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氧呼吸”教学设计
本课时内容包括探究不同供氧环境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无氧呼吸过程和无氧呼吸在生活中应用等。此课时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充分利用区域乡土资源,组织学生参观金银花酒厂,使学生了解酒厂酿酒的流程和操作,并以此情境贯穿本课时的教学。
1.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探究不同供氧环境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观察、分析和讨论,概述无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形成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
②通过无氧呼吸过程的建构,基于实验结果,采用推理与演绎等适当的科学思维方法揭示无氧呼吸的过程与机制,并选用恰当的方式表达、阐明其内涵。
③通过酒厂的实地参观,能够提出清晰的、有价值的、可探究的生命科学问题,并能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
④举例说出生活中细胞无氧呼吸实例,并能利用细胞无氧呼吸原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教学过程
2.1实地参观,自主质疑
教师利用学工学农等机会,带领学生实地参观金银花酒厂。参观前,学生要准备学习单,用以在参观中记录酒酿制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参观后,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
①为什么用酵母菌酿酒,原理是什么
②酿酒时为什么要蒸粮昵
③摊粮时原料内拌酒曲为什么事先要测量温度
④过30 min后原料入池,为什么要盖上几层塑料薄膜及厚厚的泥土
然后,查阅资料,思考这些问题。
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能力。
2.2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准备了酵母菌液、乳酸杆菌液、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石蜡油、CO2传感器、酒精检测仪等。首先,以“为什么用酵母菌酿酒,原理是什么 ”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探究酵母菌/乳酸杆菌的呼吸方式和产物(表1)。
接着,再针对学生质疑的其他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探究。例如,针对酿酒厂在酿酒时蒸粮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收集瓶E,混合加入酵母液和乳酸杆菌液,其余设计与表l中的B瓶相同,最终检测酒精的含量。针对摊粮时原料内拌酒曲事先要测量温度的原因,学生增加收集瓶F,加入试剂与表1中B瓶相似,在O℃冰浴,用C02传感器检测和酒精检测仪检测。针对“过30 min后原料入池,为什么要盖上几层塑料薄膜及厚厚的泥土 ”问题,学
生增加收集瓶G,在表1中B瓶基础上进行修改,先通过气体后,再用石蜡油进行密封:最终比较两个瓶中酒精的产生量。学生通过基础实验的操作,改进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数据记录,利用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能力。
2.3反思过程,建构概念
在多个探究实验过程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并促进学生尝试对自主质疑的问题进行解答。在表1的A瓶中,学生会发现,酵母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可以产生CO2和酒精,在有氧的情况下能产生CO2和水,乳酸杆菌是否有氧条件下均不能产生酒精。
学生从而可以建构“不是所有微生物都能用于酿酒”,即使能够酿酒也需要保持无氧状态。在表1的B瓶中,学生发现,当有乳酸杆菌混入时,酒精含量明显下降,且有不同的产物出现,大大影响了酒的质量。在表1的C瓶中,学生发现,00C时,产生的CO2和酒精量很少,因此猜测可能是低温抑制了酶的活性。表1中D瓶的实验结果显示,先通入气体,在进行密封,产生的酒精量更多。通过4个探究实验,联系教材内容,学生建构酵母菌无氧呼吸过程、条件和产物等,并反思在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学生在实验探宄基础上,分析实验结果,反思实验过程,解答自主质疑的问题,建构科学概念,有利于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迁移。
2.4建构结构图,迁移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将无氧呼吸过程纳入到“酶”“ATP“有氧呼吸”等认知系统中,从而将无氧呼吸过程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图1)。并注重使学生学习迁移运用,联系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思考与解释:
①发酵除了在酿酒得到应用外,你能举出更多的有关发酵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吗
②剧烈运动后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③一场洪水将植物根部淹没;十多天以后,洪水才慢慢退去。请思考,洪水退去后,植物会出现什么后果 为什么
教师将无氧呼吸概念纳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将生物学概念进行结构化处理,培养学生利用结构化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真实情境的问题。
3.教学反思
本节课聚焦新教材无氧呼吸概念,充分利用乡土资源,通过学生对酒厂的参观,提出问题,课堂教学围绕学生的问题进行实验探究。由于解决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学生自主性被激发,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在结构化知识迁移应用中,学生能够在教师提供情境下,提出新的情境应用。利用乡土资源进行课堂实践是新教材试用的一个探索,希望为新教材真正实施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