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县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临川县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1 12:5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时间 2022 年 7 月 27 日 12 时 12 分,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总研制的“力箭一号”运载火
临川名校2023-2024 学年第一次月考考试 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采用“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将六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该日,
酒泉的日出时刻 6:20,日落时刻 20:44(皆为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高二年级地理试卷 7.酒泉的经度约为( )
A.115°E B.97°E C.103°E D.93°E
注意事项: 8.未来两个月,酒泉当地( )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①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②白昼时间逐渐变长③日落方位逐渐南偏④日出方位逐渐北偏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第 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2*25=50 分)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单位:m)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图示意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发射当天地球位于图中哪个点附近( )
A.A B.B C.C D.D
“泰坦号”是一艘潜水器,是美国某公司为一项旅游观光项目所设计,该项目可带领游客在海底
参观深 3800 米的“泰坦尼克号”沉船残骸(下图为其沉没地点,41.7°N、49.9°W 附近,距纽芬兰
岛东南约 700 千米),可潜至水下 4000 米,最多可载 5 人。2023 年 6 月 18 日凌晨 4 时左右“泰坦号”
被母船“极地王子号”从纽芬兰岛的圣约翰港口拖出,前往“泰坦尼克号"沉船残骸所在地。在下水
1 小时 45 分钟后,潜艇与母船失去联系。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救援队经过几天争分夺秒搜救后,6 月 22
1.a—b段河流流向是( )
日证实该潜水器已经在水下发生解体,5 名乘员全部遇难。2023 年 6 月 21 日是夏至日。据此完成下
A.由南向北 B.由东北向西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东向西
面小题。
2.某研学小组赴该地地理考察,夜晚宿营地点排除①处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阴坡,气温较低 B.距河较远,取水不便
C.位于山脊,风力较大 D.处于河谷,山洪易发
3.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研学小组
设计了四条路线,其中比较合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3 年 4 月 20 日发生了罕见的日全食与日环食混合的日全环食天象,最佳观测地位于印度尼西
亚的比亚克岛(136°E,1°S)。本次日食开始于 9 时 34 分(北京时间),食甚时刻为 12 时 16 分,
结束于 14 时 59 分。完成下面小题。
4.在比亚克岛能观测食甚现象最晚的地方时为( ) 10.“泰坦号”潜水器从离开纽芬兰岛到其被证实解体的几天内( )
A.10时 40分 B.13时 20分 C.13时 16分 D.16时 03分 A.北京正午日影逐渐变长 B.纽约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5.该日,比亚克岛( ) C.南安普顿的日出逐渐偏向东北 D.哈尔滨的昼长始终比海口长
A.日出方位东偏北 B.昼长夜短 11.纽芬兰岛表面岩石裸露,湖泊、沼泽星罗棋布,海岸十分曲折,多峡湾、岛屿。产生此现象的主
C.正午物体影子朝北 D.正午太阳高度约 66° 要动力是( )
6.未来一个月( ) A.冰川侵蚀作用 B.岩浆喷发作用 C.全球气候变暖 D.风力堆积作用
A.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B.抚州市昼变长、夜变短 12.“泰坦号”潜水器下潜过程中( )
C.太阳直射点南移 D.抚州市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第 1页 共 6页 ◎ 第 2页 共 6页
{#{QQABRYSQoggAAABAARgCUQVyCAEQkBECCCgORAAEIAABCANABAA=}#}
A.水温逐渐增加 B.盐度逐渐升高 C.浮游生物逐渐增多 D.水体压强越来越大 19.关于地球的公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左图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 A.公转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中心
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右图为乙地同一日正 B.地球运行至近日点的时间大致是每年的一月初
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C.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 365 天 5 时 48 分 44 秒
D.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匀速的
杭州(30 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
