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理解专项特训(含答案)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①大雁和鸭子本是亲兄弟,它俩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当一个旅行家。
②春天,百花盛开,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到处莺歌燕舞,青蛙从洞里探出头来,“呱呱”地叫着。大雁对鸭子说:“兄弟,咱们出发吧。”鸭子望着那漫天烟雨,摇着头说:“这是什么鬼天气呀,等找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吧。”大雁鼓鼓翅膀,冒风顶雨,飞向远方。
③夏天,骄阳似火。大雁对鸭子说:“兄弟,咱们起程吧。”鸭子指着天上火辣辣的太阳,摇着头说:“哎,赤日炎炎,晒得我难熬(áo),我最怕流汗,等凉爽些再走也不迟。”大雁鼓鼓翅膀,顶着烈日,飞上了蓝天,消失在天边的白云里。
④秋天,果树上结着各种各样的水果,枣、苹果、黄金梨……大雁对鸭子说:“兄弟,这回总该起程了吧?”鸭子缩缩脖子说:“哎,秋风起了,凉丝丝的,我实在受不了,这还不是理想的日子。过些时候再说吧。”大雁鼓了鼓翅膀,飞向前方,越飞越起劲儿。
⑤冬天寒气袭人,树上披着银装,地上铺着雪毯(tǎn),大雁又对鸭子说:“兄弟,这回总该出发了吧!要不这一年就过去了!”鸭子望着那纷纷扬扬的大雪,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说:“要去,你自己去吧!”说完,鸭子颤动着两条短腿,躲到避风的墙根底下去了。大雁鼓着翅膀,迎风斗雪,向遥远的地方飞去了。
⑥就这样,鸭子的翅膀渐渐老化了,连走路也一拐一拐的像个胖大嫂。而大雁常年从北方飞到南方,又从南方飞回北方,迎风击雨,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身子也越来越矫(jiǎo)健,成了著名的旅行家。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字。
漫 慢 ( )天烟雨
篮 蓝 ( )天
候 侯 时( )
2.童话的想象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的,如大雁和鸭子都属于鸟类动物,因此想象它们本是 ;因为大雁是候鸟,所以想象它是 ;因为鸭子是留鸟,不能飞高,因此想象它的翅膀退化了,最终 。
3.童话中,大雁和鸭子的共同理想是 。结果, 实现了梦想, 没有实现梦想。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一只( )(填序号)的大雁和一只( )(填序号)的鸭子。
A.坚持不懈 B.害怕困难,得过且过
4.这则童话中的鸭子形象让我们想到了课本中曾学到的 的形象。
我能阅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选段做题。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唉,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5.本选段的故事出自《 》一书。
6.文中加点词“终于”说明小女孩实在 ,她顾不上恐惧,抽出了一根火柴。
7.用“——”画出语段中描写小女孩想象部分的句子。
8.按小女孩心情变化的顺序选词填空:( )→( )→( )→( )。(填序号)
①惊喜 ②失望 ③犹豫 ④满足
课内阅读。
在牛肚子里旅行(节选)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跳到牛背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牛打了一个阿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谢谢你……”
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
9.根据选文内容,写出红头的旅行路线。
进入牛肚子→ → → →外面
10.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请用“ ”画出其中一处,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11.选文中两次写红头哭,第一次哭是因为 ;第二次哭是因为 。
12.你认为红头能够成功从牛肚子里出来的原因是( )
A.牛不喜欢吃蟋蟀,只喜欢吃青草 B.青头利用牛反刍的特点帮助红头出来
C.红头在玩捉迷藏,躲进了草堆里 D.青头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
13.下列不是选文写到的关于牛的知识的是( )
A.牛共有四个胃,前三个是贮藏食物的 B.牛总会把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
C.牛总会在自己吃东西的时候大喷嚏 D.牛吃下去的食物会先到第一个胃里
团结就是力量
一群蚂蚁作出决议,要把一只大青虫搬回家去慢慢享用。
一只蚂蚁担任指挥,在他“嗨嗨——嗨嗨”号子的指挥下,大家步调一致,齐心合力,大青虫被拖动了。
刚走了一半路程 他们内部发生了冲突 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抱怨说 你怎么不肯出力 被指责的蚂蚁反驳说 你不要讲我了 你是最调皮的一只 担任指挥的蚂蚁劝说他们不要争吵 却受到他们合伙的批评 你只动嘴不出力当然容易
参加争吵的蚂蚁越来越多,大青虫被甩在路边。争吵声把路边的一只在晒太阳的公鸡引来了,他一看见大青虫就扑上去,一口叨走了。
当蚂蚁明白是怎么回事并停止了内部的争吵时,已经晚了。
14.给第三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15.判断,在后面的括号里打“√”或“×”。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
16.才开始,大青虫被拖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大青虫被公鸡叼走是因为( )
①蚂蚁们不想要大青虫了。 ②蚂蚁们搬不动大青虫。 ③蚂蚁们只顾争吵,把大青虫摔在了路边。
18.你想对蚂蚁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狐狸和猴子
河中央有一个土墩,墩上长着一株桃树,树上结满了大桃子。
狐狸想吃桃子,可是过不了河。
猴子想吃桃子,可是也过不了河。
狐狸便和猴子商量,一同想办法架桥过去,摘下桃子各分一半。
狐狸和猴子一同花了很大力气,扛来一根木头,从这边架到河中央的土墩上,成了一座独木桥。这座桥太窄了,它们不能同时过去,只能过去一个,再过一个。
“让我先过去,你再过去吧!”狐狸对猴子说。
狐狸走过去了。狐狸想独自吃桃子,便故意把木头推到河里去。
“猴子,请你回去吧!”狐狸哈哈地笑了起来,说,“你没有口福吃桃子。”
猴子非常生气,可是它马上也笑了起来:“哈哈!你能够吃到桃子,但是你永远回不来啦!”
