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我的小乐器》
教材简析
《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最后一课。本单元第一、二课学习内容是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第三、四课学习了声音是如何传播的,第五、六、七课学习了声音的强弱、高低是如何变化的,而第八则是声音单元知识整合运用能力的呈现。基于这样的教材安排,本课将运用STEM教学理念和工程设计思维进行教学。教材分两部分内容:一、选择材料并画出小乐器设计图。二、制作和展示自己的小乐器。计划需要两个课时来完成。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我将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知识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声音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且知道了影响音高的有关因素。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经拥有了初步的工程设计实践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制作、调整、展示的能力。情感态度方面:而且他们对事物依然保持着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喜欢在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用中学。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本课的科学知识学段的目标是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变化。技术与工程目标是知道完成一项工程设计需要分工与合作,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基于以上教材、学情以及课标的分析,依据教材、教参等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改变物体的粗细、长短、松紧等属性可以使它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
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乐器过程。
2.通过口述、图示等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想法,能从交流中提取信息改进自己的小乐器。
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乐于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利用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可以改变我们听到的声音高低,并演奏悦耳的音乐作品。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提供的材料自主选择,并制作小乐器。
难点:设计小乐器并画出设计图以及调试小乐器。
教学方法
本课利用视频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与学生一起谈话、讨论核心问题,明确任务。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式项目化学习,借助“脚手架”辅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视频导入
1、播放民族音乐演奏会视频。
视频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乐器,基本分为四大类,打击类乐器,弹拨类乐器,吹奏类乐器,拉弦类乐器。在和学生的谈话中梳理这几类乐器的发声原理。视频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眼球,让学生感受中国民族的魅音乐魅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还有视频的任务驱动明确,为之后的明确任务做好铺垫,启发学生思考:我想做什么原理发声的小乐器、选择什么材料实现。)
2、基于这样情境,明确本课任务:今天我们就一起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来演奏《两只老虎》这首简单曲子。板书:明确任务
(这首曲子学生非常熟悉,旋律简明欢快,难度适中,很适合小学生演奏)
第二部分:确立标准 板书:确立标准
接下来就和学生一起探讨并确定小乐器评价标准。
让学生参与制定评价标准可以促进学生对评价标准的理解和内化,帮助学生建立更清晰的课堂目标,提高课堂效率。依据项目化学习的关键要素,和学生一起制定了这个评价标准。第一条关注了设计要求,第二、三条提出了两个有层次的任务,第四条关注了成本意识,最后一条关注了组员合作意识。
第三部分:选材与设计 板书:选材与设计
教师出示三大类小乐器制作所需材料(呈现材料图片),学生自主选材。
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呢?我把教材中弹拨类乐器的木板换成了这种纸盒子,一、比较容易获得;二、便于学生发挥。1、由于它比较厚,可以在上面挖孔而不至于垮掉,挖孔可以起到扩音的作用,就像吉他一样。2、面积也较大,橡皮筋间的距离够大,方便学生操作。把打击类乐器的碗换成了烧杯,因为烧杯实验室有,方便易得。使用量杯可以更好的控制水量。吹奏类乐器材料基本没变,但是我把胶带换成了泡沫胶,比较容易固定吸管,也可利用卡纸粘在泡沫胶上进行装饰。
学生根据所选材料的特点以及发声原理设计自己小组乐器并画好设计图,中途请1-2组学生上台交流想法,启发一部分学生的思维。
依据小学生特有的设计思维来设计这个学习单,先思考做什么类别的乐器,然后选材,选材后思考如何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思考后再来画这个设计图。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支架,降低学生调试难度。
第四部分:制作与调试 板书:制作与调试
分以下几个步骤:
(1)根据设计图,小组内分工合作初步制作小乐器。小组内进行交流,边制作边调试。
(2)乐器完成后,试着演奏《两只老虎》,看看它能否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
(3)调整小乐器的音准,让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乐器,同时完成小组自评。
这个步骤单可以提醒学生音高要设计五个音阶,不同材料乐器音高的变化因素的不同,提醒学生音高1-5是从低到高,调试半音时,3和4这两个音的变化量要少点。对学生来说,最高层次的任务需要奏响《两只老虎》,设计这个调音步骤单作为一个学习支架来帮助学生调试,完成演奏任务。
第五部分:评价和展示 板书:评价与展示
举行自制小乐器展示会。
请自评得分较高的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演奏《两只老虎》。
一是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二是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三可以发现弥补已取得的成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第六部分:研讨与改进 板书:研讨与改进
一场欢乐的展示会很快结束,此时我提出问题: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是如何解决的?我们的小乐器还能改进吗?
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提出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的研讨更有方向性,在最短时间内,最大化的达到交流目标和交流效果。
板书设计
体现项目化学习流程,学生通过这个流程再次巩固工程设计思维。
(
明确任务
)8.制作小乐器
(
黑设计图展示区
)
(
确立标准
)
(
选材与设计
)
(
制作与调试
)
(
评价与展示
)
(
研讨与改进
)
八、教学反思
1、从课题上来讲,这是一次对我来说很有挑战性的尝试。如何来体现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技术与工程领域,如何来渗透STEM理念,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课。
2、从课前准备来讲,如何来准备合适的教具其实是个难点,因此我尝试了身边多种材料,从材料的方便、易得、易操作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最终确定了这些材料。
3、从整个过程设计来看,从自主选材,自定标准,自主设计、自评展示等等,整个过程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而且是以任务驱动为模式,学生把自己当做一名小小设计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模仿为创意,体现了真正的STEM理念。
4、从整个的实施过程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作为一名指导者的角色,学生是整个活动的主体,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总的来说,整个教学过程能够较好地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能够渗透工程与设计理念,体现新版小学科学课程的要求。当然还要从如何更高效的实现教学方面进一步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