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本章整合
1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2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3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
01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02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专题 气候资料图的判读
气候类型的考查图,种类多种多样,也会有更多的新形式不断涌现,但判读的基本思路是不变的。首先,要清楚图名及图中有效信息;其次,要获取气温和降水信息(一般气温选择最冷月与最热月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按照“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方法,联系相关知识确定气候类型。
1.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①根据气温变化曲线的形态判断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波峰型或波谷型)。
②根据气温曲线的弯曲程度,可以看出该地气温年变化的大小。
③根据最高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判断出该地气候是大陆性还是海洋性。若最低温出现在1月,最高温出现在7月,则可以判断为北半球大陆性较强的气候;若最低温出现在8月,最高温出现在2月,则可以判断为南半球海洋性较强的气候。
④根据最高温和最低温的数值,可以判断该地所处的温度带。
(2)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降水量柱状图是直观显示一个地方降水分配状况的统计图。从降水量柱状图上可以看出降水集中月份、降水较少季节、各月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匀,把各月降水量相加即可计算出全年降水量。
2.点状图与点状折线图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1)气温、降水量点状图
图中的横、纵坐标代表气温、降水量并且用点表示月份。判读时先从图中读出每一个点对应的气温坐标和降水量坐标,即该月份的气温和降水量,然后判断气候类型。判断气候类型时通常选取最冷月和最热月对应的点进行分析。
(2)气温、降水量点状折线图
该类型图一般只选取一年中代表四季的1月、4月、7月、10月四个月份。
在这两类图中,气温年较差越小,降水的季节分配越均匀,表示月份的点在坐标图中的分布就越集中,如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3.气温、降水量单元格图
气温、降水量单元格图是用四个坐标分别表示1月和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然后按一定间隔将坐标图分隔成方格状,用阴影方格表示某地1月和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此类图的显著特点是上、下坐标轴或左、右坐标轴对应的月份是统一的,因此,分析气候特点时最好按“先上下轴,后左右轴”的方式进行。图中a为温带季风气候,b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为热带雨林气候。
4.气温、降水量变率范围图
该类图的形式多样,承载的信息也很丰富,读图时一定要认清图名及纵、横坐标所表示的要素和图注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图示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范围进行思考。判读时要找出范围边界的“最点”,通过分析纵向和横向的最大点、最小点以及它们的差值(变化幅度),就可进行气候类型的判定。
5.气温、降水量玫瑰图
玫瑰图与坐标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用圆的半径长短来表示气温的高低和降水量的多少。图中12条半径分别代表一年的12个月,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各月的降水量和气温,据图可读出每个月的气温和降水量数值。判读玫瑰图时,应明确坐标中心点的数值为0,离中心点越远,气温或降水量的数值就越大;注意月份的排列以及气温、降水量单位的标注;选取1月和7月的气温、降水量数值进行分析判断。
6.气温、降水量等值线图
该图是在1月和7月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图中标注出某地的气温和降水量。判读时要根据等值线的判读方法,依据数值分布趋势,读出某地的气温和降水量,从而判断气候类型。甲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7.气温、降水量资料表
项目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甲 气温/℃ 28 29 26 27 27
降水量/毫米 5 107 236 101 982
乙 气温/℃ 25 25.5 25.9 25.5 25.6
降水量/毫米 314 268 154 197 2 716
(甲为热带草原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解读气温、降水量表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清表名及不同表格项目所表示的要素和内容。
(2)抓主要因素,综合分析地理规律。通常选取1月和7月的气温、降水量资料来分析。
(3)要注意获取表中各项目要素的“最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值”信息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点;注意对表格气温、降水量要素进行横向类比分析和纵向相关性分析。
【典例】 下图为世界某城市气候资料统计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该城市可能是( )
A.科伦坡(6.9°N,79.9°E)
B.巴马科(12.7°N,8°W)
C.蒙特港(41.5°S,72.9°W)
D.圣弗朗西斯科(37.8°N,122.4°W)
B
(2) 该城市11月至次年3月降水特点的主要成因是( )
D
A.东南信风吹拂 B.高大山地阻挡湿润气流
C.深居大陆内部 D.受东北信风影响
思路导引 第(1)题,读图可知,该城市全年月平均最低气温均高于_______,应属于
______气候;降水集中于______月,干湿季明显,年降水量不大,最有可能为热带
______气候。科伦坡(6.9°N,79.9°E)位于南亚南部岛屿上,为热带______气候,
全年降水量丰富;巴马科(12.7°N,8°W)位于非洲热带______气候区;蒙特港(4
1.5°S,72.9°W)和圣弗朗西斯科(37.8°N,122.4°W)处于____纬度地带,不属
于热带气候。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热带
______气候,最高气温出现在___月,应为____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由
______低气压带与______带交替控制形成,11月至次年3月气压带、风带位置偏____,
该城市受来自陆地的______信风影响,干旱少雨;当地位于北半球,不受东南信风吹
拂;没有信息表明当地有高大山地阻挡湿润气流,且此时当地盛行风由陆地吹来,没
有明显的湿润气流;深居大陆内部的位置,不只是影响11月至次年3月的降水,因此深
居内陆不是当地干季产生的主要原因。
15 ℃
热带
6—9
草原
季风
草原
中
草原
4
北
赤道
信风
南
东北
03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
天气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冷锋 阴天、刮风、降温、降水
[拓展案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暖锋 连续性阴雨
[拓展案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静止锋 停留时间较长,风力小,连续性阴雨天气
[拓展案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气压 (气旋) 水平方向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垂直方向空气上升运动,带来降水
[拓展案例]
④______________
我国北方春季的沙尘暴;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一场秋雨一场寒;缓行冷锋与快行冷锋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贵如油
梅雨、昆明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
龙卷风;台风
高气压 (反气 旋) 水平方向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垂直方向空气下沉运动,多晴朗的天气
[拓展案例]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锋面气旋 低气压中心左侧形成冷锋,低气压中心右侧形成暖锋
[拓展案例]
⑥____________________
秋高气爽;秋老虎;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锢囚锋、主锋、副锋
续表(共34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三章测评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B.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①气流为冷气流 D.②气流为暖气流
A
[解析] ①②两股气流相遇,①气流在②气流之上,说明①气流的气温较高,来自纬度较低地区,为西风带,因此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故选A。
2.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①风带的是( )
A
A.&1& B.&2& C.&3& D.&4&
[解析] 由上题可知,①为北半球的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选项中A表示北半球西风带。故选A。
读世界季风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回答3~4题。
3. 1月,图中A地盛行(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D
[解析] 图中显示A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东亚季风的影响范围,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故选D。
4. 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解析] 图中显示B地位于南亚地区,属于南亚季风影响范围,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性质湿热,且势力强大;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风如果来得迟,退得早,雨季短,会出现旱灾。故选D。
下图为地球上某区域气压带、风带及3 000 m 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 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压带
B.甲风带与高空风向完全相反
C.甲、乙风向相同时同属一个风带
D.图中气压带控制下多降水
C
[解析] 高空等压面凸向低处,说明为低压中心,对应近地面为高压中心,两侧为盛行风带,可能是副热带高压带或极地高压带,气流下沉,降水稀少,A、D错误;如果甲、乙风向相同,则为极地东风带,气压带为极地高压带,C正确;近地面和高空受力不同(高空不考虑摩擦力),故近地面风带与高空风向不可能完全相反,B错误。故选C。
6. 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可能的是( )
B
A.甲风带常年控制容易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B.该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C.该气压带与甲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D.该气压带常年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解析] 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近地面气压带为副热带高压带,乙为盛行西风带,甲为东北信风带。常年受信风带控制容易形成热带沙漠气候,A错误;副热带高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B正确;副热带高压带与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C错误;该气压带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少雨,易形成热带沙漠气候,D错误。故选B。
下图为亚欧大陆海陆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7~9题。
7. M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B
[解析] 读图可知,M地位于40°~60°N之间且在大陆西岸,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B。
8. 与M地气候类型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气压带、风带是( )
D
A.赤道低气压带 B.信风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中纬西风带
[解析] 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终年处在盛行西风带控制下形成,其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故选D。
9. 根据N地的地理位置推知,N地( )
C
A.终年高温多雨 B.全年温和湿润 C.夏季高温多雨 D.终年炎热干燥
[解析] 图中N地位于亚欧大陆中纬度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故选C。
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 图中( )
A.1月份①常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
B.6月份气压带、风带向低纬移动
C.②③控制的地区多形成对流雨
D.④是带来较少降水的东北信风带
D
[解析] 读图可知,①~④依次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西风带、东北信风带;1月份常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的气压带是②,A错;6月份气压带、风带向高纬移动,B错;②③控制的地区多形成锋面气旋雨,C错;④是带来较少降水的东北信风带。故选D。
11. 下图中所示气候的成因与上图中④风带有着密切关系的是( )
B
A.&5& B.&6& C.&7& D.&8&
[解析] 图中A、B、C、D图分别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结合各气候类型的成因可知,热带草原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与④风带关系密切。故选B。
2021年5月11日,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地区发生近10年来最强沙尘暴。下图为该地区某地11日5—24时气温、气压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12~14题。
12. 导致此次强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D
[解析] 由图中气象资料可知,该天气系统经过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应是冷锋。故选D。
