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同步培优练习-1.5科学探究③
一、探究题
1.被称为“雁山五珍”的天台香鱼,背部有一脂肪腔、能散发出阵阵清香,天台山泳溪是仅有的原产地。同学们就此作出猜想并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香鱼卵孵化率影响”的探究活动:采集一定数量的香鱼受精卵随机分组,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见下表。
组号 受精卵数量(粒) 模拟环境
1 100 A
2 100 一定量化肥和1000ml清水
3 100 一定量洗涤剂和1000ml清水
(1)他们作出的实验猜想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香鱼受精卵孵化率。
(2)实验组1中,A应是 。
(3)若上表作为数据记录表,还缺少的记录内容是 。
(4)影响香鱼卵孵化率的因素很多,除了香鱼卵自身以外,还有水质、水温等外部条件。请设计一个“水温对香鱼卵孵化率影响”的实验方案 (用文字、图表表示均可)。
2.小缙发现电脑是利用风扇来降温的,他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风扇扇叶的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可能与风扇扇叶的宽度、长度、倾斜角度等因素都有关系。为此,他用同一电动机分别制作了几个不同的小风扇,相同转速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如图),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扇叶宽度/cm 扇叶长度/cm 扇叶倾斜角度θ 纸片被吹起的角度α
1 4 7 30° 35°
2 3 7 30° 30°
3 2 7 30° 20°
4 3 4 30° 20°
5 3 7 45° 40°
(1)实验中用到的测量仪器有:量角器和 。
(2)实验中,小缙通过观察 来确定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
(3)他在分析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的关系时,应选用序号为 的两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3.某品牌洗手液声称完全不影响环境,小缙想证实该广告的真实性,邀你一起做实验。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40条,喷雾器2个,清水、1%洗手液溶液,将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均分为甲、乙两个区域。
甲区域 乙区域
实验步骤 第一步 放20条蚯蚓 放20条蚯蚓
第二步 每天喷10毫升1%洗手液溶液 每天喷①
第三步 两周后,翻开土壤,统计其中活蚯蚓的条数
实验结果
(1)将第二步实验中乙区域的①补充完整 。
(2)该实验的变量是 。
(3)实验中每组使用了20条蚯蚓,而不是1条,原因是 。
(4)若此品牌洗手液的广告是真实的,则实验结果是 。
4.生命起源,指的是生命何时、何处、怎样起源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材料一:千百年来,普遍流行着“自然发生说”。该学说认为肮脏的垃圾会自生虫蚁,粪便和腐臭的尸体会自生蝇蛆。生物可以从他们所在的物质中自然发生,不需要繁衍产生。
材料二:意大利宫廷医生雷迪用实验证明腐肉生蛆是蝇类产卵的结果,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他首先对自然发生说提出异议。
材料三: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利用自己设计出的鹅颈烧瓶,将煮熟的肉汤置于其中,精巧的实验装置进一步证明微生物是引起食物腐败、长出蛆虫的原因。
(1)雷迪医生的实验中,将两块大小相同的猪肉分别放在两个同样的碗中,其中A碗敞口,B碗盖上一块纱布,纱布的作用是 。
(2)如果要彻底的否定“自然发生说”,就要明明白白的解释微生物的来源,或者证明是微生物使肉汤变质,而不是肉汤变质产生了微生物。这在当时却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个命题,原因是 。
(3)生命起源是现代自然科学正在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深入的研究。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由于原始生命的诞生没有直接证据,科学家提出各种假说来解释生命的起源
B.雷迪、巴斯德等科学家的实验可以证明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
C.科学技术发展为人类研究生命起源问题提供了充分的支持
5.新疆长绒棉具有纤维柔长、整齐度佳、强度高等优良性状。为比较新疆棉和普通棉的保温效果,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小组分别取相同质量的新疆棉和普通棉两种保温材料用作填充物,并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倒入等量热水,放入两个相同的硬纸外壳,放置在相同的恒温环境中,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20 40 60 … 120 140
甲组水温(℃) 95 74 56 41 … 27 25
乙组水温(℃) 95 65 ? 35 … 25 25
(1)本实验的环境温度(即室温)为 ℃。
(2)利用表格数据,本实验可以通过观察 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3)小科同学通过实验得出:新疆棉的保温效果更好,则他的实验过程中 (选填“甲”或“乙”)装置中的保温材料为新疆棉。
(4)根据本实验过程中水温下降的特点,请你分析时间为40min时,乙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
A.45℃ B.50℃ C.55℃ D.60℃
6.探究甲醛对动物的毒性,可以为甲醛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研究提供基础。某科研小组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将若干果蝇受精卵分成三份,分别放入三管培养基中,置于25℃环境中培养。观察测量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培养基 1号 2号 3号
甲醛浓度 0 0.25% 0.5%
平均发育时长(天) 11.0 15.6 18.3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2)在每管培养基中放入果蝇受精卵的数量有何要求?并说说你的理由 。
(3)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
7.小舟、小海和小沈在玩荡秋千时(图甲),感到秋千往返摆动时间有规律。于是对“哪些因素决定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了下列猜想:
小舟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绳长决定;
小海猜想:可能由人与秋千坐垫的总质量决定;
小沈猜想:可能由秋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中心的最大距离)决定。
实验序号 小球到固定点距离L摆长)/米 小球质量/克 摆动幅度/米 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秒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秒
1 0.7 20 0.05 33.2 1.7
2 1.0 20 0.08 39.7 2.0
3 1.0 30 0.05 39.8 2.0
4 1.0 30 0.08 39.7 2.0
5 1.3 20 0.05 45.3 2.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实验器材是:天平、秒表和 。
(2)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 决定;
(3)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摆钟的摆长如果调短,则摆钟将会变 (选填“快”或“慢”)。
8.周日,张丽同学帮助妈妈去市场买菜,发现包心菜外面的叶子是绿色的,里面的叶子是白色的。她又发现大葱和韭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的,露出地面的部分却是绿色的。于是她对此进行了研究:
(1)①提出问题: ?
②作出假设: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有关。
③设计实验方案:将相同数量的蒜瓣分别栽种在甲、乙两个花盆中,然后将甲花盆放在阳光下,乙花盆放在黑暗环境中,定时观察记录蒜苗叶子的颜色。
④获取事实与证据……
(2)请你预测实验现象: 。
(3)此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光照,设计甲乙两组实验的目的是 。
9.小金收到一个新年礼物——沙漏,他在观察沙漏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疑问:“有什么办法能使沙漏中的沙子更快漏完?”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左右摇晃沙漏可以使沙子更快漏完;
猜想二:上下摇晃沙漏可以使沙子更快漏完;
猜想三:拍打沙漏顶部可以使沙子更快漏完;
小金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组别 A B C D
操作 ? 左右摇晃 上下摇晃 拍打顶部
用时(秒) 300 260 360 308
(1)表格中“?”处应填 ;
(2)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一条即可)
(3)请指出该实验需要改进之处: 。
10.电风扇是常见的生活用品。小柯发现电风扇背面风小,而正面的风很大。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疑问。电风扇吹出的风是从哪里来的 他找来丝带和浴帽,将电风扇档位调到最高,把丝带挂在电风扇的正前方,发现丝带向前飘起(如图)。然后他将浴帽罩住电风扇的背面和侧面,观察丝带是否还能飘起。
