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某校组织“寻找人类足迹”的夏令营活动,第一站是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人类的遗址。据此可知,他们第一站到了( )
A.安徽省 B.云南省 C.北京市 D.浙江省
2.下图是《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下列关于①处古人类遗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遗址的古人类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该遗址的古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
C.该遗址的古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D.该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3.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这些文化各具特色,又相互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发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国早期文明( )
A.领先世界其他地区 B.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C.阶级分化趋势明显 D.礼乐制度非常完善
4.下图是早期人类制造工具的方法,采用这些方法制造的工具是(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工具 D.铁制工具
5.观察下面的示意图,你认为“山顶洞人”所在的时间位置应该是( )
A.A B.B C.C D.D
6.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所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被誉为“中华第一城”,于2019年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下与良渚文化特征类似的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7.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 )
A.石铲 B.骨耜
C.骨针、骨锥、纺轮 D.渔叉、渔钩、渔网
8.我国北方地区的先民以种植粟、黍为主,南方则是以稻作农业为主。然而1934年瑞典科学家安特生在调查河南仰韶文化遗址时发现陶片上有稻谷压痕,经鉴定后证实该陶片上的稻谷压痕为栽培水稻的稻壳。这说明我国原始社会( )
A.人类活动范围影响作物类型 B.北粟南稻并非界限分明
C.南北地区农业种植相互交流 D.北方种植水稻早于南方
9.下列出土文物能够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出现阶层分化的是( )
①蛋壳黑陶杯 ②舞蹈纹彩陶盆 ③玉琮 ④陶器上的陶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孟子·滕文公下》中说:“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可见,当时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建筑房屋,除自然条件影响外,人们还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有( )
A.人身安全 B.居住舒适 C.外观美观 D.出入方便
11.《山海经》中写道:“蚩尤作兵伐黄帝……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bá),雨止,遂杀蚩尤。”以上《山海经》中所描述的内容( )
A.属于历史真实记录 B.没有任何依据
C.反映了人类起源 D.反映了华夏族形成过程
12.“炎帝神农氏,姜姓也,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始教天下种谷物,故号神农氏。”《帝王世纪》的这段记载是( )
A.神话传说,基本上没有史料价值
B.原始史料,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
C.原始史料,证实了神农氏的由来
D.神话传说,但能够印证原始农耕生活
13.《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援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记载反映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嫡长子继承制
14.据史书记载: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这次“合符”,不仅统一了各部军令的符信,确立了政治上的结盟,还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创造了新的动物形象——龙。这突出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形成特点是( )
A.由多个部族交融而成 B.由单一的部族演变而来
C.靠部落战争完成交融 D.完全保留各部族的差异
15.国庆节期间,小明同学一家去浙江绍兴会稽山旅游,游览了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其中有一副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
A.炎黄大战蚩尤 B.炎帝发明历法
C.神农尝百草 D.大禹治水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进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三幅画像
材料四:“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杀)其君者也。”
——《说难》
请回答:
(1)材料一咏叹的是哪个原始农耕遗址?其“普及”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4分)
(2)试据材料二归纳华夏族形成的特点,并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人物间首领位置的更替与哪项制度有关?(2分)
(4)材料四对尧舜禹首领位置的更替持何看法?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对立的现象?(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每年清明节的祭祀轩辕黄帝陵,为我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大典。据史书记载,中华民族对轩辕黄帝的祭祀,始于部落时代。自春秋时期开始成为了一种由官方组织的公祭活动。千百年来,不论是皇亲贵族,朝廷重臣,还是江湖游客,草泽布衣;不论显达富贵,抑或困顿寒微,无论海内裔子,还是城外侨胞,民不论汉满回蒙等各族,都无一例外地登临祭祀。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2分)
(2)为什么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2分)
(3)从古到今中华儿女祭祀黄帝的活动绵延不绝体现了什么?(2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A
14.【答案】A
15.【答案】D
16.【答案】(1)半坡遗址;粟。
(2)华夏族是由诸多民族错居杂处、不断交往交流而形成(意思相近即可)。例如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的融合(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的融合)。
(3)禅让制。
(4)材料四认为尧舜禹之间首领位置更替是通过威逼获得的。因年代久远,缺少必要的佐证,因此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看法,至于历史真相如何,仍有待进一步考证。(答案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17.【答案】(1)华夏族是由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中逐渐融合而成。
(2)体现了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3)体现了华夏儿女对人文始祖的崇敬与怀念。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