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济南三大名胜——趵突泉
济南三大名胜——大明湖
济南三大名胜——千佛山
1968年的一天,许多知名人士纷纷祝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因为他是日本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作家。可当时,有一位瑞典大使却说了这么一句话:“你知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中国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作家。”你知道这位中国作家是谁吗?
新课导入
老舍先生
文人雅士诵济南
海右此亭古,
济南名士多。
——唐·杜甫
济南潇洒似江南。
——宋·黄庭坚
羡煞济南山水好,
有心长做济南人。
——金·元好问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 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01
必备知识
02
必记字词
03
初读课文
04
精读课文
05
教学目录
07 积累拓展
06 课堂小结
1.了解作家老舍的相关文学知识,掌握“着落、贮蓄、澄清”等易考词语。
2.继续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难点)
3.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感情。(重点)
4.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有“人民艺术家”之称。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及运用的群众语言,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中国四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老舍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必备知识
老舍1930年来到山东,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多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称山东为他的“第二故乡”。 本文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必备知识
创作背景
镶( ) 单单 安适
着落( ) 慈善 肌肤
秀气 宽敞( )贮蓄( )
澄清( ) 空灵( ) 地毯( )
伦敦( ) 响晴 髻( )
狭窄( ) 绿萍( ) 水藻( )
必记字词
xiānɡ
镶嵌、镶牙
zhuó
kuān chɑnɡ
zhù
chénɡ
línɡ
tǎn
dūn
jì
xiá
pínɡ
zǎo
只,仅仅。
多音字
澄
( )澄清
( )澄清
chénɡ
dènɡ
人才济济,济济一堂
济
( )救济
( )济南
jì
jǐ
以义辨音
澄(chénɡ)清:清亮;肃清混乱局面;弄
清楚(认识、问题等)。
澄(dènɡ)清:使杂质沉淀,液体变清。
【串句记忆法】
夏天的早晨,红日露(lòu)面,露(lù)水便会慢慢地隐身而去。
多用于口语词语,如“露马脚”“露一手”。
单
( )单单
( )单于
dān
chán
( )姓单
shàn
古代匈奴君主的称号。
镶( )
xiānɡ
壤( )
rǎnɡ
形近字
镶嵌
土壤
长时间地站着。
【口诀记忆法】贮(zhù)蓄粮食好过冬,伫(zhù)立花径嗅芬芳。
贮( )
zhù
伫( )
zhù
贮蓄
伫立
贮蓄:指储存、积聚,对象包括粮食、物品、金钱等。使用范围比“储蓄”大。
储蓄:指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或物积存起来,多指把钱存到银行里。使用范围比“贮蓄”小。
晴朗无云。
安静而舒适。
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
(水、天空)清亮。
灵活而不可捉摸。
宽阔,宽大。
词语集注
响晴
安适
形容天气好。
安适:多形容生活与环境。
安逸:侧重于“逸”,在有的语境中含贬义。
着落
常用于事物,很少用于人。
慈善
空灵
可形容景色或诗文。
澄清
宽敞
宽敞:侧重立体空间的宽广,多形容院子、房屋等,适用范围较小。
宽广:侧重平面面积的广大,可形容土地、水面等具体事物,也可形容心胸、知识面等抽象事物,适用范围较大。
听读课文,边听边想象济南冬天美好的风光,体会作者的感情,思考这篇文章应该用什么样的基调朗读。
初读课文
自主学习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文中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语句。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第二部分(2-6):
第三部分(7):
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
总结上文,写作者总的观感。
第一部分(1):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自主探究
1.济南冬天天气的总特征是怎样的?
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绿萍
水藻
垂柳
山
水
2.课文主要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两种景物?
1.读第1段,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的。
温晴
与北平相比
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
无浓雾
与热带相比
无毒日
宝地
对比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品味第一部分
2.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更鲜明地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无风声、无浓雾、无烈日——“温晴”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位于北方的济南的冬天的特殊性。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品味第二部分
1.第2段开头句有什么作用?
这是个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总写济南冬天的特点,转到下文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写。
2.第3段中,作者为什么将“一圈小山”比作“摇篮”而不是“竹筐”呢
“小山”挡住了寒风,让山圈里的济南人感到温暖;“摇篮”能挡住寒风,让摇篮里的孩子感到温暖;温暖,是“摇篮”与“山”的相似点。用“摇篮”,将“小山”写得像母亲一样慈祥与体贴,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冬天温暖的原因是有像“小摇篮”一样的特殊地形,再现了这一“理想的境界”明净、温暖、舒适的特点。“竹筐”无法传达出这种特点。
①妙在雪光、雪色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披雪的矮松的美丽风姿。
3.“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出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雪光之妙。
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以动写静,写出雪动人的形态。
②妙在雪态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迷人情态。
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4.文章第4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山景的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5.第5段是怎样写城外远山的?
两个“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渲染了一种恬淡、安适的气氛。把雪后山坡的美景比作唐代的名手画的“小水墨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小山的素淡、雅致之美。
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
暖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
绿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清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读第6段,说一说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品味第二部分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2.第6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水的温暖多情,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蓝水晶”比喻蓝汪汪、清亮亮的天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空的晴朗。
小山摇篮图
空灵水晶图
城外远山图
雪后初晴图
3.读完第二部分,作者带着我们欣赏了济南冬天的四幅美景,你能用五字短语给每一幅图拟一个名称吗?
品味第三部分
1.文章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有什么好处
以简洁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话总结全文,写作者对“冬天”这一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既与文章第1段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抒发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并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2.本文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能不能改成“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为什么
示例1:不能。这样的结尾点了题,却又和标题相比在结构上有所改变,显示了作者的匠心。因为上文描写的是冬天里整个济南鲜亮明丽的色彩,所以文末结句用“冬天”修饰“济南”,写出了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观感。
示例2:不能。在结构上,标题和结尾形成了呼应,可以使读者产生一种奇妙的感觉。看到标题,使人联想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冬雪景象;读完文章,感受到济南的温晴,再看结尾这一句,便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从而更突出了济南的冬天的趣味。
示例3:不能。这样结尾,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抒发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全文。先总写济南是个宝地,再分写济南的山可爱、秀气、淡雅,济南的水暖、绿、清,最后总结全文,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文章是按照怎样的结构行文的?
整体归纳探究
①阳光朗照下的济南的全景。
2.作者主要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济南冬天景色的特点的
②秀美的雪后山景。
③澄清温暖的水景。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城、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热爱之情。
写作特色
布局合理,层次井然。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一句简明有力而又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
写作特色
善用修辞,情景交融。
这篇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写景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生动贴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把“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比喻成“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蓝汪汪的天空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山
秀气
水
绿
淡雅
远山城外
山下的秀气
阳光朗照的下的山
暖和
透亮
暖
济南
薄雪覆盖
温晴
响晴
没有风声
刮大风
北平
伦敦
无日
热带
阳光毒
对比
积累拓展
(一)二十四节气·冬
冬季开始
寒流活跃,降水渐增
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天气渐寒尚未大冷
天寒至极
(二)描写冬天的成语和诗文
成语 冰天雪地、天寒地冻、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粉妆玉砌、玉树琼枝、寒冬腊月、寒风刺骨、风雪交加
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诗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6.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杜甫《阁夜》
精彩语段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鲁迅《雪》
精彩语段 天冷了,堂屋里上了槅子。槅子,是春暖时卸下来的,一直在厢屋里放着。现在,搬出来,刷洗干净了,换了新的粉连纸,雪白的纸。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汪曾祺《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