(1)他用浴帽罩住电风扇的背面和侧面,这样做基于的假设是 ;
(2)实验过程中,丝带的作用是 ;
(3)小柯发现用浴帽罩住背面和侧面后,丝带飘起的角度变得很小。根据这个现象得出结论:电风电吹出的风来自风扇的背面和侧面。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可进一步补充的探究实验是 。
11.如图甲是某校“科技文化节”纸飞机比赛的照片,比赛要求用一张完整的A4纸折叠,比较纸飞机飞行的距离。如图乙是常见的四种纸飞机折叠后的形状。
比赛前,小宁在同一地点,用相同的投掷角度和力度,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并计算出不同大小和形状纸飞机的平均飞行距离,结果如表一、
表一:不同大小和形状纸飞机的平均飞行距离
纸飞机的平均飞行距离/cm
纸飞机大小 中翅型 平斗型 尖头型 波浪型
大 446 272 234 539
中 334 175 201 372
小 171 146 176 188
(1)本实验中,小宁研究的问题是 ;
(2)在同一地点,用相同的投掷角度和力度,其目的是 ;
(3)根据表一数据,小宁想取得好成绩,应该选择的纸飞机是 ;
(4)小宁又用不同厚度的纸张折叠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纸飞机重复实验,结果如表二、
表二:不同纸张厚度纸飞机的平均飞行距离
纸张厚度/(g/m2) 60 80 100 120
纸飞机的平均飞行距离/cm 488 627 545 452
他想要进一步确定飞行距离最远的纸张厚度,接下来应该在纸张厚度 g/m2范围内设置更多的厚度梯度,进行重复实验。
12.路由器是一种无线上网设备,信号由一个“黑管”向各处发射。小科对路由器的信号增强器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器材】路由器1个,用不同材质制成的大小、形状均相同的碗状信号增强器若干个,Wi-Fi分析仪1个,卷尺1个。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路由器发出稳定信号,沿碗状信号增强器的朝向直线移动Wi-Fi分析仪,直至信号强度为-50dBm处,用卷尺测量出该处到路由器的距离。在同一位置上安装不同材质的碗状信号增强器,重复以上步骤,记录数据如表。(dBm是网络信号强度的单位,网络信号强度一般在-110dBm至-20dBm之间,值越大表示信号越强)
实验序号 材质 信号强度为-50dBm处到路由器的距离
1 无 6m
2 陶瓷 9m
3 不锈钢 13m
4 铝 16m
【实验反思】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结论为 。
(2)有同学认为实验数据不可靠,有偶然性。你对实验的改进措施是 。
(3)信号增强器对路由器信号的增强效果是否还跟其他因素有关?某同学另取一个质量相同的铝制长方体信号增强器进行实验。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研究 。
13.金鱼是大家熟悉的小动物,饲养金鱼时,控制好水温是很重要的。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通过观察不同温度下金鱼的呼吸频率来探究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实施如下探究。
(1)作出假设: 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
(2)制定并实施计划:饲养1条金鱼,用7个同样的鱼缸,分别加入等量的不同温度的水,然后依次将该金鱼放置在不同水温的鱼缸内,10分钟后数其每分钟鳃盖张合的次数,连数3次,求平均值。实验结果如下:
水温(℃) 5 10 15 20 25 30 35
鳃盖张合次数(次/分) 10 40 60 110 150 180 200
(3)得出结论: 。
(4)评价实验方案:本实验设计中有一项明显的不足,请指出: 。
(5)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将金鱼带回家喂养,下图中最适合金鱼生活的环境是 。
14.经常熬夜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生物钟”紊乱的人记忆力是否会下降呢?带着这个问题,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探究:
①将32只健康老鼠随机平均分成两组,饲养在两个相同的鼠笼中,分别标上A组、B组。
②利用遮光布和灯光等方法打乱A组老鼠的“生物钟”,B组老鼠保持自然昼夜节律不变。保持其它条件都相同进行饲养。
③饲养四个星期后,让A、B两组老鼠走同一迷宫,记录老鼠从入口到达出口所用的时间。5小时后让A、B两组老鼠第二次走原来的迷宫。获得数据如表:
老鼠走迷宫所用平均时间(秒)
组别 第一次 第二次
A 90.22 83.53
B 32.40 20.25
(1)B组实验的作用是 。
(2)所选的32只老鼠需要符合的条件是 。
(3)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 组老鼠记忆力比较差。
(4)受该实验的启发,请你对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出一条建议: 。
15.探究甲醛对动物的毒性,可以为甲醛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研究提供基础。某科研小组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将若干果蝇受精卵分成三份,分别放入三管培养基中,置于25℃环境中培养。观察测量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培养基 1号 2号 3号
甲醛浓度 0 0.25% 0.5%
平均发育时长(天) 11.0 15.6 18.3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2)在每管培养基中放入果蝇受精卵的数量有何要求?并说说你的理由 。
(3)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
16.王东同学发现,从超市配送到家里的一些速冻食品外面往往包裹一层泡沫。他认为这层泡沫可以起到类似棉袄隔热保温的作用。为比较泡沫与棉花隔热性能的强弱,王东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纸板箱、棉花和泡沫制作两个完全相同的保温装置,如图甲。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放入冰水混合物,分别放在两个装置中,测量并记录温度传感器数值的变化并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要保持环境温度相同外,还需要控制 相同。
(2)通过乙图发现,实验刚开始的一段时间,两烧杯中的物质温度都没有升高,你认为原因是 。
(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及其证据分别是 。
17.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结果见表:
(表中的增殖代数即细胞分裂的次数)
细胞来源 胎儿 中年人 老年人
增殖代数 50 20 2 4
实验二: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
结果如图。
实验三:将年轻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
以上三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一: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 (选填:“减弱”或“增强”)
实验二:一般来说, 的物种,体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高。
实验三:细胞结构中的 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
18.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苍蝇停下来就匆忙搓脚(如甲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它的脚很脏吗?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苍蝇搓“脚”是不是为了清除“脚”上的“脏的”。
(1)设计实验:
①在A(瓶内无脏物)、B(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一只品种、大小相同且脚上无脏物的苍蝇(如乙图);
②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并记录A、B两个玻璃瓶中 。
(2)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①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无关。
②若 ,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有关。
(3)实验评价与交流:小红认为小明设计的实验中存在明显缺陷,你觉得该如何改进
19.小明平时很爱动脑子,有一些问题引起了他的兴趣:蚯蚓有没有眼睛?蚯蚓有没有嗅觉?蚯蚓的身体上有没有感光细胞?为了弄清这些问题,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先抓来3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在一张湿纸上,然后用树叶、铅笔、红领巾分别在它们前面晃动,结果发现它们毫无反应.
实验二:找来几根葱、几块黄瓜和几块萝卜,并排放在蚯蚓前,几分钟后它们都钻到葱下面去了.
实验三:用泥巴、砖头砌了间小屋,把蚯蚓放在屋门口,结果发现它们很快朝屋里阴暗处爬去.
(1)实验一说明了蚯蚓 ,实验二说明蚯蚓头部 ,实验三说明蚯蚓头部 .
(2)想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于是又做了下面这个实验:他先在塑料盒内放一些干土,然后在盒的一侧加入适量的水,使盒中的土一半是干的,另一半是湿的.再在干土和湿土的分界处放10多条蚯蚓,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数出干土和湿土中蚯蚓的数目.