13. 强沙尘暴到达该地的时间是( )
C
A.5—6时 B.10—11时 C.14—15时 D.21—22时
[解析] 锋面经过时风力最大,沙尘暴最强,从图中可看出,14—15时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大,属于强沙尘暴到达该地的时间。故选C。
14. 推测该地5月10日天气特点可能是( )
A
A.温和、晴朗 B.寒冷、阴雨 C.温和、阴雨 D.寒冷、大风
[解析] 该地5月10日为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温和、晴朗。故选A。
在形成雷雨的单个对流体的成熟阶段,冷性下沉气流作为一股冷空气,在近地面的底层向外扩展,与单体运动前方的暖湿气流交汇形成的锋,称为阵风锋。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发育阵风锋时的等压线及云系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
15. 图中最有可能形成阵风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B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在形成雷雨的单个对流体的成熟阶段,会产生冷性下沉气流,该冷性气流在近地面的底层向外扩展,与单体运动前方的暖湿气流交汇形成的锋,称为阵风锋。读图可知,图中丙处为高压脊,可能是冷性下沉气流所在处,因此丙处不可能形成阵风锋,该冷性下沉气流到达地表后,会向南、北两个方向扩展,向北会遇到较冷气流,不会形成阵风锋,因此丁处不会形成阵风锋,向南可能遇到暖湿气流,两者交汇形成阵风锋,乙处离冷性下沉气流较近,等压线疏密有明显变化,最有可能是阵风锋所在地,甲处离形成雷雨的单个对流体(云系所在区域)较远,与冷性下沉气流相遇形成阵风锋的可能性较小。故选B。
16. 阵风锋过境时,多出现( )
C
A.狂风暴雨 B.连绵阴雨 C.大风降温 D.晴朗升温
[解析] 根据上一题的分析可知,乙处可能形成阵风锋,读图可知,乙处位于云系边缘,云量少,因此阵风锋过境时,不会出现狂风暴雨和连绵阴雨,排除A、B;题意表明,冷性下沉气流作为一股冷空气,在近地面的底层向外扩展,与单体运动前方的暖湿气流交汇形成的阵风锋,因此阵风锋过境时多出现大风降温,C符合题意;阵风锋是冷性下沉气流作为一般冷空气南下而形成,因此不会升温现象,排除D。故选C。
下图中a、b、c、d四点标有甲地气旋过境时的风向。读图回答17~18题。
17. 图中甲地( )
A.位于北半球 B.位于南半球 C.天气晴朗 D.昼夜温差增大
B
[解析] 图中a、b、c、d四点为甲地气旋过境时的风向。通过图中风的方向可以判断甲
地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可以推断是南半球的气旋,以阴雨天气为主,昼夜温差小。故选B。
18. 下图中与a—甲—b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
C
A.&9& B.&10& C.&11& D.&12&
[解析] 气旋中间气压低,四周气压高,a—甲—b一线气压由高到低,再到高,而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大小相反,所以a—甲—b一线气压由低到高,再到低。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次冷锋过境前后,华北某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 数据显示甲时段( )
A.风力逐渐减小 B.污染逐渐减轻
C.出现锋前增温 D.风向保持不变
C
[解析] 阅读图例可知,甲时段,风向产生略微变化,风速明显增加;PM2.5迅速下降,并非逐渐减轻;气温出现明显抬升,说明出现锋前增温现象。故选C。
20. 乙时段内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D
A.先受暖气团后受冷气团影响 B.大气逆辐射先减少后增加
C.先受冷气团后受暖气团影响 D.太阳高度角是先变大,后变小
[解析] 乙时段处在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风速下降;气温在11日14:00达到最大,主要受太阳辐射(根本能量来源)、地面辐射(直接能量来源)影响,所以温度变化的原因是太阳高度角是先变大后变小;大气逆辐射的强弱随气温而变化,应是先增加后减小。故选D。
下图为2021年某月某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回答21~23题。
21. 与东京相比,该日北京( )
A.气温较高 B.气压较高
C.风力较小 D.风向相近
D
[解析] 从图中看,北京距亚洲高压更近,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更大,气温可能更低;根据图中的等压线可读出,北京气压为1 024百帕,东京的气压在1 024至1 028百帕之间,东京的气压较高;从图中看,与东京相比,北京的等压线更密集,风力更大;图中北京和东京都位于高压中心的东侧,吹西北风,风向相近。故选D。
22. 该月最可能为( )
A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解析] 根据图中的等压线可看出,此时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势力强大,为北半球冬季,最可能为1月;4月和10月为季节转换时期,亚洲高压势力较弱;7月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势力强大。故选A。
23. 日本海维持高压系统存在的条件是( )
D
①副高控制时间长 ②纬度高,水温低 ③西北风,寒冷干燥
④海域封闭,易结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从图中看,日本海纬度高,水温低,海域封闭,易结冰,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②④正确;日本海的高压系统与副高无关,①错;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与西北风无关,③错。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
2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热带辐合带,又称赤道辐合带,是在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赤道槽内由南、北
半球的东北信风、东南信风或变向信风(季风)汇合而形成的狭窄的气流辐合区,也是多雨带。在30°E以西的非洲地区,由几内亚季
风与其他偏北风构成了热带辐合带。下图为非洲热带辐合带在一年中最南、最北的位
置分布图。
(1)指出甲图和乙图所属的季节,并分析几内亚季风的成因。(6分)
[答案] 甲图表示北半球冬季,乙图表示北半球夏季。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几内亚季风(或西南风)。
(2)概括30°E以西的非洲热带辐合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述该辐合带上多雨的原因。(6分)
[答案] 分布特征:一年中全部都位于北半球,呈南北来回摆动。原因:在非洲热带辐合带上,有来自低纬度地区的大量暖湿水汽,产生大范围的空气对流,水汽不断上升,形成厚厚的积雨云,常伴有雷暴、大风、多雨等天气现象。
(3)分析Q地气候的主要特点及成因。(6分)
[答案] 主要特点:夏季高温少雨(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带影响,从海洋带来暖湿气流,温和多雨。
2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寒冷干燥的极地大陆气团,形成于高纬冰雪覆盖的内陆地区,一般不会形成深厚
的云层和强降水,但当极地大陆气团穿越温暖开阔水域时往往会形成很厚的降雪云带,
在秋冬季大湖区下风向沿岸80千米范围内会形成间歇性暴风雪现象,称为大湖效应。北
美五大湖水域面积广,水体储量大,垂直温差显著,湖泊降雪效应强。下图为美国俄
亥俄州东北部2022年11月9日至14日降雪量分布。
(1)简述图示区域降雪量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答案] 降雪的空间分布不均衡;降雪带呈东北西南走向;查尔顿附近降雪量最大,向四周递减。
(2)推测地形因素对图示区域低温的影响。(6分)
[答案] 北部地势低缓,湖面广阔,利于冷空气南下;南部地势较高,对冷空气阻挡作用强;冷空气滞留时间长。
(3)观测发现冬季强风条件下该地区只能产生弱降雪,试分析原因。(6分)
[答案] 风速大,缩短风在湖面驻留的时间,热量补充少,垂直温差小;风速大,水汽补充少,云层薄;风速大,降雪带推移速度快,降雪时间短。
26. 读世界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说出图中M、N两地降水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答案] 全年少雨。M地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影响;N地处内陆,距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
(2)根据P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分析P地多洪涝灾害的原因。(6分)
[答案]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于夏季;位于两条大河的河口三角洲地区,上游水量大,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位于喇叭口形海湾内,受飓风活动影响,海水顶托,加剧洪涝灾害。
(3)说出A、B两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两地气候成因的差异。(8分)
[答案] 两地均为热带雨林气候。成因:A地位于赤道附近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全年高温多雨;B地纬度较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全年高温多雨。(共24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01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新乡期中]下图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关于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判断,错误的是( )
A.①是赤道低气压带 B.②是东南信风带
C.③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D.④是盛行西风带
B
[解析] 读图可知,①是赤道低气压带,②是东北信风带,③是副热带高气压带,④是盛行西风带。故选B。
2. 常年受①气压带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
D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①是赤道低气压带,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故选D。
[2023·南通模拟]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对一些地区气候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下图为某区域局部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 关于图中四处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①处因为近地面温度较低,空气下沉
B.②处暖湿气流上升,常出现阴雨天气
C.③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为西北风
D.④处空气因为堆积下沉,常形成高压
[解析] ①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因为高空空气聚集多,被迫下沉;②处暖湿的西风遇到冷干的极地东风,形成锋面,出现阴雨天气;③处气流为西南风;④处空气因为气温低,收缩下沉。故选B。
4. 若甲、乙位于大陆西岸,此季节两地之间的气候特征是( )
C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湿润 D.低温少雨
[解析] 据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为冬季,甲、乙之间为地中海气候,因此此季节气候特点为温和湿润。故选C。
[2023·泰州中学期末]下图为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 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
B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根据图示可以判断①表示北半球东北信风带,②表示北半球中纬西风带,③表示南半球东南信风带,④表示南半球中纬西风带。故选B。
6. 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
B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解析] 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其控制下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由于全年受上升气流的控制,又由于位于赤道附近,因此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
[2023·连云港海州中学期中]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7~8题。
7.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
替影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C
[解析] 图中①地受季风环流影响,②地常年处在西风带控制下,③地处在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下,④地常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故选C。
8. 关于图中所示季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A.北半球正值冬季 B.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
C.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 D.澳大利亚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解析] 图中南亚地区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为北半球的夏季,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故选B。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奔牛高中期末]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某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9~11题。
9. 该气候具有的典型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B.全年温和湿润
C.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D.雨热同期
A
[解析] 根据图示分布位置可知,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具有的典型特征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全年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是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的特点。故选A。
10. 与甲地区相比,造成乙地区该种气候类型分布较狭窄的最主要因素是( )
D
A.纬度位置 B.洋流 C.海陆轮廓 D.地形
[解析] 与甲地区相比,造成乙地区该种气候类型分布较狭窄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乙地区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山脉阻挡了西风东进。纬度位置、洋流、海陆轮廓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选D。
