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高二年级上期期中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二高二年级上期期中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12-24 15:2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上期期中试卷
第I卷(选择题)
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1—20题每小题1.5分,21—30题每小题2分,共50 分)。
1.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C.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D.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B 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各有特点,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消耗能量,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不要消耗能量
C.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
D.递质可能存在于细胞内,也可能存在于细胞外
3.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①A、B、C 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 中
③D 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 中
A .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造成人压着没事,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的情况。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
B.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C.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D.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遇难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
5.某反射弧模式如右图所示,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强
度的刺激(S)后,肌肉收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给予刺激S 以前,a 处质膜上没有Na+、K+进出
B.从图中可看出神经细胞之间有3 个突触
C.刺激S 可使a 处质膜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
D.a 点与肌肉的距离越近,给予刺激S 后肌肉收缩越强
6.某些神经细胞膜上存在GABA 受体,GABA 受体是一
种氯离子通道,7-氨基丁酸能激活GABA 受体,导致氯离子
通道开放,使氯离子流入神经细胞内。 若突触前膜释放7-氨基丁酸,则后膜的电位变化是:
A.转为内正外负,且绝对值减小 B.仍是内负外正,且绝对值增大
C.转为内正外负,且绝对值增大 D.仍是内负外正,且绝对值减小
7.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 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的结构包括3 个神经元,含有2 个突触
B.如果B 受刺激,C 会兴奋;如果A、B 同时
受刺激,C 不会兴奋。则A 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b 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
位→负电位
D.若ab=bd,如刺激C 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 次
8.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面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
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D.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期记忆、永久记忆三种
9.吃糖1 小时后,与开始时相比,在下图血管的血液中,明显增多的物质是
A.a 血管中的胰蛋白酶
B.a 血管中的胰淀粉酶
C.b 血管中的胰岛素
D.b 血管中的胰高血糖素
10.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
C.经过突变的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形成
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导致物种的形成
11.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 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在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12.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
A.浆细胞 B.记忆细胞 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
13.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时,酶活性增强,因而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B.寒冷时,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代谢降低
C.寒冷时,人体产热多,散热少,以维持人体体温恒定
D.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14.水盐平衡调节对于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内环境渗透压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中
B.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
C.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释放的
D.人体主要通过改变摄水量和排水量来维持渗透压的动态平衡
15.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16.关于HIV 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 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 B.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 这种病毒
C.HIV 主要攻击B 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 D.HIV 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17.现代生物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的不同点是
A.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 B.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8.为应对甲型H1N1 流感疫情和防控流感大流行,我国大力推广甲型H1N1
流感疫苗的接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流”痊愈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甲流”重症者,是因为该血清含有相应的浆细胞
B.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吞噬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并产生相应的抗体
C.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甲流”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效应T 细胞能与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接触使之裂解而死亡
19.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
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D.垂体是联系神经凋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20.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素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
B.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
C.生长素在成熟植物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
D.植物生长调节剂与生长素作用类似
21.下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
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
A.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至少有3 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
C.二次免疫时,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来
D.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
22.在生产生活中,由于长期大量使用药物,导致许多细菌、害虫、植物等出现了抗药性并迅速蔓延。下列相关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细菌抗药性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细胞质中的质粒发生了基因突变
B.部分杂草由于叶绿体中某基因发生突变,使其编码的蛋白质不再与除草剂发生特异性的结合而表现出抗药性,该种抗药性难以通过花粉传播给近缘物种
C.生产上运用化学药剂杀虫,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原因除农药能诱导害虫变异,使其抗药性增强外,还可能有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食物链的结构等
D.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大田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能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23.18世纪初,一位生物学家在某山谷里发现老鼠种群中有少量的有轻微趾蹼的个体(绝大多数个体无趾蹼)。1900年,由于修筑一条沙坝,使老鼠的栖息地变成了沼泽。若干年后调查发现,这条山谷的老鼠绝大部分有趾蹼,偶尔才能找到少数无趾蹼的老鼠。最能解释这种变化的是
①有趾蹼老鼠比无趾蹼老鼠繁殖力强 ②由于环境的变化,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③趾蹼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④有趾蹼的老鼠是适应沼泽环境的类型
⑤为了适应沼泽环境,没有趾蹼的老鼠长出了趾蹼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①④