请写出小明设计的这个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
参考答案:
1. 1000mL清水 香鱼卵孵化的数量/香鱼卵的孵化率 采集300粒香鱼受精卵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粒,分别放在5℃、25℃、45℃(合理即可)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香卵的孵化数量,比较数据得出结论。或
序号 受精卵数量(粒) 温度(℃) 孵化数量
1 100 5
2 100 20
3 100 25
【分析】探究实验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步骤。
【详解】(2)同学们作出猜想并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香鱼卵孵化率影响”的探究活动,因此,他们作出的实验猜想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香鱼受精卵孵化率。即实验的变量是各种污染物,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因此,除了变量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且适宜,表中2组1000ml清水和化肥、3组1000ml清水和洗涤剂,因此1组中,A应是1000mL清水;起对照作用。
(3)同学们作出猜想并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香鱼卵孵化率影响”的探究活动,所以要以香鱼卵孵化的数量作为实验的结果凭证。即若上表作为数据记录表,还缺少的记录内容是香鱼卵孵化的数量。
(4)要探究水温对香鱼卵孵化率影响,即变量是水温,实验方案如下:采集300粒香鱼受精卵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粒,分别放在5℃、25℃、45℃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香卵的孵化数量,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2. 刻度尺 纸片被吹起的角度 2、4 见解析
【详解】(1)[1]实验中需要测量风扇扇叶的宽度和长度,用到刻度尺。
(2)[2]实验中,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是用纸片被吹起的角度大小来判断。
(3)[3][4]要分析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的关系时,要控制扇叶宽度和扇叶倾斜角度不变,而改变扇叶的长度,即2、4符合条件;由实验数据可知,扇叶宽度和扇叶倾斜角度相同时,扇叶越长,空气流动强度越大。
3. 10毫升清水/10mL清水 洗手液 可以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甲、乙区域中活蚯蚓的条数相同(表达合理即可)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2)第二步:本实验的变量是洗手液,所以一个喷洒洗手液,另一个要喷洒等量的清水,即10毫升清水。
(3)在实验时,每组各用20条蚯蚓做实验而不是1条,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若此品牌洗手液的广告是真实的,则说明洗手液完全不影响环境,那么结果应是甲、乙区域中活蚯蚓的条数相同。
4. 防止苍蝇产卵 没有观察微生物的工具或没有显微镜 B
【分析】在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详解】(1)迪用实验证明腐肉生蛆是蝇类产卵的结果,所以需要使两个碗中,一个有虫卵,一个没有虫卵。其中A碗敞口,B碗盖上一块纱布,纱布的作用是防止苍蝇产卵。
(2)为当时没有观察微生物的工具,所以无法确定是微生物使肉汤变质还是肉汤变质产生了微生物。
(3)A.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故A正确。
B.巴斯德实验: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故B错误。
C.科学技术发展为人类研究生命起源问题提供了充分的支持,故C正确。
故选B。
5. 25 相同时间内水温下降量(热水温度将至室温所需时间) 甲 A
【详解】(1)[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最后水的温度和室温相同,所以室温为25℃。
(2)[2]材料的保温性能越好,则热水温度下降越慢,所以该实验是通过相同时间内水温下降量(热水温度将至室温所需时间)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3)[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计时开始到60min后,甲组下降
95℃-41℃=54℃
乙组下降
95℃-35℃=60℃
所以甲组材料保温效果好。由于小科同学通过实验得出:新疆棉的保温效果更好,所以甲装置中的保温材料为新疆棉。
(4)[4]乙组从0min到20min时水温降低了
95℃-65℃=30℃
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降低的温度相等,则40min时的温度应为
65℃-30℃=35℃
但实际上,随温度的降低,水温降低变慢。从20min到40min水降低的温度小于30℃,因此40min时水的温度稍高于35℃,故A正确。
6. 甲醛浓度 数量多且相同;控制其他变量相同且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甲醛浓度越高,果蝇发育越慢(甲醛浓度越高,对果蝇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解答即可。
【详解】(1)根据表格可知,该小组研究的目的是不同浓度甲醛对果蝇受精卵发育时长的影响,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甲醛浓度。
(2)在每管培养基中放入果蝇受精卵的数量要足够多,且生长情况相同。生长情况相同是为了控制变量;数量多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实验记录了不同甲醛浓度下果蝇受精卵的平均发育时长,且甲醛浓度越高,平均发育时长越久,所以可以得出来的结论是:甲醛浓度越高,果蝇发育越慢。
7. 刻度尺 小球到固定点距离L摆长 快
【详解】(1)[1]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摆长、摆动幅度,除托盘天平测小球的质量,用秒表测量往返摆动的时间外,还要用到刻度尺测量测量摆长、摆动幅度。
(2)[2]分析表中数据,由实验3、4看出,质量、摆长相同,摆动幅度变化,摆动1次时间相同,说明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动幅度无关;由实验2、4看出,摆动幅度、摆长相同,质量变化,摆动1次时间相同,说明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质量无关;由实验1、5看出,摆动幅度、质量相同,摆长变化,摆动1次时间不相同,说明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长有关;可见,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摆长决定。
(3)[3]由实验1、5看出,摆动幅度、质量相同时,摆长变长,摆动1次时间变长,所以摆钟的摆长调短,摆钟将会变快。
8. 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有关吗? 甲盆中长出的蒜苗叶子是绿色的,乙盆中长出的蒜苗叶子是白色 对照/形成对照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1)根据假设可知,提出的问题是: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有关吗?
(2)因为甲盆是放在光下的,应该有叶绿素形成,故甲盆中长出的蒜苗叶子是绿色的;而乙组是放在密闭的纸箱里的,不见光,应该没有叶绿素形成,故乙盆中长出的蒜苗叶子是白色。
(3)此实验探究的是“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因而设置的变量应该是光。甲组和乙组一个是光照,一个是黑暗,只存在这一个变量,其他的条件都相同,这就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9. 不摇晃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1)[1]实验需要左右摇晃、上下摇晃和拍打顶部分别与不摇晃对比,所以表格中“?”处应是不摇晃。
(2)[2]由表中数据可知, 左右摇晃的时间最少,能使沙漏中的沙子更快漏完。
(3)[3]实验中需要控制左右摇晃、上下摇晃和拍打顶部速度相同。
10. 吹出的风来自背面和侧面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1)[1]假设电风扇吹出来的风来自背面和侧面,可以将浴帽罩住电风扇的背面和侧面,观察丝带是否还能飘起。
(2)[2]实验中,通过丝带的飘动显示风的大小和方向。
(3)[3]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避免偶然性,用不同型号(或不同档位)的风扇进行多次实验。
11. 纸飞机飞行距离与纸飞机的大小和形状有什么关系 保持不同类型的飞机具有相同的初始状态 波浪型大纸飞机 80
【详解】(1)[1]由表一知道,本实验中,分别改变纸飞机的大小和形状,因此研究的问题是:纸飞机飞行距离与纸飞机的大小和形状有什么关系
(2)[2]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除了与发射速度的大小有关外,还可能与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的因素不变;所以,在同一地点,用相同的投掷角度和力度,其目的是保持不同类型的飞机具有相同的初始状态。
(3)[3]由表一知道,波浪型大纸飞机飞行的距离最大,小宁想取得好成绩,应该选择波浪型大纸飞机。
(4)[4]由表二知道,在80g/m2时飞行距离最远,应在80g/m2附近设置更多的厚度梯度,进行多次实验。
12. 见解析 见解析 信号增强器的形状对信号增强效果的影响
【详解】(1)[1]由材料数据可知,当其他条件一定时,不同材质对信号器增强力有影响,其中铝最好,不锈钢次之,陶瓷最差。
(2)[2]为了使实验数据可靠,避免偶然性,需要每组多测几次数据,取平均值,换其他路由器多次实验。
(3)[3]某同学另取一个质量相同的铝制长方体信号增强器进行实验,保持质量和材质相同,形状不同,研究信号增强器的形状对信号增强效果的影响。
13. 水温 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 1只金鱼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 C
【分析】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详解】(1)根据资料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通过观察不同温度下金鱼的呼吸频率来探究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根据提出问题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吗?我们可以作出假设:水温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
(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会增多。实验结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
(4)本实验设计中有一项明显的不足是1只金鱼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实验用的金鱼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实验中每组用三条金鱼,原因是为了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5)在光照下,藻类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为鱼类提供氧气和有机物,有河泥的水溶解了大量的氧气和分解者,利于鱼的生长,故C符合题意。
14. 对照 年龄、健康状况基本相同 A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或不要熬夜等)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分析资料可知,利用遮光布和灯光等方法打乱A组老鼠的“生物钟”,B组老鼠保持自然昼夜节律不变,保持其它条件都相同进行饲养。则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起对照作用。
(2)在研究一个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为控制单一变量所选的32只老鼠需要符合的条件是年龄、健康状况基本相同。
(3)分析表格可知,A组老鼠记忆力比较差。
(4)通过分析该资料可知,打破“生物钟”,作息不规律,影响记忆力,影响健康,因此我们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青少年,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或不要熬夜等)。
15. 甲醛浓度 数量多且相同,理由:控制变量和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在一定范围内,甲醛浓度越高,果蝇发育越慢(甲醛浓度越高,对果蝇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解答即可。
【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该小组研究的目的是不同浓度甲醛对果蝇不同发育阶段体重的影响,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甲醛浓度。
(2)为了控制变量和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在每管培养基中放入果蝇受精卵的数量要多且相同。
(3)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甲醛浓度的升高,果蝇的发育时长越长。可以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甲醛浓度越高,果蝇发育越慢。
16. 冰水混合物质量 冰在熔化 在时间相同时,泡沫制作的保温装置的温度低,棉花制作的保温装置的温度高,这表明泡沫的隔热性能好
【详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便丁比较实验数据,除了保持环境温度相同和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花外,还应保持冰水混合物质量相同。
(2)乙图中在实验刚开始的一段时间,两烧杯中的物质温度都没有升高,是因为冰是晶体,处于熔化过程,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
(3)根据乙图知道,在时间相同时,泡沫制作的保温装置的温度低,棉花制作的保温装置的温度高,这表明泡沫的隔热性能好。
17. 减弱 寿命越长 细胞核
【分析】(1)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减弱。
(2)细胞分裂次数与物种的特异性有关,一般来讲,寿命越大的物种体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高。
(3)细胞核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
【详解】实验一中,胎儿的肺成纤维细胞增殖代数最多,老年人的增殖代数最少,说明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减弱。
实验二中,细胞分裂次数与生物寿命呈正相关;即一般来说:寿命越长的物种,体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高。
实验三中,细胞核决定细胞分裂能力,即细胞衰老。从题干信息可知,端粒的长短与人体细胞分裂次数呈正相关,细胞分裂次数越多,端粒越短;癌细胞和骨髓细胞中,端粒酶的作用可使染色体上的端粒伸长。
【点睛】读懂图是解题的关键。
18. 苍蝇搓“脚”次数 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少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 AB瓶中放入相同数量,多只,品种大小相同,脚上无脏物的活苍蝇
【详解】(1)②[1]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在同一时间内观察记录A、B两个玻璃瓶中苍蝇搓“脚”的次数。
(2)②[2]若A瓶中的苍蝇不搓“脚”或搓“脚”次数明显少于B瓶中的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有关。
(3)[3]AB瓶中放入相同数量,多只,品种大小相同,脚上无脏物的活苍蝇,保证变量唯一。
19.(1) 没有视觉 有嗅觉 有感光
(2)蚯蚓喜欢干土还是湿土?