狐狸听了非常着急,没有办法,只好苦苦哀求猴子,说:“猴子大哥,我们是好朋友,请你替我想个办法让我回去吧!”
猴子一句话也不说,独自走了。
19.本文主要写( )
A.狐狸过河拆桥,狡猾自私,没有好下场
B.猴子聪明能干,不再上狐狸的当
C.狐狸狡猾自私,猴子没有识破狐狸的诡计
D.狐狸和猴子想吃桃子
20.“猴子,请你回去吧!”句中“请”的含义是( )
A.讽刺 B.尊重 C.请求 D.讨厌
21.“猴子一句话也不说,独自走了。”这是因为( )
A.猴子没有吃到桃子,很生气
B.看着狐狸吃桃子,它只得无可奈何地走了
C.它知道不能和狐狸这样的坏东西交朋友
D.猴子很想吃桃子,狐狸却不给它,它不想理狐狸了
2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小草
我喜欢生机勃勃的春天,尤其是春天里那绿油油、充满活力的小草。
我外公那里有一座黄迷山,前面有一片草坪,上面长满了小草,它们是那样富有生机,与黄迷山融为一体,春天一到,放眼望去,它们在微风“妈妈”的轻抚下迎风招展,享受微风“妈妈”无微不至的爱,细看,它们是嫩绿与水灵灵的,多么惹人喜爱啊!
一阵春风吹来,小草跳起欢快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晃,有时拥抱春风,真是姿态万千。这里你如果有空去欣赏一下,一定会让你乐而忘返,让你感觉到你与万物已经融为一体!已经成为自然不可缺割与重要的部位。
你别看小草这样的柔弱,矮小,可它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有一天,一阵狂风过后,突如其来地一场暴风雨,给小草洗去了身上多天沉积的污垢,可暴风雨太厉害了,我们赶忙去看小草!小草好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但我却相信它们是不会被暴风雨所击败的,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小草慢慢地挺直了腰,好像从朦胧的睡意中苏醒过来了,它们好像在骄傲地说:“你看,我们多么顽强!”是啊,小草没有鲜花那么抚媚,没有松树那么挺拔、长青,可是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呀!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得多么好啊!是的,严寒的冬天一过,小草 又生机勃勃地生长起来了。
23.文章开头采用的是那种写法?( )
A.先提出问题。
B.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C.先点明题意。
24.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5.用“ ”从短文中画出一个把 小草 当作人来描写的句子。
26.下面最能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是( )
A.歌颂小草永不向暴风雨低头的精神。
B.赞颂小草富有生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反映作者看到绿油油的小草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心情。
27.“它们好像在骄傲地说:‘你看,我们多么顽强!’”中的“骄傲”应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蚂蚁和蜜蜂
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不少蜜蜂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连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小蜜蜂,嗡嗡嗡,飞到东,飞到西……”蚂蚁很妒忌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也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喂,蜜蜂,我问你一个问题。”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你说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你们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啦!”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小蜜蜂沉思以后说:“是啊,人们为什么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呢?我想,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蚂蚁听了,口服心服,再也不忌妒蜜蜂了。
28.仿写拟声词。
例:蜜蜂(嗡嗡嗡)
青蛙( ) 小猫( ) 小羊( ) 小鸟( )
29.根据所给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1)因为别人好而忌恨。( )
(2)心里嘴上都信服,真心实意地信服。( )
30.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人们为什么只夸奖蜜蜂而不称赞蚂蚁,是不是太偏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A.做什么事都要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B.做什么事要为他人服务,但重点要为自己着想。
C.只有为他人服务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参考答案:
1. 漫 蓝 候 2. 亲兄弟 旅行家 飞不起来了 3. 当旅行家 大雁 鸭子 A B 4.寒号鸟
【解析】1.本题考查对形近字的辨析。
本题中的三个词语都出自文章,学生认真阅读并观察文章就能选出正确答案。
根据第②段的词语“漫天烟雨”可知,第一小题选“漫”。
根据第③段的词语“蓝天”可知,第二小题选“蓝”。
根据第④段的词语“时候”可知,第三小题选“候”。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本题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进行作答。
根据第①段“大雁和鸭子本是亲兄弟”可知,第一个空填“亲兄弟”。
根据第①段“当一个旅行家”可知,第二个空填“旅行家”。