24.下图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25.在调节内环境稳态中,下丘脑有重要的作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
B.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脏,尿量减少
C.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减少
D.下丘脑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
26.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
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D.图中向光弯曲生长的是①③⑤
27.用体重、性别等均相同的三组实验用狗进行以下实验:
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射到a、b、c 三组狗的体
内,然后定时检测狗体内血液中的放射量。4d 后,
向a 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 组
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狗体
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对实验结
果描述不正确的是
A.a 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
B.c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b 是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D.如果给狗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实验狗的血液中放射量与a相同
28.下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对这一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29.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是一种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下图中,甲、乙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丙、丁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图示体液调节方式,则参与这类信号分子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②属于传出神经
C.若丙图所示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其所接受的信号分子应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人体性腺所分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应为丙
3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pH 稳态依赖于一个主要由H2 PO4-1/H2PO4-2 构成的缓冲体系
B.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C.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于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第Ⅱ卷(非选择题)
请将答案用蓝黑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空格上(共50分)。
31.(10分)加那利群岛一年生的某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花)。某一年某种原因外来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开紫花)的种子。几年后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该地所有的上述植物群体构成了一个 ,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 。
(2)AA和Aa种子到来几年后,该群体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 和 ,该群体的基因频率改变是________的结果。
(3)下图中能比较准确地表示A和a基因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比例变化情况的是 。
(4)假如环境改变前的群体,和环境改变后到来的群体之间花期不同,不能正常受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 (相同/不同)的物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0分)某同学走路时右脚踩在钉子上,马上引起右腿的收缩以避开损伤性刺激的继续作用,而左腿迅速伸直以支持身体,使身体不会跌倒。下图表示这一复杂反射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与这一活动的神经元至少有 个,完成神经调节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 决定的。原因是 。
(2)右腿的弯曲和左腿的伸展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据图说明你判断的依据是 。
(3)右图表示离体的蛙坐骨神经(浸在适宜培养液中保持
活性)表面接受适宜刺激后,膜两侧电位变化(图甲),图
中a 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状态是 ,bc 段
电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若培养液中Na+ 浓度减小,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由于
在Na+ 浓度较低的培养液中 ,
造成膜电位变化的幅度和速率改变。
(5)图甲中异常动作电位是由于某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该
基因最可能控制神经纤维膜上的 的功能。

33.(11分)根据人体免疫的相关概念回答问题:
(1)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的各种免疫细胞形态和功
能不同,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能参加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加特异性免疫
的是[ ]________________。
(3)[c]____________细胞由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4)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
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①实验中,对B 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 组小鼠的________处理。
②从图2 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________,说明血清中的_______________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 组小鼠的T 细胞后,在4 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组T 细胞(活化 T 细胞)________________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
34.(9分)血糖平衡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胰岛素在维持血糖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请分析回答:
(1)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其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
(2)当血糖升高时,胰岛B 细胞接受葡萄糖、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等信号分子刺激后分泌量增加。直接参与胰岛素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胰岛素作用的机理是:一方面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同时,通过促进过程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速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4)某种抗体X 攻击胰岛B 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后,血浆中的_______________下降,血糖上升,患者在患有糖尿病的同时并发_______________病。
35.根据下图实验过程回答:
(1)通过实验①、②、③比较说明,植物的生长与弯曲都与 有关。通过实验④、⑤比较说明,该部位产生的物质能够 。
(2)通过实验②、⑥、⑦比较说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在 。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引起胚芽鞘向光生长的原因是 。
(3)通过实验④、⑧比较说明,胚芽鞘的弯曲部位是在 。
(4)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不仅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还可以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在促进生长和生根的浓度范围内,浓度相同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吲哚乙酸(IAA)。某课外活动小组以扦插枝条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吲哚乙酸(IAA),请简单补充以下实验设计方案并预测结果。
实验方案:①分别配制相同浓度、不同 的IAA和NAA溶液;
②将扦插枝条平均分为若干组,分别用上述配好的IAA和NAA溶液处理各组枝条的下端;
③将处理过的枝条置于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
④观察并记录 。
预测实验结果 。

高二年级上期期中试卷
生物试题答案
31.(每空1分,共10分)
(1)种群 基因库
(2)75% 25% 自然选择(2分)
(3) A
(4)不同 已出现生殖隔离,无法进行基因交流(2分)
32.(每空1分,共10分)
(1)7,反射弧,突触,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先右腿,兴奋传导到左腿肌肉比传导到右腿肌肉多经过一次突触
(3)负单位,Na+ 内流
(4)Na+内流量和内流速率减小
(5)钾离子通道
33.(每空1分,共11分)
(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2)a 吞噬细胞
(3) 浆细胞 记忆细胞和B 细胞
(4) ①对照 ②相同 抗体 无明显变化 抑制 细胞内
34.(每空1分,9分)
(1)神经—体液,下丘脑
(2)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内质网,高尔基
(3)葡萄糖转运蛋白向细胞膜的转运,氧化分解
(4)胰岛素,自身免疫
35. (每空1分,10分)
(1)尖端 向下运输,并促进尖端以下生长
(2)尖端 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背光侧细胞生长快
(3)胚芽鞘的尖端下面的一段
(4)①浓度梯度(2分)
④生根情况(数量和长度) NAA处理的扦插枝条生根情况好于IAA处理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