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熔化和凝固
一、单选题
1.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2.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 这是利用了水( )
A.熔化吸热 B.汽化放热 C.液化吸热 D.凝固放热
3.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变多了 B.冰变少了
C.冰的多少没变化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4.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 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 )
A.16°C B.30°C C.47°C D.70°C
5.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
A.橡胶 B.沥青 C.冰块 D.石蜡
6.海波的熔点为48℃,如果海波的温度正好是48℃,则海波处于(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混合态 D.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7.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夏天使用电风扇时人感觉凉爽,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C.秋天早晨小草上的露珠,是空气遇冷吸热液化形成的
D.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放热汽化形成的
8.如题图所示,把温度为10°C的固态镓放入图甲的装置进行加热,水的温度恒定为50°C,测得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
A.镓的凝固点为30°C
B.镓的熔化时间为16min
C.12min之后,镓开始沸腾
D.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9.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
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
C.图乙:水的沸点为98℃
D.图乙:实验地点的大气压强高于1标准大气压
1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
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
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
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面的短文
超低温水
你肯定知道水的冰点是0摄氏度,但这并非水能达到的最低温。低于冰点的水名叫“超低温水”,水有时会违背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规则:地球上的水可以低至零下35摄氏度,却仍能保持液态。
水是否会“冻结成冰”形成晶体,除了温度,还要取决于其它因素一一需要先形成凝结核,随后逐渐吸引其它水分。水在低于冰点时很容易形成晶体,但科学家通过将微型液滴喷入真空中来制造超低温水。液滴越小,能够维持液态的最低温度就越低,结晶的可能性也越低。通过减小液滴体积,更多液体可以暴露在真空中,产生特殊的真空降温现象。简单来说,降低气压可使液态表面粒子迅速变为气态,从而带走液滴热量,实现快速降温。
测温结果显示,这些液滴的温度极低。而测定温度同样困难。科学家实验时采用了激光脉冲测定液滴在真空中移动和蒸发时的温度。通过分析水滴离开喷嘴前后的直径变化,研究人员可得到一个数值,再用数学公式转化为温度。
请回答以下问题:
(1)通过阅读文章发现,水达到0摄氏度,并且继续放热,______ (一定/不一定)会凝固;
(2)水在凝固时,除了满足温度条件,还需要形成______;
(3)在制造超低温水时应该加入______ (雾状水滴/整杯的水);
(4)科学家在制造超低温水时,为了快速降温,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凝固 B汽化 C.升华 D液化
(5)将一滴“超低温水”滴入常见的冰水混合物中,结果( )
A.部分冰熔化成水 B部分水凝固成冰 C无变化
12.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冻豆腐的秘密
水在0oC-4oC之间具有反膨胀特性--“热缩冷胀”。4oC时,水的密度最大(1.0g/cm3),当降到0oC继续放热时,结成冰的体积比4oC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温度再降低,冰的体积几乎不再变化。当从4oC吸热升温时,它的体积也要增大一点。新鲜豆腐的内部有无数的小孔,这些小孔大小不一,有的互相连通,这些小孔里面都充满了水分。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oC以下继续放热时,里面的水结成冰,原来的小孔便被冰撑大了。等到冰化成水从豆腐里跑掉以后,就留下了数不清的海绵状孔洞,这就是冻豆腐的形成过程,冻豆腐里的海绵状组织能充分吸收汤汁的美味。豆腐经过冷冻,能产生一种酸性物质,这种酸性物质能破坏人体的脂肪,如能经常吃冻豆腐,有利于脂肪排泄,使体内积蓄的脂肪不断减少。
(1)冻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______后______形成的。水凝固过程中需要______热量;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经常吃冻豆腐有利于减肥
B.新鲜豆腐的内部无数的小孔里充满了液态的水
C.将空瓶子在4oC时装满水,拧紧瓶盖后存放在冰箱里最安全,没有胀破的危险
D.冻豆腐里的海绵状组织可以吸收饭菜的味道,是美味的食品
(3)将新鲜豆腐切成方块进行冷冻后,取出来观察其形状,与下面最相符的是______;
A.
B.
C.
D.
(4)8oC的水在降温至-10oC的过程中,它的体积随时间变化图像正确的是______。
A.
B.
C.
