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专项特训(含答案)
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目前全世界二氧化碳日排放量不断升高,温室效应不断加强,每天损失可耕地3万公顷,损失雨林5700公顷,减少动植物100-200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有60%正处于不断退化状态,支撑能力正在减弱。
低碳生活要求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量排放,比如节约每滴水、每度电、每粮食,注意废物回收、资源的再生利用等,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
1.上面这两段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了解到的信息,我们应该如何做呢?请你提出两条可行的环保建议吧!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走月亮》选段,完成后面练习。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注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跳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 传)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老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技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有,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3.用“√”选择括号里运用准确的动词。
4.在选文中的“ ”处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5.联系上下文,猜猜词语的意思。
沟水汩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读了这个句子,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请用一两句话具体描述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文中画“﹏”的句子,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好?请在下边作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真题拓展阅读。
童年的小月亮农作物
小时候,家里很穷,平时没什么吃的,只有在过中秋时母亲才会弄一些好吃的。记得那时白天我们把玉米摘完,用镰刀割出一条小路,把玉米捡拾到地排车上。那夜,月亮着了素白色衣服,周围闪着光芒,照亮了我和母亲回家的路。“娘,该是中秋了吧?”我询问。她伸伸腰,抬头望着月亮:“是呀,回家给我们君超煮豆子、玉米吃。”我兴奋地点点头。我又问母亲:“娘,能多加点儿糖吗?”她回头冲我笑笑,干脆地说:“能”。
紧挨着玉米地的是豆地,农村人种它主要是为了换些钱或煮了放入罐子里做成菜吃,配着萝卜居多,这个时节的豆子饱满,一碰如调皮的孩子蹦蹦跳跳地出来,到处都是小东西的影子。我们停了车,来到豆地里,母亲轻轻地握住豆柄,迅速地用镰刀把它割下,递给我放在包袱里。接着,母亲叮嘱我弯腰去捡落在地上的豆子。她说,这是小月亮。中秋节夜里,我就这样拥有了繁多的小月亮。
8.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兴奋——( ) 调皮——( )
迅速——( ) 干脆——( )
9.写出两个带“月”的四字词语。
10.请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11.“娘,该是中秋了吧?”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题目“童年的小月亮”中的“小月亮”指的是 ,这里的“小月亮”寄托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 )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3.这段话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
14.这段话从 、 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感到身临其境。
15.在段落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6.这段话中分别把浪潮比作 、 和 。
17.画线的句子写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柔和——( ) 沉睡——( )
静寂——( ) 模糊——( )
19.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摇摇欲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昧”字的意思有:①糊涂,不明白;②隐藏;③昏暗。“半明半昧”中“昧”字应解释为 。(填序号)半明半昧的意思是 。
21.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阅读。
乡月情怀(节选)
最明朗、美润、多情、动人的月是故乡的月。
第一缕春风首先吹弯的是霞妹的两道眉。我窥见霞妹那天晚上偷偷地坐在窗前,对着镜子借着月光照着月牙画眉,羞涩溢面,喜上眉梢。霞妹从此有了自己的秘密。霞妹画着月牙般的眉放牧一群羊,羊儿萌动了春情;赶了趟庙会,天空中烧红了漫天的霞;种了垧(shǎng)地,种子在泥土里饱涨了粒儿。
最惬意的是在朦胧的月夜里酿酒,织锦,刺绣,遐思。
