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学校、考号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一、语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坳(ào)堂 北冥(mǐng) 会(kuài)稽 文学彬彬(bīng)
B.叨(tāo)扰 衣袂(mèi) 饯(jiàn)别 重(chóng)译款塞
C.阴翳(yì) 庶(shù)出 金匮(kùi) 敏给(gěi)克勤
D.蛟(jiǎo)龙 朔(shuò)旦 经传(chuán) 酒雠(chóu)数倍
2.下列各项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
A.鲲鹏展翅 扶摇而上 莫之夭阏 腹犹果然
B.朝菌晦朔 群贤毕至 惠风和畅 游目骋怀
C.放浪形骸 修短随化 临文嗟悼 时维九月
D.上出重宵 云销雨霁 逸兴遄飞 桑榆未晚
3.下列各项中,填入对应句子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1)如今的书坛画坛 ,且到处是圈起来的围墙篱笆,仅瞧瞧他们的名片,足以被其头衔吓倒。
(2)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 的榜样,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提高了不少。
(3)我母亲气量大,性了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 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A.鱼龙混杂 开通 更
B.鱼龙混杂 清通 就
C.鱼目混珠 清通 更
D.鱼目混珠 开通 就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凡在科学研究上有杰出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条件十分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B.松下公司的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感觉。
C.他不仅能够吃透“三个代表”理论的精神实质,而且还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D.该记者没有按照报社领导的要求,如实报道地方政府治理污染不力、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问题,受到了停职处分。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逍遥游》出自《庄子》,想象奇特怪诞,洋溢着浪漫色彩,追求顺其自然无所依,最终获得无穷的自在自由。
B.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称为《兰亭集序》。
C.《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章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D.《渔父》选自《离骚》。写一渔父因见屈原憔悴困苦,劝他随波逐流,与世浮沉;而屈原则表示决不妥协。
6.关于《呐喊》,下列各项对应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 )
A.《药》——夏瑜——革命者
B.《故乡》——闰土——农民
C.《明天》——单四嫂子——手工业者
D.《一件小事》——“我”——酒保
二、文言文阅读(19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完成后面的试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侨居阳平。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寻征军谘祭酒,居丹徒之京口。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宾客义徒皆暴杰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时扬土大饥,此辈多为盗窃,功剽富室。或为史所绳,逖辄拥护救解之。谈者以此少逖,然自若也。
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巡进说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沉溺之士欣于来苏,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赞:称赞
B.阳平辟察孝廉 辟:征召
C.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 逆:迎接
D.谈者以此少逖,然自若也。 少:不满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 去以六月息者也
B.后乃博览书记 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
C.或为史所绳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D.中流击楫而誓 襟三江而带五湖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祖逖从少年时代起就闻鸡起舞,博览书记,乡党宗族都说他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B.京师发生大乱,祖逖率领亲属宗党数百家避难,途中,将自己的车马让给老人和病人,自已步行。
C.祖逖认为晋朝发生大乱不是因为皇帝昏庸而导致老百姓怨声载道,而是由于藩王争权,自相残杀,使戎狄乘机占领中原。
D.元帝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并提供了粮食、布匹,但不提供武器,并让他自己招募士兵。
10.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3分)
(2)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3分)
(3)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4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1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试题。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①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②杪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1)诗中的哪些景物体现了秋天的特色?写出了怎样的意境?(4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名句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定乎内外之分, ▲ 。 (庄子《逍遥游》)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 。 (庄子《逍遥游》)
(3)夫列子御风而行, ▲ , ▲ 。 (庄子《逍遥游》)
(4) ▲ ,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5)乱石穿空, ▲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6 ▲ ,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诗经·氓》)
(7)落红不是无情物, ▲ 。 (龚自珍《己亥杂诗》)
五、课内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3-15题
藏者
贾平凹
①我有一个朋友,是外地人。一个月两个月就来一次电话,我问他在哪儿,他说在你家楼下,你有空没空?不速而至,偏偏有礼貌,我不见他也没了办法。
②他的脸长,颧骨高,原本是强悍角色,却一身的橡皮,你夸他,损他,甚至骂他,他都是笑。这样的好脾气像清澈见底的湖水,你一走进去,它就把你淹了。
③我的缺点是太爱吃茶,每年春天,清明未到,他就把茶送来,大致五斤至十斤。给他钱,他是不收的,只要字,一斤茶一个字,而且是单纸上写单字。我把这些茶装在专门的冰箱里,招待天南海北的客人,没有不称道的。这时候,我就觉得我是不是给他写的字少了?
