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6 7 商的变化规律
课题 商的变化规律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商的变化规律:渗透函数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材给出了观察的顺序,呈现了从上往下观察和从下往上观察的结论。并通过小精灵的语言,提示“同时乘或除以的这个数不能是0”,并引导学生举例验证这些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对笔算除法已经掌握的较熟练了,对于商的变化规律学生也很容易发现,但在灵活运用上,尤其是逆运用上可能还存在一些疑惑和困难。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2.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3.在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核心素养 渗透函数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并归纳商的变化规律。
难点 理解和掌握商的变化规律以及应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导学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链接 1.先找规律,再填空。 2.计算下面两组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探究新知 探究点1 除数不变,商随被除数变化的规律 课件出示教材P87例8(1)。 16160÷8=320
(1) 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 师:观察这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全班讨论,选代表汇报。(引导学生分别按照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规律进行观察。小组内交流,讨论。师板书。)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得到规律: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要乘几。除数不变,被除数除以几,商也要除以几。 师:被除数乘0可以吗? 被除数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根据0不能作除数和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的算理明确不能为0) 师生小结: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要乘或除以几。 探究点2 被除数不变,商随除数变化的规律 课件出示教材P87例8(2),学生口算。 2200÷20=40
(2) 师:观察这三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汇报发现,教师结合课件或板书演示) 小结: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反而除以或乘几。 探究点3 商不变的规律 师: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已经掌握两个规律了。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教材P87例8(3),谁能很快地算出商? 师: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组概括成一句话汇报: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师:通过大家认真地观察、比较,发现了商随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商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除数不变”和“被除数不变”这两种情况下商的变化规律,通过举例验证更加深入理解规律,并掌握验证规律的方法,在举例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得出结论。 教师提供问题和要求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规律,验证规律,抽象概括出结论。这样的安排,既符合教材的内在逻辑次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堂检测 1.教材第87页“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89页“练习十七”第4题. 3.教材第90页“练习十七”第7题. 4.拓展练习. 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总结评价 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 课堂知识点总结: 3. 自我课堂评价。 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 补充《导学案》中未完成部分。 2. 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课后反思 亮点:本节课创设生活情境,引出课题。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相互结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不足之处:在讲解算理时,学生说的少一些,不能让所有学生真正理解算理。 课堂教学建议:在教学时,要让更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路和对算理的理解,从而在让所有学生完成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计算,也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