最爽的是夏夜里月亮升起的时候。热,下去了;凉爽,升了起来,弥漫到夜空里、村子里、各家各户的院子里。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洗去一天的疲劳躺到院子里歇凉。竹凉席、蒜汁调凉粉、井凉水镇啤酒、泉水拔瓜果……偶尔来一阵风,那凉爽劲儿美极了。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一切都显得率真、袒露和成熟。谷子袒露灿灿,枫叶袒露熟红,山岳袒露朗润,溪流袒露清澈。如果经霜抚摩,那月更加金灿厚重,若一块古朴的金色的玉。月光铺下来,铺到田野里、村庄里。我和这大千世界浴在乳一般的月光海底里。
雪,把冬天唤来,清清的冰月也被唤来。冬天的人们把激情冷冻了起来,储存了起来,喜欢把冰月关在门外、窗外。
我是踩着故乡的月光长大的。那个月色朦胧的早晨,父亲和乡亲们叮咛的话语包裹在月光里,把我送上出行的路,从此,故乡的月就成了我魂牵梦绕、牵肠挂肚的所在。
2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 )
(2)布满,充满。( )
(3)满意,称心,舒服。( )
23.用“ ”画出概括故乡的月的特点的句子。
24.文章按照 顺序写了月光下故乡人们生活、劳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对“我是踩着故乡的月光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小时候,“我”最喜欢在有月亮的夜晚出来玩耍,“我”与月亮相处的时间非常长。
B.形象地说明了作者在故乡美好月光的陪伴下生活,在故乡美好情怀的孕育下成长,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感激与怀念之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夜石林
游人散尽了,夕阳的风吹(拂 佛)石林。
此刻,一切都安静了,安静了,石头们呼吸着晚霞里(闪动 闪烁)的星光的气息,沉默如石雕的哲学家。月亮出来的时候,它们扬起的脸庞光(茫 芒)四射。
据说月亮上有许多永远冰冷的石头。是月亮上的石头向地上的石头问好吗?月光冷凉,落在一柱一柱的石头上,弹跳一下,碎了,溅成满地银花。
石林浸在月光里。
(突然 悠然)想起一个小姑娘,想起小姑娘这样问妈妈:“夜里,石林睡觉吗?夜里,石林好玩吗?”
石林忍不住笑了,可爱的小姑娘哟!
这时候,虫儿们出来了。叮铃,叮铃,母蛐蛐叫,公蛐蛐叫。蜘蛛在月光下织网,蛛网一闪一晃地亮。一条蜈蚣从石缝里爬出来,又一条蜈蚣从石缝里爬出来,石头们痒酥酥地,想笑,月光颤颤如花瓣。鳞甲绿亮的秤杆蛇游过来了。青蛙、癞蛤蟆、田鼠、竹鼠和松鼠,还有穿山甲、蛤蚧,还有一只灰兔跑了过去。噪鹃鸣叫起来,山斑鸠拍着翅膀。打屁虫、大刀螂、蝎蛉、金龟子们复眼(闪动 闪烁),彼此用触须、长足和气味互致晚安。跳舞的跳舞,弹唱的弹唱,每一块石头,每一茎草叶,都是虫儿们的婚床和乐池。月光的瀑布(泻 泄)在石壁上。石头们身披新装,满怀(欢喜 喜悦)地让(浸透 渗透)月光的木香花、紫藤、皂(夹 荚)树、白蜡条、金竹、野玫瑰和洋槐的清香,从自己的缝隙和皱褶里流过。呵,小姑娘!你说,夜里,石林睡觉吗?你说,夜里,石林好玩吗?
26.选择括号中正确的字。
吹(拂 佛) 光(茫 芒)四射
(泻 泄)在 皂(夹 荚)树
27.选择括号中正确的词语。
(闪动 闪烁)的星光 (突然 悠然)想起
复眼(闪动 闪烁) 满怀(欢喜 喜悦)
(浸透 渗透)月光
28.仿写词语。
①痒酥酥(ABB): 、 、
②月光颤颤(ABCC): 、 、
29.文章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你说,夜里,石林睡觉吗?石林好玩吗?你是从哪里感觉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地球生态系统不断退化 低碳生活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量排放 2. 低碳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垃圾分类投放,注意废物回收利用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有60%正处于不断退化状态,支撑能力正在减弱。”可知,这告诉我们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地球生态系统不断退化。
从“低碳生活要求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量排放,比如节约每滴水、每度电、每粮食,注意废物回收、资源的再生利用等,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可知,这段告诉我们低碳生活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量排放。
2.本题主要考查提建议。
提关于环保的建议,如: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3.跃 飘 4.,,,? 5.形象生动地描写沟水缓缓流淌的模样。 6.我用嘴巴轻轻朝蒲公英吹口气,蒲公英在我一阵轻轻的波动中晃晃悠悠地起飞了,飘飘荡荡的向四面八方飞去。 7.这句话运用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稻谷要成熟的样子。低垂这头,形象地写出了稻穗的丰盈和沉甸甸。稻田比喻成银毯,写出了稻田的金黄,一片丰收的景象。
【解析】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鱼儿的动作进一般是指跃出水面,因为鱼儿全靠身体跃起。所以此处用“跃”。
传来一般指声音,飘来一般指气味。所以此处用“飘”。
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中间短暂的停顿用逗号;“还是紫葡萄”是询问,用问号。
