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论语》十二章
高中语文
学习目标
1.走进作者,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
2.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3.精读全文,剖析作者的写作特色
4.总结和归纳全文表达的思想内涵
5.巩固练习,总结收获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生平经历
孔子一生,政治上不得志。年轻时,曾做过管仓库、管牛羊的小官。五十多岁才当了鲁国的司寇(代理宰相)。但不久,因为政治见解不合,一气之下离开了鲁国,带着一些学生周游列国,四处游说。
但他的政治主张在鲁国行不通,到齐国也碰了壁,到陈、蔡小国更不必说。在卫国住了一段时间后,六十多岁又回到了鲁国,埋头讲学和整理古书。
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关于《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就:靠近。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端正。
翻译: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文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如…何: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翻译: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 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朝:早晨。
翻译: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 ,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喻:通晓,明白。
翻译: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思:希望,想着。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翻译: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质:质朴。
文:文饰 。
史:虚浮不实。
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翻译: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虑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士:有抱负的人。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结束。
翻译: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 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譬如:比如。
篑:盛土的筐子。
止:停止。
往:前进。
翻译: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 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知:聪明;智慧。
忧:忧愁。
惧:害怕,恐惧。
翻译: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日:“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为归到礼的方面去,即合于礼。
翻译: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就是仁,一旦所有的人都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全天下就尽归于仁了。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做法。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禺笨,也要照你的话去做。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大概,也许。
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施:施加。
翻译: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终身奉行的呢 "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小子:指学生们。
观:观察力 。
怨:讽刺。
迩:近。
翻译: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经》呢 《诗经》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思想内涵
一、不求安饱,就有道而正:好学。二、礼乐应以仁为基础。
三、执着追求仁道。四、义利观:重义轻利。
五、虚心学习,自我反省。六、文质兼备,方为君子。
七、仁为己任,意志坚强。八、为山平地,持之以恒。
九、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十、克己复礼为仁。
十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十二、《诗》的社会功能。
艺术特色
简洁明了,寥寥数语道出道理。
语言朴实自然,生动形象。
确立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如爱人、尊师、修身、行礼、持中、寡欲等。
立足于尊重人的本性,倡导气节、正直、谦恭等品格。
巩固练习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朝闻道;夕死可矣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巩固练习
《〈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而不仁,如礼何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巩固练习
以下对“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句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 项( )
A.这句话可译为“从近处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说可以辅佐君王”。
B.这句话强调了“诗”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
C.这句话充分说明孔子对“诗”的重视。
D.“事君”就是做官,是古代教育的最高理想。
D
巩固练习
下面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论语》这一章阐述了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主张,儒家用之作为一种提高自我修养的方法。
B.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而核心是指人与人的相亲相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那么是实行“仁”的主要方法。
C.“礼”,是包括了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长期形成、又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人们相互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作,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纪、道德和礼貌。
D.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克己复礼为仁”,即:人们的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标准,就是仁。实行仁,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颜渊谈到自己虽然不聪敏,但请老师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D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