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
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该同学将集热板装在玻璃箱里的用意是( )
A.防风
B.保温
C.防沙尘
D.防漏水
13.观测当日( ) 21.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的日期是( )
A.甲地昼长夜短 B.乙地昼短夜长 C.甲地昼长大于乙地 D.甲乙两地昼夜等长 A.春分日
14.甲地位于乙地( ) B.夏至日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C.秋分日
2023 年 4 月 30 日,为期 5 天的第 48 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在瑞士日内瓦闭幕。图为国际发明展期 D.冬至日
间某时刻日期分布图,阴影部分表示 4 月 29 日,非阴影部分表示 4 月 30 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 22.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
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整幅度为( )
15.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 ) A.23°26′ B.30°
A.4月 29日 20时 C.46°52′ D.60°
B.4月 29日 14时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读下
C.4月 30日 17时 图,完成下面小题。
D.4月 30日 14时 23.在二十四节气中最临近近日点的是( )
16.该届国际发明展期间,a、b、c三地( ) A.大雪 B.小寒
A.a地所受地转偏向力最大 C.小暑 D.大暑
B.正午太阳高度均逐渐增大 24.从含义上,可以对二十四节气进行归类,其中惊蛰反
C.自转线速度 b地大于 c地 映的是( )
D.日照时间均越来越长 A.季节变化
下图为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值△H(△H=H 甲-H 乙)的年变化规律图。完成下面小题。 B.水热状况
17.图中①~④线段所示 4个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C.物候现象
A.①时段内甲地昼变短夜变长 D.作物长势
B.②时段内甲、乙分处直射点的两侧 25.读下面的“日照图”,此时,全球分居在 6月 22日和 23日两天
C.③时段内甲地东南方向日出 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④时段内乙地的日落时间越来越晚 A.22日的经度范围约占全球的 1/3
18.若乙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 14时,则乙地对称于球心 B.22日范围小于 23日
的地球另一端坐标是( ) C.北京此时位于 23日
A.90°E,5°S B.90°E,5°N D.北京此时位于 22日
C.30°W,20°N D.90°W,20°S
第 3页 共 6页 ◎ 第 4页 共 6页
{#{QQABRYSQoggAAABAARgCUQVyCAEQkBECCCgORAAEIAABCANABAA=}#}
第 II 卷(非选择题) (2)比较柴达木河流域湖泊性质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二、综合题(50 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3)香日德河夏季河水颜色变红,请给出合理解释。(6分)
下图为某日世界光照示意图,其中 EDF 为一条完整的晨昏线,D 所在经线向东到 C 所在经线区域
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每两条相邻经线之间的间隔经度数相等。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三亚市地处海南岛南端(甲图),每年有两次正午出现“立竿无影”现象(乙图),该市某地其中
一次出现在 6 月 1日。三亚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天文含义上的四季差异很大。每年冬季有大量的候鸟老
人在三亚过冬。丙图示意三亚全年气温变化。
(1) 归纳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2分)
(2)描述此日南半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6分)
(3)此时,在赤道上处于黑夜且位于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2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四周被高大山地包围,其中乌兰乌苏河附近山地红层地貌广
布,盆地气候极端干早,盐湖众多。柴达木河位于盆地最东部,上游托索河和乌兰乌苏河汇合后形成
中游香日德河,最后向西汇入霍布逊湖,是一条富有观赏价值的红水河,成为旅游打卡圣地“红河谷”。
香日德河平常呈淡红色,一到夏季,河流变成鲜红色,并在交汇处形成鲜明的“红配绿”河流景观。 (1)估算三亚市某地再次出现“立竿无影”现象的日期,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下图为柴达木河水系图。
(2)分析三亚市四季变化不明显的原因。(4分)
(3)比较三亚市冬季和夏季日温差的大小,并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4)简析三亚吸引大量候鸟老人在此过冬的原因。(6)
(1)简述柴达木河流域的地形特征。(6分)
第 5页 共 6页 ◎ 第 6页 共 6页
{#{QQABRYSQoggAAABAARgCUQVyCAEQkBECCCgORAAEIAABCANABAA=}#}
参考答案:
1.B 2.D 3.A
【解析】1.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结合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a—b段河流流
向是由东北流向西南,B正确,ACD错误。故选 B。
2.山区夜晚露营首先要考虑安全问题,①处位于河谷地带,且河谷两岸等高线密集,坡陡
谷深,易受滑坡、泥石流、山洪威胁,D正确;①位于河谷地带,不存在阴阳坡之分,A错
