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一、单选题
1.下面四个测量数据中,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分米的是 ( )
A.0.00158千米
B.5.0米
C.7.26分米
D.32毫米
2.某学生用刻度尺测得某一物体长度,四次结果如下:L1=3.74cm,L2=3.53cm,L3=3.51cm,L4=3.53cm,其长度应记为( )
A.3.58cm B.3.52cm C.3.5775cm D.3.53cm
3.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长约为0.4m B.夏天保定的平均气温约为40℃
C.正常人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D.一盒200ml牛奶的质量约为0.2kg
4.如图所示的工具中最适合用于测量立定跳远成绩的是( )
A.量角器 B.卷尺
C.直尺 D.三角板
5.校园生活,同学们并不陌生,下列有关说法最合理的是( )
A.操场篮球架上的篮圈距地面的高度约为
B.此时教室内的温度约为
C.微机室内台式计算机的功率约为
D.普通乒乓球拍的质量约为
二、计算题
6.小辉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一块泡沫塑料板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5.80cm 15.82cm.15.81cm 15.58cm 15.79cm
(1)请写出他测量错误的数据;
(2)泡沫塑料板的长度应为多少?(写出计算步骤)
7.某同学骑自行车上学如图,已知自行车的车轮周长为163.28cm,若这位同学沿着平直公路从家到学校,车轮转了1200转。请问:
(1)测量周长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到学校经过的路程为多少?
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0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5.00cm,则细钢丝的直径是多少毫米(mm)?合多少微米(μm)?
9.为了测量一根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的直径,小雨同学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然后他再用标准的刻度尺来进行相关的测量,如图所示,则:
(1)细铜丝的直径是多少c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小雨同学改变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的圈数后,再测量线圈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为:L1=7.81cm、L2=7.8cm、L3=7.82cm、L4=7.28cm、L5=7.82cm、L6=7.821cm、L7=7.82cm。线圈的长度是多少?
10.滚铁环是传统的儿童游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全国。推着一个半径为40cm的铁环绕学校操场跑道一周,从起点到终点轮子共转过160圈,求操场跑道的长度约为多少m。
三、实验题
11.如图是用刻度尺测物体,其长度为_______,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
12.物理活动课上,同学们练习测量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一本崭新物理课本的厚度,记为L;
②查看物理课本的页码,记为n;
③计算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表达式为。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存在两处错误:
(1)错误步骤为__________(填步骤序号);应改为___________;
(2)错误步骤为__________(填步骤序号);应改为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格第一行(“实验序号”所在行)的两空中应分别填写A:_________;B:_________。他做了三次实验,并分别算出一张纸的厚度分别为0.086mm、0.088mm和0.087mm,则这张纸的厚度可记录为________mm。
实验序号 A B 一张纸的厚度L0/mm 平均值L/mm
1
2
3
13.如图所示,木块A长度的测量值是______cm。
14.我国是自行车王国,常见的自行车有“28”“26”和“24”等型号,这些型号是按车轮直径的尺寸命名的,如“26”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26英寸,1英寸=2.45cm。
(1)“26”型号车轮的直径是_______m;
(2)给你一把量程为2m的卷尺和一辆“28”型自行车,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测量学校跑道的长度,请你写出测量步骤,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你测得的物理量:
①用卷尺测出_______;
②算出车轮的_______;
③用红布条在自行车车轮上做一个记号(或用气门芯做记号),让记号与跑道的起点重合,推着自行车沿跑道移动一圈,记下_______;
④跑道长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15.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读数正确的是图______,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cm,铅笔的长度为______cm。
(2)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26.01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cm,该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__cm。
四、填空题
16.如图,小宇在用刻度尺测量一截铅笔的长度时,首先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度值,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特意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读数,发现三种读数结果并不一样。你认为正确的读数角度应该是图中的___________(选填“甲”、“乙”、“丙”)。按正确方法读数时,该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___。
17.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分度值是__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s。
18.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___________,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
19.如图所示,A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B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20.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则测量结果应记为___________cm,他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A.因为
0.00158千米=1.58米
所以“5”对应的单位是dm,即最小刻度为1dm,故A符合题意;
B.5.0米,“5”对应的单位是米,即最小刻度为1m,故B不符合题意;
C.7.26分米,“2”对应的单位是cm,即最小刻度为1cm,故C不符合题意;
D.因为
32毫米=3.2厘米
所以“3”对应的单位是cm,即最小刻度为1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解析】
【详解】
四次结果中第一次结果与其它三次结果差别太大,属于错误数据,其它三次数据求平均值,则其长度应该记为
故ACD不符,B符合。
故选B。
3.D
【解析】
【详解】
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5cm,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长与此差不多,。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保定最高气温接近40℃,所以平均气温远低于40℃。故B不符合题意;
C.平静状态下人1min呼吸25次左右,平均一次的时间在2.4s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200ml水的质量是200g,牛奶的密度与水差不多,所以200ml牛奶的质量约为200g,即0.2kg。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解析】
【详解】
