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四单元的略读课文。“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是第四单元的核心语文要素。在本单元精读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并初步掌握了这一学习方法。在略读课文《金色的鱼钩》学习中,应重在学法的迁移。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学法细读课文,从中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关心同志、舍已为人的精神品质。本文是一篇小说,虽然篇幅较长,但小说的六要素非常清晰。在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小说六要素,快速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本单元的课文背景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历史,课前可链接六年级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课后可链接本单元另一项语文要素“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其它感人事件,进一步加深本单元人文主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一)借助作业本字词的语境运用,认识“袅、嫦”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
(二)通过作业本习题的比较讨论,正确归纳课文内容,感情朗读描写“月亮”的语句,体会童心童趣,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三)运用作业本摘抄的批注练习,围绕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感受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三、教学重点:
正确归纳课文内容,体会童心童趣,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围绕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感受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四、教学难点:
正确归纳课文内容;围绕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感受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⑤、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本
六、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具化学习任务。
1.读准名字,初识作者。
(1)读自述,读准凹(wā)。
(2)读介绍,识作者。
(3)学生交流对贾平凹的初印象。
师小结:通过百度百科我们初识贾平凹是大作家,但是读懂作家最好的途径是读作品,让我们学习课文,慢慢读懂贾平凹。
2.齐读课题,理解“迹”义。
3.校对作业,巩固字词(作业本第1题)。
(1)指读正音,强调“悄没声儿”的多音字读音,“面面相觑”和“倏忽间”难读字的读音。
(2)个别学生订正作业。
4.联读课题,关注单元。
(1)联读课题:22四季之美、23鸟的天堂、24月迹,强调单元写景主题——四时景物皆成趣。
(2)强调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5.对应作业,具化学习任务。
(1)出示导语,标出学习任务。
①默读课文,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
②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
(2)出示作业,具化学习任务(作业本第2、3题)
师小结:语文作业本上的第2、3题正是对应导语的两个学习任务,画一幅“月迹图”,做一份“摘抄卡”。
(二)导图归纳,朗读品悟情感。
1. 对比作业,正确归纳。
同学们知道课文中寻找月亮足迹的是谁?(山里农家的孩子)关于月亮足迹在哪里,课前同学们已经独立完成作业本第2题中第1小题的“月迹图”。
(1)出示典型作业,比较不同之处
(2)快速浏览课文,突破归纳难点
(3)理顺月迹导图,按照地点分类
(4) 师小结:月迹是散文,看似随性而写,但紧紧围绕中心“寻找月迹”来写,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 朗读品悟,感受意境。
(1)指读展示,循“月迹”读描写(家里 院子 院外)
(2)选择配乐,感受文章意境。
学生讨论:如果要给描写月亮的句子配上音乐,你觉得应该选择怎样的音乐?(柔美、安静、温暖、纯净……)这正是作家文字所营造的意境。
(3)师生合作,配乐朗读。
(4)借用作业,体会文章情感。
老师引导问题回答的层次:孩子的特点、寻月的象征、美好的情感。
学生补充修改作业。
3.联读作者,品悟文章哲思。
“月亮”,是贾平凹情有独钟的文学创作对象,他曾在一篇文章《山石、明月和美中的我》这样说,美的事物和对美的追求,会给在苦难和痛苦生活中的人带来光和温暖。贾平凹将自己的领悟写下来,值得同学们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品悟。
学生齐读: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三)阅读批注,体会动静描写。
1. 探究写法,聚焦“动静描写”。
(1)自由交流,丰富写法认识。
学生交流对“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的理解?(如孩子们寻月心情的变化和感受,丰富的想象力等)
(2)做“摘抄卡”,聚焦“动静描写”
课堂上,“摘抄卡”对课文中月亮“动静描写”的语句进行批注,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2. 借用“交流平台”,示范批注。
3.练习批注,体会动静描写。
4. 布置作业,拓展写法特色。
课文中还有人物心情变化、想象等描写,也充满了趣味,让人体会到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课外,同学们用课堂上的阅读批注方法,独立完成作业本第3题的“摘抄卡”,感受作者散文语言的魅力。
5. 联读作品,推荐课外阅读。
(1)视频播放《朗读者:我就是秦岭里的人》片段。
板书设计:
24 月迹
贾平凹
寻找 景物
家里——院子——院外 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
独立自学: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月亮”的句子。
同桌互学:把描写“月亮”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同班分享:把描写“月亮”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作业本第2题第2小题
月亮的足迹无处不在,课文中孩子们不断追寻月亮的踪迹,表现了他们 。
学生讨论,随机板书:天真童趣、充满好奇、不断探索、喜欢月亮、向往(渴望或追求)美好、憧憬未来……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我的感受:这一段的动态描写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独立自学:默读课文,在书上画出一处景物描写的句子或段落,批注“动静描写”的阅读感受。
小组互学:把自己的批注读给小组同学们听。
同班分享:小组内选出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说感受给大家听。
2019年第2期朗读者的作家就是贾平凹,请听主持人董卿对他的介绍。课外,让我们一起做贾平凹作品的朗读者,继续了解贾平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