误;①靠近河流,取水方便,B错误;①从地貌来说属于山谷,C错误;故选 D。
3.在山区修建公路线,尤其是运送矿石原料的公路线,其首要原则是坡度要小,以降低重
载时上坡难度,减少耗能,图中甲路线与等高线基本平行,坡度最小,最合理,A正确;乙
丙丁沿线穿过等高线次数多,坡度大,不合理,BCD错误。故选 A。
【点睛】河流一般发源于山谷地带,其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4.D 5.A 6.B
【解析】4.根据材料可知食甚时刻为 12时 16分,为北京时间,即 120°E的时间,所求地
比亚克岛位于 136°E,两地的时差=(136-120) 4=64min,比亚克岛地方时=12:16+64=13:20,
D正确,ABC错误。故选 D。
5.该地为 4月 20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回归线移动,此时此时全球除极昼
地区之外,均日出东北,A正确;比亚克岛位于南半球,昼短夜长,B错误;此时比亚克岛
正午太阳入射方向位于正北,因此物体影子朝南,C错误;太阳直射点大约每 4天移动 1个
纬度,4月 20日,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 7.5°N,此时比亚克岛的正午太阳高度角=90-(7.5+1)
=81.5°,D错误。故选 A。
6.未来一个月约为 5月 20日左右,地球公转速度会越来越慢,A错误;威海昼逐渐变长,
夜渐短,B正确;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C错误;威海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D
错误。故选 B。
【点睛】北半球,冬半年,昼渐短,夜渐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
夜现象,夏半年,昼渐长,夜渐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7.B 8.A 9.D
【解析】7.根据材料可知, 酒泉的日出时刻 6:20,日落时刻 20:44,其白昼时间为 14
小时 24分钟;再用白昼时长/2可知当地上午昼长为 7小时 12分钟,用当地日出时刻 6:20+7
小时 12分钟可得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 13:32,北京时间与当地的时差为 1小时 32分钟,
换算后经度差为 23°;由于北京时间为 120°E的地方时,该地区位于北京以西,相减可得酒
泉的经度为 97°E,故 B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8.7月 27 日未来两个月为 9月 27日,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运动,北半球正午
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北半球白昼时间变短,①正确,②错误;由于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运
动,故日落方位不断向南偏,③正确,④错误。由此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 A。
9.发射当天是北京时间 2022年 7月 27日,时间是夏至日过后、秋分日之前,图中 A介于
秋分日--冬至日之间,B介于冬至日--春分日之间,C介于春分日--夏至日之间,D介于夏至
日--秋分日之间,D正确。故选 D。
【点睛】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运动,北半球昼长变短、夜变长,日落方位不断向南偏。
10.D 11.A 12.D
答案第 1页,共 4页
{#{QQABRYSQoggAAABAARgCUQVyCAEQkBECCCgORAAEIAABCANABAA=}#}
【解析】10.根据材料可知 2023年 6月 21日是夏至日,“泰坦号”从离开纽芬兰岛到其被证
实解体是从 6月 18日到 6月 22日(经历了夏至日)。故“泰坦号”潜水器从离开纽芬兰岛到其
被证实解体的几天内,北京正午日影先变短后变长,纽约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南安
普顿的日出方位在夏至日达到了北偏东最大角度,故 ABC错误;从 6月 18日到 6月 22日,
处于北半球的夏半年,同处于北半球的哈尔滨和海口,昼长均大于 12小时,且纬度较高的
哈尔滨昼长比纬度较低的海口要长,D正确。故选 D。
11.纽芬兰岛受第四纪冰川侵蚀而岩石裸露,湖泊、沼泽星罗棋布。同时冰川侵蚀造成海岸
十分曲折,多峡湾、岛屿。其海岸线形态的成因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多峡湾的成因一致,
其表面湖泊、沼泽星罗棋布与纽芬兰岛多湖泊的成因一致,BCD错误,A正确。故选 A。
12.“泰坦号”潜水器下潜过程中,随着水深的增加,水温逐渐降低,压强逐渐增大,浮游生
物逐渐减少,AC错误,D正确;“泰坦号”潜水器下潜所处海域位于中纬度,根据全球不同
纬度海水盐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在中、低纬度海区,海洋表层盐度较高,随深度的增加,
盐度降低;在高纬度海区,表层盐度较低,随深度的增加,盐度升高)可知,“泰坦号”潜水
器下潜过程中盐度降低,B错误;故选 D。
【点睛】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1)从副热带海区向高、低纬度递减;赤道附近盐度较低,
南北纬 30°附近的盐度最高。(2)南半球盐度分布的地带性较北半球明显,主要是因为南半球
海洋面积广,受陆地影响小。(3)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盐度较大洋东岸高,与洋流影响密
切相关。
13.D 14.A
【解析】13.读图可知,甲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昼夜平分;甲地正午日影朝北,
说明太阳直射点没有直射甲地。据此可知,该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甲乙两地昼夜等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 D。
14.根据上题可知,此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方时 6时日出,18
时日落。甲地北京时间 5:40日影朝正西,正值日出,因此可推知甲地位于 125°E;乙地日影
