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鲁教版(五四制)物理八上同步教学 2.3 声的利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鲁教版(五四制)物理八上同步教学 2.3 声的利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10 21:1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声的利用
一、多选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  )
A.“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近距离时我们都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低
C.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声波具有能量的特点
D.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利用了空气传声速度快
2.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C.“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3.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音调
B.演奏时,拿琴弓用力拉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响度
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D.小提琴的演凑的声音是次声波
二、单选题
4.如图是1977年6月14日出土于湖北省崇阳县白霓镇的商代铜鼓,是商代晚期遗存下来的战鼓。轻敲鼓面,它仍能发出清脆的声响,关于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B.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C.鼓声不能传递信息
D.鼓声的音色与鼓的材料、结构无关
5.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工程专业的两名学生SethRobertson和VietTran研究制造的声波灭火装置,如图所示,为消防灭火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这台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赫兹的低频音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尽管这项发明并非属于“高精尖”的前沿科技,但是它的现实意义或许更大一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的是次声波
B.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利用的是其发声的响度大
C.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6.下列事例中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是 (  )
A.利用强超声波对金刚石等坚硬物品钻孔
B.超声波使液体微粒剧烈振动,加速溶质溶解
C.人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耳内鼓膜会破裂出血
D.母象与小象通过次声波交流
三、综合题
7.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然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选填“超声”或“次声”)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拿一根细棒用相同的力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音调”或“响度”)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多”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频率较低,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材料四:气温影响着地面附近的空气状况,气温越高,地面附近空气变得越稀薄,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快,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较上层快,所以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问题:
(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______,②______;
(2)材料三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低于______Hz;
(4)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从材料四中可以知道,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向______(上/下)拐弯;
(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的传播路径向______(上/下)拐弯。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蝙蝠与测速仪
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高手,它长有一双眼睛,视觉很差,被认为是动物界的“盲人”。为了研究蝙蝠如何在黑暗的夜晚捕食昆虫,17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研究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而猫头鹰会撞上障碍物。而后来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如果将蝙蝠的耳朵堵住,它就会丧失方向感,不能躲避障碍物。
直到1930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大学生才利用仪器探测到蝙蝠发出的是超声波,从而揭开了蝙蝠捕食之谜。原来,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10~20次超声波,这种声波可以探索到很小的障碍物,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便会发生反射。蝙蝠根据接受到反射回来声音的方向和时间间隔,就能了解周围环境,辨别位置和捕食昆虫。这种利用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有反射现象的原理探测物体方位和距离的方式叫回声定位。
科学家受到回声定位的启发,发明了超声波测速仪。图甲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显示屏上能显示发出和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并能读出两个信号的时间差,从而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如果发出的超声波遇不到反射物,显示屏上只显示发出的超声波,如图乙中的p1、p2所示,如果测速仪正前方有一辆汽车,测速仪将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p1、p2的发射波n1、n2如图丙所示。
(1)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2) 频率高于______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3)蝙蝠用来接收反射回来超声波的器官是______
A.眼睛 B.耳朵 C.鼻腔 D.嘴巴
(4)如果图乙和图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0.5s,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______次超声波,图丙中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0.2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v=340m/s,可知超声波第一次反射时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为______m;
(5)图丙p1、n2之间的时间间隔t2小于之p1、n1之间间隔t1,由此可以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是______
A.静止 B.向左运动 C.向右运动 D.无法判断
四、简答题
9.如图是家庭使用的高频声波驱鼠器,工作时,10m范围内的老鼠会被声波吓跑,而人却没有察觉,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当距离超过10m时,驱鼠效果逐渐减弱,请解释原因。
10.请根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波测距
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我们通常用刻度尺、卷尺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还会用到其他一些技术来测量距离,如超声波测距等。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超声波的指向性强,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汽车倒车防撞、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超声测距原理如图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传到障碍物会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仪器自动计算出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度。
如果障碍物是运动的物体,超声波测量仪还可以测出物体移动的速度。
(1)由于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使其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汽车倒车防撞,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2)上述材料主要阐述了___________。
A.超声波的产生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3)若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为0.4s;则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____m。
(4)超声波被广泛应用在实际生活中,除文中提到的实例外,请你再列举一个具体实例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例如声呐就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利用声呐还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1)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______;
(2)探测船发出声音是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超声波,原因是超声波具有______特点;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因为______。
五、计算题
12.如图是人们利用超声波测量海洋的深度,声呐发出声波,经历了8s以后接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50m/s,则问:
(1)水面到海底的深度是多少?
(2)声呐能不能用来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13.小华乘坐着一艘速度为20m/s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
(1)5s时间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多少?
(2)汽艇匀速行驶0.4km所花的时间是多少?