D.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路”上的热棒技术
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夏天气温上升,冻土层中的冰就要熔化,使路基硬度减弱,火车的重压会使路基及铁轨严重变形,而冬天温度降低,冻土层的水结冰,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鼓起来,冻土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严重危及铁路路基,火车极易脱轨。因此,为了使冻土层保持稳定,工程建设者们有许多发明创造,其中有项技术叫“热棒”。
在冻土区,路基两旁插有一排排碗口粗细、看上去像护栏的金属棒,如图甲所示,这就是“热棒”。它们的间隔为2m,高出路面2m,插入路基下5m。棒体是封闭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态的氨,外表顶端有散热片。图乙是热棒的工作原理图。我们知道,酒精比水更容易变成气体,而液态氨变成气体比酒精还要容易。当棒的下方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态氮会吸热而变成气态氨,在管内压力差的作用下,蒸气上升至冷凝段,与较冷的冷凝器管壁接触,放出热量,再通过冷凝器的散热片将热量传递到空气中。同时蒸气物质遇冷冷凝成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液体沿管壁回流到下方一端,再蒸发。如此循环往复。正是液态氨在“热棒”中默默无闻地工作,使它成了保持路基冻土的“冰箱”。
(1)夏季温度过高时冻土中的冰会 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路基变得松软不牢固;
(2)“热棒”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_____、_____;
(3)热棒具有独特的单向传热性能:热量只能 _____(向上/向下)传输,反向不能传热。
14.如图所示为某固体物质熔化、凝固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______(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所以它是晶体;
(2)此晶体熔化过程的时间为______min,熔点为______℃;
(3)EF段为______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______热;
(4)在第10min该物质是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暖手袋
暖手袋是冬天常用的取暖工具。一种不需要充电的暖手袋被广泛使用。
这种暖手袋主要由一块金属片和某种液体组成。使用时,用手轻折金属片可使其弯曲,放手后它会在液体中轻微振动,并最终恢复原状。金属片轻微的振动会使袋中的液体变成固体,同时会放出热量,暖手袋的温度迅速升高。
这种暖手袋可以循环使用。再次使用前只需要把暖手袋放入沸水中加热约10分钟即可。
小慧将袋中的液体取出并加热到90℃后,放在室温下自然冷却,测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液体温度(℃) 90 78 68 60 54 49 45 42
时间(min) … 150 160 170 180 190 … 300
液体温度(℃) … 21 20 19 18 18 … 18
(1)暖手袋中金属片的材料应具有较好的______(弹性/导电性)。
(2)暖手袋能产生热量来取暖是因为袋中物质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原因。
(3)再次使用前把暖手袋放入沸水中的原因是______。
(4)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液体从开始到300min的自然冷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
(5)当时间为25min时,暖手袋中液体的温度最可能是______。
A.63℃ B.63.5℃ C.64℃ D.65℃
三、实验题
16.实验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关键。欣丽同学在学习物质熔化和凝固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做了探究“某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的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甲和乙所示。
(1)甲图中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______;
(2)乙图所代表的物态变化过程为______ ;(选填“①”或“②”)
①熔化
②凝固
(3)这种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约为______。
17.如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
(1)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存在两处错误,请找出一处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通过图乙分析可知冰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乙中,t1~t2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___________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___________;
(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的示数,绘制出图丙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说明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
(5)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此时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18.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将装有少量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最后应调整___________(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的位置。
(2)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 4min 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状态。
(4)该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熔化后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若实验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分析图像可知:试管中的物质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
19.在探究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乙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1)甲和乙两种物质,属于晶体的是_____;
(2)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
(3)当时间为9min时,该晶体处于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0.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下如图1所示.
