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1 06:5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2分,15题,共30分)
1.下图是(中国历史》第一单元的目录,根据内容判断其单元主题应是(  )
第一单元 第1课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这一分析的正确理解是(  )
A.鸦片战争激化社会矛盾,导致人民起义
B.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激起民愤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3.鸦片战争爆发后,广大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抵抗。其中,壮烈殉国的爱国将领是(  )
①林则徐 ②琦善 ③关天培 ④陈化成 ⑤赵登禹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4.《南京条约》附件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权益,给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在这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国获得的特权有(  )
①协定关税权 ②领事裁判权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图是1820 1840年间,中国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该图表明(  )
A.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呈上升趋势
B.“门户开放”便利了列强侵
C.十口通商有利于英国倾销商品
D.日本工业品大量占领中国市场
6.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以下英国攫取的侵略权益,哪一项不是来自这次侵略战争(  )
A.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B.增开天津为商埠
C.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D.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7.九龙司与九龙司地方一区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当时的九龙司是一个行政管理机构,其全称为九龙巡检司,其管辖的范围大体相当于目前香港地区的九龙和新界。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南端尖沙嘴一带。规定把九龙司地方一区割让给英国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望厦条约》
8.“再也没有一双眼睛能够见证另一个时代的艺术天赋和品位了”,1860年10月18日,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麦吉这样写道,语气中毫无愧疚,“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以上材料最有可能成为以下哪个事件的罪证(  )
A.列强获得大额赔款
B.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列强进驻北京
D.英法联军洗劫并火烧北京圆明园
9.下面是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年代尺,其中沙俄割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其历史依据是(  )
A.外国军舰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B.中国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劫掠圆明园 D.沙俄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领土
11.“借来上帝结联盟,竖起军旗反满清。金殿难堪遥圣殿,北京苦恼对南京。”这些诗句描写的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虎门销烟 D.《南京条约》签订
1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是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这一文件”指(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本草纲目》 D.《资治通鉴》
13.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指(  )
A.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B.北伐西征,军事全盛
C.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4.《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个“方案”的提出者是 (  )
A.洪秀全 B.石达开 C.洪仁玕 D.韦昌辉
15.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这就是(  )
A.清政府军队和地方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内部矛盾斗争导致队伍分裂
D.长期受到敌人的围困和封锁
二、材料分析题(第16题8分,第17题12分,共20分)
16.材料一 西方列强通过发动鸦片战争和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行打开了中国的门户,迫使这个长期封闭的东方古国向世界开放,并给它套上沉重的殖民枷锁。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使中国社会在诸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8分)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面临西潮冲击,很多中国读书人都在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中国向何处去?然而他们寻求经验教训或思想资源的方向不再是回头看,而是眼光向外……这样一种从纵向到横向的眼光转移,是一个至少以千年计的根本性大变……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主动承认西方为文明,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
——罗志田《中国的近代大国的历史转身》135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主权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读书人”从“夷务”到“洋务”这一认知转变的史实分别是什么?(4分)
(3)请用句话概括中国人探索“中国向何处去”的核心内容。(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按照《天朝国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大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农民处于社会最底层,深受剥削和压迫,有着强烈的革命性;但是,农民阶受落后的小农经济和分散的个体生产方式的影响,带有分散性,落后性等阶级局限性。因此“农民可能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
——摘自塞缪尔《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为什么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4分)
(2)材料一中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到发表《资政新篇》说明了什么?此两者中的经济主张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为什么?(4分)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农民的两种不同的“角色”?(4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B
16.【答案】(1)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
(2)史实: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进行了洋务运动的实践,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3)内容: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等等
17.【答案】(1)举措: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理由:向西方学习并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提出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2)说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关系:相互矛盾。原因:《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实行小生产者基础上的公有制;《资政新篇》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
(3)革命性: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的任务;提出反封建革命纲领,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守性:农民阶级具有分散性、落后性等阶级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指导;领导集团争权夺利,发生天京事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