11. 该气候类型在乙地分布区域南端的纬度较丙地高,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B
A.山脉阻挡 B.海陆分布 C.海拔高低 D.大气环流
[解析] 该气候类型在乙地分布区域南端的纬度较丙地高,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丙地纬度较高区域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故选B。
[2023·天一中学期中]下图为大陆西岸甲、乙、丙三地全年气压带、风带控制时长示意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 甲地气候类型为(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B
[解析] 由图可知,甲地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故选B。
13. 丙地气候特点是( )
A
A.终年温和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终年高温干燥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解析] 丙地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是终年温和多雨。故选A。
[2023·苏州中学模拟]图a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b为图a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回答14~15题。
图a
图b
14. 下列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甲气压带位于南半球,其控制下温和湿润 B.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
C.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 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印度半岛夏季多雨
[解析] 由图中甲气压带两侧的风向可知,甲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西风带,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信风带。甲气压带位于北半球,其控制下的地区炎热干燥;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大多温和多雨;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印度半岛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影响,不受丁风带影响。故选C。
15. 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
A
A.苏州以东南风为主 B.格陵兰岛陆地冰川面积扩大
C.长江进入枯水季节 D.中国容易受到寒潮天气影响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大气环流为北半球,气压带位置偏北,反映的时段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苏州以东南风为主;夏季格陵兰岛陆地冰川面积缩小;此时长江进入洪水季节;中国在该季节容易受到暖锋天气影响。故选A。
16. [2023·长郡中学期末]读全球部分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a
图b
(1)图a中A气压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终年受A影响所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
_______,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2)图a中B气压带和C风带交替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与图①②③④
中的____(填序号)相符。
①
②
③
④
地中海气候
④
(3)根据图a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判断所示季节为北半球的____(填“冬”或“夏”)
季,该季节亚洲季风为图b中____(填“甲”或“乙”)所示,此季节南亚地区季风的风向为
________。
冬
甲
东北风
(4)南京的气候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该气候类型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当处于图b中图乙所示季节时,南京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
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高温多雨(共36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课程标准呈现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 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 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 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结合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说
出其特征,培养综合思维
2.结合地图,说明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培养区域认知
3.结合实例,指出主要气候区典型植被类型及其特征,培养
地理实践力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区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赤道附近),____________、刚果盆地、马来群
岛是世界主要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形成原因 全年处在______________的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气流
特征 ______________(全年皆夏,气温季节变化小,年平均气温在26 ℃
左右;全年多雨,分配比较均匀,年降水量大多在2 000毫米以上)
对自然景观的 影响 ①森林高大茂密,生物种类丰富;②土壤为砖红壤;③全年高温高
湿,化学风化强烈,风化壳厚度大
亚马孙平原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高温多雨
二、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区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地区,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
岸等地区都属于这种气候
形成原因 全年盛行______,受海洋暖湿空气的影响
特征 全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变化小;全年______,
冬雨较多,年降水量一般为700~1 000毫米)
对自然景观的 影响 ①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叶片宽阔,夏季盛叶,冬季落叶,
群落外貌上的季相更替明显;③树干和树枝皮层厚,以御冬寒
西风
湿润
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地中海气候
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主要分布区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以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还分布在
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好望角地区,以及
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和西南海岸等地
形成原因 夏季受________________控制,冬季受________控制
特征 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暖湿多雨
对自然景观 的影响 ①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②许多树木的叶子坚硬,叶片不大,
叶面多有“蜡质层”,常覆盖茸毛,有些植物的叶子甚至退化或缩小变成
刺;③森林上层乔木生长稀疏,林木也不甚高大,但林下常绿植物多,
生长茂密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图表点拨
教材第69页图315“新加坡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
①年温差小,且最冷月气温大于20 ℃。②月降水量较均匀,年降水量在1 500毫米以上。③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思维提升
赤道辐合带
赤道地区气流汇合上升的地带,也叫热带辐合带。热带辐合带由于高温高湿、气流辐合上升,利于对流云系发展,多雷阵雨。
试答 气压带: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地形:平原广阔,南面、北面有低缓的高原,东南信风、东北信风都可进入,受到山地抬升作用,降水丰富。洋流:平原向东开口,沿岸有暖流,大西洋上的暖湿气流可以长驱直入,一直到平原西边。
图表点拨
教材第70页图317“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从地理位置、地形等角度,解释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面积最广的原因。
连线生活 在卑尔根有个家喻户晓的笑话,有位游客问当地一名男孩何时会停雨,男孩答:“不知道,我只有十二岁。”这个笑话虽然夸张,但反映出卑尔根的气候特征,试解释这种特征的成因。
试答 卑尔根处于欧亚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图表点拨
教材第71页图318“伦敦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
①年均温在10 ℃左右,年温差较小。②各月降水量分配较均匀,年降水量一般为700~1 000毫米。③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连线生活 在学习气候的时候,小明说地中海气候在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这种说法正确吗?其背后的地理原因是什么?
试答 正确。一方面,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的大陆面积广泛,较其他地中海气候区面积大。另一方面,地中海沿岸没有大型的南北走向的山脉,这样冬季的西风可以广泛影响该地区,而南、北美洲的地中海气候区因为受大型的南北走向山脉的影响,使得冬季西风影响有限。
判断正误(1)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 )
×
(2) 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是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
√
(3) 在黄河主汛期时,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气候特点为温暖湿润。 ( )
×
(4) 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 )
×
(5) 所有森林类型中,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最丰富。 ( )
√
0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点一 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视角1 单一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情境探究
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进入森林之中,
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长着奇
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
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
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
结合材料探究:
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
汇聚成一座座美丽的绿色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
(1) 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提示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
(2) 探险者所游历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气候区?
提示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3) 我国存在热带雨林这种植被类型吗?
提示 存在。我国南部的海南岛以及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都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区域,这些地区存在热带雨林。
方法突破
1.气压中心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
2.风带性质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信风影响地区并非全都干旱
1.如果信风来自海洋,从海洋挟带温暖丰沛的水汽遇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则气候
湿润。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均是来自海洋的东南
信风在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下,挟带的暖湿水汽被山地抬升,形成多雨的热带雨林气
候。
2.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的原因:马来群岛四面环海,受海洋水汽
影响大。
应用体验
某地(图1)的M水库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明显,图2为该水库水量盈余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多年平均统计图。据此回答1~2题。
图1
图2
1. 推测该地所处的半球位置及气候类型( )
D
A.北半球 温带海洋性气候 B.南半球 热带沙漠气候
C.南半球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D.北半球 地中海气候
2. 图1中M水库储水量( )
A
A.3月份达最大值 B.6月份达最小值 C.9月份达年平均值 D.10月份达最大值
视角2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气候
情境探究
每年6—9月的非洲,由于降水的巨大差别,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无数角马、斑马、羚羊等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前往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国家公园,沿途狮子、花豹、鬣狗尾随,鳄鱼开始在狭窄的马拉河两畔聚集,准备分享即将到来的盛宴。
结合材料探究:
(1) 这里动物为什么会有季节性迁徙的特点?
