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专项特训(含答案)
阅读理解。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立刻——( ) 模仿——( )
2.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1)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2)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
(3)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3.画线句子中的“ ”“ ”两个词体现了科学家的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研究成果来之不易,同时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
阅读理解。
两只小笨鼠
在鼠王国里,盛传着这样一个消息:在九行山有一棵苹果树,这棵树能结出又大又红的苹果,而且营养丰富,吃了可以补脑,还不会被猫逮住。
丁丁和当当听说了,心想:有这种好事!那我们明天一早便出发,去摘苹果吃!于是,丁丁和当当约定的时间一到,他们立刻抬着竹竿出发去九行山了。
丁丁和当当抬着竹竿,好不容易爬到了悬崖边,苹果树近在咫尺,可是却在悬崖对面的山顶上,他们呆若木鸡,冥思苦想。终于,丁丁想出了办法,说:“我有办法了!但是,我比你聪明,你压着竹竿这头,我走到竹竿那头,我去摘苹果,行吗?”其实丁丁是想自己能早些吃到苹果。当当连忙点头同意了。于是他们把竹竿朝着苹果树方向放在地上,一头在悬崖内,由当当坐上去压着,另一头伸到悬崖外靠近苹果树。丁丁小心翼翼地走上竹竿,像表演走钢丝一样,他边走边不住地唠叨:“压住,压住!”当当使劲点了点头。
丁丁终于摘到了苹果,当当担心丁丁独吃苹果,不分享。当当叫丁丁:“快把苹果给我!”丁丁装作没有听见。当当急了,站起来走过去抢。这时,当当却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他俩在悬崖边的竹竿上面呢!只听见“哇啊啊”两声惨叫,竹竿失去了平衡,丁丁、当当、竹竿和苹果一下就都不见了,只看见依然耸立在悬崖对面的那棵粗壮的苹果树,树上依然挂着无数又大又红的苹果。
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4.下列对文章第三自然段中“我有办法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丁丁负责摘,当当负责压住竹竿。
B.当当负责摘,丁丁负责压住竹竿。
C.这个办法是丁丁和当当一起想出来的。
D.丁丁和当当一起爬过竹竿去摘苹果。
5.丁丁提出去摘苹果的原因是( )
A.丁丁比当当更聪明 B.丁丁比当当力气大
C.当当胆子小不敢摘 D.丁丁想早些吃到苹果
6.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深沉地思索。( )
(2)形容距离很近。( )
(3)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 )
7.故事的结尾很有意思,请你从写法角度提出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对丁丁和当当说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如果像霍金预言的那样,人类的宿命终将是移民外星球,那么问题来了——住在地球上的我们可以种粮食、蔬菜和水果,养家禽、牲畜,以解决吃的问题,可如果去了火星,我们吃什么呢?