【分析】蚯蚓身体细长约由许多个环状体节构成,这样的动物被称为环节动物。蚯蚓有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灵敏而准确,蚯蚓的前端对光的刺激较灵敏,后端对触觉的反应更灵敏。
【详解】(1)实验一:先抓来3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在一张湿纸上,然后用树叶、铅笔、红领巾分别在它们前面晃动,结果发现它们毫无反应.说明了蚯蚓没有视觉。
实验二:找来几根葱、几块黄瓜和几块萝卜,并排放在蚯蚓前,几分钟后它们都钻到葱下面去了,说明蚯蚓有嗅觉。
实验三:用泥巴、砖头砌了间小屋,把蚯蚓放在屋门口,结果发现它们很快朝屋里阴暗处爬去,蚯蚓长期在土壤里生活,土壤里很黑暗,它的眼睛没有什么用处,就退化了,但蚯蚓口的前端有嗅觉和感受光和滋味的细胞,它是靠感官来探路和寻找食物的实验,说明蚯蚓头部有感光。
(2)为了使探究的结果更趋于准确,要计算出全班各组数据的平均值。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该实验的变量是水,结果湿润土壤中的蚯蚓数目明显多于干燥土壤中的蚯蚓数目,说明蚯蚓适于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2023-2024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同步培优练习-1.5科学探究②
一、探究题
1.为探究幼虫是否有趋光行为,小宁所在的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科学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幼虫是否有趋光行为。
【提出猜想】
幼虫可能有趋光行为。
【实验步骤】
①在一个黑暗的空间内架设Y字型走道,放置数只昆虫幼虫于起点。
②在走道中间放一个隔板,阻挡光线,在甲处放置一个光源,观察到幼虫都朝甲处移动。
③把这些幼虫放回起点,将光源移到乙处,观察到幼虫都朝乙处移动。
④将光源移走,观察幼虫移动的方向。
【实验结论】幼虫有趋光行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昆虫幼虫的数量应不少于10只,理由是 。
(2)实验中应保证使用同一光源且光照强度不变,这是为了 。
(3)结合实验结论,可知步骤④中将光源移走后,将观察到幼虫 。
2.浙江每年的6、7月是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组别 A B C
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 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①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 放在②环境里
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分析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对比A、B组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他们设计了C组与B组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 和 。
3.近年来,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血铅升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竞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为2.5kg左右、生长状况良好的20只成年家兔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A组注射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B组注射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分别给每组家兔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含量,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组别 A B
注射溶液类别 含1.83%的醋酸铅的5%的葡萄糖溶液 含3.66%的醋酸铅的5%的葡萄糖溶液
剂量 l0mg/kg 10mg/kg
血红蛋白平均含量 实验前g/L 60 61
第一次g/L 53 51
第二次g/L 49 40
第三次gL 38 28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家兔的 何影响。
(2)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一个对照实验:将10只兔用 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3)该实验中选取的是质量为2.5kg左右、生长状况良好的成年家兔每组10只,而不是每组1只,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
(4)比较A、B两组的数据,可以待出的实验结论: 。
4.光照是蜗牛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环境条件之一。有同学认为蜗牛喜欢的是弱光。为了研究光照强弱对蜗牛活动的影响,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把蜗牛放在玻璃板中央,将纸盒罩住玻璃板,纸盒上方的一半用半透的黑塑料袋盖住(便于提供弱光),另一半剪去盒底使其透光,并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
(1)本实验存在明显不足,请写出一点: 。
(2)完善方案后进行实验,如果蜗牛喜欢弱光,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若方案完善后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仍与猜想不符。对此,同学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D.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5.小乐想探究“豌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配制营养液:
第一步:配制营养液。
第二步:取两个烧杯编号A、B之后,各垫上纱布,再放入一粒的种子。
第三步:定期往A烧杯中滴加营养液,往B烧杯滴加 ,并将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
第四步:几天后观察萌发情况。
(1)取两个培养皿编号A、B后,各垫上纱布,再放入1粒完好饱满的豌豆种子;定期往A培养皿中滴加营养液,往B培养皿中滴加 ,并将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几天后观察豌豆种子萌发情况。
(2)小欢认为,实验中A、B两个培养皿只放入1粒豌豆种子不妥,应该各放入20粒甚至更多豌豆种子,小欢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小乐在A、B两个培养皿各放入完好饱满的20粒豌豆种子后进行实验,能证明豌豆种子不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的证据应该是观察到 。
(4)豌豆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种子中的 (写出种子结构名称)。
6.梭梭为分布于我国北方荒漠中的一种植物,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作为荒漠植物,梭梭的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情况如何?科研团队为探究土壤含水量对梭梭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选取我国北方沙土,过筛除杂后,称取100g烘干沙土;
Ⅱ.将这100g沙土分别装入7个口径大小相同的塑料杯中(编号1到7号),每杯中均匀撒上40粒形状大小相似且饱满的梭梭种子,并在其表面覆盖约3mm厚度的剩余沙土;
Ⅲ.分别向塑料杯中加入不同量的蒸馏水,使杯(1到7号)中土壤含水量分别为:4%、6%、8%、10%、12%、14%、16%,放置于24℃恒温培养箱中3天,记录种子的萌发数量,并计算苗高,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号 1 2 3 4 5 6 7
种子萌发数量/粒 12 16 24 28 32 32 34
平均苗高/cm 0.32 0.36 0.46 0.77 0.89 0.72 0.44
(1)小明认为Ⅱ中“3mm”可以调整为10cm,目的是避免种子受外界环境干扰,判断小明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条即可)
7.“戴口罩、勤洗手”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要防线,正确选用洗手液,必须查看产品标签上的卫生许可证号及说明。现有某品牌的洗手液,自称对环境完全没有影响。小科想证实该广告的真实性,通过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40条,喷雾器2个,清水,1%洗手液溶液。将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均分为甲、乙两个区域。
甲区域 乙区域
实验步骤 第一步 放20条蚯蚓 放20条蚯蚓
第二步 每天喷10毫升1%洗手液 每天喷①
第三步 两周后,翻开土壤,统计其中蚯蚓的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 2条 38条
(1)完善上表实验第二步骤中的① 。
(2)小科同学按照此方案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到了多组数据,并计算出了平均值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3)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8.为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将一节用过的五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ml清水中3天,过滤后得滤液。
②在四只鱼缸分别加入5000ml清洁无污染河水,并贴上A、B、C、D标签。
③在A、B、C、D四只鱼缸中,依次加50ml、100ml、200ml、 400ml电池浸出液。
④再向各鱼缸中分别加入三条大小和生活状态差不多的小金鱼,定时喂等量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
A B C D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 50 100 200 400
小鱼存活的时间(天) 15 12 7 1
根据以上设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水中电池浸出液的浓度越大,金鱼存活的时间就越 。
(3)由此,该小组同学得出结论:废电池对生物有影响。你认为他们这样得出结论严谨吗?为什么? 。
(4)余姚市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全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把生活垃圾按图示分四类进行科学处置,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废电池属于( )
A.可回收物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 D.厨余垃圾
9.快过年了,“小余”帮父母载着米去年糕厂做年糕。年糕运回家里后先摊开放置一两天再浸到水里,这样能放很长时间,但到第二年春季,“小余”发现年糕发霉并有酸臭味。小科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帮“小余”找出年糕发霉的原因:
将质量、大小、形状相同的一块年糕分别放入三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瓶中,高温处理后待用。
第一步材料处理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二步实验操作 将玻璃瓶敞口放置 将玻璃瓶瓶口塞紧 将玻璃瓶敞口放置
第三步恒温培养(1周) 25 ℃ 25 ℃ 5℃
第四步实验结果 年糕出现大量菌落 年糕无菌落 年糕出现少量菌落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第一步中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2)比较第1组和第2组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3)分析第1组与第3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10.陈毅故居大量种植莲藕,象征陈毅元帅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莲子成熟后一般不能萌发,将成熟蓬子的圆头端坚硬的种皮(不透气)破除,可以使其具备萌发的先决条件。科研人员用A、B、C、D四种方法探究了莲种子的萌发情况,其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如下:请你回答:
分组 处理方法 种子数量 萌发率(%) 其它条件
A 未破除种皮,保湿 100 0 温度均适宜
B 破除种皮,保湿 100 98%
C 破除种皮,干燥 100 0
D 破除种皮,水浸种 5 100%
(1)A组莲种子未破除种皮的情况下不能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 。
(2)上述实验中共探究了 两种外界因素对莲种子萌发的影响。
(3) B和C作为一组对照,其探究的问题是
(4) D不能与A、C作为对照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11.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参考月季的扦插技术(如下图所示),探究“扦插茎段下方的切口倾斜是否更有利于成活”。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选取一些生长状况良好的枝条,剪成20个15厘米左右的茎段,其中10个茎段下方切口倾斜,10个下方切口水平,然后按照甲、乙、丙的方式处理。把两组茎段同时扦插在同一块实验田里,标记为A、B两组。请回答后续实验的有关问题:
(1)参考材料中提示,需要给两组扦插茎段提供的相同照料是 。
(2)如果要设计一个表格记录观察的数据,表格中记录的应是 。
(3)针对图甲材料,请你提出还可以探究的一个问题 。
