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现代双语学校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现代双语学校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11 14:0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太原市小店区现代双语学校九年级(上)开学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 积极承担家务劳动是中学生应具有的美德。小明和妈妈从超市购买了两袋面粉,它们的质量与中学生的质量相当,则一袋面粉的重力最接近( )
A. B. C. D.
2.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减少摩擦的是( )
A. 轮胎上安装铁链 B. 张紧传送皮带
C. 脚蹬面做得凹凸不平 D. 储物箱下装有滚轮
3. 图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 饮料管剪成斜口
B. 滑雪板做得宽大
C. 书包背带做得较宽
D. 图钉帽做得较大
4. 举重是我国多次在奥运赛场上摘金夺冠的传统强项。就“抓举”而言,双手握杠发力上提,当杠铃被提到与胸同高时身体下蹲,使身体位于杠铃下,双臂伸直支撑杠铃,起立推举完成最后动作,如图所示是部分动作分解图。关于运动员抓举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做功
B. 由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做功
C. 由的过程中,杠铃克服重力做功
D. 完成动作静止时,杠铃克服重力做功
5. 年月日,我国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如图所示,在月日与中国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 )
A. 天舟二号加速上升时,重力势能变大
B. 天舟二号加速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 天舟二号加速上升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 对接成功的天舟二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6. 下列工具中,在正常使用时费力的是( )
A. 筷子 B. 定滑轮
C. 斜面 D. 羊角锤
7. 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 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 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8.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 在相同温度下,的水比的冰含有的热量多
C.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要吸收热量
D. 一块的冰熔化成的水,内能增大
9. 如图所示是水下滑翔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滑翔机通过液压泵将油在内、外油囊间来回转移,从而改变浮力大小以达到上浮和下潜的目的。关于滑翔机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翔机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潜的
B. 若想实现下潜,应将油从外油囊向内转移
C. 当油从内油囊向外转移时,它受到的浮力变小
D. 当油从外油囊向内转移时,它排开液体的重力不变
10. 如图所示,将细绳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细绳绕过滑轮后,手作用在细绳的点,利用滑轮匀速提升物体。若不计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是总功
B. 物体和绳子上点移动的距离相等
C. 手对点施加的拉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D. 绳子上点和点受到的拉力大小相同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11. 赛龙舟是端午节里的传统习俗。当号令一响,各龙舟上的运动员奋力划桨、龙舟向前加速运动。这既可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 的,又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
12. 如图所示,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由于液体分子做______,表面层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______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13. 爱做实验的小晨同学用漏斗在做实验:
如图所示,将乒乓球放在漏斗的下面紧贴漏斗,松手后,乒乓球会掉下来,这是因为乒乓球受到了______ 力的作用;
如图所示,将乒乓球放在漏斗的下面紧贴漏斗,从漏斗口向下迅速吹气来,的同时松开手,乒乓球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______ 。
14. 年月日,长征号艇、大连舰、海南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集中交接入列。如图所示是大连舰。它的满载排水量达到了,则它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 ;大连舰由密度大的海域行驶到密度小的海域受到的浮力将______ ;大连舰反舰导弹发射后,所受浮力将______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时,运动员和伞的动能______ ,重力势能______ ,机械能______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6. 做课外实验时,小明使用相同的滑轮匀速提升同一物体,动滑轮的重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及摩擦,使用______ 滑轮省力,使用______ 滑轮机械效率高。两空均选填“甲”或“乙”
17. 市场上有一款超声波加湿器,能利用高频振动将水直接变成白气,小晓想买一台,她告诉妈妈说:“那个加湿器功能特强大,插上电后不用加热,不需等待;立马就能把水汽化成白气,我很想买它。”请你指出小晓描述中的科学性错误:______ ,你的依据是______ 。
18. 由于土壤松动,一棵珍稀古树摇摇欲坠。园艺师用绳子将古树系住,通过山体固定,对古树开展救助。如图所示,把古树视为______ 模型,请画出绳子拉力的力臂。
19. 暑假里,小华跟着妈妈去青岛避暑,傍晚,小华在海边玩耍时发现;海边的沙子凉凉的,而海水却很暖和,请用比热容的知识说明这一现象.
