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1 14:17:33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度九年级升学课时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 20 题,每题 2 分)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 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A.北伐失利 B.天京事变
C.天京保卫战失利 D.永安建制
如图是某史书第 20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A.君主立宪 B.走向共和 C.军阀割据 D.国家统一4.五四运动带来了中国历史的新变化,“新”主要表现在()
A.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学生觉醒,举行抗议活动C.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李鸿章在《试办织布局折》中指出:“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少销一分,庶漏危可期渐塞。”“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这表明洋务企业()
A.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旨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D.有抵制经济侵略的目的
6.1938 年 4 月,毛泽东等致电八路军前方将领:“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广大地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是可能的,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也是可能的。”这种判断主要是基于()
A.抗战总体局势发生根本变化 B.正面战场牵制大量日军C.抗日斗争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D.抗日战争即将获得胜利
7.1924 年 5 月,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第一期学员 645 人中有十分之一是共产党和共青团员。这说明国民革命运动 ()
A.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 B.国共两党合作破裂
C.由国民党独立领导 D.军队由共产党组成8.以下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铁蹄践踏,生灵涂炭 B.民族危机,英勇奋战
C.走上前线,支援抗战 D.同仇敌忾,共赴国难9.1919年的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是指( )
①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④北洋政府垮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1.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到的最突出的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B.必须建立自己领导的军队C.必须由城市转入农村 D.必须建立人民政权
漫画《回来吧,就缺你了!》(下图),表达了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情。漫画中的“你”
指的是()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C.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D.是学习外国的产物
14.1950 年秋天起,土地改革在广大新解放区全面展开,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统一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这体现了中央()
A.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B.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C.积极实施农业合作化 D.注重做好民生保障
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年代尺,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年代尺上对应的序号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7.1964年10月17日,美国的一家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这一重大成就的取得( )
A.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B.开辟了中国武器国产化的道路C.开启了中国的飞天之旅 D.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
18.1978 年 5 月 11 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 日《人民日报》便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国性辩论的火花。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 )
A.真理标准问题 B.姓"资"姓"社"
C.党的工作中心 D.平反冤假错案19.以下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展示的时代主题是()
A.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严重失误 B.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C.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显著成就 D.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探索中起步发展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希望的的国家不能没有 先锋”。“用身躯堵抢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英雄是()
A. 董 存 瑞 B. 邱 少 云 C. 雷锋 D.黄继光二、综合题(共4题,第21题10分;第22题8分;23题9分;24题13分) 21.外交事业的发展。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折射时代变迁,彰显中国智慧。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接见印度谈判代表团时的讲话(节选),1953年12月31日材料二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材料三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材料四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
材料五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
材料一中的内容可归纳为什么?(2 分)
若以“新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为主题进行研究,上述材料中哪两则具有较高的价值?请说明理由。(4 分)
若要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发展”,你认为可再补充什么材料?请说明理由。
(4 分)
“百年锐于千载”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感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材料二:“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它就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1940 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 20 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理应再度携手,团结一切有志于国家统一的党派、团体和仁人志士,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
——《人民日报》社论“纪念辛亥革命”
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该主张的提出有何意义?(4分)
材料二中毛泽东为了实现中国革命“第一步”目标,探索出的一条新的革命道路是什么?为实现“第二步”目标,在抗战胜利前,我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召开了什么会议为 抗战后中国人民指明了奋斗方向?(2分)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为改变“20世纪中国的命运”,共同进行了哪些努力?(2 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砥砺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初步探索〗
材料一:我国在 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1953 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
1956 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 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 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中“ ”处补充完整。在此期间,哪一事件的完成,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
〖改革开放〗