朝正北方向时为正午 12:00,对应北京时间 12:20,可知乙地位于 115°E,因此甲地位于乙地
偏东方。甲乙两地该日正午日影均朝北,说明两地位于北半球。甲地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
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说明其正午太阳高度为 45°,而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30°,小
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因此甲地纬度更低,位于乙地偏南方。综上所述,甲地位于乙地的东
南方。A正确,BCD错误。故选 A。
【点睛】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15.D 16.C
【解析】15.分析图片,图示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此图为北半球俯视图。根据“地球
的运动”相关知识,国际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分别为 180°所在经线和 0时所在经线。根据图
中地球自转方向推断,30日范围是,度数为 90°W向东到 180°经线附近。北京位于东八区,
北京时间取 120°E所在的地方时,此时北京应为 30日。根据“地方时的计算”相关知识,北
京时间=0时+(90°+120°)÷15°/时=14时。因此,北京时间为 4月 30日 14时,D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16.a地处在赤道上,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极点处地转偏向力最大,A错误;4月 30日太
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的纬度大约处在 10°N(太阳在南北回归线
间每天移动约 0.2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80°、
答案第 2页,共 4页
{#{QQABRYSQoggAAABAARgCUQVyCAEQkBECCCgORAAEIAABCANABAA=}#}
70°、40°,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B错误;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到两极逐渐递减至 0,所以
自转线速度 b地大于 c地,C正确;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长,不会越来越长,D错误。故选
C。
【点睛】地方时一般是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 1°,地方时相差 4分钟,经度每相差 15°,地
方时相差 1小时;全球分为 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 1小时。
17.A 18.D
【解析】17.由图可知,②时段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不变,说明②时段内当太阳直射点
移动时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变大或同时变小,说明两地应在②时段太阳直射的纬线的
同一侧,B错误;①时段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
一直在变化,根据数值可推测当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移动时,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在变小,
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在变大,说明甲在南半球,乙在北半球,①时段内南半球甲地昼变短,夜
变长,A正确;④时段内北半球乙地昼先变短,再变长,故日落时间是先变早再变晚,D错
误;③时段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到了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区外,日出方位先是东北,后
是东南,C错误;故选 A。
18.乙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 14时,则乙地经度应为 90°E,关于地心对称的地球另一端的经
度应为 90°W,A、B、C错误,故正确选项为 D。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也就是各自离当天太阳直射
点所在纬度之差的差。
19.B
【详解】A、公转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故不符合题意;B、地球运行
至近日点的时间是每年的一月初,故正确;C、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 365日 6时 9分
10秒,叫做 1恒星年,故不符合题意;D、每年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
快;每年 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B。
20.B 21.B 22.C
【解析】20.玻璃不影响太阳辐射,而当集热板吸了热时,长波辐射无法穿过玻璃,可防止
热量散失,将集热板装在玻璃箱里起到保温作用。B正确。防风防沙尘不是主要目的,AC
排除。和防漏水无关,D错误。故选 B。
21.结合图示分析,阳光与集热板垂直时,正午太阳高度和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互余。根据
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纬度差,纬度差是直射点纬度和所求地点的纬度间隔。一年中,
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小即活动支架最矮,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期,该地纬度为 30°N,
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正确,排除 ACD。故选 B。