说到这儿,我们就必须先来了解一下宇航员在太空吃什么的问题。因为他们是人类适应外星球生存环境的先驱。因为火箭载重有限,太空失重的环境等因素,所以带到太空的食物在满足宇航员营养需求的情况下,还必须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脱水、无菌、包装小、不掉渣等。约翰.格伦是美国第一位在太空就餐的宇航员,他当时的餐点是装在金属管里的牛肉和蔬菜浆。吃的时候像挤牙膏那样,先用手挤压金属管,金属管口接了一根吸管,食物从吸管里再经过太空头盔的小孔,进入格伦的嘴里。
因为太空的特殊条件,人的味觉和嗅觉也没有在地球上那么敏感,单调乏味的食物每一到两周就要重吃一遍,再加上外太空极度的孤独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宇航员的身心健康。不过,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如今的宇航员已经有200多种食物和饮料可以选择了。
问题又来了,如果宇航员需要在太空待上几年,食物补给跟不上怎么办?毕竟它不像在地球上运输那么方便快捷。传统的超远程运输食品只是一种解决方法,在火星上自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吃的问题,而这难度相当大。不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开始研究火星种菜的可能性了。康奈尔大学也在夏威夷火山区进行着人类火星生存的模拟实验。
9.给这篇文章起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0.解决宇航员在太空的食物问题有哪些困难?打“√”和“×”。
(1)火箭的载重有限,太空中的环境是失重的。( )
(2)在太空中,食品不容易长时间保存。( )
(3)太空中,人的味觉与嗅觉不敏感。( )
(4)宇航员若长期待在太空中,食物补给跟不上。( )
11.“那么问题来了——住在地球上的我们可以种粮食、蔬菜和水果,养家禽、牲畜,以解决吃的问题,可如果去了火星,我们吃什么呢?”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话题的转换
D.表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
12.文章第二自然段写了美国第一位在太空就餐的宇航员约翰.格伦,是为了说明( )
A.带到太空的食物要满足宇航员的营养需求
B.宇航员更适应外星球生存环境
C.带到太空的食物不仅要满足宇航员的营养需求,还必须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13.画“ ”的句子是运用什么方法说明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奇妙的太空还需要我们进行很多的探索。读完这篇文章,你产生了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天地。
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这里既温暖,又舒适;白天明亮,夜间黑暗。豌豆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它们想,我们得做点儿事情啊。
□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 □□ 老这样坐下去 □ 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我觉得外面似乎发生了一些事情□□ 我有这种预感 □□
许多天过去了。豆荚变黄了,这几粒豌豆也变黄了。“整个世界都变黄啦!”它们说。
15.在 “□”里填上合适的标点。
16.“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这是一个 句,意思是说 。
17.“我有这种预感”中的 “预感”的意思是事情还没有发生,就能感觉到它的好坏。选文中指豆荚和豌豆由 变 ,变得 起来,意味着它们 。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但是,一位小朋友非常确定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回家里去哩!”不过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人们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来避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树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园里的花朵是它们的家吗?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这也未可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里从没见过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那它们会不会是藏在树叶下面?这倒有些说得过去,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而且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被雨冲刷得透湿,也不像是蝴蝶的家呀!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18.选段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写的原因是(多选)( )
