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统编版语文六上第一单元学习任务群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统编版语文六上第一单元学习任务群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1 22:0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统编版语文六上第一单元学习任务群检测
学校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在2022年新发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
跨学科学习
一、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群主题和核心素养
1、人文主题: 走进自然
2、本单元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3、语文概念: 运用合适的阅读和表达策略(联想和想象)可以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或丰富表达内容和角度,突出表达意图。
二、单元学习内容目标
内容 学习要点
1.草原 本课描写了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美和草原人民热情迎客、盛情待客、深情话别的人情美。重点是朗读课文,领略草原的美好风光,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蒙汉情深”。
2.丁香结 本课作者从形状、颜色、香味等方面描写了丁香的美好,以及丁香结幽怨和对丁香结的理解。重点是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感受作者热爱丁香结和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3.古诗词三首 本课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的自然景观。重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从而理解诗词大意,读懂诗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读通、背诵这三首诗词。
4*.花之歌 本课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写出了花的生存空间以及所作出的贡献和高尚的追求。重点是感悟课文中丰富的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的人生态度和精神
习作:变形记 以《草虫的村落》为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形后生活的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重点是把自己想象成石子儿、路灯等另外一种东西,并用一种新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记下有意义的见闻。
语文园地一 学习对比阅读,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好处,感知分号的作用和用法,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基础巩固)
一、根据语境写词语。
1.在情境中看拼音写词语。
(1)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guān miǎn   , 我是生者zèng yǔ   死者最后的jì xiàn   。
(2)我饮着朝露酿成的qióng jiāng   ,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pó suō   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2.结合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七八月份是草原最美的季节,草原如同无边的lǜ tǎn   。在这里,可以品尝风味独特的手抓羊肉、nǎi dòu fu   ,可以欣赏悠扬舒缓的蒙古长调。那达慕大会是夏季草原上最隆重的节日,平时shāo   带羞涩的草原儿女,身着各色的yī shang   ,纵马飞奔,如一道道cǎi hóng   疾驰而过。mǎ tí   声、欢呼声、歌声,在草原的上空久久回荡……
二、单选题
3.下列四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倚(yǐ)靠 笨拙(zhuō) 和蔼(ǎi) 干涸(hé)
B.估量(liáng) 匕(bì)首 沮(qiě)丧 瓦砾(lì)
C.粗犷(guǎng) 迸(bìng)发 瓜瓤(rǎng) 吞没(méi)
D.挫折(cuō) 尽(jǐn)量 两鬓(bìn) 缝隙(xī)
4.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下列句子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移舟泊(bó)烟渚,日暮客愁心。 B.黑云翻墨未遮(shù)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chán)。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xiàn)。
6.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移舟泊烟渚(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B.日暮客愁新(客:来来往往的客人。)
C.黑云翻墨未遮山(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D.明月别枝惊鹊(别枝:横斜的树枝。)
7.下列语句中不能表现“蒙汉情深”的一项是(  )
A.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B.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
C.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D.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B.文中引用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从另一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
C.“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句中的“白”“绿”“红”色彩相得益彰,给读者创造了一个美妙的意境,可见作者的用笔之妙。
D.“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实写丁香结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9.作者通过对丁香结的感悟,表达出的人生态度是(  )
A.乐观、豁达、积极 B.不追求功名利禄,随遇而安
C.面对困难时要无所畏惧 D.用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得失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B.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无穷的想象。
C.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生了丁香结的说法。
11.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花因为美丽而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所以仰目朝天。
B.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告诉我们,要善待生命,不要停止对光明的向往,不要孤芳自赏。
C.花儿的心中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因此常常仰望天空。
第二部分:梳理探究(拓展提升)
三、填空题
12.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盘古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
(2)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
(3)人们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   .
(4)天和地终于恢复了平静,人类获得了新生。   .
(5)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盗”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   .