5.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指自豪的心情,因为经过它的教官,粮食、水果都丰收了,这里面有它的一份功劳,形象生动地描写沟水缓缓流淌的模样,体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作答本题联系实际生活并描写即可。想象一下我们平时把蒲公英吹起来的画面,然后对这个画面进行描写即可。答案不唯一。
7.本题考查句子鉴赏能力。
可以从修辞手法来做批注,这句话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稻穗低垂着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呈现出稻田一大片丰收的景象。据此作答。
8. 忧伤 乖巧 缓慢 迟疑 9. 披星戴月 猴年马月 10.这个时节的豆子饱满,一碰如调皮的孩子蹦蹦跳跳地出来,到处都是小东西的影子 11.娘,我们该煮豆子、玉米吃了吧! 12. 豆子 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和反义词的理解与识记。
兴奋:因高兴或受某种刺激而精神激奋,反义词可以是:恼恨、惆怅、疲劳、萎靡、消沉、惊慌等。
调皮:意思是指爱玩爱闹,不听劝导;狡猾 。反义词可以是:文静、听话、驯服、老实、驯顺。
迅速:速度非常快。反义词可以是:迟缓、缓慢、迟慢、磨叽。
干脆:爽快;直截了当。反义词可以是:犹豫、罗唆、罗嗦、拖拉。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识记与分类。
带“月”的四字词语有:长年累月、日积月累、星月交辉、吴牛喘月、披星戴月、寒冬腊月、众星拱月等。
10.本题考查学生查找比喻句的能力。
本题答案不唯一,例如:她说,这是小月亮。中秋节夜里,我就这样拥有了繁多的小月亮。这是本文最后一句,将豆子比作了小月亮。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本句在文章的第一段,通过查找这个句子能找到下文的“她伸伸腰,抬头望着月亮:‘是呀,回家给我们君超煮豆子、玉米吃。’”,再结合第一段的“小时候,家里很穷,平时没什么吃的,只有在过中秋时母亲才会弄一些好吃的”知道“娘,该是中秋了吧?”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娘,我们该煮豆子、玉米吃了吧!
12.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和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文章的最后两句“接着,母亲叮嘱我弯腰去捡落在地上的豆子。她说,这是小月亮。中秋节夜里,我就这样拥有了繁多的小月亮。”知道题目“童年的小月亮”中的“小月亮”指的是豆子,这里的“小月亮”通过“豆子”联系到“过中秋时母亲弄一些好吃的”的事情,寄托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13.时间 14. 视觉 听觉 15.拉长 变粗 两丈多高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16. 白线 水墙 战马 17.画线的句子写得很好,因为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浪潮比作了战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浪潮翻滚时的壮观场面。
【解析】13.本题考查写作顺序。
从“午后一点左右”“潮来了”“过了一会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可以知道这段话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14.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描写的是大潮来时的样子;“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和“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描写的是大潮来时的声音。选文主要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
15.本题考查现代文默写。
选段出自课文《观潮》,原文: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6.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将浪潮比作白线、水墙和千万匹白色战马,让我们仿佛看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的景象。
17.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画线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浪潮比作了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浪潮翻滚时的壮观场面。
18. 温柔 熟睡 寂静 含糊 19.摇摇欲坠:这里形容星星快要掉下来了。 20. ③ 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 21.因为满天的繁星让作者忘记一切烦恼,心情很舒适放松,像个孩子一样。
【解析】18.本题考查近义词。
近义词就是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语。
柔和:温和而不强烈。近义词:温柔、柔软、轻柔等。
沉睡:睡得很熟。近义词:熟睡、酣睡、甜睡等。
静寂:非常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近义词:寂静、安静、幽静、宁静等。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近义词:含混、隐约、朦胧、含糊等。
19.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