22.由上题可知,冬至日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大,为 53°26′;夏至日,集热板与地面的夹
角最小,为 6°34′;故一年中调整幅度为 53°26′-6°34′=46°52′,C正确,ABD错,故选 C。
【点睛】赤道与回归线之间的地区,随着纬度的增高,其正午太阳高度较年变幅增大;回归
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幅为定值 46°52′;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随
着纬度的升高,其正午太阳高度较年变幅减小。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幅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存
在一定的相关性。
23.B 24.C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和我国传统文化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23.地球绕日公转每年 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据图可知,冬至日时间为 12
月 22日,近日点时间为 1月初,在二十四节气中最临近近日点的是小寒。故选 B。
答案第 3页,共 4页
{#{QQABRYSQoggAAABAARgCUQVyCAEQkBECCCgORAAEIAABCANABAA=}#}
24.根据分析可知,惊蛰的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因此反映的
是物候现象。故选 C。
【点睛】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其公转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
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每年的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每年 7
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
2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0:00所在经线向东到国际日界线(约为 180°经线)的范围为
新的一天,其他范围为旧的一天。由图所知,此时 150°E经线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因此其
地方时为 6:00,通过计算可知 0:00所在经线为 60°E,因此新的一天的范围 60°E向东到国际
日界线(约为 180°经线),跨度约为 120度,即 6月 23日的范围占 120/360,即 1/3,因此
22日的经度范围占全球 2/3,AB错误。北京的经度约为 116°E,位于 23日,C正确,D错
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 C。
【点睛】日期界线有两种自然界线和人为界线。自然界线是地方时为 0点的经线,人为界线
是指国际日界线,国际上把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180°经线作为国际日界线,国际日界
线不与 18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自 0时经线向东至国际日界线(约 180°经线)
为新的一天,自 0时经线自西至国际日界线(约 180°经线)旧新的一天。因此 180°经线上
的地方时是新的一天的时间范围。
26.(1)海拔高;东南和南部多高大山地,地势起伏大;西北位于盆地内部,地势起伏小;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沙漠、戈壁及红层地貌广布。
(2)性质差异:阿拉克湖、冬给措纳湖是淡水湖;南、北霍布逊湖是咸水湖。
原因:阿拉克湖和冬给措纳湖位于柴达木河上游,有冰雪融水汇入河流补给湖泊水源,有河
流流出排出湖泊盐分;南、北霍布逊湖位于柴达木河末端,降水少、蒸发强,没有河流流出,
径流输入湖泊的盐分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3)乌兰乌苏河沿岸红层地貌广布,河流携带的红色泥沙,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形成干涸
浅红色的河床,使平常的河水呈现淡红色;夏季地表径流冲刷红色泥沙汇入河道,染红河水;
河流径流侵蚀、搬运沉积于河底的红色泥沙,加深河水的红色,使下游的香日德河形成河水
鲜红的自然景观。
27.(1)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北半球此时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现象。南半球反之。
(3)0°往东至 160°E
28.(1)大约为 7月 15日。理由:三亚市地处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直射
时“立竿无影”),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第一次直射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至北回
归线,再从北回归线返回时,出现第二次直射。如果第一次直射出现在 6月 1日,夏至日后
相同时间间隔再次直射,大约在 7月 15日。
(2)纬度较低,白昼、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较小;终年气温较高,年内气温变化幅度较小。
(3)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原因:三亚夏季多阴雨天气,云层较厚,白天削弱了太阳
辐射,温度较低,晚上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较强,日温差较小;冬季多晴天,反之。
(4)三亚冬季气候温暖,舒适度高;医疗等公共服务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
答案第 4页,共 4页
{#{QQABRYSQoggAAABAARgCUQVyCAEQkBECCCgORAAEIAABCAN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