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周第四单元 12~15课——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周周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周第四单元 12~15课——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周周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0 19:3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周第四单元 12~15课——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周周练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狭隘(yì) 解放(jiě) 微不足道(wēi)
B.医疗(liáo) 极端(duān) 拈轻怕重(zhān)
C.鄙薄(báo) 纯粹(cuì) 漠不关心(mò)
D.冀南(jì) 派遣(qiǎn) 冷冷清清(qīng)
2.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设问)
B.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
C.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
D.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3.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
B.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C.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D.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她慷慨地给我们提供许许多多的资源。
B.在被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破坏之后,这里由曾经的绿洲变为了一片不毛之地。
C.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这棵千年老树终于轰然坍塌了。
D.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
5.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克服疫情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绩。修改:“成绩”改成“成就”。
B.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修改:句尾加上“力量”。
C.同学们积极参加以“爱党、知党、颂党”为主题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读书活动。修改:“爱党”与“知党”调换顺序。
D.只要加强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物质文化,才能营造更加清朗的社会空间。修改:“文化”后加“水平”。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A.从感彩看,“骄傲”为贬义词。
B.“底部”是名词,“强壮”是形容词。
C.“向下”的“下”是方位词,而“抽噎了一下”的“下”则不是。
D.“迈”“踩”“扑”都是动词。
7.下列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 学而时习之 B.静以修身 可以为师矣
C.非淡泊无以明志 博学而笃志 D.三人行 三十而立
8.对《诫子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主要从修养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把“静”和“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B.从语言特点看,本文句式运用了整句,增强了节奏感。
C.从写作手法看,本文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D.文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9.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
(3)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4)遂成枯落(________)
10.《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______国的______著名作家、心理学家。
11.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白求恩故居是维多利亚式建筑,两层小楼掩映在树木中。_____________这就是孕育了白求恩的地方,一个人杰地灵的小镇。
①我拾起几片红叶——是白求恩家枫树上的红叶呵!
②弯下腰来,火红满眼。
③将红叶随手夹在《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作品集》中。
④楼前是绿色的草坪,红叶层层散落其上,看上去分外美丽。
⑤直起身来,蓦然回首,那座小楼所有的玻璃窗,竟都是燃烧的火。
12.课文在写“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时,既写了高原的面貌,也写了“我”每次见到高原时的心情、感受,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三访牧羊人 高原面貌特点 “我”的心情、感受
一访牧羊人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二访牧羊人 林木茂盛 ③__________
三访牧羊人 生机勃勃 ④__________
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后,同学们对文中的牧羊人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决定在班中开展以“我看人生意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3.请你写一句有关“人生意义”的名人名言。
14.根据语境仿写句子。
人生就要像雨滴一样,即使渺小,也要润物无声;人生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人生就要像金蝉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与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着为他(她)写一段30字左右的颁奖词。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选自《韩诗外传》)
16.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①子勿以鲁国骄士( )
②又相天子( )
③夫贵为天子( )
1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B.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C.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D.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18.翻译句子。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19.本文与诸葛亮的《诫子书》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A项“隘”的准确读音是“ài”;B项“拈”的准确读音是“niān”;C项“薄”的准确读音是“bó”。
2.答案:B
解析:B项错误,应该是比喻。
3.答案:A
解析:B.有误,两个顿号应改为逗号;C.有误,所说的数值是个约数,所以去掉顿号;D.有误,第二个问号应改为逗号;故选A。
4.答案:C
解析:C项使用有误,“坍塌”指山坡、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不能形容树。
5.答案:D
解析:D.关联词搭配不当。“只要”与“才”搭配不当,应将“才”改为“就”;故选D。
6.答案:A
解析:“骄傲”在此处是褒义词。
7.答案:C
解析:A.时:时间/按时;B.以:来/凭借;C.志:志向;D.三:虚数,多个/数词。故选C。
8.答案:B
解析:ACD正确;B.有误,这篇文章的句式是整散结合,并非全是“整句”。故选B。
9.答案:(1)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3)达到远大目标
(4)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解析:一定要在语境中解词。
10.答案:美;莫顿 亨特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11.答案:④②①③⑤
解析:阅读横线前后内容以及供排句可知,④由前面的整体介绍写到楼前,应为首句;由“弯下腰来”“拾”“夹”“直起身来”等一系列动作可知,这几句描写的是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其顺序应为②①③⑤。故正确排序为④②①③⑤。
12.答案:①荒芜;②恐惧;③吃惊;④敬佩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与概括。根据提示“一访牧羊人”,找到课文中“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猛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等语句,可知此时的高原是荒芜的,“我”的感受是恐惧;根据提示“二访牧羊人”“林木茂盛”,找到课文中“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等语句,可知“我”看到茂盛的橡树时是吃惊的;根据提示“三访牧羊人”“生机勃勃”,找到课文中“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等语句,可知“我”三访牧羊人看到以前的荒野变得生机勃勃,“我”很敬佩他。
13.答案: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亚里士多德
解析:围绕“人生意义”来选择,特别注意是名人名言,不但要写出名言的内容,还要交代清楚是谁说的。
14.答案:即使短暂;也要放声歌唱
解析:解答仿写类试题时,首先要分析例句的句式特点,然后要分析例句所用的修辞。本题中仿写句式是“即使……,也要……”,仿写修辞是比喻。仿写的句子符合以上两个特点即可。
15.答案:示例1:临危不惧,救死扶伤;勇敢执着,坚守医德。白衣天使,是你们铺就了百姓们的健康之路!(医生)
示例2:一生伯乐相骐骥,甘为园丁育奇葩。三尺讲台传道义,桃李芬芳遍天涯。(教师)
示例3:在你的心中有一种向往,叫作天下太平;在你的身上有一种追求,叫作百姓安宁。
解析:作答此题,需明确题意,联系生活实际,语句通顺连贯,中心明确即可。
16.答案:①轻视,怠慢;②辅佐;③作为
1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根据句意“可是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唯恐(因怠慢)失去人才”,可断句如下: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故选A。
18.答案: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但仍觉得自己见识浅陋的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解析:
19.答案: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诸葛亮的《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立德,修身。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