提示 这里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草原上湿季水草丰美,干季草类枯黄。
(2) 这里的气候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 干季受信风带控制,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方法突破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热带气候有四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
候。
2.亚热带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
3.温带气候有3种:
①大陆东岸:温带季风气候。
②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大陆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
4.亚寒带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5.寒带气候:冰原气候、苔原气候统称为极地气候。
6.高原山地气候在热带、温带都存在。
应用体验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回答3~4题。
3. 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C
4. 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气压控制 D.高气压控制
D
探究点二 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
情境探究
图1为非洲最大岛屿。图2为岛上山脉西侧植被景观图,图3为岛上山脉东侧植被景观图。
结合材料探究:
(1) 指出马达加斯加岛上东西两侧植被景观的差异,并说明两侧对应的气候类型。
提示 东侧森林茂密,植被层次丰富,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草原面积广阔,为热带草原气候。
(2) 分析马达加斯加岛东侧降水多的原因。
提示 山脉东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沿岸暖流的影响,降水十分丰富,因此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方法突破
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表现及形成原因
气候 类型 分布 特殊表现 形成原因
热带 雨林 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东 部、澳大利亚东 北部沿岸、巴西 高原东侧沿岸、 中美地区东侧 不在赤道附 近,并非受赤 道低气压带控 制而形成 纬度上,这些地区均位于热带地区,属于热
带气候。这些地区均位于信风带的迎风坡,
加上受沿岸暖流的影响,降水十分丰富,故
形成雨林气候
气候 类型 分布 特殊表现 形成原因
热带 草原 气候 东非高原、南美 安第斯山区的高 原内陆地区(赤 道地区附近) 位于赤道附 近,形成热带 草原气候 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对流活动减弱,降水
减少,缺乏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温带 大陆 性气 候 南美巴塔哥尼亚 高原 位于西风带 上,且东靠海 洋,沿岸有暖 流经过,却形 成温带大陆性 气候 该地处于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东侧,位
于西风带的背风地带,盛行西风越过科迪勒
拉山系后,气流下沉,降水稀少
续表
气候 类型 分布 特殊表现 形成原因
热带 沙漠 气候 南美太平洋沿岸 5°S~20°S、非 洲索马里半岛沿 岸 不在副热带高 气压带控制之 下,形成热带 沙漠气候 南美太平洋沿岸——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寒
流具有减湿的作用。加上东南信风越过安第
斯山脉后,气流下沉,降水十分稀少,形成
热带沙漠气候。索马里半岛沿岸——冬季受
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
水少;夏季受离岸寒流(西南季风使表层海
水远离海岸,底层海水上泛成为寒流)和离
岸风的影响,降温减湿
续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来说,地带性分布的气候形成原因,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方
面进行分析;非地带性分布的气候形成原因,多从地形、洋流等方面进行分析。
应用体验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读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1~2题。
1. 下列有关利马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理论上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B.理论上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C.干旱是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干旱是受寒流影响的结果
D
2. 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A.气候类型不同,甲处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处为热带雨林气候
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
C.乙处气候是因其地处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
D.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气压带、风带的实际位置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复杂多变。下图是某季节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 图示M地的季节及盛行风向是( )
A.夏季 盛行西南风 B.夏季 盛行东南风
C.冬季 盛行西南风 D.冬季 盛行东南风
A
4.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非洲20°N部分地区时,该地区降水量并不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
C
A.大气对流运动弱 B.地表蒸发能力弱 C.大气水汽含量低 D.寒流减湿作用强(共26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三节 天气系统
01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下图为某同学通过网络获得的某城市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部分)。据此回答1~3题。
1. 周一时,与该城市在某天气系统中位置相似
的可能是( )
A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根据天气符号和未来三天气温的变化可知,该地经历了一次冷锋降水,周一为阴雨天气,说明其处在冷锋的锋后,左边为冷锋,右边为暖锋,甲位于冷锋锋后。故选A。
2. 下面描写天气的诗句与影响该城市这三天的天气系统相一致的是( )
A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解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故选A。
3. 下面各图与该城市未来三天气温、气压变化相符的是( )
甲
乙
丙
丁
D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该地周一处在冷锋过境时,周三处于冷锋过境后,因此该城市未来三天气温降低,气压升高,与丁图相符合。故选D。
[2023·常熟期中]下图为安徽省某日11时和20时天气形势图。据此回答4~5题。
4. 从14时到20时,合肥( )
C
A.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小 B.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大
C.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大 D.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小
[解析] 读图,从l4时到20时,合肥有冷锋过境天气,风向变化较小。等压线变密集,风力变大。故选C。
5. 根据图示信息可推测出( )
C
A.14时宿州气温比合肥高 B.14时宿州降水比合肥少
C.20时合肥空气质量好转 D.20时黄山受冷气团控制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14时宿州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比合肥低。冷锋降水在锋后,14时宿州降水比合肥多。20时合肥是雨后,空气质量好转。20时黄山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故选C。
[2023·南通期中]2022年9月,超强台风“梅花”造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面积受灾。据此回答6~7题。
6. 台风“梅花”对江苏的影响是( )
C
A.南通数周内涝 B.沿海滑坡多发 C.夏热短暂消退 D.灾损南轻北重
[解析] 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等灾害,可能会导致南通短时间内涝;沿海地势落差小,滑坡较少;台风可缓解旱情和高温酷暑,使夏热短暂消退;江苏南部经济比北部发达,灾害损失可能更大。故选C。
7. 表示台风“梅花”天气系统示意图的是( )
B
A.&1& B.&2& C.&3& D.&4&
[解析] 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A气流顺时针辐散,为反气旋;B气流逆时针辐合,为气旋;C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为冷锋;D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为暖锋。故选B。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时的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8~10题。
8. 若①地此时为晴朗天气,则控制①地的天气系统为(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B
[解析] ①地为晴朗天气,则该地为下沉气流、高压中心,从气流状况看为反气旋。故选B。
9. 若①地为低压中心,②地为高压中心,则图中所示区域可能存在锋面的是( )
B
A.a B.b C.c D.d
[解析] 锋面一定形成在低压中心,锋面附近为低压槽,若①地为低压中心,②地为高压中心,则b为低压槽,a、c、d均为高压脊。故选B。
10. 若①地为高压中心,②地为低压中心,则图中b地的风向为( )
D
A.偏西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南风
[解析] 依据确定风向的方法,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当①地为高压中心,②地为低压中心时,b地为偏南风(接近正南风)。故选D。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无锡期中]31 ℃、32 ℃、33 ℃!2020年立冬节气过后,长江流域部分地区的气温仍突破了30 ℃!专家表示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上称为“锋前增温”,是冷空气入侵前的“热身”。如图为2020年11月18日8时我国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 发生“锋前增温”现象可能性最大的地方是( )
B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冷锋锋前为暖气团,暖锋锋前为冷气团,因此“锋前增温”的区域应是冷锋锋前。图示为锋面气旋,甲、乙之间为冷锋,丙、丁之间为暖锋,北半球南部为暖气团、北部为冷气团,所以乙位于冷锋锋前。故选B。
12. 有关“锋前增温”现象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C
①暖气团受挤压集聚增温 ②天气晴好,大气辐射增温 ③偏南风带来暖气流增温 ④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冷锋过境,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受挤压集聚增温,①正确;天气晴朗与“锋前增温”无直接关系,②错误;风由高压吹向低压,乙地形成偏南风,从低纬吹来的偏南风温度较高,③正确;11月为北半球冬季,此时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影响不大,④错误。故选C。
[2022·南京九中期中]2019年11月25日,江苏南京迎来了第一场小雪。下图为南京市11月20—30日气温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 导致该地此次降雪的天气系统是( )
C
A.暖锋 B.气旋
C.冷锋 D.准静止锋
[解析] 据图可知,江苏此次降雪发生于冬季且伴随着气温下降,故判断为冷空气南下,为冷锋系统过境导致。故选C。
14. 与25日相比,26日气温更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强冷空气影响 ②融雪消耗热量 ③地面辐射强 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降低;融雪会消耗热量,气温降低,①②正确;地面有积雪覆盖,接收的太阳辐射少,因此地面辐射弱;若大气逆辐射强,则气温会更高,③④错误。故选A。
[2023·侯集高中期中]某月10—12日有一自东向西移动的天气系统,下图分别示意该天气系统在海洋和陆地的海平面气压状况(单位:hPa)。据此回答15~16题。
