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科目 生物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日期 课型 讲解 授课学时 1课时
节 次 授课地点 教室、操场
教学内容 认识我们身边的动物和植物
教学目标 本节是初中生物7年级第一课时,本节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讲解、演示、实践,实现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能够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态度目标
1.通过讲解,实训,让学生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1.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2.锻炼学生科学调查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2、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同学间分工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 教学难点:调查的方法、设计、调查结果的总结。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演示示范、实践
教学资源 记录本、尺子、铅笔、彩笔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具体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我们身边有哪些动植物,他们有什么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我们想要了解这些问题,怎样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 调查前准备工作: 画简单的校园平面示意图;在图上画出本组所选定的观察路线和重点观察点。 全班分成4小组,每组6人,2个绘图,2个记录,2个查阅汇总资料,在调查结束后推举出一名中心发言人,下节课上对本组的调查情况进行口头汇报。每组的分工由小组长协调安排。 2、调查时: 调查方法:调查每一观察点有哪些植物和动物,这些植物和动物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生命现象,听一听周围有什么生物发出声音,闻一闻生物发出哪些特殊的气味。 要求把看到的植物画下来: 观察植物的分层现象: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人工栽培的花、草,野生的花、草,矮小的苔藓等。 3、讨论总结: (1)全组共观察到多少种生物,其中植物多少种,动物多少种? (2)重点描述你观察到的一到两种植物,可以从它的高度、树干、树皮情况、树叶形状、有无光泽;花、果的形状、颜色等方面进行描述。 (3)想一想,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三、【学生作品展示】 1、学生上台总结调查结果和收获。 四、【小结和作业布置】 1、注意IP地址规划、注意网络拓扑对应 2、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两台路由器,分别使用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配置,实现网络互通。 3、查阅资料探究还有哪些动态路由协议。预习下节内容ospf协议。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导入课堂任务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内容 评价学生完成情况,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学习,反馈学生学习信息 纠正错误,掌握难点、重点,温故知新。 教师:帮助学生回忆身边的动植物,激发学生思考。 学生:跟随教师思维进行思考。 教师:讲解、示范、演示 学生:观看操作演示、学习领会 学生:实践,完成调查 教师:巡视、辅导 教师:展评学生调查结果,进行评价 学生:讨论、互评、反馈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和总结方法 教师:总结、拓展
板书设计 调查前准备工作 路线,分组 调查时 调查方法:看、听、闻、记录 讨论 调查的结果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