根据第⑥段“鸭子的翅膀渐渐老化了,连走路也一拐一拐的像个胖大嫂”可知,鸭子已经飞不起来了,它最终没能成为一个旅行家。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阅读文章可知,这篇寓言故事写了大雁和鸭子本是亲兄弟,它们想当一个旅行家。但是由于鸭子害怕困难、得过且过,最终翅膀老化飞不起来了。而大雁常年从北方飞到南方,又从南方飞回北方,迎风击雨,坚持不懈,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身子也越来越矫健,成了著名的旅行家。
4.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章,我们联想到在二年级上册也学过一篇类似的文章,是《寒号鸟》,这篇文章讲述了勤劳的喜鹊,在冬天到来之前,就做好了过冬的准备,及时搭建温暖的巢,所以在冬天到来时,能住在温暖的窝里;而寒号鸟很懒惰,得过且过,不听劝告,所以才会在寒冷的冬天里冻得直打哆嗦,最后被冻死了。
本题中的鸭子和课文中的寒号鸟都得过且过,告诉我们好逸恶劳是没有好结果的。
5.安徒生童话 6.太冷了 7.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8. ③ ① ④ ②
【解析】5.考查文学常识。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由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的一篇童话故事,该童话讲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举杯共庆的圣诞夜被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6.考查了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读“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可知,“终于”说明小女孩实在太冷了,她顾不上恐惧,抽出了一根火柴。
7.考查了提取选文信息。
文中小女孩想象的部分是她把火柴点燃后出现的景象,即: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8.考查词语排列。
结合文中“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可概括为“犹豫”;
结合文中“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可概括为“惊喜”;
结合文中“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可概括为“满足”;
结合文中“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可概括为“失望”。
9. 第一个胃 第二个胃 牛嘴里 10.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青头在红头遇到危险的时候,不怕危险,机智冷静地帮红头从牛肚子里逃出来。 11. 红头以为自己快死了,害怕的哭 红头从牛肚子里逃了出来,高兴、感激得哭了 12.B 13.C
【解析】9.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由文中“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可以看出答案。
10.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并抓住要点。在文中找到写青头和红头的交好的句子,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句子“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等青头安慰红头的句子都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这些句子中青头一直安慰、鼓励着红头,想办法将红头从牛肚子里救出来,说明青头是个遇到问题不紧张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冷静处理好事情,还乐于帮助他人。
1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理解、分析能力。
由文中“‘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可以看出红头以为自己快死了,害怕的哭。从句子“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可以看出红头从牛肚子里逃了出来,高兴、感激得哭了。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能力。
由文中“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可知,青头是利用牛反刍的特点帮助红头出来,所以选B。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能力。
由文章第二段“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可以知道A正确。
由“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可以得出B正确。
由“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可以得出D正确。
所以选项D不是选文写到的关于牛的知识。
14., 。 :“ ?” :“ , 。” , :“ !”
15.√ 16.蚂蚁们齐心协力,一同使劲。 17.③ 18.团结起来才有力量,你们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把食物拖回洞里。
【解析】14.考查标点符号。
“刚走了一半路程”其后为句中停顿,使用逗号,“他们内部发生了冲突”其后为句末停顿,使用句号。“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抱怨说”提示语在前,其后使用冒号和前引号,“你怎么不肯出力”问句,其后使用问号和后引号。“你怎么不肯出力 ”其后使用冒号和前引号,“你不要讲我了”其后为句中停顿,使用逗号,“你是最调皮的一只”句号和后引号。“担任指挥的蚂蚁劝说他们不要争吵”其后为句中停顿,使用逗号,“却受到他们合伙的批评 ”其后使用冒号和前引号,“你只动嘴不出力当然容易”感叹句,表示强调,使用叹号和后引号。
刚走了一半路程,他们内部发生了冲突。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抱怨说:“你怎么不肯出力?”被指责的码蚁反驳说:“你不要讲我了,你是最调皮的一只。”担任指挥的蚂蚁劝说他们不要争吵,却受到他们合伙的批评:“你只动嘴不出力当然容易!”