(3)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多远?
14.周末小明和同学约好一起去沈阳故宫拍摄雪后的美景。小明选择打车前往,如图甲所示是小明乘坐的出租车发票。求:
(1)在小明乘车的全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出租车行驶过程中,如果按如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了1.8min,求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
(3)出租车以速度v驶出某直线路段时,有一处测速仪,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传感器,如图丙。在出租车行驶距离测速仪为66m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经过0.2s后超声波会被汽车反射,反射后接收到超声波信号,则该出租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此路段限速为4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
六、实验题
15.根据图中情景完成实验探究。
(1)如图①所示,大力敲击音叉,会发现小球振动的更加明显,听到音叉的响度变大,这说明声音响度的大小跟声源的_______有关;
(2)如图②所示,从左至右敲击瓶子时,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_______(选填“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
(3)如图③所示,“土电话”能够传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中传播;
(4)如图④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
16.如图a)为沪陕高速上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
(1)超声波的频率高于______Hz,超声波______在真空中传播(选填“可以”或“不能”);
(2)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像如图b)甲所示,则汽车运动的速度为多少km/h______?
(3)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共用了1s。则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m______?
(4)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图b)乙所示标志牌最快需用多长时间能到达南阳______?
17.如图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
(1)甲图:该装置能探究______;
(2)乙图:该实验可以探究声音的音调与______的关系;
(3)丙图: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左边竖直悬挂的乒乓球跳了起来,这可以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
七、填空题
18.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_____产生的,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___________ (选填“信息”或“能量”)
19.小艺是华为手机内置的智慧语音助手,既可以实现语音启动应用及服务,也可以实现多轮对话获取信息发布指令,手机的语音助手只有机主能呼出,这是因为语音助手能识别机主声音的 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机主在说出指令后语音助手就能迅速作出回应,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___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20.如图所示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是利用 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0.01s接收到回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障碍物距汽车为 ___________m;司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音能传递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BC
【解析】
【详解】
A.由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等原因,发声体的音色都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色识人,故A正确;
B.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小于20Hz,是次声波,所以人耳听不到,故B正确;
C.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碎石就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点,故C正确;
D.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是听到了地面传播声音的,故D错误。
故选ABC。
2.BD
【解析】
【详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B正确;
C.重锤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C错误;
D.诗人根据听到的犬吠声,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BD。
3.ABC
【解析】
【详解】
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正确;
B.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琴弦的振幅大,响度大,改变的是响度,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的,故C正确;
D.小提琴的演凑的声音能被听到,不是次声波,故D错误。
故选ABC。
4.B
【解析】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鼓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所以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B正确;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故C错误;
D.声音的音色与声源的材料、结构等有关,即鼓声的音色与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5.C
【解析】
【详解】
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在30~60赫兹,而次声波的频率要小于20赫兹,所以该装置发出的不是次声波,故A错误;
B.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声音的频率比较低,但响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
C.声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
D.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C。
6.D
【解析】
【详解】
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利用强超声波对金刚石等坚硬物品钻孔,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具有能量,可以使液体微粒剧烈振动,加速溶质溶解,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声音响度过大,造成耳内鼓膜会破裂出血,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母象与小象可以通过次声波交流,利用的是声可以传递信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 超声 音调 次声波 20 上 下
【解析】
【详解】
(1)[1]蝙蝠是利用超声波进行探测信息和定位,所以①应是:超声波。
[2]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杯子中的水量不同,杯子与水振动的快慢不同,杯子与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所以②应是:音调。
(2)[3]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所以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次声波。
(3)[4]只有当两个物体的振动频率相同时才能产生共振现象,亚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所以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20Hz左右。
(4)[4]声音传播时会向上拐弯。因为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空气中传向温度低的地方,所以人的说话声会拐向高空,其结果就是相距不太远的人也听不清对方的喊叫声了。
(5)[6]深夜空气温度较地表温度高,即寺内温度高而枫桥河畔的温度较低。由于声音在空气中传向温度低的位置,所以寺内的钟声会偏向地表,播路径向下拐弯,沿地表传向数里外的枫桥河畔。
8. C 20000 B 2 34 B
【解析】
【详解】
(1)[1]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进行实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所以此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3)[3]由题意知,蝙蝠的鼻腔发射超声波,用耳朵来接收反射超声波的器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4]根据题意知道,图乙和图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是 t=0.5s,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超声波次数是
