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导火线: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甲午
中日
战争
瓜分中国狂潮
经过:
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开始标志:
主要战役:
平壤战役,
①
牺牲英雄
左宝贵
②
黄海海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殉国者
③
辽东战役,
日军罪行
旅顺大屠杀
④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覆没
影响
标志着
洋务运动失败
结果:
李鸿章与日本伊藤博文
签订:
时间:
1895年春
签订者:
内容:
① 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 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③ 开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 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马关条约》
影响:
①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②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背景:
俄国、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
结果:
美国提出的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
复习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
1、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2、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公车上书的主张,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百日维新的世界、内容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通过学习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时间以及二者发生的地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阅读课本内外插图等多种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拓宽并加深对戊戌变法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4、历史解释: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进而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
3、家国情怀:以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探究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阅读课本P30正文,说出公车上书的背景是什么?
背景:
1、背景
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群情激愤。
学习探究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2、阅读课本P30正文,说出公车上书的定义、内容和影响各是什么?
3、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是什么?
① 定义:
2、公车上书
在京师参加会
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
各省1 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
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
变法。
梁启超
康有为
康有为
梁启超
② 内容: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③ 影响:
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是: 。
公车上书
学习探究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4、阅读课本P31正文,为了宣传变法,维新派做了哪些工作?起到什么作用?
维新派所做的工作:
4、维新派所做的工作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作用: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学习探究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阅读课本P31相关史事,维新派组织了哪些学会?
4、维新派所做的工作
⑴组织学会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
名 称 地 点
北 京
上 海
长 沙
上 海
瑞 安
三 原
成 都
强学会
上海强学会
南学会
农学会
兴儒会
励学斋
蜀学会
⑴ 组织学会
学习探究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阅读课本P30正文第一段,说出维新派创办的影响最大的报刊有哪些?
影响最大的报刊:
①上海的《时务报》
4、维新派所做的工作
⑵ 创办报刊
② 天津的《国闻报》
学习探究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阅读课本P30正文第二段,说出《时务报》上发表的文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①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是:
《变法通议》
《时务报》
②《变法通议》的主要内容:
文字议论新颖,通俗易懂,风靡海内。
③《变法通议》的特点: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学习探究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阅读课本P30正文第二段,说出《国文报》是谁主持创办的?其目的是什么?号召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① 主持者:
严复
《国闻报》
② 目的:
④ 影响: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③ 号召:
变法图强
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严复,福建侯官人。早年就读于福州船
政学堂。1877年被选赴英国学习海军。留学
期间,广泛涉猎西方各种政治学术理论。两
年后回国,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甲午战争期
间,在天津《直报》上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号召救亡图存。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问题思考P31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 产生了什么影响
观点: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学习探究
二、百日维新
1、阅读课本P32正文第一段,说出百日维新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1、背景:
1、背景:
① 1897年冬,德国强
占胶州湾。
② 康有为上书呼吁变
法救国。
③ 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光绪帝
学习探究
二、百日维新
2、阅读课本P32正文第一段,说出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变法开始的标志:
2、变法开始的标志: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
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戊戌变法)
学习探究
二、百日维新
3、阅读课本P32正文第一段,说出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内容:
3、内容:
① 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② 经济上,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戊戌变法)
③ 教育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④ 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学习探究
二、百日维新
(1)阅读课本P32正文第二段,说出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失败原因:
4、失败:
①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② 顽固派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
(戊戌变法)
(1)原因
学习探究
二、百日维新
(2)阅读课本P32正文第二段,说出戊戌政变的内容?
(2)戊戌政变:
4、失败: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戊戌变法)
(2)戊戌政变
学习探究
二、百日维新
(3)阅读课本P32正文第二段,说出什么是戊戌六君子?
(3)戊戌六君子:
4、失败: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
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
(3)戊戌六君子
“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这句话是谁说的 他属于哪个政治派别
(2)“有心杀贼”的“贼”指谁
(3)为什么“无力回天”
(4)他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答:(1)谭嗣同;资产阶级维新派.
(3)中国资产阶级的天生的软弱性、妥协性,加上戊戌变法没有发动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因此戊戌变法失败是必然的.
(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
(4)爱国、爱民、为追求理想勇于牺牲等。
谭嗣同殉难图
学习探究
二、百日维新
阅读课本P33正文第二段,说出戊戌变法的影响是什么?
戊戌变法的影响:
5、戊戌变法的影响: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戊戌变法)
学习探究
知识拓展
阅读课本P33知识拓展,说出百日维新后,清政府决定创办什么学堂?今天称为什么?
学堂:
京师大学堂 。
今天称:
北京大学 。
影响:
戊戌变法
背景:
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的空前加重,
政治派别:
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序幕: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内容:
政治:
经济:
财政:
文化:
军事:
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害)
结果:
失败原因:
光绪帝没有实权,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开始标志:
宣传变法方式: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最大报刊:
《时务报》《国闻报》
检测
课后活动
1.制作表格,整理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类 别 主 要 内 容
政治
经济
文化教育
军事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课后活动
2.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戊戌变法,主要观点如下:
A.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C.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没有产生积极影响。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同意观点A。因为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所以这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同意观点B。因为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戊戌变法则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所以说,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不同意观点C。因为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
有利于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因此观点C是错误的。
同意观点A。
同意观点B。
不同意观点C。
1.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组织了( )
A.保国会
B.强学会
C.南学会
D.蜀学会
B
2.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是在( )
A.1898年6月11日
B.1898年4月11日
C.1898年9月21日
D.1898年4月21日
C
3.出卖光绪帝和维新派的是( )
A.荣禄
B.李鸿章
C.袁世凯
D.张之洞
C
4.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已发到“瓜分豆剖”揭竿斩木”地步的是( )
A.陈宝箴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B
5.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 )
A.公车上书
B.康、梁组织保国会
C.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D.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C
6.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要求是( )
A.要求兴“西学”,废科学
B.要求“自强”求富”
C.要求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D.要求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D
7.下列官员,支持和赞助变法的是( )
①文廷式 ②翁同稣 ③李鸿章 ④ 陈宝箴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A
8.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
A.知识分子与政客军阀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斗争
C.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D
9.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袁世凯的出卖
B.顽固派势力强大
C.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
D.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C
10.下列内容对颁布变法诏书不正确的评价是( )
A.有利反对清朝封建统治
B.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A
家庭作业
1、识记本课“检测”中的内容
2、预习第7课
谢谢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