12.鲜花速递成为当今时尚,但是鲜花茎秆下切口若被细菌感染,则会大大缩短其保鲜的时间。研究表明,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能否利用柚子皮的提取液来延长鲜花保鲜的时间呢”?针对这个问题,某科学兴趣小组成员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组别 玫瑰花 营养液 添加剂 其他条件
A 5支 1000毫升 10毫升清水 相同且相宜
B 5支 1000毫升 ①
(1)表格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2)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 ,则说明柚子皮的提取液可以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
(3)为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除了每组不是选用1支而是5支玫瑰花外,还应进行的实验是 。
13.随着天气逐渐转热,小科同学发现买来的奶茶没过多久就变质了。于是他对食品腐败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小科同学取了甲、乙、丙三个相同容量的锥形瓶,分别加入50毫升奶茶。放在高压蒸锅内加热15分钟,冷却后取出,分别作如下处理:
瓶号 甲 乙 丙
加入物质 50毫升奶茶
瓶口处理 打开 打开 用橡皮塞塞紧
恒温培养一周 25℃ 5℃ 25℃
实验结果 变质 不变质 不变质
(1)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奶茶高温加热,目的是 。
(2)若探究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宜选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 。
(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填字母编号)。
A.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B.奶茶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C.奶茶里自然就会形成细菌
14.“公筷公勺”倡议一直是饮食文化的热点话题之一,当前疫情防控成为常态的形势下,使用公筷能否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专家们为此专门开展了实验探究。实验小组在餐馆一共点了6道菜,每道菜分成3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实验数据记录每克待检样品培养的菌落形成单位(单位略),如下表。
凉拌黄瓜 盐水虾 干锅茶树菇 炒芦笋 咸菜八爪鱼 香辣牛蛙
餐前(不食用组) 14000 160 1100 30 60 60
餐后 使用公筷组 16000 150 4600 30 20 150
不使用公筷组 45000 220 79000 530 5000 560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步骤1中每道菜分成3组,是为了进行 实验;
(3)分析餐前“不食用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品,以及“使用公筷组”和“不使用公筷组”的实验数据,从两个方面提出健康饮食的合理化建议: 。
15.小明利用矿泉水瓶等器材制作会“旋转的瓶子”。将矿泉水瓶去掉顶部,在靠近底部同一高度的侧壁上等距打若干个相同的小孔,小孔中插入吸管,再用细线将其悬挂起来,如图甲所示。
【实验目的】探究矿泉水瓶旋转快慢的影响因素。
【实验过程】往瓶中加水后,水从吸管中喷出,瓶子发生旋转。通过调节注水速度使瓶内水位保持不变。记录矿泉水瓶旋转5周所用时间。
【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编号 水位深度 吸管数量/根 矿泉水瓶旋转5周所时间/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1号 15 2 15.1 15.3 16.1
2号 4 7.9 7.3 8.2
3号 6 4.9 4.5 4.7
4号 7.5 2 5.0 5.3 5.5
5号 4 2.4 2.6 3.1
(1)根据图乙中吸管的出水方向,可判断瓶子沿 时针旋转;(填“顺”或“逆”)
(2)实验中,1号矿泉水瓶旋转1周所需平均时间 秒;
(3)根据本实验数据推测,水位深度、吸管数量这两变量中哪个变量对矿泉水瓶旋转快慢的影响更大,请说明推测依据。 。
16.探月是人类共同的梦想,小明看了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图片后引发了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跟流星的体积、质量、速度有关。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设计了用小球撞击,沙坑的模拟实验,装置如图乙。他找来几个质量不同、体积不同的小球来撞击沙坑。经过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请你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质量m/g 体积V/cm3 下落高度h/cm 沙坑的深度d/mm
1 10 1.2 50 10.4
2 30 3.5 50 11.6
3 45 3.5 50 13.9
4 10 2.5 50 8.3
5 10 3.5 50 4.0
6 10 3.5 40 2.5
7 10 3.5 30 1.6
(1)本实验中要控制小球的撞击速度是通过控制小球的 来实现的;
(2)根据2、3、5三组实验数据可得出沙坑的深度与小球 有关的初步结论;
(3)由 三组数据可得出沙坑的深度与小球体积有关的初步结论;
(4)以上探究使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综上所述可知: ,在月球表面撞击的月坑就越深。
17.小度发现电脑是利用风扇来降温的,他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可能与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都有关系。为此他制作了几个不同的小风扇,并用一个转速为300转/分的电动机分别带动这几个风扇转动,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下图所示)。下表为实验记录的数据:
序号 扇叶宽度/cm 扇叶长度/cm 扇叶倾斜角度θ 纸片被吹起的角度α
1 3 7 30° 30°
2 2 7 30° 20°
3 3 4 30° 20°
4 3 7 45° 40°
(1)实验中,小度是通过观察 来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的;
(2)他在分析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宽度的关系时,应选用序号为 的两次实验数据;
(3)根据1、3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 有关;
(4)结合实际生活,你认为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试举一例) 。
18.警察常根据脚印的长度来推断罪犯的身高。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 小金大胆猜测: 人的身高和脚长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金测量了家中部分成员的脚长和身高, 并记录在下表中。
成员 爸爸 妈妈 爷爷 奶奶 弟弟
身高(cm) 171.50 154.00 168.00 148.00 123.00
脚长(cm) 23.50 23.50 24.17 22.00 19.00
① 7.30 6.55 6.95 6.73 6.47
(1)请将表格①处填写完整 。
(2)从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另一同学觉得该实验存在明显不足,理由是 。
参考答案:
1. 避免出现偶然性,使实验更具科学性 控制单一变量 随机到处移动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实验设计遵循“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对设计探究的方案,选择材料,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或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详解】(1)如果采集的幼虫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实验中昆虫幼虫的数量应不少于10只,原因是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使实验更具科学性。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因此实验中应保证使用同一光源且光照强度不变,这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3)光源在甲处,观察到幼虫都朝甲处移动,将光源移到乙处,观察到幼虫都朝乙处移动。这说明幼虫有趋光行为。因此若将光源移走后,幼虫则会随机到处移动。
2. 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 湿润 低温
【分析】由于各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依附其上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详解】(1)A与B的对照实验中变量是水分(干燥环境烤干的馒头片与潮湿环境湿润的馒头片),因此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想探究的问题是:水分对霉菌生活的有影响吗?分析实验结果,干燥环境烤干的馒头片不发霉,而潮湿环境湿润的馒头片发霉,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温度(室温和低温),其它量都相同。因此设计的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低温(寒冷)环境里。
3. 血红蛋白含量或血红蛋白平均含量或血红蛋白 5%的葡萄糖溶液/不含醋酸铅的5%的葡萄糖溶液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血铅含量越高,家兔血红蛋白含量越低(合理即可)
【分析】环境的污染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类的生活和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资料中提到的铅污染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应引起人类的重视。
【详解】(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家兔的血红蛋白有何影响。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上述实验还可以设计对照组,可将10只家兔用(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与A、B两组形成对照。
(3)该实验中选取的是质量为2.5kg左右、生长状况良好的成年家兔每组10只,而不是每组1只,目的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4)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血铅含量越高,家兔体内血红蛋白含量越少,家兔血液的输送氧的能力会越低,对家兔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4. 蜗牛数量太少,实验具有偶然性 蜗牛向黑塑料袋一侧移动 B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1)该实验用1只蜗牛做实验,具有偶然性,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2)假如蜗牛喜欢弱光,蜗牛向黑塑料袋一侧移动。
(3)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但是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不相符则应该重新提出假设后再进行实验,再进一步进行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能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也不能不再做此实验,直接作出结论,这样太草率。
5. 等量清水 避免偶然性 A、B两个烧杯中的种子萌发率基本相同 子叶
【分析】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①适宜的温度,②一定的水,③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有活力的,营养物质多的,首先对照组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唯一性。
【详解】(1)若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实验变量为是否添加营养物质。因此,定期往A烧杯中滴加营养液,为保证唯一变量,应往B烧杯滴加等量清水,并将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
(2)因为种子萌发同样需要满足自身条件且种子不处在休眠期。实验时如取1粒种子偶然性太大,所以实验时为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常取多粒种子。
(3)如果A、B两个烧杯中的种子萌发率基本相同,说明豌豆种子不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
(4)豌豆是双子叶植物,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种子中的子叶。
6. 不正确;种子因缺乏充足的空气不能萌发,会干扰实验结果。 当土壤含水量为4%~16%时,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种子的萌发数量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或当土壤含水量为4%~16%时,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苗高先增加后减少)。
【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详解】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如果将Ⅱ中“3mm”可以调整为10cm,沙土过厚,种子因缺乏充足的空气不能萌发,从而干扰实验结果。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以结论:当土壤含水量为4%~16%时,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种子的萌发数量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或当土壤含水量为4%~16%时,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苗高先增加后减少)。