15. 该气压系统出现的月份及c、d处的风向分别是( )
A.2月份 西北风、西南风 B.8月份 东北风、西南风
C.1月份 西北风、东南风 D.7月份 西南风、西北风
A
[解析] 根据图中风向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南半球的低压系统,主要出现在夏季,c、d处的风向分别是西北风、西南风。故选A。
16. 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①12日甲出现在大陆上,10日乙出现在海洋上 ②10日甲出现在海洋上,12日乙出现在大陆上 ③造成a、b两地风向偏转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摩擦力 ④造成a、b两地风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 从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判断,甲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大于乙,说明摩擦力大,故推测乙10日先出现在海洋上,12日自东向西移动后,甲出现在大陆上。该天气系统自东向西移动,分别在海洋和陆地上移动,因此摩擦力大小发生了变化,而纬度没有变化,因此地转偏向力不变。故选D。
[2023·丹阳高中期中]当喷气式飞机飞过9千米以上或气温在-50 °C以下的高空时,其尾部经常出现纯白色的尾迹,被称之为“航迹云”。下图为某城市附近的航迹云景观图。据此回答17~19题。
17. 最容易观察到航迹云的天气系统是( )
B
A.冷锋过境 B.冷高压控 C.台风过境 D.热低压控制
[解析] 冷锋过境,暖湿气团抬升,水汽易凝结成云,形成幕状云,难以见到航迹云;冷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空气湿度小,天气晴朗,可以在晴朗的天空下看到飞机尾部经常出现纯白色的尾迹,即航迹云;台风过境,风力强劲,积雨云密布,多特大暴雨,不会出现航迹云;热低压控制下,气流上升,形成较厚云层,不易看见航迹云。故选B。
18. 航迹云的形成多是因为飞机飞过,其尾部( )
C
A.降低了气温 B.增强了扰动 C.增加了水汽 D.增加了凝结核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当喷气式飞机飞过9千米以上或气温在-50 ℃以下的高空时,其尾部经常出现纯白色的尾迹,被称之为航迹云,因此航迹云形成于对流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拔越高,对流层气温越低,而此时飞机飞行使用的燃料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在高空低温的作用下,尾部喷出的水蒸气凝结成微小的水滴和冰晶,看起来就像云;飞机燃料会产生热量,使气温升高。飞机飞行引起的扰动有限,不足以促成云的形成;云是液体小颗粒,仅靠增加凝结核难以形成云。故选C。
19. 航迹云的集中出现可能导致( )
D
A.降水增加 B.雾霾增加 C.热岛效应减弱 D.日温差减小
[解析] 航迹云出现的高空,海拔高,云量有限,不会对降水产生影响;航迹云出现在高空,不会对近地面雾霾天气产生影响;航迹云集中出现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可能会增强热岛效应;航迹云集中出现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航迹云使白天气温上升慢;航迹云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使夜晚气温下降慢,会减小日温差。故选D。
20. 下图示意某年1月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锋面的形成过程。
[答案] 冬季高纬度大陆气温低,冷气团势力强,风速较快,冷气团南下与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
(2)预测山东省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答案] 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风力增强,降水概率增加;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降低。
(3)在下图中分别画出甲天气系统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
[答案] &5& &6&(共53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三节 天气系统
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课程标准呈现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 (气旋)、高压(反气旋) 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 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 成因 1.结合图表资料,说明气团、锋面系统、高(低)气压
的概念、分类和结构,培养区域认知
2.结合实例,分析典型的天气现象及成因,培养综合思
维
3.结合天气图,分析天气特点及天气形势,解释某些天
气现象,培养地理实践力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锋的形成
1.气团: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____________等物理性质
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气团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2.锋
温度、湿度
(1)______:冷暖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中间的________。
(2)______: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
(3)锋: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锋面两侧空气的______、湿度、气压都有明显的
差异,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现象。
(4)分类: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__________,可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和
___________等。
锋面
交界面
锋线
温度
移动方向
准静止锋
3.锋与天气
(1)冷锋和暖锋
分类 冷锋 暖锋
图示
形成 ____气团主动向____气团移动 ____气团主动向
____气团移动
暖气团 的运动 被迫抬升 徐徐爬升
图例
冷
暖
暖
冷
分类 冷锋 暖锋
天气 过境 前 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 朗(暖气团控制) 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 朗(冷气团控制) 过境 时 可能出现________天气 多形成____________ 过境 后 气温和湿度骤降,气压升高, 天气转好(冷气团控制)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 晴(暖气团控制) 雨、雪
连续性降水
续表
(2)准静止锋
准静止锋 江淮准静止锋 昆明准静止锋
图示
图例 形成原因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 长时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徘徊 南下冷空气遇到云贵高原阻挡,冷锋面在昆明
和贵阳之间准静止下来形成的
准静止锋 江淮准静止锋 昆明准静止锋
出现时间 6—7月(初夏) ________
对天气的 影响 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一个 月左右的梅雨天气 云贵高原东北侧(贵州省),阴雨寒冷,常有
冻雨天气;西南侧(云南省)晴朗温暖
冬半年
续表
二、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1.低气压与高气压
(1)低气压: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______四周气压的区域。
(2)高气压: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______四周气压的区域。
低于
高于
2.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北半球气旋(A)、反气旋(B)的形成及天气示意
天气系统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气压中心 高气压中心
垂直气流 ______ 下沉
低空气流 向中心辐合,北半球________, 南半球相反 向四周______,北半球顺时针,
南半球相反
天气现象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
上升
逆时针
辐散
三、锋面气旋
北半球锋面气旋示意图
1.概念:气旋常常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
2.分布:经常出现在______地区。
3.特点:从平面看,北半球锋面气旋气流呈________方向旋转,中心气压最低,
自中心向前方伸展出一条暖锋(乙),向后方伸展出一条冷锋(甲)。A处是暖空气,
B、C处为冷空气。
思维提升
①比较而言,冷气团温度低、湿度小、气压高,而暖气团温度高、湿度大、气压低。
②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地区多晴朗天气,冷暖气团的交汇处,会出现天气变化。
图表点拨
教材第80页图334“冷锋及其天气示意”
冷气团是主动气团,暖气团被迫抬升,降水主要集中在冷气团一侧,即锋后区域。
中纬
逆时针
图表点拨
教材第81页图336“暖锋及其天气示意”
暖气团主动爬升,冷气团被迫后退,降水主要集中在冷气团一侧,即锋前区域。冷锋和暖锋的冷气团均位于交界面下界,暖气团位于上界。
易错易混
并非所有的锋面均能形成锋面雨。这是因为锋面雨的形成是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因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云雨。如果暖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小,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未达到饱和状态,则不易有水汽凝结,也就无法形成降水。
试答 华北地区。春季受高气压控制,降水稀少,形成“春雨贵如油”的情况;夏季受锋面雨带影响,降水丰富,形成“夏雨遍地流”的情况。
思维提升
(1)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在一个地方徘徊不前,锋面来回摆动,并非静止不动。(2)准静止锋降水区域位于冷气团一侧。
连线生活
“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主要指我国哪个地区?形成该现象的天气系统主要是什么?
判断正误
(1)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持续一个月左右的阴雨天气,是由暖锋造成的。
( )
×
(2) 冷锋的降水集中在锋前。 ( )
×
(3) 暖锋过境时带来狂风暴雨天气。 ( )
×
(4) “一场春雨一场暖”中,春雨是暖锋影响的结果。 ( )
√
易错易混
高压脊和低压槽
①高压脊和低压槽都是气压中心周围等压线向外凸出部位;②低压槽的等压线凸向气压高值方向,高压脊的等压线凸向气压低值方向。
提示
南半球气旋
南半球反气旋
填图绘图
根据教材第83页图338“北半球气旋(左)、反气旋(右)的形成及其天气示意”绘制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示意图。
连线生活
“秋老虎”是指我国民间立秋(8月8日前后)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7~15天。请指出“秋老虎”的成因。
试答 “秋老虎”主要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立秋过后,副热带高气压带波动式南退,南退的副热带高气压带重新控制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其控制下,连日晴朗、日照强烈,再次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故称其“秋老虎”。
图表点拨
教材第85页图340“北半球锋面气旋示意”,思考有没有锋面反气旋。
试答 没有。锋面是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在气旋中,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时,冷暖气团可能相遇,从而形成锋面气旋;而在反气旋中,水平气流是由中心向四周辐散的,因此冷暖气团不可能相遇,也就无法形成锋面。
判断正误
(1) 北半球高气压东侧吹东南风,西侧吹西北风。 ( )
×
(2) 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其东侧为冷锋、西侧为暖锋。 ( )
×
(3) 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 ( )
×
(4) 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是受反气旋控制形成的。 ( )
√
(5) 气旋中心以垂直上升气流为主。 ( )
√
0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点一 锋与天气
视角1 冷锋、暖锋与天气
情境探究
下面是《水浒传》“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对天气状况的描写。
“其时正是仲冬天气,时候正冷,连日彤云密布,朔风乱吼。”“当晚彤云四合,纷纷雪下,吴用已有计了。”“是夜雪急风严,平明看时,约有二尺深雪。”下图为冷锋、暖锋天气示意图。
甲
乙
结合材料探究:
(1) 材料描写的是冷锋过境还是暖锋过境?图中能正确反映这次天气过程的是甲图还是乙图?