20.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和小车。
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将小车从斜面上______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
从实验现象可推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将在水平面上______ 。
如图,若实验中小车仅在木板上滑行时滑出了右端,______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重做本实验以获取可靠的证据。
在本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反映的是______ 填选项符号。
A.小车在水平面上初速度的大小
B.阻力对小车运动情况的影响
21.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有关猜想:
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步骤如图所示。
步骤中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 。
小组同学分析步骤、、得到结论: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小组同学的分析是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
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步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22. 小明学习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在杠杆上挂钩码前,杠杆静止在图甲的位置,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
如图乙所示,小明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在处挂个相同的钩码,则应在处挂______ 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后取下挂在处的一个钩码,为使杠杆继续保持水平平衡,可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
实验中多次改变挂在支点两边钩码的个数和悬挂位置,其目的是______ 。
23. 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初温都相等的水和牛奶,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______ 。
A.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
D.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__ 来反映的,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______ 来比较水和牛奶的吸热本领。
加热过程中,发现要使它们上升相同的温度,需给水加热的时间要长一些,这是因为______ 。
停止加热后,在相同时间内,盛有______ 的烧杯填“水”或“牛奶”温度下降得快些。若要使其温度下降不至于太快,请说出一种方法:______ 。
24. 学习完功率一节后,老师布置了实践性的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测量自己上楼时的功率测量的物理量用相应的字母表示。
实验器材:______ 。
实验步骤:______ 。
上楼功率的表达式 ______ 。
25. 有一根烧红的铁钉,其比热容为,质量为。放出的热量后,温度降到,求铁钉的初始温度。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中学生的质量约为,则一袋面粉的质量约为,一袋面粉的重力,故C正确。
故选:。
根据对中学生质量的估测得到一袋面粉的质量,利用得到一袋面粉的重力。
本题考查质量的估测和重力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内容,难度较小。
2.【答案】
【解析】解:、车轮上装有防滑链,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增大摩擦,故A错误;
B、将传送带的皮带张紧,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了压力,可增大摩擦,故B错误;
C、浴室的脚垫做成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错误;
D、储物箱下装有滚轮,是用滚动代替滑动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故D正确。
故选:。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本题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此题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3.【答案】
【解析】解:、饮料管剪成斜口,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符合题意。
、滑雪板做得宽大、书包背带做得较宽、图钉帽做得较大,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CD不合题意。
故选:。
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这是一道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物理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大或减小压强,要学会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才是学习物理的真正意义。
4.【答案】
【解析】解:、由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施加了力的作用,杠铃在该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运动员对杠铃做功,故A正确。
B、由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施加了力的作用,杠铃在该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运动员对杠铃做功,故B正确。
C、由的过程中,杠铃受到重力的作用,并且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杠铃克服重力做功,故C正确。
D、完成动作静止时,杠铃受到重力的作用,但没有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所以杠铃没有克服重力做功,故D错误。
故选:。
物理学中的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此题考查力是否做功的判断,明确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5.【答案】
【解析】解:、天舟二号加速上升时,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变大,故A正确;
B、天舟二号加速升空,速度变大,动能增加,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机械能不守恒,故B错误;
C、天舟二号加速上升时,重力势能没有转化为动能,故C错误;
D、对接成功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天舟二号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
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则动能越大;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大则重力势能越大;动能加势能等于机械能。
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本题考查了机械能的转化、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等知识,难度不大。
6.【答案】
【解析】解:、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A符合题意;
B、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B不符合题意;
C、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故C不符合题意;
D、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对于筷子、羊角锤,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本题考查了杠杆筷子、羊角锤、定滑轮、斜面的特点,属于基础题目。
7.【答案】
【解析】解:
A、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A错误;
B、因为海绵内有空隙,所以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
C、尘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尘粒的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看到的是由分子组成的水的运动,水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正确。
故选:。
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因为分子很小,人肉眼看不到,看到的就不是分子的运动。
本题难点: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的区别,理解并记住:分子的运动是人用肉眼看不到的,看到的就不是分子的运动。