A.量角器是测量角度大小的,不能测量长度,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在2m左右,卷尺的分度值是1cm,长度约5m,可以测量立定跳远的成绩,故B符合题意;
C.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在2m左右,直尺的量程约0~20cm,量程过小,不能测量立定跳远的成绩,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在2m左右,三角板的量程约0~10cm,量程过小,不能测量立定跳远的成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解析】
【详解】
A.操场篮球架上的篮圈距地面的高度约为3m,故A不符合题意;
B.教室内的温度大约20度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台式计算机的功率约为300W合理,故C符合题意;
D.普通乒乓球拍的质量约为2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1)15.58cm;(2)15.81cm
【解析】
【详解】
解:(1)比较测量结果可以看出,15.58cm与其它测量值差别最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2)泡沫塑料板长度的平均值
答:(1)有错误,错误数据为15.58cm;(2)这块泡沫塑料板的长度为应15.81cm
7.(1)1mm;(2)1959.36m
【解析】
【详解】
解:(1)刻度尺在读数时,需要估读一位,即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对于163.28cm中,估读数值“8”的上一位“2”对应的单位是mm,所以该刻度尺分分度值是1mm。
(2)这位同学从家到学校的路程
答:(1)测量周长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这位同学从家到学校经过的路程为1959.36m。
8.2.5mm,2.5×103μm
【解析】
【详解】
解:细钢丝的直径为
答:钢丝的直径为2.5mm,合2.5×103μm。
9.(1)0.16cm;(2)7.82cm
【解析】
【详解】
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7.00cm对齐,右侧与12.00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
钢丝的直径为
(2)观察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7.28cm与其余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不同,7.8cm、7.821cm估读与其它数据不同,此三测量数据是错误,舍去,则线圈的长度
答:(1)细钢丝的直径是0.16cm;
(2)线圈的长度是7.82cm。
10.401.92m
【解析】
【详解】
解:铁环的周长是
C=2πr≈2×3.14×40cm=251.2cm=2.512m
操场跑道的长度
L=160C=160×2.512m=401.92m
答:操场跑道的长度约为401.92m。
11. 3.25cm 0.1cm
【解析】
【详解】
[1][2]由图示知,刻度尺1cm之间有10小格,每一小格为0.1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侧与2.00cm刻度线对应,右侧与5.25cm刻度线对应,所以物体的长度
L=5.25cm-2.00cm=3.25cm
12. ① 用刻度尺测出一本崭新物理课本的内文的厚度(不含封面),记为L ③ 计算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表达式为 纸的张数 纸张的总厚度 0.087
【解析】
【详解】
(1)[1][2]由题意可知,测量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所以不应该含有物理课本的封面厚度,所以步骤①错误,应改为:用刻度尺测出一本崭新物理课本的内文的厚度(不含封面),记为L。
(2)[3][4]一张纸分两面,两个页码,n个页码,表示张纸,即纸张的厚度为
所以步骤③错误,应改为:计算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表达式为。
(3)[5][6][7]表格是用来记录数据,所以应该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所以在A中应填写:纸的张数;B中应填写:纸张的总厚度,根据三次数据计算出的数值,可求出一张纸厚度的平均值为
13.3.50
【解析】
【详解】
由图示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读数为3.50cm,即木块A的长度的测量值为3.50cm。
14. 0.637 自行车轮的直径D 周长C=πD 自行车轮胎转动的圈数n s=nπD
【解析】
【详解】
(1)[1]由题意可知:“26”型号车直径即为26英寸,英寸与cm的换算关系是
1英寸=2.45cm=2.45×10-2m
所以“26型号车的车轮直径
d=26×2.45×10-2m=0.637m
(2)[2][3][4][5]学校跑道的长度比较大,无法直接测量,可以借助自行车进行测量;用卷尺测量出自行车轮的直径,记为D;算出车轮的周长C=πD;在自行车上绑一个红布条,推着自行车,数出绕操场一圈自行车轮胎转动的圈数n(可以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带着另一个人,后面的人数圈数);则跑道长度为
s=nπD
15. 甲 0.1 5.30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6.42 26.01
【解析】
【详解】
(1)[1]由图可知,乙图中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乙是错误的,甲是正确的。
[2][3]图甲中刻度尺0到1cm有10小格,所以每小格为0.1cm,即分度值为lmm,其示数为5.30cm。
(2)[4]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5]四次读数中,26.42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
[6]去除数据26.42cm之后,求出其余三个数据的平均值,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16. 零刻线 量程 1mm(或0.1cm) 乙 3.50cm
【解析】
【详解】
[1][2][3][4][5]在测量之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之间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线相垂直,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或0.1cm),甲和丙读数时视线都没有与刻度线相垂直,所以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是乙。铅笔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5cm对齐,估读为3.50cm,所以铅笔的长度为3.50cm。
17. 0.1cm或1mm 2.50cm 337.5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1cm分为10小格,每小格表示0.1cm=1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或1mm。
[2]物体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是2.50cm。
[3]由图可知,秒表的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过中线,小盘指针的读数为5min;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是s,在1s之间平均分成10等份,所以一份是0.1s,也就是秒表的分度值是0.1s,所以大盘指针的读数为37.5s,因此秒表的读数为
18. 2.20cm 1mm
【解析】
【详解】
[1][2]由图,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或0.1cm),物体左侧与1cm对齐,右侧与3.2cm对齐,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作为估计值,即计作2.20cm。
19. 2.70 3.25
【解析】
【详解】
[1]由图知,甲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对齐2.70cm,所以物体A的长度为2.70cm。
[2]乙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5.25cm,所以物体B的长度为3.25cm。
20. 2.36 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解析】
【详解】
[1][2]根据刻度尺的读数规则,可知2.57cm的准确值与其他三个数据不同,是错误数据,该数据应舍去。用另外三组求平均值即可。结果应该等于
之所以多次测量,是为了采用多组数据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试卷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