15.考查内容理解与判断。
这篇童话故事写了蚂蚁之间没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导致食物被抢。说法正确。
16.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第②段“一只蚂蚁担任指挥,在他“嗨嗨——嗨嗨”号子的指挥下,大家步调一致,齐心合力,大青虫被拖动了。”可知大青虫被拖动是因为大家步调一致,齐心合力。
17.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第④段“参加争吵的蚂蚁越来越多,大青虫被甩在路边。争吵声把路边的一只在晒太阳的公鸡引来了,他一看见大青虫就扑上去,一口叨走了。”可知蚂蚁们因为争吵,把大青虫甩在路边,故虫子被公鸡叼走了。故选③。
18.考查语言表达。
这篇童话所揭示的道理:要有团结精神,因为一点儿小事就斤斤计较,结果会因小失大。那么从这个角度进行劝说即可。
19.A 20.A 21.C 2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讲信用,互相帮助,不能背信弃义,自私自利,否则终将害人害己。
【解析】19.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本文主要写了狐狸过河拆桥,想独自吃桃子,但是自己也回不了家了,狐狸过河拆桥,狡猾自私,没有好下场,文章表现了狐狸的言而无信,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20.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猴子,请你回去吧!”句子中的“请”是狐狸十分狡猾,让猴子回去,故意把木头推到河里去。因此“请”带有讽刺的含义。
21.考查了句子意思的理解。
结尾句“猴子一句话也不说,独自走了”,这句话是狐狸背信弃义,无法回来时猴子的举动,猴子没有救狐狸,因为猴子知道不能和狐狸这样的坏人交朋友,狐狸的话也不能相信。
22.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主旨的掌握。
这篇寓言故事写了黑心的狐狸言而无信,得不到朋友的信任,最终只得自食其果,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讲信用,互相帮助。
23.C 24.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25.一阵春风吹来,小草跳起欢快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晃,有时拥抱春风,真是姿态万千。 26.B 27.从“骄傲”可以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那是一种不向暴风雨低头的自豪。
【解析】23.本题考查写作方法。
阅读第一段“我喜欢生机勃勃的春天,尤其是春天里那绿油油、充满活力的小草。”可知,作者开门见山,在首段表示自己喜欢充满活力的小草,在开头就点明题意。故答案选A。
24.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25.本题考查找拟人句。
短文的三、四自然段关于小草的拟人句很多,画出一个即可。如“一阵春风吹来,小草跳起欢快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晃,有时拥抱春风,真是姿态万千。”“你别看小草这样的柔弱,矮小,可它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小草慢慢地挺直了腰,好像从朦胧的睡意中苏醒过来了,它们好像在骄傲地说:‘你看,我们多么顽强!’”
26.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心的理解。
阅读短文,短文主要通过写小草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赞美和敬佩之情。故答案选B。
27.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重点词句的理解与分析。
联系上下文,在此处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小草,“骄傲”的意思是自豪,一个“骄傲”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和小草不向暴风雨低头的自豪感。
28. 呱呱呱 喵喵喵 咩咩咩 叽叽叽 29. 妒忌 心服口服 30.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太偏心了。 31.这不是偏心,因为蚂蚁的勤劳只是为了自己,而蜜蜂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 32.C
【解析】28.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拟声词就是模拟声音的词,结合动物的叫声,将叫声重复三遍即可。
青蛙呱呱呱;小猫喵喵喵;小羊咩咩咩;小鸟叽叽叽。
29.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妒忌:对于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文中指蚂蚁看到人们都在赞美蜜蜂,而心生忌恨。
心服口服:内心和口头上都服气。形容对某人或某事完全信服。文中指蚂蚁了解了人们为什么赞美蜜蜂后而感到十分信服。
30.本题考查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
可分为四步:①将反问句中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③将句末的反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
句中将否定词“不是”改为“是”,句末的反问助词“吗”去掉,问号改为句号。句子改为: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太偏心了。
3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第③段小蜜蜂说的话“是啊,人们为什么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呢?我想,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可知,人们并不偏心,因为蜜蜂是为他人做出贡献,是十分伟大的,而蚂蚁只是为了自己。
32.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
文中蚂蚁一开始不理解人们为什么只赞美蜜蜂,后来明白蜜蜂的勤劳“是为了他人”,是在为他人做贡献,因此人们才会赞美蜜蜂。告诉我们只有为他人服务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