④到了冬天,他就穿着那件宽大的皮夹克来了。皮夹克总是拉着拉链,从里边掏出一张拓片给我显派。我要的时候,他偏不给,我决定不要了,他却说送你吧,还有同样的一张,你在上边题个款吧。我题过了,他又从皮夹克里掏出一张,比前一张更好,我便写一幅字要换。才换了,他又从皮夹克里掏出一张。我突然把他抱住,拉开了拉链,里边竟还有三四张,一张比一张精彩,接下来倒是我写好字去央求他了。整个一晌,我愉快地和他争闹,待他走了,就大觉后悔,我的字是很能变做钱的,却成了一头牛,被他一小勺一小勺巧妙着吃了。
⑤有一日与一帮书画家闲聊,说起了他,大家竟与他熟,都如此地被他打劫了许多书画,骂道:这贼东西!却又说:他几时来啊,有一月半不见!
⑥我去过他家一次,要瞧瞧他一共收藏了多少古董字画,但他家里仅有可怜的几张。问他是不是做字画买卖,他老婆抱怨不迭:他若能存一万元钱,我就烧高香了!他就是千辛万苦地采买茶叶,收集本地一些碑刻和画像拓片,到西安的书画家那里嘻嘻哈哈地换取书画,又慷慷慨慨地分送给另一些朋友。他生活需要钱却不为钱所累,他酷爱字画亦不做字画之奴,他是真正的字画爱好者和收藏者。
⑦真正的爱好者和收藏者是不把所爱之物和藏品藏于家中而是藏于眼中,凡是收藏文物古董的其实都是被文物古董所收藏。人活着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死,而最大的意义却在生到死的过程中。朋友被朋友们骂着又爱着,是因为他的真诚和有趣。
⑧他姓谭,叫宗林。
13.本文题为“藏者”,有何意义?(6分)
14.理解“这样的好脾气像清澈见底的湖水,你一走进去,它就把你淹了”这句话的意思。(5分)
15. 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4分)
六、课外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6-19题。
害群之马
[意大利]卡尔维诺
(1)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2)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3)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家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家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该国政府也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
(4)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国定居。到了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出门去偷,而是待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5)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有进去。
(6)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该国的人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干地过日子,可他没有理由妨碍别人干事。他天天晚上待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二天没了口粮。
⑺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不行窃。他是诚实的。对此,你是无能为力的。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8)不到一个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有任何东西可吃。但这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不,总之是他的行为使其他的人很不安。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家的一切却不从别人家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
(9)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别的人家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糟糕的是,那些跑到诚实人家里去行窃的人,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10)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这样,事态就更混乱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在变穷。
(11)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他们就想:“我们雇那些穷的去替我们行窃吧。”他们签下合同,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贼,依然相互欺骗。但形势表明,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12)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
(13)因此,在那个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而只说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14)惟一诚实的只有那个诚实的人,但他不久便死了,是饿死的。
16.第7自然段中“这样的逻辑”指的是什么?请作解说。(4分)
17.“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的描写重复出现,其表意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18.诚实人的品性中除了诚实,还有哪些特点?作者主要采用哪种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19.这篇小说充分体现了虚构的特点,但我们读后又觉得它是真实的。对于小说创作“虚构”与“真实”的关系,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代石成金在《笑得好》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王婆婆,家里有点钱,因而有些骄傲。让家人给自己做了棺材,想请人在上面题字,觉得字越多,自己在村子中就越有面子。于是花重金请了一个道士来题字,道士想来想去,没有什么可写的,最后就写上了“翰林院侍讲大学士国子监祭酒隔壁王婆婆之棺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