提示 冷锋过境。甲图。
(2) 根据材料总结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变化状况。
提示 刮风,阴天,降温,出现雨雪天气,天气变化剧烈。
方法突破
1.冷、暖锋的五大判断方法
2.冷暖锋风力对比
(1)冷锋过境时风力较大。因为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且锋面移动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一致,增强了锋面附近的风力。
(2)暖锋过境时风力较小。暖锋附近水平气压梯度力也是由冷气团指向暖气团,但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暖锋锋面移动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削弱了风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潮的危害与减灾措施
(1)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减灾措施
①发布准确的寒潮预警;②海上船只及时返航;③事先对农作物、牲畜群等做好防寒
准备。
应用体验
某天气系统过境后,家住我国南方的刘老师打开手机中的天气预报软件,获得了当地从“昨天”到接下来几天的天气资料。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所示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B
2. 关于图中所示各日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A.“昨天”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B.“今天”风力较小
C.周二昼夜温差较大 D.周二白天洗车店生意较好
视角2 准静止锋与我国雨带的推移
情境探究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梅雨是指初夏出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至日本南部雨期较长的阴雨天气。此时,由于长时间的阴沉多雨天气,家中器物容易发霉,民间亦称为“霉雨”。初夏,正值我国江南梅子黄熟时节,故称为“梅雨”。梅雨是东亚夏季风向北阶段性推进的独特产物,是东亚地区独有的天气现象,梅雨季也是我国季风性降水显著的季节。
结合材料探究:
(1) 指出形成“梅雨”的天气系统。
提示 准静止锋。
(2) 结合材料归纳“梅雨”季节的天气特点。
提示 阴雨连绵、日照时数少、多云、风力较小等。
(3) 在我国哪些地方还有类似的阴雨连绵的天气?
提示 华南地区、云贵高原及天山北坡。
方法突破
1.锋前、锋后的判断
如甲图中,锋面是向B一侧移动的,因此B一侧为锋前,A一侧为锋后。乙图中锋面是向D一侧移动的,因此D一侧为锋前,C一侧为锋后。在天气符号图中,三角形或半圆形符号标在锋线的哪一侧,则哪一侧为锋前,另一侧为锋后,如丙图中E在锋前,F在锋后。
2.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可以归纳为“三停”“两跳”“一退”,如下图所示。
锋面雨带移动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天山准静止锋:指来自西伯利亚和北大西洋的不太强的冷气团进入准噶尔盆地后,
被天山阻挡,使冷锋停滞不前,常形成地形锋性质的天山准静止锋,造成阴雾或微雪
天气。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降水较多就与天山准静止锋活动有关。
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的暖湿偏南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带。
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并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
高压位置的季节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3.锋面雨带推移异常带来的影响
(1)正常年份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南方雨季长,降水多。
(2)异常年份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的影响。
①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快,易出现北涝南旱。
②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慢,易出现北旱南涝。
应用体验
梅雨,因处于江南梅子的成熟期而得名,是指每年6、7月份东南季风带来太平洋
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和韩国南部等地时,
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现象。它的形成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及位置密切相关。下图为
2020年梅雨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逐日变化图。据此回答3~4题。
3. 图中2020年副热带高压位置对梅雨的影响为( )
C
A.减弱 B.空梅 C.增强 D.先强后弱
4. 2020年7月中下旬,我国江淮地区的天气多为( )
C
A.连日高温 B.台风频繁 C.连绵阴雨 D.风和日丽
探究点二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情境探究
2022年第3号台风“暹芭”于6月30日上午8时在南海生成。7月2日15时,“暹芭”被中央气象台认定以台风级强度(12级,35米/秒)在广东电白沿海登陆,成了2022年登陆中国的首个台风,对我国沿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结合材料探究:
(1) “暹芭”属于哪种天气系统?
提示 强热带气旋。
(2) “暹芭”登陆会带来哪些影响?
提示 不利影响:狂风、暴雨、风暴潮等灾害;诱发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造成交通阻碍、通信受损、房屋倒塌等。
有利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缓解干旱,对夏季高温天气起到缓解作用;增加捕鱼产量;等等。
方法突破
1.低气压与高气压的对比分析
2.锋面气旋与天气图判读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其结构图(北半球)如下图所示:
判读上述锋面气旋结构图,应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锋面的位置: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
(2)锋面的类型与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左右手记忆气旋、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大拇指朝向表示垂直气流方向,其余四指弯曲表示水
平气流方向。
2.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
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其中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
风。不同地区对台风的称谓不一样,例如有“台风”“热带风暴”“飓风”“碧瑶风”“气旋性
风暴”等。
3.台风的危害
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种灾害引起,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
特点。
续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减灾措施
①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②做好台风过境前的准备;③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律体
系;④营造沿海防护林;⑤提高公众的减灾意识。
续表
应用体验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11时的天气状况形势图。读图,回答1~3题。
1. 图示地区所在半球及可能位于高压脊附近的分
别是( )
A.南半球 X B.北半球 L
C.南半球 Y D.北半球 Z
D
2. 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MN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
A
A.&1& B.&2& C.&3& D.&4&
3.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可能出现风雨交加现象的是( )
C
A.① B.② C.③ D.④(共21张PPT)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第1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01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江苏学测模考]下图为某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风向图。据此回答1~2题。
1. 该图所示气压场最可能位于( )
A.北半球低纬近地面
B.南半球中纬近地面
C.北半球中纬高空
D.南半球中纬高空
C
[解析] 图中显示的风向向右偏,且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再结合气压值可知,该气压场应位于北半球中纬高空。故选C。
2. 对图中虚线方框部分的分析正确的是( )
D
A.甲为地转偏向力、乙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B.甲为水平气压梯度力、乙为摩擦力
C.甲为惯性离心力、乙为地转偏向力 D.甲、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析] 图中甲、乙分别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高空自由大气在水平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可以忽略,因此当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状态时,即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故选D。
读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图,回答3~4题。
3. 若P地的风向为①,则P、M两地气压( )
A.P>M B.P<M C.P=M D.无法确定
A
[解析] 风是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的水平运动,若风向为①,则P地的气压值高于M地。故选A。
4. 若气压P<M,则P地的风向可能为( )
C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若气压值P<M,则气流是由M地吹向P地,南、北半球偏转方向不同,因此风的方向在北半球为③,在南半球为④。故选C。
[2023·宿迁高一期末]读北半球甲、乙两地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 图示C处风的形成受到的力有( )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地转偏向力 ③摩擦力
④惯性离心力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
D
[解析] 图中C处为高空风,高空风主要受两个力的作用,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故选D。
6. C处风向为( )
D
A.南风 B.西南风 C.东风 D.西风
[解析] 高空风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图示地区为北半球,风由高压B指向低压A,向右偏转,最终与等压线平行,故可判断为西风。故选D。
读非洲大陆沿某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上空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7~8题。
7. 图示各地气压带、风带中( )
A.①是东北信风带
B.②是中纬西风带
C.③是赤道低气压带
D.④是极地高气压带
C
[解析] ①位于30°N附近,盛行下沉气流,是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③位于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是赤道低气压带;②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带,④是南半球中纬西风带。故选C。
8. 关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①地气温低,导致空气下沉
B.②地是空气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形成东南风
C.③地气温高,导致空气膨胀上升
D.④地是空气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形成东北风
[解析] ①地位于副热带地区,由高空空气聚集下沉形成;②地位于北半球的低纬度,为东北信风带;③地位于赤道附近,赤道地区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④地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为西北风。故选C。
[2023·常州高中期中]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据此回答9~10题。
9. 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 )
C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①⑤⑥ D.④⑤⑥
[解析] 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容易带来降水,西风带较为多雨。
10. 能够正确表示气流②运动模式的是( )
C
A.&1& B.&2& C.&3& D.&4&
[解析] ②处为北半球高空,气流向北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在北纬30°附近高空偏转成西风。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泰州中学检测]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和高空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 理论上,c、d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风向
为( )
C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高空大气水平运动过程中,一般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最终的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图中在高空的气流应由c流向d,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最后的风向为③。故选C。
12. Q点的空气作水平运动时,该风是( )
D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解析] Q点在近地面,空气水平运动时(a处为高气压区、b处为低气压区,气流由a流向b)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的夹角,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Q点的风应为西南风。故选D。
[2023·苏州中学期中]下图为沿20°E经线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图。据此回答13~15题。
13. 若下图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其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a地高低
空等压面及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
C
A.&5& B.&6& C.&7& D.&8&
[解析] 由经纬度可知,该大陆是非洲大陆,a地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较南、北两侧地区气压高,近地面等压线向上弯曲,盛行下沉气流。
14. 能代表图中c风带的风向为( )
D
A.&9& B.&10& C.&11& D.&12&
[解析] c风带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信风带,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东北风。
15. 下列关于b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受信风带与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
C.冬季盛行西南风 D.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解析] b地地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16. [2023·大桥实验期中]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
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若甲、乙风向
相同,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A.甲、乙风带的风向是东北风
B.甲、乙中必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
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
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
[解析] 由图可知,丙地盛行下沉气流,为高气压带,若甲、乙风向相同,则丙地为极地高气压带,甲、乙属于同一极地东风带,南半球为东南风,北半球为东北风;北半球夏季,北半球风带向高纬移动,南半球风带向低纬移动。
[2023·扬州中学期中]“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可怖,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回答17~18题。
17. 文字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D
A.欧洲西部 B.非洲南部 C.中国西北 D.马来群岛
[解析] 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没有季节变化,可能是热带或寒带。欧洲西部、中国西北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说明有降雨,没有风,非洲南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该现象最可能出现在马来群岛,马来群岛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无风。
18. “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的原因可能是( )
A
A.位于赤道无风带 B.雨、烟受重力作用 C.地转偏向力为零 D.受人为因素干扰
[解析] “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的原因可能是位于赤道无风带,大气对流上升到高空,遇冷形成降雨。受重力作用不是烟垂直升起原因。地转偏向力只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雨、烟的垂直运动特点,与人为因素干扰无关。(共34张PPT)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第1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课程标准呈现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1.结合示意图,认识风向和风力的大小及风形成的原
因,培养区域认知
2.结合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分布,培
养综合思维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大气的水平运动
1.气压梯度:是指单位距离间的________。
2.风: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______运动。
3.作用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________等压线,指向______。
(2)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______,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______,对风有阻碍作用,可降低风速。
气压差
水平
垂直于
低压
垂直
相反
4.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的比较
项目 作用力 风向 图示(北半球)
高空中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 ___________________ 与等压线______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 偏向力、______力 与等压线之间成 一______
地转偏向力
平行
摩擦
夹角
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影响因素: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
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____________。
2.影响: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______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
重要影响。
地转偏向力
水热
3.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填图绘图
绘制图中A点(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并在图中标出水平气压梯度力(F1)、地转偏向力(F2)、摩擦力(F3)。
提示 绘图略。南半球向左偏转,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向东,风向指向东北,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指向西北。
连线生活 根据天气预报中出现的风向标如何判断风向和风力等级?