13.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宿建德江》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作者在   (地点)看到   (时间)的景色。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的作者是   ,他是   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诗中带颜色描写的诗句是“   ,   ”。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   代诗人   的一首词。“西江月”是   。
1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
(2)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   .
(3)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   .
15.这样的成语让你想到了哪些人物:
卧薪尝胆    三顾茅庐   .
纸上谈兵    完璧归赵   .
凿壁偷光    指鹿为马   .
囊萤映雪    负荆请罪   .
入木三分    破釜沉舟   .
四、语言表达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丁香结年年都有。(用关联词连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声似乎好像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语言运用。
你和同学一起去看杂技表演,中途看到一个女孩表演时出现了失误,一个同学在喝倒彩。这时,你会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阅读赏析(拓展提升)
五、综合题
18.诗句赏析。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①诗句中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一个字是“   ”。他心中的愁是   (A.思乡之愁 B.忧国之愁),这从诗句中的“   ”字可以看出来。
②由此想开去,诗句   也表达了这种情感。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①把诗句中描写的景物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借景抒情,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B.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更勾起了诗人的思乡愁绪,使他夜不能寐。
(3)由“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词,我们仿佛看到了月光下惊飞的   ,也仿佛听到了   。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宿建德江》表达了诗人游历时的   之情,突出表现了一个“愁”字,从诗句“   ”可以感受到;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丰收之年的   之情,突出表现了一个“喜”字,从词句“   ”可以感受到。
六、语段阅读
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兵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9.这段话选自   写的《   》。
20.这段话写出了草原   的特点,最能突出这一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画横线的句子是   句,句中“无边的绿毯”指   ,“白色的大花”指   。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写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是   。
七、诗歌鉴赏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夜过借园①闻笛
[清]袁枚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注:①借园:作者好友李晴江的寓所。
23.这首诗记叙的是   季发生的一件事。诗中的“水上音”指的是   。
24.这首诗从   、   、   、   四个方面描写了诗人寻友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传达出诗人   的心情。
25.发挥想象,说一说“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夏之趣
太阳毒辣辣地烤着大地,天气热得让人受不了。不过也好,炎热的天气倒使我们少了很多束缚。只穿短衣,那样子真洒脱。
河里的水渐渐地不安分起来。我们这些乡村的“野孩子”叫喊着,跑着,像一群鸭子,“扑通、扑通”跳下河玩个痛快。当然,几个不识水性的“旱鸭子”只能呆呆地立在河边,不一会儿,他们也按捺不住性子纷纷往水里跳。对于他们来说,“一入小河深似海”。他们在水中拼命地拍着水,水花四处飞溅。我们这些玩得差不多了的戏水高手爬上岸,拍着屁股,对着他们哈哈大笑。
在河水中疯够了,我们便到田间去捉青蛙。不管多么狡猾的青蛙,都难逃我们的“魔爪”。然后,我们把青蛙带回家,让它们举行“蛙跳比赛”,青蛙们自然不会这样乖,它们趁你不注意便四处逃散(sǎn sàn),但我们逮青蛙简直是快如闪电,不一会儿青蛙们就“俯首称臣”了。比赛结束了,我们便放掉它们。因为我们知道青蛙是农田的忠诚卫士。
夏日,最好玩的还是夜间乘(chén chéng)凉时捉萤火虫。天一黑,我们就开始行动。不一会儿,带着荧光的小虫子便“难逃一劫”了。捉住后,我们便效仿古人,将萤火虫装进一个透明的小瓶子里,它们一闪一闪的,像天上的星星那样眨着眼睛。
26.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7.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潇洒——    模仿——   .