7. 10毫升清水 洗手液溶液 洗手液会影响蚯蚓的生活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本实验的变量是洗手液溶液,所以一个喷洒10毫升洗手液溶液,另一个要喷洒10毫升清水。(2)本实验中甲和乙区域形成对照,一个喷洒洗手液溶液,另一个要喷洒等量的清水,因此变量是洗手液溶液。
(3)分析表中数据,每天喷洒洗手液的区域分布有两只蚯蚓,每天喷洒清水的区域分布有38条蚯蚓,可以得出结论:洗手液会影响蚯蚓的生活。
8. 废电池对生物有影响吗? 短 不严谨,因为没有设置对照组 C
【分析】本题以“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这一现实问题为出发点,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此题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废电池的危害和防治方面切入。
【详解】(1)提出问题:废电池浸出液对生物有影响吗?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水中电池浸出液的浓度随着电池浸出液增加而增大,水中电池浸出液的浓度越大,对金鱼产生的危害就越大,金鱼存活的时间就越短。
(3)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该实验的变量是废电池浸出液,不严谨之处是没有对照组,应加设组未添加废电池浸出液的对照组。
(4)乱丢废电池含有汞,银,镉等重金属污染,汞的无机化合物的毒性很强,可通过食物链逐级浓缩。镉的化合物毒性很强,进入动物和人体内的镉很少能排出。因此,将废旧电池回收,集中无害化处理。
故选C。
9. 去除玻璃瓶中原有的细菌防止干扰实验结果 年糕发霉变质与玻璃瓶是否敞口有关 年糕发霉变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1)本实验探究年糕发霉的原因,由于高温能够杀死微生物,因此在实验第一步中进行高温处理,同时也是防止微生物存在进而干扰实验探究年糕发霉的原因。
(2)实验共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由于实验第一步已经高温处理杀死瓶上和年糕上原有的微生物,第一组将玻璃瓶的橡皮塞打开,第二组将玻璃瓶的橡皮塞塞紧,只有这些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结果是第一组年糕出现大量菌落,第二组年糕没有菌落,唯一可以出现菌落的原因就是将瓶口打开,导致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繁殖产生的。故基于的假设是年糕发霉变质与玻璃瓶是否敞口有关。
(3)分析第1组与第3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年糕发霉变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10. 空气 空气和水分 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吗 不是单一变量
【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1)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A组莲种子未破除种皮的情况下不能萌发,导致种子缺少空气,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
(2)根据分析可知此实验A、B两组的变量是空气,B、C两组的变量是水分,因此上述表格中有两组对照试验,变量分别是空气、水分。
(3)B和C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可以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吗?
(4)D不能与A、C均有两个变量是种子数量、空气或种子数量、水分,不符合对照实验变量唯一的原则,不能作为对照。
11. 遮荫,浇水 分别记录A组B组中扦插茎段成活枝的数目 为什么茎段上方切口要切成水平?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在用植物的茎进行扦插繁殖时,要对茎做一定的处理,一般茎段保留两个节,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的,以减少伤口水分的蒸发,下方的切口是斜向的,利于增加吸水的面积,也易辨别正反方向,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使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降低了蒸腾作用,减少了水分的蒸发,下一个节要从叶柄处全部去掉,便于留下伤口,容易形成愈伤组织,易于生根,扦插时要将下一个节埋入土中。在处理扦插的茎段时,在茎段下方是切成水平切口还是切成斜向切口的成活率高。
【详解】(1)“参考材料中提示”,需要给两组扦插茎段提供的相同照料是遮阴、浇水。
(2)“如果要设计一个表格记录观察的数据”,表格中记录的应是发芽茎段的数量。
(3)依据图一中的资料,围绕扦插材料的处理,提出的探究的具体问题是:扦插茎段保留两个节是否更有利于成活?(或扦插茎段上面一个节去掉部分枝叶是否更有利于成活?扦插茎段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是否更有利于成活?扦插茎段去掉部分枝叶是否更有利于成活?扦插茎段的下方切口倾斜成多大角度更有利于成活?)。
12. 10毫升柚子皮提取液 B玫瑰花比A玫瑰花更新鲜 换用其他种类的花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本实验的目的是要设计以柚子皮的提取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所以为了与A组添加10 毫升清水小肠对照,表格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10毫升柚子皮的提取液。
(2)根据所以设计的目的可知,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A组鲜花茎秆下切口若被细菌感染,B组鲜花茎秆下切口没有被细菌感染,B玫瑰花比A玫瑰花更新鲜,则说明柚子皮的提取液可以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
(3)为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除了每组不是选用1支而是5支玫瑰花外,还应换用其他种类的花进行的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13. 杀灭奶茶中可能存在的细菌 甲、乙/乙、甲 AB
【分析】食品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详解】(1)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奶茶高温加热,目的是杀灭奶茶中可能存在的细菌。
(2)若探究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变量是温度,图中甲和乙除了温度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3)甲、乙组对照,变量是温度,甲组25℃奶茶变质、乙组5℃不变质,说明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甲、丙组对照,变量是奶茶是否能接触空气中的细菌,甲组能接触到空气中的细菌,结果变质、丙组不能接触到空气中的细菌,结果没有变质,说明奶茶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14. 使用公筷能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吗? 对照 食用熟食、聚餐时使用公筷
【分析】读表可知:餐前“不食用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品;“不使用公筷组”的菜品菌落总数远高于“使用公筷组”。
【详解】(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使用公筷能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吗?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每道菜分成3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对照实验。
(3)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原因是餐前的凉拌黄瓜未经过高温杀菌。由此建议大家食用熟食、(切生食和熟食的厨具要分开等)聚餐时使用公筷。
15. 逆 3.1 见解析
【详解】(1)[1]由乙图可知,水从吸管中喷出,在水的反冲作用下,会使矿泉水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2)[2]三次实验中1号矿泉水瓶旋转5周所需时间分别为:15.1s、15.3、16.1s,则矿泉水瓶旋转5周所需的平均时间
则矿泉水瓶旋转1周所需的时间
(3)[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水位深度对矿泉水瓶旋转快慢的影响大于吸管数量对矿泉水瓶旋转快慢的影响;较1号和2号(4号和5号)可知水位深度相同时,吸管数量增大一倍,瓶子旋转5周所需时间约为原来;比较1号和4号(2号和5)可知吸管数量相同时,水位深度降为原来的,瓶子旋转5周所需时间约为原来的。
16. 下落高度 质量 1、4、5 流星的体积越小、质量越大、速度越快
【详解】(1)[1]小球从不同的高度掉落,会导致到达地面速度不同,越高达到地面的速度越大,故小球的撞击速度是通过控制小球的下落高度实现的。
(2)[2]2、3、5三组中小球的质量分别为:30g,45g,10g,保持小球的体积为3.5cm3,下落的高度50cm,沙坑的深度分别为:11.6mm,13.9mm,4.0mm,说明质量越大,沙坑的深度越深,故沙坑的深度与小球质量有关。
(3)[3]探究沙坑深度与小球体积的关系,需要控制质量和下落高度变量相同,保持体积不同,1、4和5符合题意。
(4)[4]1、4和5可知体积越小,沙坑越深,2、3和5质量越大,沙坑越深,5、6和7可知,下落速度越大沙坑越深,故可得出结论为流星的体积越小,质量越大,速度越快,月球表面撞击的月坑越深。
17. 纸片被吹起的角度α 1、2 扇叶长度 扇叶的片数
【详解】(1)[1]由转换法可知,实验中,小度是通过观察纸片被吹起的角度α来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的。
(2)[2]探究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宽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扇叶的长度和倾斜角度相同,而改变扇叶的宽度,故选序号1和2。
(3)[3]根据表格可知,序号1和3的实验中,扇叶的长度不同,纸片被吹起的角度不同,则可以得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有关。
(4)[4]结合实际生活,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还与扇叶的片数有关。
18. 身高与脚长之比(或者身高/脚长) 身高与脚长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其比值大约为 7 调查对象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分析】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分析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1)将表格中每组数据中的身高与脚长做比,比值等于第4行中对应的数据,因此表格①处应该填写:身高与脚长之比(或者身高/脚长)。
(2)将表格中的对应数据计算,比值都接近7,那么得到结论:身高与脚长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其比值大约为7。
(3)另一同学觉得该实验存在明显不足,理由是:调查对象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2023-2024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同步培优练习-1.5科学探究①
一、选择题
1.2022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1993年以来,海平面升速已翻了一番,今年达到新高。对这种现象,有些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D.作出解释
2.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现象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科学家瓦特好奇于水沸腾顶起壶盖而发现了蒸汽机的奥秘……他们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观察 B.调查 C.实验 D.测量
3.进入秋天,学校的梧桐树叶不断地飘落下来,成了校园一处风景。小科在想为什么很多植物在秋天落叶?他的想法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设计方案 D.解释与结论
4.修正带涂在纸上可以遮盖错字,但研究发现,修正带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对此,我们可获得的启示是( )
A.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都是便利
B.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们要尽可能减少滥用科技带来的危害
C.许多科技产品都像修正带一样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人们应绝对禁止使用
D.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因此发展科学技术不需要考虑负面影响
5.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观察就是用眼睛看、耳朵听的过程 B.观察就是仔细地看一看
C.观察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 D.观察一定要借助工具
6.下列不属于有价值且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
A.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运载了几位航天员