A.体现出作者为蝴蝶着急的心情。
B.蝴蝶到底有没有家,文中并没有给出准确答案,给读者留下悬念和期待。
C.没有人陪作者一起寻找,自问自答是为了消除途中的恐惧。
19.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想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表现出他强烈的好奇心。
B.段末多次出现“我真为蝴蝶着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蝴蝶的关爱之情。
C.选段中,作者知道了雨天时蝴蝶藏在哪里。
读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提灯笼的小飞虫
温暖的夏夜夏天的夜晚,经常可以看到一闪一闪的小飞虫,提着灯笼在漫游。它就是萤火虫。它不咬人,不蜇人,它的光是凉的,并不会烧你的手。
萤火虫在地上产卵,刚刚孵出的小萤火虫藏在地下,或是躲在烂木头里。萤火虫有很多种,有一种萤火虫不会飞,还有一种萤火虫特别大,放几个在玻璃瓶里就很亮,可以用来照明。
科学家认为,萤火虫发光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伙伴,同时让夜间寻食的鸟儿知道它们是哪种昆虫。大多数夜间寻食的鸟儿都不喜欢吃发光的萤火虫,它们看到发光的飞虫就离开了。
多年来,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他们希望能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来,为人类照明。
20.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柔和( ) 漫游( )
21.萤火虫的光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要发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萤火虫给了科学家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题目。(可选性阅读题)
瓦有魂魄
李晓
①这些年时常回老家,差不多都是静悄悄一个人,因为我回去,是要看那一片屋上起伏的青瓦。一个人独坐山梁,看青瓦,我冥想很深,有时幻化成一只停留在青瓦上啁啾的鸟。
②我老家那些房上的青瓦,如今,和房顶上的老烟囱一样,渐渐消逝在天光云影之下。我用凝望的目光,把它嵌入到记忆的瞳孔里储藏,成为永久故乡的一部分。
③我老家房上的青瓦,也是土瓦。据说从西周开始零星使用,自东周广为传延。我看见最老的瓦,也只有一百多年历史。那是在一个古镇子上,风一吹,吊脚楼上的房顶,那青瓦上的鸟粪,簌簌而落,我也没躲闪,扑进到嘴里几粒。那次,间接尝到了瓦的一点味道,因为那鸟粪毕竟在瓦上风雨里浸透和缠绵过。它有一点苦,有一些涩,这像我一直咀嚼过的那些人生况味。
④在我故乡乡场野外,有一烧瓦的瓦窑。一个少年,曾经望着炉火熊熊,那些泥土做成的瓦,我似乎听见它们在火中的嘶鸣。泥土转世为瓦,这些瓦,被一些喝了高粱酒、红苕酒的汉子挑到山坡上、沟壑里、大树旁堆下,把瓦一片一片盖上房顶,成为新房。
⑤就在那些瓦下,我的乡下亲人,还有老乡,他们卑微而倔犟地生活着,在泥土里匍匐、翻滚,最后,归隐于泥土。
⑥前年我回到老家村子,整个村庄在风里孱弱地呼号,像我写诗的一张纸那样薄了。整个村庄,就剩下了不到一百号人,他们,坚守着,如在守魂。梁老汉,就是守护村庄最老的一个人,他八十七岁了。
⑦我想在梁老汉家住一晚。梁老汉还腿脚麻利,用柴火烧饭,用土碗盛菜。梁老汉往土灶里添柴时,腾起一股烟,从灶里急着飘荡出来,蹿上梁顶,从青瓦的缝里扑出去,与天空中的雾霭汇合。晚上,下起了雨,我同梁老汉闲聊,听瓦上雨声,想起一些流光,如安魂曲。
⑧第二天早晨,我一个人坐在山坡上,望着梁老汉那青瓦房顶,那些层叠的瓦,如在苍凉之水里,老鱼起伏的鳞。这老瓦房,经过了那么多年风霜雨雪的飘摇,还像梁老汉一样健在着。梁老汉带着得意的神情告诉我,有一年不远处遇到了泥石流,房子居然没被冲垮。这就像一些卑微之人的命,顽强。青瓦上,有深深浅浅的青苔覆盖,瓦被浸透得草一样的颜色。我有一种冲动,坐到房顶上去,喝一碗老酒,醉了,就把青瓦当床睡去。
⑨我想起城里的诗人老马,有一年看到大水从逶迤群山而来,因为要修电站,老城的下半身,就要在波涛之下睡去。老马就一个人提了酒,坐到了他祖上留下的瓦房顶上,他边喝边哭,边喝边唱,手舞足蹈。我就在瓦屋下,守护着我的这个诗人朋友。
⑩而今,在老马的书房,还有几片瓦,那是他从老屋顶上抢救回来的。有一天,我去看他,老马出去跑步了,他要锻炼,减脂肪,减欲望。门没锁,他似乎知道我要来,那是一个大雾天气。我推开门,在他书房,我摩挲着那青瓦,都感觉到有老马的多少掌纹了。望着那青瓦,我一时恍惚,想起多年以前,它在炉火里的冶烤,滚烫的温度,而今,冷却在一个怀旧者的房间。我在老马那里看见一句诗,他说,火焰一旦凝固,就成了白色,比如水里,就有白色火焰。那么,泥土呢,它在翻滚的大火里,冷下来后,是不是就是这瓦的颜色,被氤氲时光洗染,流光浸泡,成了青,黑,褐色……
老马回来告诉我,他感觉自己活得就像这老瓦一样,人生从喧哗到沉寂,从沸腾到冷却,到最后,自己把自己收藏,安放。
听老马这么一说,我忽地感到,瓦是有魂魄的,它伴随着人世有情人,成为时间重量的一部分,成为命运涌流的一部分。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0年第3期,有改动)
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事,便于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及抒发情感。
