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3节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表面是平的、光滑的反射面。
平面镜
观察镜子里面的像和真实的自己,你发现了什么?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观察平面镜成像,你能提出哪些可探究的问题?
像和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和物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提出问题】
实验器材:
光屏
平面镜
刻度尺
玻璃板
蜡烛
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1)放置器材:水平桌面铺一张白纸,玻璃板垂直于白纸放置,沿玻璃板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蜡烛的像。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不断移动,直至它看上去跟点燃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白纸上记下两者得位置。
(3)改变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的位置,按上述步骤重复实验。
(4)移走蜡烛B,将光屏(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上,在纸上能呈现出像吗?
(5)移去玻璃板,在白纸上把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用线连起来,测量物距和像距,观察连线与镜面有什么关系。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C2FFA5D-87B4-456A-9821-1D502468CF0F}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物距)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距)
像与物大小比较
(放大或缩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实验结论:
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
4、像和物体关于镜面 ;
5、平面镜成的像是 ;
等大、等距、垂直、轴对称、虚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相等
相等
垂直
相等
虚像
6、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
2、为什么要薄的玻璃板,而不用厚的?
4、为什么要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5、如何判断像的虚实?
3、玻璃板如何放置?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MN表示平面镜,AB表示镜前的物体,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M
N
A
B
1、作垂线(虚线、垂足)
2、取等距
3、画虚像(虚线)
N
M
A
B
MN表示平面镜,AB表示镜前的物体,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N
M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如图,MN表示平面镜,AB表示镜前的物体,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如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
A
B
A'
B'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S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蜡烛,为什么看到平面镜后面有烛焰呢?
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但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感觉光从镜面里面的像发出。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S’
S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像叫虚像。虚像可以用观察到,但不能被光屏接收到。
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
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墙壁上的O点处.请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关键:确定光源的像S'的位置
注意:辅助线用虚线,垂直符号不能省
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
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光源S发出的经过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出对应两条入射光线和标出光源S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1、改变光的传播路径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2、成像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3、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凹面镜
凹面镜
利用球面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
凹面镜与凸面镜
会聚作用
凹面镜的应用
凹面镜与凸面镜
凹面镜的应用
凹面镜与凸面镜
2、凸面镜
反射面
凸面镜
利用球面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
凹面镜与凸面镜
发散作用
凸面镜的应用
凹面镜与凸面镜
2、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所示: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 ( )
A B C D
课堂练习
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_______。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_。
3、从平面镜内看到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此时时间是( )
A、7:25
B、6:35
C、5:25
D、4:35
课堂练习
4、—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大观河边照像,观察到岸边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摄了下来,如图所示。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罝观察,那么影像甲和乙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都变 B. 都不变
C. 甲变,乙不变 D. 甲不变,乙变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5、若小明同学身高1.5m,他站在大衣柜的穿衣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_____m;像与他相距_____m;
若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为 ,镜中的像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课堂练习
6、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A.3m B.5m
C.4m D.6m
课堂练习
7.一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45°夹角,如图所示,一只小球S顺着水平面向A点滚去,则平面镜中小球的像的运动方向是( )
A.水平向左 B.水平向右
C.竖直向上 D.竖直向下
课堂练习
8.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相对水平面倾斜 45° 角,用它观察位于平面镜 1等高的正前方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 )
所成的虚像位于( )
A.与平面镇 1 等高的正前方
B.平面镜 1 的正上方C.平面镜 2 等高的正前方
D.平面镜 2 的前下方
9、如图是艺术体操训练房的俯视图,训练房的北墙有一大平面镜,当老师从室外进入到图示位置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的是(???)
课堂练习
34
10、小彤同学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景如图所示:
(1)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现象可选用_____(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玻璃板不仅可以成像,还便于确定像的_________。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蜡烛A、B应选择外形_________(选填 “相同”或“不相同”)的;
课堂练习
35
10、小彤同学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景如图所示:
(2)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___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怎么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重合,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36
10、小彤同学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景如图所示:
(3)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5)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6)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 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