B.影响珠穆朗玛峰高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C.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内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D.九龙湿地公园内雄性和雌性萤火虫的荧光是否一样亮
7.小虹家有一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今年却开出了紫色的花,小虹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她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符合的。对此,小虹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
C.宣告失败,停止实验 D.继续重复实验,直到与假设相符
8.在智能手环中装上计步APP,只要把手环带在手上,就能显示出相应时间内运动的总步数。手环是如何计步的呢?小科认为:可能是手环中有感受水平位置变化的传感器,只要水平位置发生变化,计步器就能自动计数。小科提出这种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做出解释
9.“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图示的实验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
A.研究地球形状实验
B.研究分子之间空隙实验
C.研究地球板块张裂实验
D.研究气体扩散实验
10.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观察校园生物时提出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含羞草什么环境中叶片会合拢 B.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
C.麻雀的哪些身体结构适于飞行 D.蜻蜓在下雨前为什么会低飞
11.关于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B.测量是获取科学数据的常用方法之一,测量时可以重复几次,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C.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不同,要边观察边思考,并且对观察到的内容如实记录
D.观察微小的物体或物体上的微小特征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
12.如图所示是“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条件”的实验。一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结果只有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这一组对照实验中,变量是水分
B.通过甲、乙的对照,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
C.设置丙的目的是排除乙中的大量微生物可能来自水
D.通过乙、丙的对照,说明这些微生物为自养生物
13.模拟实验是认识科学现象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把一练习本插入另一练习本底下慢慢地相对移动——模拟板块的运动
B.乙图:双手用力弯曲细木片直至断裂,此时手会感到震动——模拟地震的形成
C.丙图:抽去中间的玻璃板可观察到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化——模拟分子的运动
D.丁图:铅笔在篮球上运动的现象——模拟帆船在地球海面上的运动
14.有人说:“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在南北半球,马桶下水的旋转方向不同。”小科为验证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以下做法属于获取证据的是( )
①相信这种说法
②建立新的假设
③查找资料研究
④亲自动手实验
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15.某组同学在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
B.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
C.设置变量: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环境
D.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的蚯蚓
16.2009年全球流行H1N1,小科同学在晨检时,发现自己体温偏高,于是向老师请假,老师指点他到正规医院去检查。到了医院,医生给他量体温、化验血液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建立假设 B.获取事实与证据 C.制定计划 D.提出问题
二、填空题
17.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续,外加“双减”政策中托管服务的落地,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在校进行“三检”,分别是晨检、午检和晚检。请回答:
(1)晨检时值周老师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得小科同学体温如图甲所示,可以判断小科的体温为 (填“正常”或“不正常”)。
(2)小虹同学早上起来感觉有点头晕发热,妈妈送她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用体温计给她测体温,测得小虹体温如图乙所示,为 ℃,接着又给她化验血液以及核酸检测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填字母编号)。
A.建立假设 B.获取事实与证据 C.制定计划 D.提出问题
(3)小虹在测量体温后仔细观察该体温计的结构,她的想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
A.该体温计能准确到0.01℃ B.用该体温计也可以测量冰水的温度
C.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D.该体温计形状接近三棱柱,主要目的为美观
18.为比较水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的淀粉一碘溶液(维生素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胶头滴管分别滴入2种果汁,如图所示。
(1)该实验探究中提出的问题是 。
(2)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中必须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①苹果汁和橘子汁的总质量必须相等
②2只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
③2支胶头滴管滴出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A.① B.② C.①和② D.②和③
(3)该实验探究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如何判断? 。
19.烧烤深受大家喜爱,烤制中会产生一定量的致癌物苯并芘,我国限定食物中苯并芘含量不超过5μg/kg。某实验人员从市场上购买了鲜猪肉,切取猪肉绞碎均匀,称取每份10g,分别在200℃、280℃温度下烤制一段时间。测定烧烤制品中苯并比含量,记录数据绘制右图:
(1)该实验研究烧烤制品中影响产生苯并芘含量的因素是 。
(2)测定烤制前生猪肉中苯并芘含量,起 作用。
(3)小金根据上图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烤制时间越久,烤制品中产生的苯并芘含量都越高。有同学认为如此实验得出结论不够可靠,理由是 。
(4)根据实验结果,给烧烤制品在烤制过程的科学建议是 。(两点及两点以上)
20.小明发现他家种植的菊花出现了异常现象,靠近马路一侧的菊花不开花,远离马路一侧的菊花开花。小明观察周围环境后,发现马路边安装了许多路灯。小明和爸爸选择靠近路灯的1株未开花的菊花,晚上用黑色塑料袋套起来,白天取下,观察一段时间,看它是否能开花。
(1)该实验方案的设计基于的假设是 。
(2)他们应该选择 作为这株菊花的对照组。
(3)他们的实验方法有什么明显不足?。
三、简答题
21.鲜花茎秆下切口若被细菌感染,会大大缩短其保鲜的时间。而研究表明,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能否利用柚子皮的提取液来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呢?为此,小宁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
组别 玫瑰花 培养液 添加剂 其他条件 保鲜时间
A 6支 1000mL ★ 相同且适宜 7天
B 6支 1000mL 10mL柚子皮提取液 11天
(1)表格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2)为确保玫瑰花保鲜时间的不同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实验所用玫瑰花的 应相同。
(3)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参考答案:
1.B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有些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科学家的这种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建立假设。
故选B。
2.A
【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如果不对动物施加任何影响或将影响降到最低,让动物处于自然状态下,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就是观察法;实验法是让动物处于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实验法离不开观察法,观察法不需要实验法。
【详解】观察是仔细地察看事物或现象,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现象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科学家瓦特好奇于水沸腾顶起壶盖而发现了蒸汽机的奥秘……他们的发现最初来源于细心的观察、认真的思考。
故选A。
3.A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分析。
【详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小科在想为什么很多植物在秋天落叶?”他的想法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提出问题。
故选A。
4.B
【详解】A、修正带涂在纸上可以遮盖错字,但研究发现,修正带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即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不一定都是便利,选项错误;
B、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们要尽可能减少滥用科技带来的危害,选项正确;
C、许多科技产品都像修正带一样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人们应选择使用,不能绝对禁止使用,选项错误;
D、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因此发展科学技术不需要考虑负面影响,选项错误;
故选B。
5.C
【分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详解】A.观察方式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错误。
B.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其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错误。
C.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正确。
D.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如燕子的外部形态特点,也可以借助有关用具进行,如用放大镜观察花的结构,错误。
故选C。
6.A
【分析】根据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价值分析判断选择。
【详解】A.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运载了几位航天员,没有价值且不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
B.影响珠穆朗玛峰高度变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由于气候变化、地壳运动、板块之间的碰撞,有价值且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
C.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内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植物自然生长速度跟温度、日照等多种因素有关,有价值且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
D.浙江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内,无数萤火虫在夜晚闪闪发光,不同种的萤火虫由于发光的形式不同,绝大多数种类的萤火虫,仅雄虫有发光器,而雌虫无发光器或发光器较不发达,公园内雄性和雌性萤火虫的荧光是否一样亮,有价值且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
故选A。
7.A
【分析】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猜想不符,说明猜想是错的,应该变自己的猜想,重新实验。