B.第③段写“我”见过最老的瓦有一百多年历史,“我”间接尝到了“瓦”的味道。
C.第④段中“我”似乎听见了泥土做成的瓦在火中嘶鸣,表达了“我”对瓦的怜惜。
D.本文与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一文都表达了对身边寻常事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5.文章第⑥段作者为什么说“他们,坚守着,如在守魂”?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文章第⑨段写诗人老马提了酒在祖上留下的瓦房顶上,边喝边哭,边喝边唱,手舞足蹈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结合语境,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①整个村庄在风里孱弱地呼号。(赏析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一年不远处遇到了泥石流,房子居然没被冲垮。(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你认为瓦的“魂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马上 仿照 2. 嘴 发出的超声波 耳朵 3. 反复 终于
【解析】1.本题考查近义词。
立刻:表示紧接着某个时间。近义词:顿时、立即
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近义词:模拟、效仿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第①段“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和第②段“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可知,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
通过第①段“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和第②段“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可知,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3.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画线句中的“反复”说明科学家研究的次数多,一直在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终于”说明科学家付出了艰辛劳动,经历了漫长的后苦尽甘来,最终收获了成果,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
4.A 5.D 6. 冥思苦想 近在咫尺 小心翼翼 7.文章结尾这句话对理解文章内容有什么作用? 8.丁丁,当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们做事不能心急,不能只想着自己而不顾别人,摘到苹果后一起分享会更好。
【解析】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我有办法了!但是,我比你聪明,你压着竹竿这头,我走到竹竿那头,我去摘苹果,行吗?”可知,丁丁的办法是:丁丁负责摘苹果,当当压着竹竿。故本题A选项正确。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其实丁丁是想自己能早些吃到苹果。”可知,丁丁去摘苹果是想自己先吃到苹果,才让当当压着竹竿。故本题D选项正确。
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1)冥思苦想:形容深沉地思考,苦苦地思索。
(2)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3)小心翼翼:现在形容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7.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胡是什么意思呢?指的那些人?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意思就是说,如果你非常想要完成,非常想要做一件事情,但是没有到恰当的时机就莽撞出手的话,不仅不能很好地把事情完成,反而容易造成事情的溃败。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话一般都是指那些没有到最好的时机就心急想要出手的人,指比较没有耐心,无法好好等待事情到最佳时机的心急之人。做事情是有规律的有循环可言,如果当事情没有发展到一定的火候就莽撞出手的话,其实是很容易出一些事情。
8.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阅读文章可知,丁丁做事只想着自己没有顾及当当,可以围绕这方向写。
丁丁做事做事不要只想着自己,要想想自己的朋友。
9.移民外星吃什么 10. √ × √ √ 11.A 12.C 13.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突出了宇航员可选择的事物和饮料种类多,同时也说明了科技的进步。 14.在太空吃完食物后产生的垃圾怎么处理?