8.【答案】
【解析】解:、发生热传递时,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故A错误;
B、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B错误;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该物体做功,故C错误;
D、一块的冰熔化成的水后,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给低温部分。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根据热量的描述进行判断;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属于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属于能量的转移;
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本题综合考查了热传递的条件、熔化吸热、热量的概念和物体内能的改变方式等知识,综合性较强,易出错。
9.【答案】
【解析】解:、该装置是通过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改变浮力大小,从而实现上浮和下潜,故A错误;
B、在重力不变时,将油从外油囊向内转移,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浮力减小,当浮力小于重力时可以实现下潜,故B正确;
C、当油从内油囊向外转移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浮力增大,故C错误;
D、当油从外油囊向内转移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它排开液体的重力减小,故D错误。
故选:。
该装置是通过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改变浮力大小,从而实现上浮和下潜;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排开水的重力浮力与自重的关系。
本题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等,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动滑轮;
、不计摩擦,使用动滑轮时,手对绳端点拉力所做的功是总功,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故A、C错误;
B、由图可知绳子的有效股数,物体和绳子上点移动的距离,移动的距离不相等,故B错误;
D、、是绳子的始末端,一根绳子上各处拉力的大小是相同的,则点和点绳子受到的拉力大小相同,故D正确。
故选:。
由图可知绳子的有效股数,再利用比较绳端移动距离的大小关系;
使用动滑轮时,拉力做的功为总功,对物体做的功为有用功;
、是绳子的始末端,一根绳子上各处拉力的大小是相同的。
本题考查了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有用功和总功的含义,要记住:动滑轮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的物重和动滑轮重有关,而与提升的高度无关。
11.【答案】相互 运动状态
【解析】解:赛龙舟比赛时,向后划桨,桨对水施加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会同时对桨施加向前的反作用力,所以龙舟向前运动;
船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受到水的反作用力的结果,说明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相互;运动状态。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题以端午节“赛龙舟”为载体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是中考的热点题型之一。
12.【答案】无规则运动 引 汽化
【解析】解:由于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这些液体分子要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需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
该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了气态,因此液体发生了汽化现象。
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引;汽化。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以及物态变化,属于基础题。
13.【答案】重 乒乓球下方空气压强大于上方空气压强
【解析】解:松手后,乒乓球由于受重力作用将下落;
从漏斗的上方吹气,气体从乒乓球的上方流出,从而使乒乓球上方气体流速大于下方气体流速,而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所以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压强差使乒乓球受到向上的托力,不掉下来。
故答案为:重;乒乓球下方空气压强大于上方空气压强。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液体和气体都称为流体,生活中常见的流体是水和空气,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用力吹气,使乒乓球上方的空气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
本题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平时要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4.【答案】 不变 变小
【解析】解: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
密度大的海域行驶到密度小的海域,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重力不变,舰艇受到的浮力不变;
舰载直升机起飞后,大连舰仍然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由于大连舰自重变小,所以大连舰受到的浮力变小。
故答案为:;不变;变小。
根据求出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由于军舰无论在密度大的海域还是密度小的海域里行驶都是漂浮,通过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浮力不变;
物体漂浮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根据大连舰受到的重力变化可知其所受浮力的变化。
本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正确理解排水量的含义是解答此题关键。
15.【答案】不变 减小 减小
【解析】解:跳伞运动员正在匀速下降,在此过程中,质量和速度不变,高度减小,所以运动员和伞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故答案为:不变;减小;减小。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机械能等于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
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各种形式能的变化。
16.【答案】乙 甲
【解析】解:不计绳重和摩擦,由图可知:甲图为定滑轮,,不能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乙图为动滑轮,,所以,,故更省力的是乙。
甲图为定滑轮,不计绳重及摩擦,则额外功为零,总功等于有用功,机械效率为;
乙图为动滑轮,不计绳重及摩擦,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为额外功,总功大于有用功,机械效率小于;
故机械效率更高的是甲。
故答案为:乙;甲。
根据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判断拉力的大小关系,进而得出更省力的滑轮;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利用即可比较出二者机械效率的大小。
此题主要考查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相关知识,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然后才能正确比较出两种情况下机械效率的大小。
17.【答案】水汽化成白气 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水变成白气,没有发生汽化
【解析】答:描述中的科学性错误:水汽化成白气;依据是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水变成白气,没有发生汽化。
汽化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汽化要吸热。
本题考查了汽化现象,属于基础题。
18.【答案】杠杆
【解析】解: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园艺师用绳子将古树系住,通过山体固定,对古树开展救助。如图所示,把古树视为杠杆模型;
过支点做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所求作的动力臂,如下图所示:
结合杠杆的定义解答;
力臂的画法:首先根据杠杆的示意图,确定杠杆的支点;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此题考查力臂的画法,属于常考题目,难度不大。
19.【答案】答:因为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小,放出相同热量,相同质量的沙子比海水温度降低得多,所以,傍晚时海边的沙子凉凉的,而海水却很暖和.