【详解】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一个统一的而且是正确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取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因此探究性实验必须强调过程训练,具体要求是:观察要仔细、客观;根据观察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假设是经过周密的思考,针对问题得出的一种结论,用来解释观察的现象;实验要设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实验常常要重复多次,结果才可靠;得出结论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因此如果小虹的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符合的,小虹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故选A。
8.B
【详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小科认为:可能是手环中有感受水平位置变化的传感器,只要水平位置发生变化,计步器就能自动计数,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建立假设。
故选B。
9.D
【详解】A、研究地球形状实验利用了物理模型,并模仿实验中的某些条件,运用了“模拟实验”,故不符合题意;
B、研究分子之间空隙实验利用了物理模型,并模仿实验中的某些条件,运用了“模拟实验”,故不符合题意;
C、研究地球板块张裂实验利用了物理模型,并模仿实验中的某些条件,运用了“模拟实验”,故不符合题意;
D、研究气体扩散实验是为了研究分子运动的普遍规律,不需要利用模型进行实验,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0.B
【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详解】A.含羞草什么环境中叶片会合拢,有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植物的应激性的方法,A不符合题意。
B.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是人的感觉,没有科学研究价值,B符合题意。
C.麻雀的哪些身体结构适于飞行,有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菜鸟类的身体适应飞行的结构,C不符合题意。
D.蜻蜓在下雨前为什么会低飞,有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蜻蜓的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D
【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详解】A.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A正确。
B.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正确。
C.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不同,要边观察边思考,并且对观察到的内容要如实记录,获得准确的信息,为科学探究打下基础,C正确。
D.观察微小的物体或物体上的微小特征,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可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进行观察,D错误。
故选D。
12.D
【分析】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探究实验的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
【详解】A.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变量。在甲、乙这一组实验中,除了有无水分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自变量是水分,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一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结果只有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甲没有变化,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乙、丙这一组实验中,除了有无面包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变量是面包。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而丙中没有微生物的原因,是由面包引起的。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设置丙的目的是排除乙中的大量微生物可能来自水,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的结果是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而丙中没有微生物,说明面包上的微生物利用面包中的有机物在水分和适宜温度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导致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因此这些微生物不是自养生物,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C
【详解】A.板块运动是不同的板块之间缓慢地进行的位置变化,甲图:把一练习本插入另一练习本底下慢慢地相对移动是模拟板块的碰撞,是模拟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
B.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破裂,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乙图:双手用力弯曲细木片直至断裂,此时手会感到震动是模拟地震的形成,是模拟实验,故B不符合题意;
C.丙图: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是气体的扩散现象,说明了气体分子的运动,不是模拟实验,故C符合题意;
D.丁图:铅笔在篮球上的运动时,看到铅笔高度越来越小,是地球是个球体的模拟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D
【详解】①相信这种说法,对结论的认可,不是获取证据,故①错误;
②建立新的假设,不是获取证据,而是建立假设,故②错误;
③查找资料研究,属于获取证据的过程,故③正确;
④亲自动手实验,属于获取证据的过程,故④正确;
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属于获取证据的过程,故⑤正确。
故选D。
15.C
【分析】此表是某人探究“光对蚯蚓分布的影响”的数据,本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光。设计探究实验,常用到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注意唯一变量即所要探究的条件。
【详解】AB.据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作出假设: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AB正确。
C.设置变量时有两个变量,有无光和潮湿与干燥,因此不能得出结论:光对鼠妇分布有影响,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C错误。
D.如果采集的蚯蚓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多选用鼠妇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但数量也不易太多,太多了会增加实验操作难度,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16.B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其中,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是不可缺少的,医生给他量体温、化验血液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事实与证据,然后得出结论。故选B。
【点睛】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此题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步骤。
17. 正常 38.1 B C
【详解】(1)[1]根据图甲可知,小科的体温为36.5℃,所以小科的体温是正常的。
(2)[2][3]由图知: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8.1℃。送到医院发热门诊后护士再次给小虹量体温,医生给他开了血常规以及核酸检测等化验项目。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事实与证据,故B符合。
(3)[4]A.体温计能准确到0.1℃,故A错误。
B.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冰水的温度是0℃,体温计不能测量冰水的温度,故B错误。
C.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故C正确。
D.生活中的体温计外形设计为三棱柱形,从圆弧形表面看去,此设计相当于凸透镜,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能起到放大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18. 水果之中的维生素C含量与水果种类有关吗 D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哪种果汁滴的次数少,就使碘溶液褪色,则哪种果汁就含维生素C多
【详解】(1)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实验中,分别向蓝色的淀粉一碘溶液中滴加苹果汁和橘子汁,即加入不同的水果汁,由此可知,该实验探究中提出的问题是水果之中的维生素C含量与水果种类有关吗,故填水果之中的维生素C含量与水果种类有关吗。
(2)①探究不同水果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则苹果汁和橘子汁的总质量不一定相等,选项错误;
②探究不同水果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变量是加入的水果汁的种类,其它的量保持相同,所以2只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选项正确;
③探究不同水果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变量是加入的水果汁的种类,其它的量保持相同,所以2只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所以2支胶头滴管滴出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选项正确,故填D。
(3)维生素能使蓝色淀粉-碘溶液褪色,则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哪种果汁滴的次数少,就使碘溶液褪色,则哪种果汁就含维生素C多,故填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哪种果汁滴的次数少,就使碘溶液褪色,则哪种果汁就含维生素C多。
19. 温度 对比 再进行对比实验,相同温度时,是否烤制时间越久,苯并芘含量会越高或再进行对比实验,烤制时间相同时,温度越高,是否苯并芘含量会越高 烤熟就可以食用,不要长时间烤制烤制时间越久,
【详解】(1)由题中信息可知,该实验研究烧烤制品中影响产生苯并芘含量的因素是温度。
(2)测定烤制前生猪肉中苯并芘含量,起对比作用。
(3)小金根据上图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烤制时间越久,烤制品中产生的苯并芘含量都越高。有同学认为如此实验得出结论不够可靠,理由是再进行对比实验,相同温度时,是否烤制时间越久,苯并芘含量会越高或再进行对比实验,烤制时间相同时,温度越高,是否苯并芘含量会越高。
(4)根据实验结果,给烧烤制品在烤制过程的科学建议是烤熟就可以食用,不要长时间烤制。
20. 菊花不开花可能是由于光照时间过长(菊花不开花可能是由于受到路灯光照的影响,合理即可) 靠近马路一侧不开花的菊花 只选择1株菊花,样本过少
【分析】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与交流。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详解】(1)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春天和秋天的主要的差别就是光照强度不同,菊花秋天开花,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不同造成的,所以小明设计的方案就是菊花不开花可能是由于受到路灯光照的影响。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在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实验组是靠近路灯的1株未开花的菊花,所以对照组就应该是靠近马路一侧不开花的菊花。这样的话变量就是光照。符合题意。
(3)由于小明都只选用了一株菊花来做实验,样本太少,偶然因素大,实验的信服力不够。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掌握好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些注意事项。
21. 10ml清水 生长状况、品种、开花的时间 柚子皮的提取液是可以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
【分析】对照试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1)探究实验要求,除控制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本实验探究能否利用柚子皮的提取液来延长鲜花保鲜的时间,所以“★”处应填写的内容是10ml清水。
(2)为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除了每组不是选用1支而是6支玫瑰花外,还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重复试验,是结论更可靠;实验所用玫瑰花的生长状况、品种、开花的时间都应相同。
(3)两组相比,若加10ml柚子皮提取液的B组,玫瑰花保鲜的时间更长,则说明柚子皮的提取液是可以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