28.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天气    的卫士    的小瓶    的星星
29.短文紧紧围绕“   ”字展开叙述,主要讲了   、   、   ________________这三件事。
30.本文语言轻松活泼,作者说那些“带着荧光的小虫子便‘难逃一劫’了”,文中哪一句跟这句话的意思相近?请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孩子们举行完“蛙跳比赛”后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语言实践(拓展提升)
九、写作题
32.作文。
大自然奇丽多姿,犹如一座天然的宝库。走进大自然,你会觉得生命是那么真实可感。聆听大自然中万物的倾诉,是一种熏陶与享受。请把你在某一个地方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用生动的语言写下来,注意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答案解析部分
1.(1)冠冕;赠予;祭献
(2)琼浆;婆娑
【解析】(1)“冠冕”注意“冠”不要写成宝盖头;“赠与”注意“赠”和“增”区分开来;“祭献”注意“祭”不要写成“察”。
(2)“琼浆”注意“浆”和“桨”区分开来;“婆娑”注意表写成“婆嗦”。
故答案为:(1)冠冕、赠予、祭献;(2)琼浆、婆娑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三是结合语境区分形近字。
2.绿毯;奶豆腐;稍;衣裳;彩虹;马蹄
【解析】书写时注意,“绿毯”的“毯”是半包围结构,偏旁是:“毛”,不要写成“坛”;“奶豆腐”的“腐”是左上包围结构,偏旁是:“肉”,不要写成“府”;“稍”部首是:禾,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烧”;“衣裳”的“裳”偏旁是: 衣 ,是上下结构;“彩虹”都是左右结构,“虹”偏旁是:虫;“马蹄”的“蹄”偏旁是:足,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提”。
故答案为:绿毯、奶豆腐、稍、衣裳、彩虹、马蹄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3.A
【解析】A.正确。
B.有误,“匕首”的“匕”读音为bǐ;“沮丧”的“沮”读音为 jǔ 。
C.有误,“迸发”的“迸”读音为bèng;“瓜瓤”的“瓤”读音为 ráng ;”吞没“的读音为 mò 。
D.有误,“挫折”的“挫”读音为cuò.“缝隙”的“隙”读音为xì。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汉字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找出错误的读音改正即可。
4.C
【解析】A、B、D正确;
C项断句错误,本句可根据句意来划分节 奏,“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意思是是很多的星星在“天外”闪烁,所以“七八个星”与“天外”之间要断开;沥沥的小雨下在山前”,所以“两三点雨”与“山前”要断开。朗读节奏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故答案为:C
【点评】题干考查诗词断句。四字骈文,两字一顿,节奏整齐划一。四字骈文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一,这类文章数量不在少数。比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以划分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同样,在我们四年级下册中“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里,“胤”是名字,要停顿,剩余的“恭勤不倦”和“博学多通”我们可以按照骈文的节奏来朗读。全句划分为“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5.C
【解析】A:移舟泊(bó)烟渚,日暮客愁心。“心”应为“新”,有误;
B:黑云翻墨未遮(shù)山,应读zhē ,有误;
C.正确;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xiàn)。“现”应为“见”,有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6.B
【解析】A、C、D正确;
B“客”在此诗句中指的是作者自己。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在字词的解释。首先要理解这个字所在的诗句或整首诗的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提炼出这个字的意思。
7.A
【解析】课文《草原》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人民热情欢迎、款待的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A.句子“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写的是作者在草原上是怎么行车的,并没有提及与蒙族人相处的细节,没有表现“蒙汉情深”。
B.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写的是作者到达蒙古包后,和蒙族友人问好的情景。大家热情地打招呼,紧紧握着彼此的手,这体现了“蒙汉情深”。
C.句子“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写的是饭后大家欢聚的情景。太阳快要落山了,但是大家很享受这欢乐的时光,都不愿意走,这体现了“蒙汉情深”。
D.句子“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写的是作者进入蒙古包后,得到大家的热情招待,体现了“蒙汉情深”。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句义。主要是抓句子里面的一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结合的中心意思来理解句子。理解句子,要领会句子中的内容要点,概括出句子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注意辨析句子的含义,做此题,要多揣摩。仔细思考,加以分析。
8.A
【解析】A.有误,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了一个洁白、优雅的丁香花的形象,不是色彩绚丽。
B、C、D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分清层次,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作答。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
9.A