【解析】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比较,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据此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0.【答案】同一 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需要
【解析】解:在实验中,要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除了物体所受的阻力可以改变,其它因素需要保持不变,那么应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静止释放,才能让小车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同;
由实验可以看出,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越小,向前滑行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的越慢,据此推理可知: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小车运动的无限远,即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本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反映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可以说明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无需要重新实验;
本实验中,在压力不变时,小车在水平表面受到阻力的大小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反映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这叫转换法,故选B;
故答案为:同一;做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
在本实验中,根据控制变量法,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的就越慢;
小车滑行的距离越大,表明阻力对运动的影响越小;
根据转换法,本实验中,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反映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
本题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考查控制变量法和推理法的运用。
21.【答案】 错误 没有控制排开液体体积不变 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解析】解:步骤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为;
探究深度对浮力的影响,要使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不变,步骤、、没有控制排开液体体积不变,不能得出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这是结论;
对比、两图,,,可得出结论: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故答案为:;没有控制排开液体体积不变;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利用称重法求得序号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
研究一个变量时,要控制其他变量不变,这是控制变量法;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本题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控制变量法及称重法测浮力。
22.【答案】左 将处钩码向左移动一格 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解析】解: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左端偏高,平衡螺母应向上翘的左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设一个钩码重为,一格的长度为;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解得:,即在位置挂上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在处下方取下一个钩码,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解得:,故应该将处所挂钩码须向左移动格;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进行多次实验,多次改变挂在支点两边钩码的质量和悬挂位置,收集杠杆平衡时多组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其目的是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故答案为:左;;将处钩码向左移动一格;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方便测量力臂;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解答;
初中物理用实验探究物理问题时要进行多次实验,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有的是多次测量发现变化规律;有的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本题考查调节平衡螺母的作用、杠杆实验时动力和阻力的实验要求及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当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时,竖直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力臂在杠杆上,倾斜作用在杠杆上力的力臂在杠杆以外的位置上,力臂变小。
23.【答案】 加热时间 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水的吸热能力强 牛奶 给盛牛奶烧杯加上盖子或将盛牛奶烧杯包起来其它方法合理也行
【解析】解:
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因为引起温度变化的因素是吸热的多少、物质的质量、加热时间和方式、容器,与酒精的多少无关,所以选项多余;
实验采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加热时间越长,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就多,因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
温度计示数升高越多说明吸热能力越弱,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比较水和牛奶的吸热本领;
因为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温度,水的加热时间长,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强;
质量相同的牛奶和水,放出相同热量,牛奶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由可知,牛奶降低的温度低;
温度高的牛奶从杯口蒸发,蒸发放热,为减慢蒸发,可以给盛牛奶烧杯加上盖子或将盛牛奶烧杯包起来。
故答案为:;加热时间;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水的吸热能力强;牛奶;给盛牛奶烧杯加上盖子或将盛牛奶烧杯包起来其它方法合理也行。
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大小需要控制的变量包括:吸收的热量,不同物质的质量,加热的时间和加热的方式。
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时间越长,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就越多;温度计示数升高越多说明吸热能力越弱;
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根据,质量和放出热量相同时,比热容越小降低的温度越低;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
本题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24.【答案】台秤、皮尺、秒表 用台秤测出自身的质量为;
用皮尺测出所上楼梯的总高度;
用秒表测量出上楼所用的时间
【解析】解:根据公式,要测量自己上楼时的功率,需要用台秤测量自己的质量、用皮尺测量所上楼梯的总高度、用秒表测上楼所用的时间,故所需的实验器材为:台秤、皮尺、秒表;
用台秤测出自身的质量为;
用皮尺测出所上楼梯的总高度;
用秒表测量出上楼所用的时间;
上楼功率的表达式:。
故答案为:台秤、皮尺、秒表;用台秤测出自身的质量为;用皮尺测出所上楼梯的总高度;用秒表测量出上楼所用的时间;。
人上楼要克服自己的重力做功,根据公式,据此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实验的步骤。
本题设计方案测自己上楼的功率,关键是明确测量原理,据此得出测量工具和测量步骤。
25.【答案】解:
铁钉放出的热量:,
即:
解得:。
答:铁钉的初始温度为。
【解析】知道铁钉的质量、铁的比热容、铁钉放出的热量、铁钉的末温,利用放热公式得到铁钉原来的温度。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放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属于基础题目,注意温度降低了与降低到末温的区别。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