【解析】9.考查学生添加标题能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可以概括文章的内容取标题,也可以用文章关键的词语做标题。
阅读全文可知,本文写了宇航员在太空吃什么以及会遇到哪些困难,科学家进一步研究移民外星怎样解决吃的问题。所以取标题为“移民外星吃什么”合适。
1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结合句子“由于火箭载重有限、太空失重的环境等因素,所以带到太空的食物在满足宇航员营养需求的情况下……”可知,宇航员在太空吃什么的问题上,遇到的困难有:火箭的载重有限,太空中的环境是失重的。本小题正确。
(2)文中第二、第三与第四自然段具体写了宇航员在太空上吃什么以及遇到的难题,并没有具体提到“在太空中,食物不容易长时间保存”这个问题,故本小题错误。
(3)结合句子“因为太空的特殊条件,人的味觉和嗅觉也没有在地球上那么敏感”可知,宇航员在太空吃什么的问题上,遇到的困难有:太空中,人的味觉与嗅觉不敏感。本小题正确。
(4)结合句子“问题又来了,如果宇航员需要在太空待上几年,食物补给跟不上怎么办?毕竟它不像在地球上运输那么方便快捷。传统的超远程运输食品只是一种解决方法,在火星上自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吃的问题,而这难度相当大”可知,宇航员在太空吃什么的问题上,遇到的困难有:宇航员若长期待在太空中,食物补给跟不上。本小题正确。
据此完成作答。
11.考查学生对破折号作用的理解能力。
一般作用有:表示解释说明、表示声音的延长、表示意思的递进、表示提示或总引下文、表示意思的转折。注意辨析。
结合句子“如果像霍金预言的那样,人类的宿命终将是移民外星球,那么问题来了——住在地球上的我们可以种粮食、蔬菜和水果,养家禽、牲畜,以解决吃的问题,可如果去了火星,我们吃什么呢?”可知,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用于“去了火星,我们吃什么呢?”这个问题的详细解释。
故选:A。
12.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内容可知,语段写了美国第一位在太空就餐的宇航员约翰·格伦,是为了说明带到太空的食物不仅要满足宇航员营养需求,还必须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脱水、无菌、包装小、不掉渣等。
故选:C。
13.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能力。
结合文章划线句子“不过,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如今的宇航员已经有200多种食物和饮料可以选择了”,从“几十年”、“200多种”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宇航员可选择的食物和饮料种类多,进一步说明了科技的进步。据此整理作答。
14.考查学生思维拓展能力。
通过阅读本篇文章后,写一写从文中产生的感兴趣的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怎么处理在太空生活产生的垃圾?太空食物自给自足什么时候能实现?等等。
15.“?” ,“ , 。—— !” 16. 反问 我们不能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 17. 绿 黄 僵硬 将离开豆荚
【解析】15.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的掌握。
说话的内容用引号,反问句结尾用问号,一般停顿用逗号,陈述句结尾用句号,对句子的解释说明用破折号,表示强烈的感彩用感叹号。故为:“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
16.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和句子的理解。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故“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说们不能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
17.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结合文中“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许多天过去了。豆荚变黄了,这几粒豌豆也变黄了。”可知,选文中指豆荚和豌豆由绿变黄,变得僵硬起来,意味着它们将离开豆荚。
18.AB 19.C
【解析】18.注意题干“自问自答”,结合作者为蝴蝶担忧的心情和对读者的吸引分析。
19.由句子:“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而且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被雨冲刷得透湿,也不像是蝴蝶的家呀!我真为蝴蝶着急了。”可知,作者并不知道雨天时,蝴蝶的容身之处。
20. 温和 周游 21.它的光是凉的,不会烧你的手; 萤火虫发光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伙伴,同时让夜间寻食的鸟儿知道它们是哪种昆虫。 22.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他们希望能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来,为家庭和街道照明。 23.通过对萤火虫飞行观察的描写,想到了利用其发光原理为人类的照明服务。
【解析】20.本题考查近义词。
柔和:温和而不强烈。近义词有:温和、温柔等。
