器已洗净。
【答案】(1)坩埚钳;漏斗;是蒸发皿;
(2)蒸发皿和燃烧匙;
(3)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瓶塞没有倒放;量筒没有倾斜;
(4)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0、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
(1)在通常条件下,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________:
(2)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气________;
(3)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________:
(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________ 。
【答案】 (1)③ (2)① (3)④ (4)②
21、下表是某金属的部分性质:
颜色、状态 硬度 密度 熔点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银白色固体 较软 2.7 g/cm3 660.4 ℃ 良好 良好 良好
(1)试推断该金属可能的一种用途________。
(2)请你提出你想探究的有关该金属化学性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3)请设计实验方案对你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阐述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导线该金属是否能与氧气反应取一段该金属,打磨光亮,再用酒精灯灼烧,看有无变化;若金属表面有变化,说明该金属能与氧气反应,否则不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2、写出下列过程的能量转化:
(1)烧煤取暖:______能转化成______能;
(2)蜡烛照明:______能转化成______能;
(3)太阳能电池:______能转化成______能;
(4)铅蓄电池:______能转化成______能;
(5)手电筒照明:______能转化成______能。
【答案】(1)化学;热. (2)化学;光. (3)光;化学.
(4)化学;电. (5)化学;光
三、阅读回答问题。
23、18世纪前后,人们把元素等同于一种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物质,即单质。“燃素说”和“燃烧的氧化学说”一度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
材料一:172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说”:燃素也是一种元素,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如金属含有燃素,金属燃烧时金属释放燃素后成为金属灰(实际是金属氧化物);金属灰与燃素结合又会重新变回金属。
材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制得氢气并认为它是燃素;1773年,舍勒研究发现,可燃物燃烧需要一种他称为“火空气”的单质参与;1784年前,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1796年,普里斯特利制得可在“脱燃素气”中燃烧的“可燃空气”,也把它当作燃素。
材料三:1777年,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认为可燃物中不存在燃素;1801年,克鲁克香克证明了普里斯特利所谓的“可燃空气”是一氧化碳,从而结束了“燃素说”与“燃烧的氧化学说”之争。
(1)用你所学的燃烧条件分析,材料二中的“火空气”是 。
(2)材料三中的“可燃空气”一氧化碳属于纯净物中的 ,所以不可能是燃素。
(3)“燃素说”自提出后就引起争议。下列是当时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用“燃素说”解释不合理的是 。(可多选)
选项 事实或现象 用“燃素说”解释
A 金属成分比金属灰简单 因为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
B 加热金属灰通入氢气,金属灰变回金属 因为氢气是燃素
C 木炭与金属灰一起加热变回金属 因为木炭富含燃素
D 铜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 因为金属铜中含有燃素,加热后有燃素逸出
E 燃素(氢气)与脱燃素气(氧气)结合成为水 因为水是一种元素
【答案】(1)氧气; (2)化合物; (3)ADE。
四、实验题。
24、实验室中要熟悉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室规则才能正确、快速、安全地进行实验。
Ⅰ、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①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_____,瓶塞_____放在桌面上。
(2)如图②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③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_____蘸去污粉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Ⅱ、(4)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
A.对某些药品,为了更明确性质,可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一闻气味
B.打碎的玻璃仪器,要用一只专门的废物箱盛装,集满一箱后,送到废品收购站
C.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可拿回家继续做实验
D.做实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应尽可能多的添加药品以便观察
E.做完实验离开实验室前,应关闭水龙头和电源,将实验台物品整理干净
Ⅲ、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空格:
(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
(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_____,某学生面对刻度,他先俯视读数为68mL,倾倒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60mL,则该生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_____(填序号)。
A.等于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答案】(1) 向着手心 倒; (2)C;
(3) 试管刷; (4)ACD; (5)外焰;
(6) 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