[5]因为图丙中p1、n1间的时间间隔是t1 =0.2s,则超声波第一次发射后到汽车接到p1时所用时间是
由知道:超声波第一次发射后到汽车接到p1时,超声波通过的路程是
s=vt=340m/s×0.1s=34m
(5)[6]根据题意知道t2t2'根据s=vt知道,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
s2'即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在变小,由甲图知道是汽车是向左运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见详解
【解析】
【详解】
家庭使用的高频声波驱鼠器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老鼠能够听到,人耳听不到,所以老鼠会被声波吓跑,而人却没有察觉;当距离超过10m时,距发声体的距离变大,响度变小,所以驱鼠效果逐渐减弱。
10. 指向性强 C 68 用B超检查身体
【解析】
【详解】
(1)[1]从材料中内容可知:由于超声波具有指向性强的特点,使其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汽车倒车防撞,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2)[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上述材料主要阐述了利用超声波来测量距离,即超声波能传递信息,故选C。
(3)[3]若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为0.4s;则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约为
(4)[4]超声波被广泛应用在实际生活中,除文中提到的实例外,还有用B超检查身体、超声波探测金属内部裂纹等。
11. 能量 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详解】
(1)[1]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2)[2]探测船发出声音是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超声波,原因是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力强的特点。
(3)[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因为月球没有空气,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1)5800m;(2)见解析
【解析】
【详解】
解:(1)人们利用超声波测量海洋的深度,声呐发出声波,经历了8s以后接收到回波,则从声呐发出声波到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水面到海底的深度是
s=vt=1450m/s×4s=5800m
(2)声呐发出的是超声波,属于声音的一种,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地球与月球之间有真空,所以声呐不能用来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答:(1)水面到海底的深度是5800m;
(2)声呐不能用来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13.(1)1700m;(2)20s;(3)800m
【解析】
【详解】
解:(1)由可得,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
s1=v1t=340m/s×5s=1700m
(2)由可得,汽艇匀速行驶0.5km所花的时间
(3)由可得汽艇行驶的路程
s3=v2t=20m/s×5s=100m
喊时汽艇离山崖的距离
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的距离为
s0=s-s3=900m-100m=800m
答:(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1700m;
(2)汽艇匀速行驶0.4km所花的时间是20s;
(3)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800m。
14.(1)14km/h;(2)1.8km;(3)该出租车在此路段没有超速
【解析】
【详解】
解:(1)由车票数据可知:,小明从上车到下车,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
根据得,出租车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2)由速度盘可知:,且,根据得,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为
(3)根据得,超声波在0.2s内通过的距离为
汽车0.2s通过的距离为
根据得,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因为,故该汽车没有超速。
答:(1)在小明乘车的全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14km/h。
(2)出租车行驶过程中,如果按如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了1.8min,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为1.8km。
(3)该出租车在此路段没有超速。
15. 振幅 由高到低 固体 能量
【解析】
【详解】
(1)[1]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音叉振动的振幅变大,发声的响度会变大,这说明声音响度的大小跟声源的振幅有关。
(2)[2]音调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图②中,从左向右敲击瓶子时,瓶内的水越少,瓶子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所以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由高变低。
(3)[3]“土电话”利用连接两个圆纸盒的棉线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将说话的同学发出的声音通过棉线振动传播到另一个同学的耳朵里,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4)[4]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16. 20000 不能 108km/h 170m 18min
【解析】
【详解】
(1)[1]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此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3]在甲图中,汽车运动3s时,通过路程为90m,则汽车运动的速度
(3)[4]根据公式可得超声波传播的距离
由于声音发生了反射,所以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
(4)[5]交通标志牌上的120表示限速(最快不能超过)120km/h,南阳36km表示从标志牌到南阳的距离为36km,以最快速度,由得,需要的时间为
17.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频率 空气 能量
【解析】
【详解】
(1)[1]如图甲所示,当未抽气时,可以清晰听到铃声,当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被抽掉,铃声逐渐减弱,所以该装置能探究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2]如图乙装置所示,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所以该实验可以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3)[3]敲响右边的音叉,右边的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声音传播到左边的音叉,声音也使左边的音叉振动,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发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4]左边竖直悬挂的乒乓球跳了起来,是因为右边的音叉产生的声音使左边的音叉振动,并使乒乓球跳了起来,使乒乓球获得能量,这可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18. 振动 能量
【解析】
【详解】
[1]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老师能发出声音是由于他的声带在振动。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酒杯被声音震碎说明声音在传递能量。
19. 音色 信息
【解析】
【详解】
[1]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手机的语音助手只有机主能呼出,这是因为语音助手能识别机主声音的音色。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机主在说出指令后语音助手就能迅速作出回应,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20. 超声波 1.7 信息
【解析】
【详解】
[1]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工作的。
[2]由题可知,超声波到达障碍物所用的时间
又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所以障碍物距汽车的距
s=vt=340m/s×0.005s=1.7m
[3]司机听到倒车雷达报警声及时停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试卷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