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基础过关
1. 生态系统各个成分紧密联系,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下列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C )
A.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 一条小河中的所有植物和动物
C.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及其中的无机环境
D. 一块草地上的阳光、土壤、空气等无机环境
C
2. “我为花草呵护,花草向我微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里的“花草”和“我”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分别是( A )
A. 生产者、消费者
B. 消费者、生产者
C. 分解者、生产者
D. 生产者、分解者
A
3. 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B )
A. 阳光→草→兔→狼
B. 草→昆虫→青蛙→蛇→鹰
C. 鹰→蛇→蛙→昆虫→草
D. 草→蝗虫→细菌→真菌
B
4. 在印台山文化生态园中存在着一条食物链:草→虫→鸟。鸟由于某种原因而大量死亡,在较长时间内与虫的数量变化相符合的曲线是( D )
D
【题4解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印台山文化生态园中存在着一条食物链:草→虫→鸟。鸟由于某种原因而大量死亡,虫的数量增加,草的数量减少,这样又引起虫的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又增加。因此,虫的数量变化曲线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先增加后减少,最后维持在动态平衡。
5. 下列由浮游植物、人、浮游动物和鲈鱼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中,正确的是( C )
C
【题5解析】由浮游植物、人、浮游动物和鲈鱼所构成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鲈鱼→人。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能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鲈鱼、人。
6. 如图反映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变化。下列有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C )
A. 正常情况下,草原植被数量应多于鼠类
B. 此图反映了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C.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不变的状态
D.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C
【题6解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7.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四月的洛阳花开满城,洛河里野鸭戏水,绿柳斜映水中。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 整个洛河可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B. 洛河上的野鸭和鱼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 洛河里的水草、鱼和野鸭可构成一条食物链
D. 若洛河被污染,野鸭体内的有害物质浓度最高
B
8.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 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B.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
C. 最长的食物链中含有5种生物
D. 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猫头鹰
A
能力提升
9. 要提高某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C )
A. 改变非生物因素
B. 减少消费者的数量
C. 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D. 减少分解者的数量
C
10. 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建立的“桑基鱼塘”模式,是现代农业的典型,该模式获得了鱼、蚕、桑、气的全面丰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该生态系统中,桑树属于生产者
B. 该生态系统中,阳光、空气、水、土壤属于非生物成分
C. 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D.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循环流动
D
11. 如表是检测到的五种生物(甲、乙、丙、丁和戊)体内的DDT浓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检测对象 甲 乙 丙 丁 戊
DDT浓度/ppm 0.005 2.0 0.5 75.5 0.04
A. 生物丁是植物
B. 物质流动途径是丁→乙→丙→戊→甲
C. 能量流动途径是甲→戊→丙→乙→丁
D. 五种生物可以构成最简单的生态系统
C
【题11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表格中甲、乙、丙、丁、戊五种生物体内DDT含量从少到多依次是甲、戊、丙、乙、丁。因此,它们之间正确的食物链关系是甲→戊→丙→乙→丁,甲是生产者。
12. 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的有关数据或关系。图一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图二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的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图四表示能量金字塔。下列据图所写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B )
A. 图一:丙→甲→乙→丁
B. 图二:丙→乙→甲→丁
C. 图三:丁→甲→乙→丙
D. 图四:戊→乙→丙→甲→丁
B
【题12解析】图一: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故食物链为丁→乙→甲→丙,A错误;图二: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营养级别越低,有机物的含量越多,故食物链为丙→乙→甲→丁,B正确;图三:由图可知,丁为生产者,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无机环境,故食物链为丁→甲,C错误;图四: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逐级递减,所以营养级别越高,能量总量越少,故食物链为戊→乙→甲→丁或戊→丙→甲→丁,D错误。
13. 图一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受到长期污染后,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与生态系统相比还缺少的生物部分是 分解者(或细菌和真菌) ;图二中的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水稻 。
(2)该食物网中共有 5 条食物链,其中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 水稻→田鼠→鹰 。该食物网中蛇和鹰的关系是 捕食和竞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太 。
分解者(或细
菌和真菌)
水稻
5
水稻→田鼠→鹰
捕食和竞争
太阳能
(3)据图二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d 。
a. 甲表示生产者——草
b. 乙表示最高级消费者——鹰
c. 乙→丙能量流动逐级增多
d. 若丁的数量突然增多,则乙的数量会先减少后增多
d
14.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生物 种类 消化道内 食物组成 每千克体重某种
有毒物质含量/毫克
某鱼 小虾 97
河蚌 水蚤、小球藻 55
小球藻 / 4
小虾 水蚤、小球藻 32
水蚤 小球藻 16
广东省河水的质量到底如何?河里的鱼虾是否可以安全食用?对于这些问题,某中学的几位同学对某河流开展了调查研究。他们首先选取该河流中5种不同的生物,对它们消化道内的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然后又请当地环保部门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最后将研究数据整理绘制成如表。
(1)在该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成分是 小球藻 ;河蚌与水蚤的关系是 捕食和竞争 。
(2)表中所列的5种生物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 某鱼 。
小球藻
捕食和竞争
某鱼
(3)根据表中的信息写出一条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小球藻→水蚤→小虾→某鱼 。
(4)请写出两条维持该河流的良好生态的措施:① 减少污染物排放 ;② 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
小球
藻→水蚤→小虾→某鱼
减少污
染物排放
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实践创新
15. (生活应用)“蚯蚓垃圾处理箱”可以利用蚯蚓处理果皮、菜叶等厨余垃圾,原因是蚯蚓可将这些厨余垃圾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据此推测,蚯蚓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C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非生物成分
C
16. (实践活动)某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玻璃瓶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 B )
A. 该生态瓶就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
B. 该生态瓶中只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
C. 该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且需放在阳光下
D. 影响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B
【题16解析】该生态瓶中,植食性小鱼属于消费者,水藻属于生产者,泥沙中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还有水、泥沙等属于非生物部分。
17. (实践活动)设计并制作能较长时间维持平衡的生态瓶。略。
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