风向示意图
试答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如东北风是从东北吹向西南的风。风向用风矢表示,风矢由风向杆(指出风的方向,有8个方位)和风羽(数量越多,风力越大)组成。根据风对地面上物体的作用力,风的大小分为多个等级,简称风级,如下图。
思维提升
大气环流特点
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规律性、长期性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也是判断某一大气运动形式是不是大气环流的依据,如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
图表点拨
教材第62页图37“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①气压带的成因归为两类:一类是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热力原因);另一类是由于气流被迫上升或堆积下沉而引起的(动力原因)。 ②各气压带的性质取决于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即上升和下沉,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则为高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的区域,则为低气压带。
判断正误(1) 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对称分布。 ( )
√
(2)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动力。 ( )
√
(3) 南半球盛行西风带的风向是西南风。 ( )
×
(4) 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表明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小。 ( )
×
(5) 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南北纬60°附近。 ( )
×
(6)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风力较小。 ( )
√
0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点一 大气的水平运动
情境探究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
——《黄土高坡》
结合材料探究:
(1)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提示 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上升和下沉→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风。所以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受热不均。
(2) 风向是由什么决定的?
提示 风向与空气运动过程中所受到力的作用有关。
(3) 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风向有何差异?为什么?
提示 高空中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方法突破
1.风向的判断
(1)作图法
第一步:作水平气压梯度力。
过某点作垂直于等压线的箭头,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即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判断风向。
根据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近地面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偏转30°~45°,高空偏转90°。下面为北半球某点近地面风向的判断。
(2)左右手法则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体方法: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四指指向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风向。高空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夹角。下图为北半球某点近地面风向的判断。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高空中的风与近地面的风风向的差异主要是因摩擦力不同而引起的。随着海拔升
高,摩擦力减小,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来越小,直至平行于等压线。
2.风压定律:背风而立,北半球高气压中心在右侧(高空)或右后方(近地面);背
风而立,南半球高气压中心在左侧(高空)或左后方(近地面)。
3.狭管效应: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
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
应用体验
[2023·江苏南京期末]右图为某地近地面风的受力状况及风向示意图,①②③④为等压线。读图,回答1~2题。
1.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地转偏向力 B.该风向为东北风
C.此图为南半球风向图 D.等压线数值①<②<③<④
B
2. 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均影响风速
B.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使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C.大气水平运动的方向由低气压流向高气压
D.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下图为某时刻近地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回答3~4题。
3. X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D
4. 图中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X地 D.丙地
C
探究点二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情境探究
在依靠帆船的年代,平静无风船就不能前行。相传,在发现“新大陆”后,欧洲至美洲运输马匹的帆船航行到副热带海区时,接连几周平静无风,帆船停滞不前,因淡水和粮食不足,船员被迫将船上部分马匹投入大海,以减轻负荷。后来,人们就把副热带高压所在的纬度带叫作“马纬度”。而南纬40°~60°海域轮船常遇到平均7级至8级的大风和波高3米至4米的海浪,行船危险系数较高,常被称为“魔鬼西风带”。
结合材料探究:
(1) 常说海上无风三尺浪,为什么“马纬度”上风这么少?
提示 大气以垂直运动为主,盛行下沉气流。
(2) 说出“魔鬼西风带”的风向及风力大的原因。
提示 风向为西北风。风力大的原因:南纬40°~60°盛行西风,海面宽阔,缺少陆地的阻挡;海面摩擦力小。
方法突破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特征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的形成
①热力型成因:与气温有关。气温高,气压低,如赤道低气压带;气温低,气压高,如极地高气压带。
②动力型成因: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沉,则气压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上升,则气压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所示。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①记忆——看纬度位置:0°、30°、60°、90°纬线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相间分布,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其位置大致是7月偏北,1月偏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赤道、南北纬30°和60°地区都没有风,是因为它们是气压带,盛行上升和下沉
气流。
2.信风带风向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3.风带的名称不意味着此风带的风向就完全是该风向,只能说以该风向为主。
应用体验
下图为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正
确的是( )
A.a为东北信风带
B.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c为东南信风带
D.d为极地东风带
B
2. 下列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
B.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的
C.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相遇
D.东北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相同
下图是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 图中气压带为( )
A.赤道低气压带 B.极地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D
4. 下列判断和推论,正确的是( )
A.气压带②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
B.风带③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的
C.在风带③,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
D.风带①的气流性质为寒冷干燥
B(共26张PPT)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第2课时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01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溧水中学月考]读某地区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1~2题。
1. 图示月份可能是( )
A.1月 B.3月 C.7月 D.9月
A
[解析] 图中气压带位于30°附近,风向为东北风,应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此时气压带、风带南移,应为北半球冬季,最可能是1月份,3、9月份气压带、风带在南北半球对称分布,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故选A。
2. 图示气压带、风带为( )
B
A.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南信风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西风带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气压带、风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故选B。
[2023·海门中学期中]下图为气压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 下列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上升气流
D.30°~40°盛行西南风
D
[解析] 由甲图中的纬度分布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应为冬季。0°~20°受东北信风带的影响,盛行东北风;20°~30°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30°~40°受西风带的影响,盛行西南风。
4. 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B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解析]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30°附近;另外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此时乙图中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30°N以北,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判断是北半球的夏季,甲图中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30°N以南,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是北半球的冬季。
[2023·苏大附中期中]下图为季风区地理分布图。据此回答5~6题。
5. 季风成因与信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一组是( )
C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②为东亚冬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与信风带季节移动无关。
6. ①季风盛行时( )
A
A.几内亚湾北部盛行西南风 B.南亚处于一年中的旱季
C.澳大利亚西北部草木茂盛 D.天山牧民在山麓放牧
[解析] ①为南亚夏季风,该季风盛行时,北半球为夏季,几内亚湾北部盛行西南风;南亚处于一年中雨季;澳大利亚为秋冬季,西北部草木凋敝;夏季炎热,天山牧民在山坡放牧。
[2023·海门中学期中]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据此回答7~9题。
7. 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西北风 B.7月、西北风
C.1月、东南风 D.7月、东南风
A
[解析] 根据图中北半球的风向可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说明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为1月份,M位于东亚,此时为西北风;7月份,东亚风向从海洋吹向陆地,与图中风向不符合。
8. 图示时刻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C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解析]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1月份,欧亚大陆为高压,因此被切断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附近陆地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因此,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不容易被陆地切断;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低气压切断,而此刻为1月份。
9. 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B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形的影响 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解析] M位于欧亚大陆,1月大陆气温低,形成高压,海洋气温较高形成低压,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M处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地形、沿海洋流运动不会导致M地的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如皋期末]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 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 )
C
A.东南风、西北风 B.东南风、西南风
C.东北风、西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
[解析] 结合图中纬度可知,甲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风向为东北风,乙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故选C。
11. 图示季节( )
B
A.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B.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
C.印度洋北部及其南亚地区盛行东北风 D.非洲南部的草原区高温多雨草木葱绿
[解析] 图中显示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为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发生在北半球冬季,A错误;夏季东南亚盛行东南季风(夏季风),B正确;北半球夏季印度洋北部及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C错误;非洲南部的草原为旱季,D错误。故选B。
[2023·常熟中学期中]哈马丹风被称为“非洲魔鬼”,是一种像火一样的干热风,北非当地人非常惧怕它。每年的一段时期,哈马丹风会吹向几内亚湾沿岸,给这里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下图示意哈马丹风。据此回答12~13题。
12. 哈马丹风盛行的时期是( )
D
A.5月—10月 B.6月—9月 C.10月—次年4月 D.11月—次年3月
[解析] 根据材料“每年的一段时期,哈马丹风会吹向几内亚湾沿岸”判断,这一股风应为东北信风,当太阳直射点移到赤道以南时,东北信风会影响到几内亚湾沿岸,时间是每年的11月—次年3月。故选D。
13. 哈马丹风的发源地是( )
C
A.地中海 B.几内亚湾 C.撒哈拉沙漠 D.阿拉伯半岛
