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密度(1)教学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密度(1)教学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10 21:3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密度(1)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六章《压力与压强》第一节《密度》的第一课时,通过实验建立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第六章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与第五章已经学习过的比热容概念相似,也是一个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同时,它与后面学习压强、浮力知识密切相关。在技能上,则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电子天平和量筒进行相关测量。
在《科学》上,学生虽然学过密度的一些知识,但是只是浅显的,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密度的概念,对密度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循序渐进,通过对比、疑问和探究的形式,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本节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规范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产生问题,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2.通过“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学会测量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用表格方式记录实验数据、用图像方法分析数据并进行推理的方法,理解密度的概念;
3.知道密度的单位及换算和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水(酒精、煤油)、3个体积不同的金属块、3个体积不同的橡胶、烧杯、量筒细绳、天平。
2.演示实验器材:体积较大的木块、小圆柱铁块、大钩码;托盘天平;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水、烧杯、量筒、电子天平、金属块、细绳。
3.课件: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是密度概念的建立。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个体积较大的木块和一个小圆柱铁块(木块质量比金属大),请学生猜想哪一个质量大,然后通过托盘天平来比较它们质量的大小,发现生活经验“铁块比木头重”表述不准确;再给学生展示同样的木块和大钩码(木块质量比金属小),请学生猜想哪一个质量大,然后通过托盘天平来比较它们质量的大小。此时提问:与小圆柱铁块相比,大钩码看上去有什么不同?(体积更大了)结合生活经验,引出问题: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进行猜想。演示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发现不同种物质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所以之前的猜想是针对同一种物质的,即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具体的实验方案和测量仪器的的使用,设计数据记录的表格,进行演示实验,测量三组水的质量和体积并记录,分析数据,发现仅仅能看出变化的趋势,验证了猜想,但进一步看不出具体的数量关系,再通过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副板书建立坐标系,在坐标系中描点,提问:如果继续做更多组数据,这些点可能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如果体积不断减小,质量会如何变化?当体积为0时,质量是多少?进一步提问:这些点连起来会呈现什么图线?说明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是什么数量关系?分析图像,发现这些点会形成一条直线,而实验测量存在误差,说明水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然后提问:水的质量和体积是正比关系,能确定其他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也是正比关系吗?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砝码、橡胶、酒精和煤油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实验的积极性,并安排几组学生再探究三组不同体积的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进行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完成表格。学生实验数据交流部分,先将学生探究的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数据填入之前演示实验的图像,验证演示实验的结论;再将学生探究其他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数据用课件快速描点,分析得到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且比值是一个定值”和“不同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此时在图像上画一条竖线,表明体积相同时,各种物质的质量有所不同。副板书画出相同体积的分子排列,提问:相同体积物质质量大和小说明相同体积的分子数目如何?质量如何?进一步提问:相同体积物质质量大和小说明相同体积内分子排布如何?从而明确不同物质分子排列的疏密程度一般不同,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密度。根据实验结果,发现密度就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而类比比热容的定义表达,请同学给密度下定义。
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密度的概念。建立方法是:通过问题的产生与猜想、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数据记录与图像分析、归纳总结的实验过程,强化密度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方法是:首先,通过实验结论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而不同物质其比值不同,反映的是不同物质分子排列的疏密程度一般不同,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先辨析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均没有关系,只与物质本身有关;再查密度表,找出特定物质的密度和给出密度寻找相应的物质,发现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相同物质不同状态的密度也有所改变,从而明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再通过与比热容类比,强化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
本节课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科学实验过程。通过学生体验,激发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实验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六、教学流程
(
密度
活动
1
学生体验
情景
1
演示实验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活动
2
学生实验
活动
3
交流评价
情景
2
演示实验
活动
4
查密度表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活动1 学生体验
体验体积较大的木块质量比小圆柱铁块大,同样木块的质量比大钩码小。
情景1 演示实验
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发现不同种物质体积相同,质量不同。
情景2 演示实验
探究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记录并分析数据,形成图像,总结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活动2 学生实验
探究砝码、橡胶、酒精、煤油和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记录数据。
活动3 交流评价
小组展示实验数据,课件快速描点,交流实验结论。
活动4 查密度表
学生查密度表,强化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产生: 1. 生活经验“铁块比木头重”表述不准确; 2.金属体积变大了,质量也变大了。 展示一个体积较大的木块和一个小圆柱铁块(木块质量比金属大),请学生猜想哪一个质量大; 展示同样的木块和大钩码(木块质量比金属小),请学生猜想哪一个质量大。 提问:与小圆柱铁块相比,大钩码看上去有什么不同? 【活动1】 a.猜想哪一个质量大,然后通过托盘天平来比较它们质量的大小。 b.猜想哪一个质量大,然后通过托盘天平来比较它们质量的大小。
一、密度概念的形成过程 1、提出问题与猜想: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呢? 提问:猜想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何关系? 【演示1】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发现它们质量也不同。 提问:之前的猜想是针对几种物质?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什么? 结合生活经验和体验、演示,进行合理的猜想。
2、设计实验 组织学生简单讨论实验方案 讨论方案。
3、演示实验 【演示2】探究水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 提问1:为了较可靠地得到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需要做几组数据? 副板书建立坐标系。 提问2:如果继续做更多组数据,这些点可能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如果体积不断减小,质量会如何变化?当体积为0时,质量是多少?进一步提问:这些点连起来会呈现什么图线?说明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是什么数量关系? 提问3:仅仅发现水的质量与体积关系能说明其他物质也是如此么?为了得到更普遍性的关系应如何做? 回答问题。 观察实验过程,参与数据的读取,观察图像并总结结论。
4、学生实验 巡视学生操作,并进行个别辅导。 【活动2】探究砝码、橡胶、酒精、煤油和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记录数据。
5、交流与归纳 1、收集学生实验数据,并用课件快速描点; 2、组织学生对展示的点图进行分析; 3、副板书画出相同体积的分子排列,提问:相同体积物质质量大和小说明相同体积的分子数目如何?质量如何?进一步提问:相同体积物质质量大和小说明相同体积内分子排布如何?从而明确不同物质分子排列的疏密程度一般不同,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密度; 4、组织学生给密度下定义。 【活动3】小组展示实验数据,观察点图,并交流实验结论。
二、密度 1、公式 记住公式,并通过公式得出密度的定义表达。
3、定义 启发学生得出密度的定义 说出密度的定义。
2、符号 ρ[r ] ,则公式可表示为 读与写。
4、单位 克/厘米3(g/cm3) 千克/米3(kg/m3) 写与读; 算出它们的换算关系。
5、水的密度 ρ水=1.0×103 kg/m3 说出所代表的的物理意义。
6、辨析 (1)根据公式“”,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根据公式“”,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3)某种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活动4】查密度表 辨析对与错,完成学习单。
问题的解决 为何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质量不同?
课堂总结 组织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反馈与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练习
板书设计 主板书 副板书
§6.1 密度 一、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二、符号:ρ [r ] 三、公式:() 四、单位:g/cm3 五、查密度表——特性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