【解析】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意思是:说人与人之间都会不断发生一些问题,如果人与人之间平平静静的生活,各过各的生活互不打扰也互不相关,没有竞争与合作,没有是非与议论,那么人生也会过得平淡无味了。深层次的意思说,人生中的问题是解决不完的。所以我们需要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理解。抓住句子的表面意思与深层意思来理解,平常多加积累与训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10.A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A.正确;
B.词语重复,删掉“无穷”;
C.搭配不当,把“发生”改成“发明”。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看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修改病句要遵守两条原则:尽量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
11.B
【解析】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句话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告诉我们,要善待生命,不要停止对光明的向往,不要孤芳自赏。
故答案为:B
【点评】 考查了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中的词语,不能孤立地去理解词语的意思,要通过联系上下文,把词语放在句子的语境中去理解。
12.(1)张开
(2)稀疏
(3)光明
(4)丧失
(5)拘束
【解析】(1)合拢:表述的是物体的一种状态,合并,合聚到一块儿。反义词是“张开”。
(2)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繁密。反义词是“稀疏”。
(3)黑暗:没有一点光亮。反义词是“光明”。
(4) 恢复:使变成原来的样子。反义词是“丧失”。
(5) 自由:不受限制和阻碍(束缚、控制、强迫或强制),或者说限制或阻碍的不存在。反义词是“拘束”。
故答案为:(1)张开;(2)稀疏;(3)光明; (4)丧失; (5) 拘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掌握情况。写反义词,既要了解给出词语的意思,也要明白与之意思相反的词语。
13.(1)唐;孟浩然;建德江边;日暮
(2)苏轼;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3)宋;辛弃疾;词牌名
【解析】(1) 《宿建德江》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由诗句”日暮客愁新“可知时间,由题目可知地点。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苏轼。含有“黑”和“白”表示颜色的词语的诗句是:黑云翻墨未遮山,第4空、白雨跳珠乱入船。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是宋代诗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故答案为:(1)唐、孟浩然、建德江边、日暮(2)苏轼、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3)宋、辛弃疾、词牌名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词的作者、朝代,古诗词的内容等学习古诗词,作者、朝代、内容,古诗词的大意等,都要了解,不但会背诵,还要正确书写,平时注意多积累。
14.(1)粗笨
(2)时断时续
(3)繁茂
【解析】(1)笨拙:笨,不灵巧。近义词有:粗笨、愚钝等;
(2)断断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近义词有:时断时续、隔三差五等;
(3)茂盛:植物生长得繁多而茁壮。近义词有:繁茂、繁盛等。
故答案为:(1)粗笨;(2)时断时续;(3)繁茂
【点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要了解给出词语的意思,也要明白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掌握了找近义词的方法,还要注意积累词语,词语积累多了,找近义词就容易多了。
15.勾践;刘备;赵括;蔺相如;匡衡;赵高;车胤;廉颇;王羲之;项羽
【解析】卧薪尝胆∶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三顾茅庐: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译纸上谈兵∶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代廉颇为赵将,只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奏兵打败。比喻只凭书本知识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完璧归赵∶战国时代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壁,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璧去换城。相如到秦国献了璧,见秦王没有诚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设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赵国。比喻物归原主。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指鹿为马:奏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请他用荆条责罚。比喻知错就改。入木三分: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领兵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生还。后比喻下定决心彻底干一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故答案为:勾践、刘备、赵括、蔺相如、匡衡、赵高、车胤、廉颇、王羲之、项羽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成语的积累与应用,成语是汉语词汇中一类固定的词组或短句,形式上以四字居多,许多成语还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成语的积累。
16.(1)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太平淡无味了。
(2)因为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3)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
【解析】(1)改为陈述句,把“岂不……吗”改为“就”,结尾用句号。
(2)分句间是因果关系,可以用“因为……所以……”相连。
(3)修改病句,“似乎”“好像”意思重复,去掉一个。
