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路程s与运动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2.一辆汽车以速度v1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20km/h跑完了其余的2/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7km/h,则v1的值为( )
A.32km/h B.345km/h C.56km/h D.90km/h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平直铁路上运动的列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B.抛出的手榴弹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C.运动中的人造卫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D.沿着直线行驶的汽车可以做变速运动
4.汽车在平直的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10s通过了150m的路程,在第150s时汽车的速度是( )
A.10m/s B.1500m/s C.50m/s D.15m/s
5.生活中有时需要对某些物理量的数值进行估测,下列估测正确的是( )
A.教室门的宽度约为2m
B.比较舒适的洗澡水温度为70℃
C.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为50g
D.人正常走路的速度约为5m/s
6.根据你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错误可以消除,误差不能消除
C.平均速度能精确的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工具的原因所造成的错误
7.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四个数据为18.25cm,18.23cm,18.24cm,18.25cm,物体的长度最接近的是( )
A.18.23cm B.18.24 C.18.243cm D.18.24cm
8.如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对该物体在0~5s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物体在1~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3~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在0~3s内运动的路程为2m
D.物体在0~5s内平均速度为0.67m/s
9.甲、乙两人进行百米赛跑时,甲到终点时,乙还在离终点10米处,现让甲的起跑线后退10米,各人以原来的速度再进行比赛,则先到达终点的是( )
A.甲先到达 B.乙先到达 C.同时到达 D.无法比较
10.一辆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5s内通过100m的路程,那么这辆汽车在行驶到第10秒的速度为( )
A.10m/s B.40m/s C.20m/s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1.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反应距离。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若驾驶员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在7.2s内行驶64m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8s,则制动前汽车匀速行驶速度为 m/s,从驾驶员看到障碍物到汽车停止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12.物体运动距离的确定:在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时,要“ ”或“ ”测量。记录时间也要相对应。
1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将物体的位置记录在底片上。如图是甲乙两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甲乙两球平均速度之比为 。
14.自“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实施以来,同学们体育活动的时间增加了,跑步能手小俊百米跑的成绩提高到了12.5秒,则他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 m/s。小俊跑步时看到身边站着喊“加油”的同学在往后退。是因为他选 作参照物。
15.某车往返于甲、乙两地,由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5m/s,返回的速度为10m/s,求其往返的平均速度: 。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v千米/小时,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经过t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调转船头追赶,在距桥s米处追上木箱,则水的流速是 米/秒。
16.有一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室外测同学们跑步时的平均速度,他们在室外量出40m的直线路程,每隔10m做一记号,在各记号处均站有一位同学记时,发令枪响,一同学开始起跑,各记时员同时记时,分别记下该同学经过他们记号处所用的时间,记录结果如表1所示,要求依据表1中的数据填写表2的各空栏.
17.钢球沿20m长的斜面滚下后,又在水平地面上滚动25m距离才停止.钢球在斜面和地面上滚动时间分别是5s和10s,则钢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 m/s,在水平地面上的平均速度是 m/s,在整个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18.(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 ,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2)某实验小组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图中秒表的分度值是每小格代表1s,其他条件如图,则小车在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在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三、作图题
19.如图甲所示,这是一物体在0~12s运动的v﹣t图像,请在图乙中画出其运动的s﹣t图像。
四、实验题
20.为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用两个相同的纸片分别裁去一个扇形(如图甲所示),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两个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则选择图乙中 (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 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2)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的照片如图丙所示,纸维从A下落到B的过程是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 。已知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照片与实际物体的尺寸大小之比为1∶8,测得照片上B、D之间距离为2cm,则纸锥在C位置时的速度为 m/s;
(3)取三个纸锥,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丁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则对于图丁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纸锥1、纸锥2、纸锥3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 。
参考答案:
1.A
2.D
3.D
4.D
5.C
6.B
7.D
8.B
9.A
10.C
11. 20 10
12. 头对头 尾对尾
13.3:5
14. 8 自己
15. 12m/s
16.4 6.67 5 5
17. 4 2.5 3
18. 1mm 2.80 0.1 0.15 0.12
19.
20. a 时间 加速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 0.4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