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4古代诗歌四首
考查范围:第一单元 4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灿烂(làn) 澹澹(zhān) 子规啼(tí)
B.箫瑟(xiāo) 竦峙(sì) 歌咏志(yǒng)
C.枯藤(téng) 苍海(cāng) 一帆悬(xuán)
D.碣石(jié) 归雁(yàn) 断肠人(cháng)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下列加粗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海日生残夜(升起) 杨花落尽(杨树开的花)
B.老树昏鸦(黄昏) 古道西风(秋风)
C.歌以咏志(咏叹) 风正一帆悬(挂)
D.星汉灿烂(银河) 次北固山下(停宿)
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曹操—一三国魏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
C.《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
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
5.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了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6.下列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自己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自己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开阔的意境和雄浑的气势是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作者饱满的激情,表达却很含蓄。
C.最后两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既总写了沧海全景,又进行了分写。
7.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本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中。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8.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人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9.常识填空。
(1)《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______。他的诗以______见称。
(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______,唐朝______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是______的意思。
(3)《次北固山下》“次”意为______,这首诗作者是王湾,______代诗人。
(4)《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______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
(5)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______》。而把唐朝新出现的______句、律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______》。
10.解释下面加粗字的意思。
(1)水何澹澹______
(2)秋风萧瑟______
(3)次北固山下______
(4)客路青山外______
(5)风正一帆悬______
(6)乡书何处达______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用自己的话描绘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2)从抒情方法的角度分析尾联表达了什么感情。
12.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美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在现今的兰州。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④更:经历。
1.诗歌前四句写了晴空万里、_______、湍上急流、________的金城美景。
2.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
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作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
D.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澹dàn。B.箫→萧,峙zhì。C.苍→沧。
2.答案:B
解析:正确的应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答案:A
解析:“杨花”指的是“柳絮”。
4.答案:A
解析:曹操是东汉末诗人。
5.答案:B
解析:“小桥流水人家”营造的是幽静冷落的气氛,更增添了游子的凄凉与愁苦之情。
6.答案:C
解析:最后两句是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本诗正文内容没有直接联系。
7.答案:C
解析:C项最后一句表述有误。第三联并不是表达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而是表达思乡之情,诗人也没有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中。
8.答案:B
解析: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9.答案:(1)诗人;慷慨悲凉
(2)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贬官
(3)停宿;唐
(4)散;求是指在
(5)观沧海;绝;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解析:(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2)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3)王湾(693-751),号为德,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4)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字千里,晚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并称“元曲四大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5)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
10.答案:多么;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停留;旅途;风顺而和;家信
解析:(1)句意:海水多么宽阔浩荡。何:多么。(2)句意:萧瑟的风声传来。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3)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4)客路:行客前进的路。客:旅途。(5)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风帆垂直悬挂。风正;风顺。(6)句意: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书:家信。
11.答案:(1)早春时节,潮水涌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行了,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船帆高高悬挂。
(2)尾联直接抒情。这两句意思是:写给家人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把家信捎到洛阳。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作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绘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抒情方法和思想感情。这两句紧承前三联而来,遥应首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念亲愁绪。
12.答案:1.积水连山;城头残月。 2.C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用四字短语准确概括所写之景。可以从诗句中摘录关键词来组织四字短语,与“晴空万里”上急流结构大体一致即可。
2.本题考查对理解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C项,诗中的“塞上翁”指塞上的老翁,不是“塞翁失马”;颈联写诗人追思历史旧事,对人生际遇,祸福更替有了更深的认识,但内心因不得志而郁结的愁思仍然溢于字里行间,因此“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错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