材料二: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 年 1397 133.6
1990 年 7662.1 686.3
2000 年 24915.8 2253.4
2017 年 10933.17 13432.4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改革初期农村哪项土地政策的实行?(2 分)
材料三: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 对外开放格局。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3)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写出哪座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2分)
〖展望未来〗
材料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中国共产党章程》(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一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应该怎么做。(3 分)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19 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 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紧 迫的要求。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
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 国家。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亲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
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
——据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四:从 1915 年起,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
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场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含义是什么?19世纪末,中国人民最迫切的要求是什么?(3分)
根据材料二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变法的背景。(3分)
材料四中“一场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什么?这一运动中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哪两面大旗?(4 分)
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说说你对近代中国探索的感悟。(3 分)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是指中共一大没
有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纲领,“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中国实
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是指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了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
革命纲领,由此可知,这是指中共“二大”根据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制定了党的
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C项正确;党的最高革命纲领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排除 A
项;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是中共二大的内容,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决定与国民党合
作是中共三大的内容,排除 D项。故选 C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煮豆燃萁”指的是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人争权夺利,导致太
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天京事变,B项正确;太平军
北伐的对象是清政府,排除 A项;天京保卫战是湘军围困天京的战役,排除 C项;永安建
制指的是洪秀全永安封王,初步建立政权组织,不属于太平军领导人争权夺利的争斗,排除
D项。故选 B项。
3.B
【详解】依据材料“武昌起义”清帝退位”可知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南方革命党人和北
方袁世凯进行了南北议和,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走向共和,B项正确;君主立宪是戊戌变
法的政治目标,并未实现,排除 A项;军阀割据是在袁世凯死后,排除 C项;辛亥革命并
没有完成国家统一,排除 D项。故选 B项。
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英、法、美等列强将德国在山
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随后,北京的爱国学生举行示威游行,上海等地的工人相继罢工
呼应,这是我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该事件被称为五四爱国运动。所以五四运动
的“新”主要表现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ABC 三
项。故选 D项。
5.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可知洋务运动有助于抵制外国资
本的入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 19世纪 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
近代民用企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D项正确;改变了中国的经
答案第 1页,共 8页
{#{QQABCBYywUUoogggigoQAAhABAABRhCAUQ0GAACCAACIQkBAECCAIggOOgABAAIIEAMIBACABBFyAQBFAAAB=A}#A}=}#}
济结构,不符合史实,排除 A项;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B项;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旨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排除 C项。故选 D项。
6.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1938年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中国共产党推行全面抗战
路线,强调发动人民群众抗战。题干材料中毛泽东认为“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广大地发展
抗日游击战争是可能的,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也是可能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抗日战争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1938年 10月武汉会战后,抗日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 A项;题干材料阐述的是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无关,排除 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1945年 8月 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题干材
料阐述的时间是 1938年 4月,排除 D项。故选 C项。
7.A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
埔创办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它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因此国民革命运动
是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A项正确;当时是合作,排除 BC两项;军队中有共产党党员,排
除 D项。故选 A项。
8.D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有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海外侨胞的抗日救亡力量,民众组织对
抗日本侵略,敌后战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团大战,这些图片反映了在全国抗战时期,中
国的各种力量团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D项正确;“铁蹄践踏,生灵涂炭”是列强侵略的后果,与题意图片不符,排除 A项;“民族
危机,英勇奋战” “走上前线,支援抗战”都不是对题意图片全面理解,不能作为题意图片主
题,排除 BC项。故选 D项。
9.B
【详解】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下,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了被捕学生,撤销了曹汝霖等三
个卖国贼的职务,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①②③
正确;五四运动并没有使得北洋政府垮台,排除④。故选①②③组合,排除 ACD,B符合
题意。故选 B项。
【点睛】