漫游:任意游乐。近义词有:周游、遨游等。
21.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从“它是你想捉到的最可爱的一种甲虫。它不咬人,不蜇人,它的光是凉的,并不会烧你的手。”可知,萤火虫的光是凉的,不会烧你的手; 从“科学家认为,萤火虫发光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伙伴,同时让夜间寻食的鸟儿知道它们是哪种昆虫。大多数夜间寻食的鸟儿都不喜欢吃发光的萤火虫,它们看到发光的飞虫就不去管了。”可知,萤火虫发光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伙伴,同时让夜间寻食的鸟儿知道它们是哪种昆虫。
22.本题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结尾句子可知,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他们希望能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来,为家庭和街道照明。
23.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概括。
概括本段主要内容时,只需要找到总起句或是总结句,通过填充内容就可以了。结合句子: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他们希望能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来,为人类照明。可总结为:通过对萤火虫飞行观察的描写,想到了利用其发光原理为人类的照明服务。
24.C 25.“守魂”实际上是指守护村庄,“我”的乡下亲人、老乡在村庄劳作、生活,最后归隐于泥土,他们对生养他们的这片土地有深厚的感情,因此他们一直坚守着。 26.因为要修电站,祖上留下的瓦房不能被完好地保存,表达了老马对瓦房、对瓦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27.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村庄人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村庄里的人越来越少这一现状的感叹。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表现了梁老汉对老瓦房没有被泥石流冲垮的意外和惊讶,从侧面突出了老瓦房顽强的生命力。 28.瓦的“魂魄”有对故乡往日生活的怀念;对乡下亲人和老乡卑微却顽强生命的感叹;对从喧哗到沉寂,从沸腾到冷却的生命历程的思索;见证了村庄历史的变迁。
【解析】24.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阅读文章,可知文章是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有利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便于抒情。说法正确。
B.由第③段“我看见最老的瓦,也只有一百多年历史。那是在一个古镇子上,风一吹,吊脚楼上的房顶,那青瓦上的鸟粪,簌簌而落,我也没躲闪,扑进到嘴里几粒。那次,间接尝到了瓦的一点味道”可知写了“我”见过历史悠久的瓦,以及尝到瓦的味道。
C.第④段“一个少年,曾经望着炉火熊熊,那些泥土做成的瓦,我似乎听见它们在火中的嘶鸣。”只是写了瓦烧制的过程,并未体现怜惜。故说法错误。
D.本文以对瓦的眷恋之情为线索,写了村庄的变迁,表达了对故乡往日生活的怀念,对乡下亲人和老乡卑微却顽强生命的感叹,对从喧哗到沉寂的人生历程的思考,对村庄历史变迁的感慨。
25.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由第⑥段“整个村庄在风里孱弱地呼号,像我写诗的一张纸那样薄了。整个村庄,就剩下了不到一百号人”“梁老汉,就是守护村庄最老的一个人”可知,“守魂”指的就是守护村庄。村庄人越来越少,可有一些人对村庄怀有深情,不愿离开。回答时既要说出“守护村庄”的含义,又要指明其中蕴含的对村庄的深厚感情。
26.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此题要围绕人物情感、文章主旨来考虑。
第⑨段“因为要修电站,老城的下半身,就要在波涛之下睡去”,老马眷恋老屋,他“边喝边哭,边喝边唱”的行为体现了对老屋、对瓦、对往日生活的眷恋不舍,这与全文表达对往日生活怀念的主旨相一致。
27.考查语句赏析能力。
第①题,由“呼号”可知是拟人,可从修辞角度着手,“在风里孱弱地呼号”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以村庄的孱弱表现人越来越少的状况。
第②题要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居然”是竟然的意思,表示事情出乎意料。在这里指老瓦房没有被泥石流冲垮让人感到意外,从侧面表现了老瓦房生命力的顽强。
28.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由第②段“我用凝望的目光,把它嵌入到记忆的瞳孔里储藏,成为永久故乡的一部分”可见,瓦象征着对故乡生活的怀念。
由第⑤段“就在那些瓦下,我的乡下亲人,还有老乡,他们卑微而倔颦地生活着,在泥土里匍匐、翻滚最后,归隐于泥土”可见,瓦象征着乡下亲人和老乡们卑微却顽强的生命。
由 段“他感觉自己活得就像这老瓦一样,人生从喧哗到沉寂,从沸腾到冷却,到最后,自己把自己收藏,安放”可见,瓦象征从喧哗到沉寂的生命历程。
由 段“我忽地感到,瓦是有魂魄的,它伴随着人世有情人,成为时间重量的一部分,成为命运涌流的一部分”可见,瓦是历史变迁的见证。可据此回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