(1)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按图中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充分与冰块接触,但不要碰到试管的_____;
(2)在图 2 图线中 BC 段物质处于_____(“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由图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
(3)试管中冰完全熔化后,若继续加热,在一段时间后得到上面图象中DE段,在 DE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B.熔化是固态变成液态,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A错误,B正确;
CD.凝固是液态变成固态,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CD错误。
故选B。
2.D
【解析】
【详解】
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时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这是因为水在凝固时放热,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3.A
【解析】
【详解】
-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冰和水之间存在温度差,水放出热量,水首先凝固,水变成冰,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冰的温度最高升高到0℃,冰不会熔化,所以容器中的冰会增多。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C
【解析】
【详解】
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提在 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大于 34℃小于60℃,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解析】
【详解】
晶体由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常见的非晶体有橡胶、石蜡、沥青、玻璃等。
故选C。
6.D
【解析】
【分析】
【详解】
晶体吸热达到熔点,若不再吸收热量,则晶体不会熔化,此时处于固态;若能继续吸热,才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全部熔化后不吸热也不放热,物质处于液态。海波是晶体,其熔点和凝固点均为48℃,所以48℃的海波可能处于固态,还可能处于液态,也可能处于固液混合态。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解析】
【详解】
A.熔化是吸热过程,冰袋中的冰熔化时吸热,达到给高热病人降温的目的,故A正确;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加快了人体表面的空气流动,促进了汗液的蒸发,而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所以人感到凉爽,故B错误;
C.秋天早晨小草上的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A。
8.A
【解析】
【详解】
A.由图乙可知,2~6分钟温度保持30°C,故镓的熔点为30°C,晶体的凝固点等于熔点,故镓的凝固点为30°C,故A正确;
B.2~6分钟为熔化过程,镓的熔化时间为
t=6min-2min=4min
故B错误;
C.由题意知,给镓加热的水的恒定为温度为50°C,镓的温度达到50摄氏度时,与水的温度相同,温度不再升高,但不能判断此时镓是否达到沸点,故C错误;
D.熔化是吸热过程。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A。
9.C
【解析】
【详解】
AB.由图甲可知,冰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冰熔化的时间为
10min-4min=6min
故AB错误;
CD.通过图乙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此时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0.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白气是小水珠,是气体的水变为了液态的水,故是液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利用冰熔化吸热,故B符合题意;
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利用水的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到达了不了水的沸点,故C不符合题意;
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利用蒸发吸热,即汽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不一定 雾状水滴 凝结核 B B
【解析】
【详解】
(1)[1]根据短文知道,“地球上的水可以低至零下35摄氏度,却仍能保持液态”,说明水达到0摄氏度,并且继续放热,不一定会凝固。
(2)[2]由“水是否会“冻结成冰”形成晶体,除了温度,还要取决于其它因素--需要先形成凝结核,随后逐渐吸引其它水分”知道,水在凝固时,除了满足温度条件,还需要形成凝结核。
(3)[3]由“水在低于冰点时很容易形成晶体,但科学家通过将微型液滴喷入真空中来制造超低温水”知道,在制造超低温水时应该加入雾状水滴。
(4)[4]由“简单来说,降低气压可使液态表面粒子迅速变为气态,从而带走液滴热量,实现快速降温”知道,科学家在制造超低温水时,为了快速降温,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汽化。
故选B。
(5)[5]由于超低温水的温度低于冰点,所以将一滴“超低温水”滴入常见的冰水混合物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达到冰点并与超低温水接触后持续放热,凝固成冰。
故选B.
12. 凝固 熔化 放出 C C A
【解析】
【详解】
(1)[1][2]由材料得,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oC以下继续放热时,里面的水结成冰,原来的小孔便被冰撑大了。等到冰化成水从豆腐里跑掉以后,就留下了数不清的海绵状孔洞,这就是冻豆腐的形成过程,说明冻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3]水凝固过程中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需要放热。
(2)[4]A.由材料得,豆腐经过冷冻,能产生一种酸性物质,这种酸性物质能破坏人体的脂肪,如能经常吃冻豆腐,有利于脂肪排泄,使体内积蓄的脂肪不断减少,经常吃冻豆腐有利于减肥,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新鲜豆腐的内部有无数的小孔,这些小孔大小不一,有的互相连通,这些小孔里面都充满了水分,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在0oC-4oC之间具有反膨胀特性“热缩冷胀”。4oC时,水的密度最大(1.0g/cm3),当降到0oC继续放热时,结成冰的体积比4oC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因此将空瓶子在4oC时装满水,拧紧瓶盖后存放在冰箱里会有胀破的危险,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