由文中“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可知,“摇摇欲坠”形容星星快要掉下来了。所以摇摇欲坠的意思是形容极不稳固,就要落下来,或就要垮台。
20.本题考查本题考查理解字词含义。
由文中“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可知,“半明半昧”形容的是星星,所以半明半昧是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昧”的意思是昏暗。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读取文章片段可知,因为在深蓝的天空下,天上繁星密布,在这样的环境里,作者感到自己十分渺小,像一个小孩,而无数的星星像一位母亲,此时作者感到很安心,就像睡在母亲怀里感到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言之有理即可。
22. 牵肠挂肚 弥漫 惬意 23.最明朗、美润、多情、动人的月是故乡的月。 24. 季节 浓浓的思念之情 25.B
【分析】22.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所给词语的释义写出相应词语的能力。
根据平时的学习与积累,结合所给释义写出词语即可。
(1)牵肠挂肚: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
(2)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3)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23.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我们要通读片段,勾画出与题目相关的语句,然后筛选出有效信息,总结作答即可。
通过阅读可知,“最明朗、美润、多情、动人的月是故乡的月。”概括了故乡月亮的特点。
24.本题考查了对写作顺序及主题的辨析。
通过阅读第二至六自然段可知,本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了家乡人一年四季和月光有关的生活及劳动场景,即按季节的顺序描写的。结合最后一句话“从此,故乡的月就成了我魂牵梦萦、牵肠挂肚的所在”可知,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25.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通过阅读可知,本文回忆了家乡人一年四季和月光有关的生活、劳动场景。结合后面的两句话“那个月色朦胧的夜晚,父亲和乡亲们叮咛的话语包裹在月光里,把我送上出行的路,从此,故乡的月就成了我魂牵梦萦、牵肠挂肚的所在”可知,“我是踩着故乡的月光长大的”形象地说明了作者在故乡美好月光的陪伴下生活,在故乡美好情怀的孕育下成长,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感激与思念之情。
26.拂 芒
泻 荚 27.闪烁 悠然
闪动 喜悦
浸透 28. 暖洋洋 亮晶晶 绿油油 喜气洋洋 白发苍苍 千里迢迢 29.作者多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夜里的石林,使夜石林的形象显得更加生动活泼,使描写的物体显得更加活泼、亲切,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充满美感。 30.夜里的石林不睡觉,夜里的石林非常好玩。夜里的石林,虫儿们、小动物们都出来了,唱着歌、跳着舞,非常热闹,非常好玩。
【解析】26.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字的理解。吹拂:微风轻轻掠过。光芒四射:强烈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泻:液体很快地流。又指把粉末状的物体一边放入液体一边搅拌。这里是指瀑布洒在石头上。皂荚:皂荚树、皂角等,是豆科皂荚属落叶乔木或小乔木。
27.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字词的理解。
闪烁:光亮晃动不定、忽明忽暗。说话隐晦躲闪,不肯明确说出。这里是说星光闪烁,因此次用选“闪烁”悠然:闲适的样子,悠然自得。这里是说脑子里想出一个小姑娘。这事的心情很悠然,因此选择“悠然”。闪动:不稳定地抖动。这里是说小动物们都出来了。因此选择“闪动”。喜悦:欢乐;快活。 浸透:把物体浸入液体中使湿透。因液体渗透而变湿。比喻饱含。这里是说沾染了花香,因此用浸透更加深刻。
28.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痒酥酥(ABB)类似的词语有:暖呼呼、气鼓鼓、气冲冲、明晃晃。
月光颤颤(ABCC)类似的词语有:大腹便便、气势汹汹、两手空空、喜气洋洋、气喘吁吁。
29.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拟人的修辞手法的理解。拟人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感情思想性格动作等,使读者感到亲切,感情更突出;也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文章中的拟人句:石头们身披新装,满怀地让月光的木香花、紫藤、皂荚树、白蜡条、金竹、野玫瑰和洋槐的清香,从自己的缝隙和皱褶里流过。多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夜里的石林,使夜石林的形象显得更加生动、活泼,使文章充满美感。
30.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鉴赏能力。通过阅读文章第七段可知,这段是描写虫儿们出来了的上镜,给石林又增添了一丝丝美丽和梦幻。因此可以从第七自然段的描写中感受到的,夜里的石林,虫儿们、小动物们都出来了,唱着歌、跳着舞,非常热闹,非常好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