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基础训练
1.下边是小华同学绘制的反映某历史事件因果联系的思维导图,据此判断该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下面是某历史名人的部分生平事迹,据此判断此人是( )
时间 事件
1828年 第一次到广州应考秀才,没有考中
1843年 创立“拜上帝会”,并前往广西传教
1851年 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
A.李秀成 B.洪秀全 C.关天培 D.左宗棠
3.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由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联衔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作为自己的政治主张。其中“胡”主要是指( )
A.外国侵略者 B.清朝统治者
C.农村地主 D.传教士
4.下边漫画形象地解释了近代一部历史文献的核心内容。这部文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资治通鉴》 D.《农政全书》
5.某历史老师在构思《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时,将其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下列属于“内乱毁梦”的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北伐和西征
6.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来文明的成果,体现出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永安初建政权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定都天京
7.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脱离中国实际的,必定会失败。其主要依据是这两部文献( )
A.严重迟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没有明确提出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C.只能作为农民阶级的革命纲领
D.提出的改革方案超越当时生产力水平
8.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农民战争,它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起义都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其“新”体现在( )
A.统治集团内部腐、不团结 B.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C.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D.创建了政权
9.“从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政治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是( )
A.表明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B.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C.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的勇气
D.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能力提升
10.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表明太平天国( )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11.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运动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廷负担着巨额赔款,因此对农民课以重税,百姓缴纳赋税必须折换成银两,使劳动人民的负担更为严重。地主阶级为了增加收入、转嫁赋税,加剧了土地兼并。另外,自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间,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不断发生水灾、旱灾。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十八年(1848年),两广地区发生严重的饥荒。这种天灾人祸之下,百姓陷入乃至死亡的困境之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2)材料二中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是什么?你认为这一蓝图能否实现,为什么?
材料三:这时,太平天国革命事业正处于关键时刻。由于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是政教合一,而政教合一则要求天王洪秀全应是最高宗教领袖,但历史却让东王杨秀清成了“天父”、天王洪秀全仅为“天父”之次子……形势急转直下,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垮了,“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1.B 2.B 3.B 4.A 5.C 6.B 7.D 8.B 9.B 10.C 11.C
12.(1)鸦片战争后农民的负担越来越沉重;严重的自然灾害,百姓陷入生存困境。
(2)理想蓝图:平均分配土地,建立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不能。理由: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及战争环境下,这一理想蓝图带有空想色彩而难以施行
(3)历史事件:天京事变。影响: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