D.冻豆腐里的海绵状组织能充分吸收汤汁的美味,是美味的食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5]将新鲜豆腐切成方块进行冷冻后,由于新鲜豆腐中的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因此冻豆腐的体积比新鲜豆腐的体积大,取出来观察其形状,冻豆腐的体积比原来的大,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6]水在0oC-4oC之间具有反膨胀特性“热缩冷胀”。4oC时,水的密度最大(1.0g/cm3),当降到0oC继续放热时,结成冰的体积比4oC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温度再降低,冰的体积几乎不再变化,因此8oC的水在降温至-10oC的过程中,水的体积先变小,后变大,最后几乎不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熔化 汽化 液化 向上
【解析】
【详解】
(1)[1]夏季温度过高时冻土中的冰会吸热熔化成水,路基变得松软不牢固。
(2)[2][3]依题意得,热棒的下端受热时,液态氨会吸热汽化成气态的氨气;氨气上升到冷凝段时,遇冷放热液化成液态的氨回到下端。
(3)[4]热棒通过下端的液态氨吸热汽化成气态氨上升到上端后,气态氨放热液化成液态氨,在重力的作用下,液态氨回到下端,以此循环,将热量向上传递到空气中。
14. 吸热 不变 10 50 凝固 放 固液共存
【解析】
【详解】
(1)[1][2]]图象可知,该固体有固定的熔点,因此该固体是晶体,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它是晶体。
(2)[3][4]由图象可知,物质在AB段温度不断升高,从B点开始在BC段物体不断吸热,
但物体温度不变,晶体从B点开始熔化,C点时熔化结束,所以熔化时间为
它的熔点是50℃。
(3)[5][6]该晶体在DE段温度不断降低,在EF温度不变,该晶体在EF凝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放热。
(4)[7]由图像知,该晶体从第5分钟开始熔化,在第15分钟时熔化结束,所以在第10min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状态。
15. 弹性 凝固 使袋内固态物质吸热熔化成液态 先快后慢再不变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根据短文知道,充电的暖手袋用手轻折金属片可使其弯曲,放手后能够恢复原状,所以暖手袋中金属片的材料应具有较好的弹性。
(2)[2]由于“金属片轻微的振动会使袋中的液体变成固体,同时会放出热量,暖手袋的温度迅速升高。”所以,暖手袋能产生热量来取暖是因为袋中物质发生了凝固的原因。
(3)[3]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暖手袋可以循环使用,再次使用前只需要把暖手袋放入沸水中加热约10分钟即可。即因为此过程是暖手袋内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4)[4]由表中数据知道,第一个10min液体下降了
90℃-78℃=12℃
第二个10min液体下降了
78℃-68℃=10℃
第三个10min液体下降了
68℃-60℃=8℃
第四个10min液体下降了
60℃-54℃=6℃
由此可知,液体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时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
(5)[5]由表中数据知道,20min时液体的温度为68℃,30min时液体的温度为60℃,所以当时间为25min时,暖手袋中液体的温度应该是64℃,根据液体降温先快后慢的特点知道,液体温度应低于64℃,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6. 96℃ ② 85℃
【解析】
【详解】
(1)[1]甲图中温度计的液柱在零刻度以上,它的一个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1℃,因此它的读数为96℃。
(2)[2]由图象可知:物质降温,是物质的凝固过程,乙图所代表的物态变化过程为凝固。
故选②。
(3)[3]由图知,该物质为晶体,原因是这种物质在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图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约为85℃。
17. B温度计的感温泡碰到了容器底(或A温度计的感温泡没有埋没在碎冰块中) 晶体 固液共存 增大 95 小于 不会
【解析】
【详解】
(1)[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由甲图可知,存在的错误是:一是B温度计的感温泡碰到了容器底;要测碎冰块的温度,将A温度计的感温泡埋没在碎冰块中,所以第二个错误是A温度计的感温泡没有埋没在碎冰块中。
(2)[2]通过图乙可知,冰t1~t2阶段,冰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所以冰是晶体。
(3)[3][4]由乙图可知,t1~t2阶段冰处于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4)[5][6]由丙图图像可知,水升高到95℃就不再升高,说明水已经沸腾了,所以水的沸点为95℃;由于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并且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而此时水的沸点为95℃,小于100℃,说明当地的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5)[7]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说明试管和烧杯中水温度相同,不存在温度差,所以试管中的水不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18. 温度计 -2 晶体 固液共存 不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安装实验仪器时,应该从下到上的顺序,因此最后安装调整温度计。
(2)[2]温度计分度值1℃,示数为-2℃。
(3)[3][4]冰熔化过程中,存在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因此冰是晶体,第4min正在熔化,所以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4)[5]在标准大气压下,试管内的物质能达到沸点100℃,但由于试管内外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因此不能沸腾。
19. 甲 48 液
【解析】
【详解】
(1)[1]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持续吸热,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甲为晶体。
(2)[2]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表格中甲物质在48℃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晶体的熔点为48℃。
(3)[3]当时间为9min时,温度为50℃,已经高于熔点48℃,所以此时晶体已经完全熔化,故此时为液态。
20.(1)试管底和侧壁;(2)固液共存态;0.(3)不能;试管内水与外面的水同温度相同不能从外面吸热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在使用温度计测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因为这些地方的温度与液体的实际温度不相等;(2)图线中BC段处于正在熔化的过程,所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冰熔化时的温度叫做冰的熔点为0℃;(3)在DE段时间内大烧杯的水的温度不再升高与小试管中水的温度相同,小试管中的水不能再继续吸热所以小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考点:水的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