故答案为:(1)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太平淡无味了。(2)因为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3)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改写、关联词和修改病句,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改写句子,多种多样,做此题时一定要掌握方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17.你不应该喝倒彩,这是对他人不尊重的表现。这个女孩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她已经很努力了。当她出现失误时,我们要鼓励她。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语气委婉(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
故答案为:你不应该喝倒彩,这是对他人不尊重的表现。这个女孩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她已经很努力了。当她出现失误时,我们要鼓励她。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话时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18.(1)愁;A;客;B
(2)野、天、树、江、月;B
(3)喜鹊;蝉在清风中鸣叫的声音
(4)孤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喜悦;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解析】(1)①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这两句是说,移舟近岸,泊船夜宿,船停在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时,夕阳西下,天色已晚,众鸟归林,牛羊下山,诗人触景伤情,更加激起一股在旅途中的寂苦与乡愁。由此可知,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字是“愁”,他心中的愁是:思乡之愁,故选:A。从“客”字可以联想到诗人正在他乡做客,故在思念家乡。 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2)①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思是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结合诗句“野旷天低树”可知,描写的景物有:旷野、天空、树木;结合“江清月近人”可知描写的景物有:江水、月亮。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意思: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这两句诗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B项理解不正确。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出自南宋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意思: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结合诗句可知,我仿佛看到了月光下惊飞的喜鹊,也仿佛听到了蝉的鸣叫。
(4)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突出表现了一个愁”字。全诗内容: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町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思:把船停泊在烟雱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新愁又涌上了心头。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由此可知,从诗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黄沙岭夜 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呜、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全诗内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意思: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由此可知,全诗突出表现了个“喜”字,从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可以感受到。
故答案为:(1)第1空、愁;第2空、A;第3空、客;第4空、B(2)第1空、野、天、树、江、月;第2空、B(3)第1空、喜鹊;第2空、蝉在清风中鸣叫的声音(4)第1空、孤寂;第2空、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第3空、喜悦;第4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19.老舍;草原
20.绿;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21.比喻;草原;羊群
22.作者直抒胸臆,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作者的那份惊喜与愉快。
【解析】【点评】学习理解语段内容,了解语段的主旨,认真阅读语段,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语段选自课文《草原》,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与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的刻画,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19.考查语段的作者和出处。通过查询资料得知,本语段选自老舍写的《草原》。
故答案为:老舍、草原
20.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本语段内容可知,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绿的特点,最能突这一特点的句子是“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从文中这些内容“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可表现出来。
故答案为:绿、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21.考查对修辞的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是比喻句,在句子中,“无边的绿毯”指草原,“白色的大花”指羊群。
故答案为:比喻、草原、羊群