10.D
答案第 2页,共 8页
{#{QQABCBYywUUoogggigoQAAhABAABRhCAUQ0GAACCAACIQkBAECCAIggOOgABAAIIEAMIBACABBFyAQBFAAAB=A}#A}=}#}
【详解】依据漫画《“惩罚”中国》“八位强者打一弱者”,结合所学可知:此图片反映的是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爆发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八国联军在 1901
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D项正确;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 A项;英法发动的第
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 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
的签订使中国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 C项。故选 D项
11.C
【详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目标是攻占大城市,而大城市反动力量强大,最终导致起义
失败,从中获得的最大的教训是应把革命重心转移到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
项正确;A和 B是大革命失败中得到的教训,排除 A和 B项;必须建立人民政权不是南昌
起义得到的教训,排除 D项。故选 C项。
12.C
【详解】根据题干图漫画“《回来吧,就缺你了!》”和所学知识可知,画中的母亲指的是中
国;两位正在欢迎的小朋友分别代表香港和澳门;1997年 7月 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
年 12月 20日,澳门回归祖国。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代表台湾,C项正确;香港未回
归之前,有三个孩子未回归,不符合材料中就缺你了,排除 A项;澳门未回归之前,还有
澳门和台湾两个孩子未回归,不符合材料中就缺你了,排除 B项;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三个孩子仍未回归,不符合材料中就缺你了,
排除 D项。故选 C项。
13.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和谐”“友善”借鉴的是儒家主张“仁”、墨家主张“兼爱”,“法治”借
鉴的是法家主张以“法”治国,这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B项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中汲取营养,而还是照搬,排除 A
项;材料是说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不能体现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是学习外国的产物,排除 CD项。故选 B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50年”“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
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之后,农民分到了土地、耕畜、农具、
粮食等,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体现了中央注重民生,D项正确;
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A项;1949年 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做
答案第 3页,共 8页
{#{QQABBCYywUUoogggigoQAAhABAABRhCAUQ0GAACCAACIQkBAECCAIggOOgABAAIIEAMIBACABBFyAQBFAAAB=A}#A}=}#}
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入城市的决定,排除 B项;农业合作化是三大改造的内容之
一,时间是 1953年到 1956年,排除 C项。故选 D项。
15.D
【详解】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
指导思想,D项正确;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 A项;2002年
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 B项;2012年中共十八大把
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 C项。故选 D项。
1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
逐渐发展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最后纵深发展到沿边、沿江、省会城市等,
体现了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对外开放历程,而未涉及农村
相关的内容,排除 A项;题干强调的是对外开放历程,未涉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 C
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 D项。故选 B项。
17.A
【详解】据题干“1964年 10月 17日,美国的一家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
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
域。’”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史实。1964年 10月 16日,我
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
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A项正确;
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开始走向武器国产化的道路,排除 B项;1999年 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
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排除 C项;东方红
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排除 D项。故选 A项。
18.A
【详解】据题干“1978年 5月 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日《人民
日报》便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国性辩论的火花。”结合所学可知,1978
年 5月 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
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因为这篇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 11月 10日
开始的中央工作会议,真理标准问题成为一个热点。与会者结合实际,阐明了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观点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指名道姓地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A项正确;姓
答案第 4页,共 8页
{#{QQABBCYywUUoogggigoQAAhABAABRhCAUQ0GAACCAACIQkBAECCAIggOOgABAAIIEAMIBACABBFyAQBFAAAB=A}#A}=}#}
“资”姓“社”问题是邓小平在 1992年南方谈话时提出的,排除 B项;党的工作中心是 1978年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排除 C项;平反冤假错案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
除 D项。故选 A项。
19.B
【详解】据所学可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但是随后错误发动了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损失,但也取得了建成大庆油田的成
就,所以题干中图片所共同展示的时代主题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B项正确;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严重失误与中共八大和大庆油田不符,排除 A项;社会主义建设
过程中取得显著成就与“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大食堂不符,排除 C项;社会主义工业化起
步是一五计划,排除 D项。故选 B项。
2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黄继光用身躯堵抢眼,为部队开辟通路,D
项正确;董存瑞舍生炸碉堡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 A项;邱少云抗美援朝时期为不暴
露我军位置,被大火烧死,排除 B项;雷锋被誉为党的好战士,因工殉职,排除 C项。故
选 D项。
2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材料一和材料五。材料一中印度是亚洲主要国家之一,材料五中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
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这两则材料可以直接反映新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
作。
(3)还可补充中美《联合公报》文本内容;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时的照片等相关材料。从
中美关系的发展角度对所选材料进行简要说明。
【详解】(1)根据材料一“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