[解析] 根据材料“是一种像火一样的干热风”和该时期东北信风的影响范围判断,哈马丹风的发源地是干热的撒哈拉沙漠。故选C。
[2023·横林高中期中]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据此回答14~16题。
14. 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D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解析]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因而形成季节不同的风向。高原表面植被少,则其季节变化对风向影响小。
15. 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 )
B
A.a、b B.b、c C.c、d D.a、d
[解析] 夏季高原面比周围大气升温快,在高原面上形成低气压中心,则风由周围吹向高原。故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图中a、d表示冬季风。
16. 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
C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
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
[解析] 图示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冬夏季风风向一致,则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2023·南通中学期中]下图为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hPa)的时空分布状况。其中,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据此回答17~19题。
图甲
图乙
17. 从多年平均状况看,40° N附近冬季风影响时间为( )
C
A.3个月 B.5个月 C.7个月 D.8个月
[解析] 明确图中数字为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如果为“+”,说明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陆地为高压,盛行冬季风。结合图甲可知,40° N气压为“+”共7个月,说明该地冬季风影响时间为7个月。
18. 从多年平均状况看,50° N风力最小的时间是( )
B
A.4月 B.5月 C.7月 D.11月
[解析] 图甲中陆地与海洋气压差为0时,正好是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时期,此时风力最小。图示50° N附近每年5月、9月气压差为0左右。
19. 图乙年份,我国主要表现为( )
C
A.冬季气温偏高 B.夏季气温偏高 C.降水南涝北旱 D.降水南旱北涝
[解析] 图乙与图甲相比,冬季气压差增大,说明冬季风增强,气温偏低;夏季气压差减小,说明夏季风减弱,则雨带位置偏南,会导致南方降水增多、北方降水减少,呈现南涝北旱态势。(共32张PPT)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第2课时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课程标准呈现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 压带、风带的分布 1.结合资料,说明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原因,认识主要大气活
动中心,培养区域认知
2.结合示意图,归纳气压带、风带移动的规律,指出海陆分布
与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关系,培养综合思维
3.搜集资料,分析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说明季风环流的分布
及成因,培养地理实践力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移动范围:10°左右,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
规律:气压带、风带随____________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
夏季____移,冬季____移。
太阳直射点
北
南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北半球
①冬季:北半球的__________气压带被大陆上的高气压所切断,尤以__________
(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
留在海洋上。
②夏季:北半球的__________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低气压所切断,其中__________
(又称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2)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的纬向分布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
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__分布。
副极地低
亚洲高压
副热带高
亚洲低压
带状
3.季风环流
(1)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2)因素:__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3)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__________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4)亚洲的季风环流
地区 东亚 东南亚、南亚
冬季 季风 ______季风 ______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 季风 ______季风 ______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
的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洲东部
西北
东北
东南
西南
图表点拨
教材第64页图39“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分布。②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③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
连线生活
《神泉赋》中“六合萧条,严霜凛冽”是对我国冬季风的描述,指出造成我国冬、夏季风向不同的根本因素。
试答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能力提升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陆地的比热容比海洋小得多,陆地升温、降温快,而海洋升温、降温慢。因此,夏季陆地比海洋升温快,气温比海洋上高得多,形成热低气压区;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却降温快,气温又比海洋上低得多,形成冷高气压区。
图表点拨
教材第65页图310“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和图31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①北半球的气压呈块状分布,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②北半球大陆面积较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下垫面性质比较单一,气压带几乎未被切断,特别是30°S以南地区。
判断正误
(1) 南亚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 ( )
√
(2)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 )
×
(3) 冬季欧亚大陆上形成高气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 )
×
(4)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海陆风的主要原因,亚洲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
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其东部的季风是世界最显著的海陆风。受
海陆分布的影响,地球表面的气压带不能呈明显的带状分布。 ( )
√
(5) 南亚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
右偏转而形成的。 ( )
√
0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点一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情境探究
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
结合图片探究:
(1) 图示气压分布状况为北半球什么季节?依据是什么?
提示 北半球冬季。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形成势力强劲的高气压,同纬度海洋上为低气压。
(2) 图中A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哪个气压带被该气压中心切断?
提示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气流下沉,大陆上形成高气压。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高气压所切断。
方法突破
1.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2)利用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判断季节
①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中的判断:
气压带未偏移时,各气压带的中心线与相应纬度是重合的(如图中a),气压带发生偏移时,判断可依据气压带中心线与相应纬度的位置,如图中b,气压带偏向30°S南侧,则相应季节是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
②在大气环流示意图中的判断:
气压带、风带未偏移时,在纬度0°、30°、60°、90°气流分别上升、下沉、上升、下沉,可依据垂直气流对应位置的变化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进而判断出季节。如下图所示,垂直气流对应位置向对应纬度北侧偏移,对应季节是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2.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南北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
置的季节移动,移动幅度约10个纬度。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北;北半
球冬季,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南。
2.亚洲高压、亚洲低亚是季节性的;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常年存在,1月势力强;
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也是常年存在的,7月势力强。
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简称副高)对我国的降水影响重大,尤其在夏半年,它通
过吹送东南季风,给我国东部季风区带来降水,副高的位置、强度和活动,影响着我
国东部地区的旱涝状况。
4.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则由欧亚大陆冷高气压——亚洲高压吹出。风向与夏季盛行风向
基本相反,风力较夏季风强,带来寒冷干燥的天气。
应用体验
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1~2题。
1. 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B
2. 亚洲低气压中心出现在图中的(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A
下图为30°N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气温、气压分布图,近地面A对应亚洲,B对应太平洋,其中①为5 500米等高面,②为1月份500百帕等压面,③为7月份500百帕等压面。据此回答3~4题。
3. 关于图中A、B气温(T)、气压(P)的判
断,错误的是( )
B
A.1月份:TA<TB B.1月份:PA>PB
C.7月份:PA>PB D.气温年较差:ΔTA>ΔTB
4. 1月份A、B间的风向为( )
D
A.东北风 B.西南风 C.正北风 D.正南风
探究点二 季风环流
情境探究
公元208年农历十一月,曹操率83万大军攻打东吴,刘备和孙权的联盟准备以区区数万之众与曹军在赤壁决战。周瑜与诸葛亮定下火攻之计,准备大破曹军。施苦肉、献连环、借雕翎、杀蔡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结合材料探究:
(1) 赤壁决战时我国正处于什么季节?
提示 冬季。
(2) 赤壁决战为什么会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说法?
提示 赤壁位于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季风。
方法突破
1.季风环流的形成与特点
(1)冬、夏季风的形成
冬季风的形成示意图
夏季风的形成示意图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季风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 的季节移动 季节风向 夏季 东南风 夏季 西南风
冬季 西北风 冬季 东北风
源地 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夏季风源于太平洋 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夏季风源于印度洋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2.高、低气压中心的判断方法
(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较外围低,为低气压中心;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较外围高,为高气压中心。
(2)根据季节判断:
夏季,陆地上有热低气压中心,海洋上相对有冷高气压中心。冬季,陆地上有冷高气压中心,海洋上相对有热低气压中心。
(3)根据风向判断:
风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这是判断高、低气压中心的依据。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为高气压,海洋上为低气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为高气压,陆地上为低气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东亚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强,南亚夏季风势力比冬季风强。
2.季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影响:与同纬度的撒哈拉沙漠地区相比,我国长江中下游地
区及华南地区被称为“回归线上的绿洲”。因为夏季风从海洋上带来丰沛的水汽,正常
年份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除东亚和南亚外,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风向也随季节而转换,其风向变化与东亚季风
相同,1月(夏季)西北季风(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而成)从海洋吹向陆地,
降水较多;7月(冬季)为东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应用体验
下图为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 关于图中A、B、C三种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三种风都是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导致的
B.三种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
C.受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
D.B风是C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
D
2. 图示季节( )
A
A.欧亚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 B.欧亚大陆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
C.亚洲东部地区低温少雨 D.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下图为我国某地风向(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逐月变化统计。据此回答3~4题。
3. 7月,该地的盛行风向是( )
C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4. 该地8—9月风向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B
A.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变快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洋流流向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