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一章
初识曹操
第二章
再识曹操
第四章
赏识曹操
目录
第三章
我识曹操
第一章
初识曹操
壹
思考:下列哪个脸谱代表曹操?
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
——《说唱脸谱》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英雄?
枭雄?
智谋?
奸诈?
多疑?
多才?
霸主?
爱才?
能臣?
汉贼?
你认为曹操是?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钟嵘《诗品》
曹操(155 —220)
生平介绍
文学成就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 “建安风骨”的开创者和倡导者,风格慷慨悲凉。代表作有《龟虽寿》、《观沧海》等。
曹 操 之 最
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
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赤壁之战
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
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
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
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第二章
再识曹操
贰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pì
jīn
wèi
yōu
duō
mò
qì
yàn
zā
bǔ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1、作者究竟 忧 什么?
2、由此看出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3、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 的?
忧
你认为本诗的
情感着眼点在
哪一个字?
诵读全诗,并思考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第三章
赏识曹操
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注释】当:对。几何:多少。去日苦多: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这是慨叹人生短暂。慨当以慷:即“慷慨”。这里指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当以,没有实义。何以:以何,用什么。宾语前置。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译文】(我)一边喝酒,一边唱歌,人生的岁月能有多少!人生好比早晨的露水,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心中的忧思令人难忘。用什么东西来解除忧愁?只有美酒(才能让我解脱)。
运用了哪些手法?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③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补充】何为“借代”
定义: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并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物。
种类:
①部分代整体。
例如:孤帆一片日边来。(借“帆”代替“船”)
吟罢低眉无写处。(借“眉”代替“头”)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用“枪杆子”代指武装斗争) 南国烽烟正十年。(用“烽烟”代指战争)
③专名代本体。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二处“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的人们。)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赏析诗歌
那些贤能的人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沉思吟味。
旷野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地啃食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以礼相待。
指在诗词中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丰富诗歌内容,典雅耐读,富于文采;生动形象,含蓄简洁。
用典
衿:交领,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汉服系服装的衣襟一般是向右掩(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为右衽;中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服装是向左掩,称为左衽。
青青子衿:周代读书人黑色交领的衣服。
青鬓:指乌黑的头发,比喻年轻人。
青丝:比喻黑发,如李白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①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
②嗣(yí)音: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
③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④挑(t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⑤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赏析诗歌
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怎样的情感?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贤才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赏析诗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要像周公那样热切殷勤地见到贤才,使天下人才心悦诚服地归顺。
赏析诗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2.“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
没有贤主。
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但说其中又有一种霸气。
赏析诗歌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用典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戒之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史记·鲁周公世家》
忧
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贤才难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功业未就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志
英雄的慷慨悲歌
统一天下
全诗结构:
第四章
我识曹操
肆
感知作者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气韵沉雄
慷慨悲壮
曹操,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曹操,他是一个
的英雄豪杰。
虽已暮年,壮心不 已,求贤若渴,积极进取,盼一统天下,建功立业
1.在空白处填入至少三个定语,
概括出《短歌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1.小说体裁因素
D.《三国演义》题材七实三虚,有些虚构故事的影响。
2.历史上民族关系因素
C.宋朝的民族关系紧张;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对汉人实行高压政策 ,人心思汉。
3.三国戏和评话本的人民创作性因素
B.反对“暴君”、“奸相”造成的民不聊生,生活贫困。
4.《三国演义》作者因素
A.尊奉儒家朱熹的体系,未遵循司马迁的体例
《短歌行》中透露出的曹操形象与传统的评价存在极大反差的原因:
主 题
诗人面对短暂的人生,抒发了人生苦短、贤才难求、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表达了积极进取、延揽人才,以完成统一大业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