22.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通过阅读短文内容可知,文中的这句话“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文中的这句话“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是写作者感受的句子。作者在写景中融入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是:作者直抒胸臆,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作者的那份惊喜与愉快。
故答案为:作者直抒胸臆,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作者的那份惊喜与愉快。
23.秋;笛声
24.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拜访友人时愉快
25.笛声嘹亮,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莲塘深处的红藕飘来阵阵幽香。
【解析】【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对古诗的理解。学习古诗,不但要会背会写,还要理解诗意,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3.这道题考查了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由前两句“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可知,这首诗写的是秋季发生的事,水上的声音是笛声。
故答案为:秋;笛声
24.这道题考查了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由诗句可知,笛声是听到的,月色是看到的,红薯的幽香是闻到的,衣襟沾湿是触摸到的。 因此,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这四个方面描写了寻友过程的所见所感,体现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故答案为: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拜访友人时愉快
25.本题可以结合“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的意思来想象,这句诗的意思是笛声嘹亮,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同时水中飘来了红藕的幽香,与笛声交织往还,好像笛声也具有了香气。再展开合理的想象来描绘即可。
故答案为:笛声嘹亮,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莲塘深处的红藕飘来阵阵幽香。
26.sàn;chéng
27.洒脱;效仿
28.闷热;忠诚;透明;天上
29.趣;入河戏水;田间捉蛙;夜间捉萤
30.不管多么狡猾的青蛙,都难逃我们的“魔爪”。
31.比赛结束了,我们便放掉它们。因为我们知道青蛙是农田的忠诚卫士。
【解析】【点评】完成此题目一般分为以下几步: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带问题读短文,在深入了解主题的基础上,完成拓展题目。
26.散[sàn] 1.由聚集而分离解~。~会。烟消云~。 2.分发;分给~传单。 3.排遣;排除~心。~闷。散[sǎn] 1.无约束;不密集;松开~漫。~兵游勇。“逃散”的“散”在文中应读“sàn”。乘[chéng]1. 骑;坐(交通工具) ~马。~车。2. 趁;就着 ~便。~隙。3. 运算方法之一。乘[shèng]1. 量词。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 千~之国。2.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乘凉”的“乘”在文中应读“chéng”。故答案为:sàn;chéng
27.潇洒:形容神情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近义词是“洒脱”。模仿: 是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 近义词是“效仿”。
故答案为:洒脱;效仿
28.根据短文内容“炎热的天气倒使我们少了很多束缚。因为我们知道青蛙是农田的忠诚卫士。将萤火虫装进一个透明的小瓶子里,它们一闪一闪的,像天上的星星那样眨着眼睛。”可知,“闷热的天气、忠诚的卫士、透明的小瓶、天上的星星”是合适的搭配。
故答案为:闷热、忠诚、透明、天上
29.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及概括。从题目“夏之趣”可知,短文紧紧围绕一个“趣”字展开叙述,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下河游泳、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捉青蛙、第四自然段主要讲了捉萤火虫这三件事。
故答案为:趣、入河戏水、田间捉蛙、夜间捉萤
30.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那些“带着荧光的小虫子便‘难逃一劫’了”,意思是小虫子会被捉住,文中的:不管多么狡猾的青蛙,都难逃我们的“魔爪”。这句话意思相近。
故答案为:不管多么狡猾的青蛙,都难逃我们的“魔爪”。
31.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文章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比赛结束了,我们便放掉它们。因为我们知道青蛙是农田的忠诚卫士。“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比赛结束了,我们便放掉它们。因为我们知道青蛙是农田的忠诚卫士。
32.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的这一角,一年四季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用心聆听才能 体会 。下文是小编整理的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作文 ,欢迎阅读参考!
我们生活在一个音响的世界中,声音随处可以听见,可是,你认真听过大自然的交响乐吗
你听过风儿抚弄草叶的声音吗 草叶安静地立在地上,突然一阵风,“沙沙沙”。调皮的风儿挠着小草和叶片的痒痒,小草笑得前仰后合,叶片则笑着跑得远远的,向风儿讨饶。
你听过小鸟跑过彩虹桥的声音吗 雷雨过后,天边架起了一道彩虹桥。小鸟高呼一声:“彩虹桥出来了!”率先跑了上去。“扑哧扑哧”,那是小鸟在拍动翅膀;“叮咚叮咚”,那是小水珠欢叫的声音;“嗡嗡嗡嗡”,那是蜜蜂的笑声。
你听过铃兰花开的声音吗 迎着暖和的阳光,铃兰花摇动着它那串小铃铛,“丁零零”,铃兰花开了!像忍俊不禁的笑容,迫不及待地绽开;像动物们的起床铃,催促着动物们早起劳作。
你听过雨点打鼓的声音吗 黑压压的乌云落下了雨点,顿时,世界成了一架架子鼓,鼓乐开始了!“淅淅沥沥”,那是温柔的前奏;“噼啪噼啪”,那是激烈的高潮;“叮咚叮咚”,那是悠长的余韵。“哗啦啦”,溪水鼓起了掌。
这神奇的交响乐!只要你细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美妙的大自然的交响乐,这神奇的音响的世界!
【解析】这是一篇写景叙事作文。要求选择一个视角,描写大自然中的声音,可以使某一种具体的声音,也可以是某个环境中的声音,注意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