和和平共处的原则”和所学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其内容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
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所以材料一中的内容可归纳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可知,如果以“新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为主题进行研究,
选择的材料要与亚非国家和地区有关系的材料才符合要求,所以分析上述材料可知,材料一
和材料五具有较高的价值,再根据所学概述出理由即可,如材料一中印度是亚洲主要国家之
答案第 5页,共 8页
{#{QQABCBYywUUoogggigoQAAhABAABRhCAUQ0GAACCAACIQkBAECCAIggOOgABAAIIEAMIBACABBFyAQBFAAAB=A}#A}=}#}
一,材料五中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这两则材料可以
直接反映新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可知,若要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再补充的材料
要对中美关系有较大影响的历史材料,从掌握的内容中直接选取符合题意的材料,如还可补
充中美《联合公报》文本内容;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时的照片等相关材料;说明选取的
理由,主要从中美关系的发展角度对所选材料进行简要说明即可。
22.(1)思想主张:推翻君主专制。
意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2)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会议:中共七大。
(3)努力:创办黄埔军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北伐战争。
【详解】(1)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一“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
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反对
满洲人专制,君主专制,富人专制。所以,概括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是推翻君主专制。
意义: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指的是民族、民权、民
生三大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
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主
张的提出的意义为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2)革命道路:根据材料二“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
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和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为了实现中国革命“第一步”目标,
探索出的一条新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会议:根据材料二“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和所学知识可知,为实
现“第二步”目标,在抗战胜利前,我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召开了中共七大,为抗战后中国
人民指明了奋斗方向。
(3)努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为改变“20世纪中国的命运”,共
同进行的努力主要是两次合作,第一次合作为国民革命运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第二次合
作为抗日战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为创办黄埔军校;建立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北伐战争。
23.(1)补充:一五计划;
答案第 6页,共 8页
{#{QQABCBYywUUoogggigoQAAhABAABRhCAUQ0GAACCAACIQkBAECCAIggOOgABAAIIEAMIBACABBFyAQBFAAAB=A}#A}=}#}
事件:三大改造的完成。
(2)土地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城市:深圳。
(4)怎么做:青少年需要奋斗,要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要坚定理想信 念,志存高远,脚踏
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创造精彩的人生。
【详解】(1)补充:根据材料涉及的时间以及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6年我国实行一五计划,材料展示的是一五计划在工业上
的成就;
事件: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土地政策:根据表格“1978年”以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上升,结合
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提高了农民收入。
(3)城市: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
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4)怎么做:我们正处在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少年继续奋斗,我们必将站到时代的潮头。要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
我们要坚定理想信 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
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创造精彩的人生。
24.(1)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
(2)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封建统治。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列强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
(4)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人民有不懈的探索精神;近代中国探索之路曲折
艰辛;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等。
答案第 7页,共 8页
{#{QQABCBYywUUoogggigoQAAhABAABRhCAUQ0GAACCAACIQkBAECCAIggOOgABAAIIEAMIBACABBFyAQBFAAAB=A}#A}=}#}
【详解】(1)“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含义:由材料“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
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
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结合所学,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独立主权的完整性
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追求:由材料“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可得出救亡图存。
(2)“运动倡导者的梦想”:由材料“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
们自己的权位”,结合所学,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要用来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封建
统治。背景:由材料“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结合所
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
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3)“一场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猛烈批判封建正统思想,起到思想解放作用。由材料“从 1915年起,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
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可知指新文化运动;大旗: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
这两面大旗。
(4)感悟: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从鸦片战争的教训来看,落后就要挨打,发展
才是硬道理;从近代以来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努力来看,中国人民有不懈的探索精神;从近
代中国探索的过程来看,近代中国探索之路曲折艰辛;从旧的阶级探索的结果来看,受阶级
和时代的局限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等。
答案第 8页,共 8页
{#{QQABCBYywUUoogggigoQAAhABAABRhCAUQ0GAACCAACIQkBAECCAIggOOgABAAIIEAMIBACABBFyAQBFAA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