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1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距离地球约400千米)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11月7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中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天和核心舱”直接所属的天体系统是( )
A. 银河系 B. 河外星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2. 推测“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航天员出舱时主要功能是( )
A. 防风雨 B. 防雷暴 C. 防辐射 D. 防失重
天文学家在研究22光年外的一颗矮星时发现一颗“超级地球”,它可能适宜生命生存。它的质量至少4.5倍于地球,绕矮星公转,周期为28.15天。“超级地球”的表面温度与地球相近,可能存在液态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此“超级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A. 河外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4. 与此“超级地球”可能适宜生命生存关系最小是( )
A. 该行星上可能有液态水 B. 其表面温度适宜
C. 该行星存在大气层 D. 其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 ①和②之间是莫霍面
C. 在深约2900千米处纵波突然消失 D. 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6. 岩石圈是指( )
A. ①整体 B. ②的顶部 C. ①整体和②的顶部 D. ③的外部
据新疆天文台太阳活动情况预报中心预报,2019年10月以来,太阳活动很低,日面上无可视黑子,该期间无C级及以上耀斑发生,地磁场平静。左为太阳日面图和右图为光伏发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材料中的“日面”指的是( )
A. 太阳内部圈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光球层
8. 新疆天文台所在区域适宜发展光伏发电站,其原因是( )
A. 新疆地处低纬,太阳高度角大 B. 新疆地处内陆,多晴朗天气
C. 新疆海拔很高,空气稀薄 D. 新疆多盆地,热量不易散失
9. 下列能源来自于太阳辐射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某研究员表示:“目前我们处在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2019—2023年)太阳活动日益频繁。”据此回答问题。
10. 第26个太阳活动周上升期可能是( )
A. 2026—2030年 B. 2030—2034年 C. 2035—2039年 D. 2040—2044年
11. 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电网故障增多②信鸽会迷失方向③太阳辐射增强④全球各地降水增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示意地球圈层构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A、B、C所示的圈层分别是( )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13. 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14. B圈层的特点是( )
A. 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B. 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 连续、规则的圈层 D. 不连续、规则的圈层
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受冰岛的火山喷发活动影响较小的地球圈层是( )
A. 大气圈 B. 生物圈
C. 水圈 D. 地核
16.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二、综合题
17. 读太阳系示意图(北极上空俯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代表地球的字母____,地球绕日公转方向是____。
(2)行星G的名称____。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轨道和____轨道之间。
(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___。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
(1)左图中甲、乙地球内部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是:甲___乙___。
(2)泸定地震震源位于地球的哪个内部圈层 ___,它与___组成岩石圈。
(3)右图中字母表示地震波横波曲线的是___,其传播特点是___。
(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___,请说明判断理由:___。
A B.
C. D.
曲周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
地理试题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1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距离地球约400千米)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11月7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中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天和核心舱”直接所属的天体系统是( )
A. 银河系 B. 河外星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2. 推测“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航天员出舱时主要功能是( )
A. 防风雨 B. 防雷暴 C. 防辐射 D. 防失重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运行在太空中的神舟十三号飞船绕地飞行,成为了地月系的一部分,所以“天和核心舱”直接所属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D正确。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级别较高,不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宇宙空间的特点高真空、强辐射、失重。高真空,无风雨、雷暴现象,AB错误。航天服可以防辐射,C正确。穿任何服装都不可能防止失重,D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点睛】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统、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统、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可观测宇宙。
天文学家在研究22光年外的一颗矮星时发现一颗“超级地球”,它可能适宜生命生存。它的质量至少4.5倍于地球,绕矮星公转,周期为28.15天。“超级地球”的表面温度与地球相近,可能存在液态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此“超级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A. 河外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4. 与此“超级地球”可能适宜生命生存关系最小的是( )
A. 该行星上可能有液态水 B. 其表面温度适宜
C. 该行星存在大气层 D. 其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超级地球”绕距地球22光年外的一颗矮星公转。由此可见,“超级地球”位于太阳系外,不属于太阳系、地月系,CD错误;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为3万光年,说明距离地球约22光年的“超级地球”属于银河系,B正确,A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超级地球”表面温度与地球相近,具有适宜的温度,可能存在液态水,水是生命之源,与适宜生命生存有关,AB与题意不符;“超级地球”的质量至少4.5倍于地球,质量较大,能够吸引周围大气形成大气层,与适宜生命生存有关,C与题意不符;“超级地球”绕矮星公转,周期为28.15天,其公转周期与地球差异较大,但与适宜生命生存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包括: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存在液态水。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 ①和②之间是莫霍面
C. 在深约2900千米处纵波突然消失 D. 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6. 岩石圈是指( )
A. ①整体 B. ②的顶部 C. ①整体和②的顶部 D. ③的外部
【答案】5. B 6. C
【解析】
【5题详解】
据图判断,在古登堡界面以上,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古登堡界面处横波消失,纵波波速减小,A错误;①地壳和②地幔之间是莫霍界面,B正确;2900千米处为古登堡界面,在深约2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突然降速,C错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岩石圈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壳(①)和上地幔(②)顶部坚硬的岩石部分,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和地幔的界面是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据新疆天文台太阳活动情况预报中心预报,2019年10月以来,太阳活动很低,日面上无可视黑子,该期间无C级及以上耀斑发生,地磁场平静。左为太阳日面图和右图为光伏发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材料中的“日面”指的是( )
A. 太阳内部圈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光球层
8. 新疆天文台所在区域适宜发展光伏发电站,其原因是( )
A. 新疆地处低纬,太阳高度角大 B. 新疆地处内陆,多晴朗天气
C. 新疆海拔很高,空气稀薄 D. 新疆多盆地,热量不易散失
9. 下列能源来自于太阳辐射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7. D 8. B 9. A
【解析】
【7题详解】
由材料“阳活动很低,日面上无可视黑子”可知,当太阳活动强烈时,黑子会出现在日面上,而根据所学可知,黑子发生在光球层,故材料中的“日面”指的是光球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适宜发展光伏发电的区域太阳能资源丰富。新疆地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晴朗天气,少云,日照强烈;且纬度较高,夏季的白昼时间长,故其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光伏发电,B项正确。新疆处于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较小,A错误。新疆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海拔主要处于1000-2000米范围,空气相较于青藏高原并不稀薄,C错误。新疆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光伏发电站主要与太阳辐射有关,与热量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①是石油,是太阳辐射能在地球的一种储存形式;②是水能,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辐射能;③是太阳能发电板,是对太阳辐射能的直接利用;④是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内能。故①②③来自太阳辐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包括光球层上的黑子、色球层上的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风,而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重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某研究员表示:“目前我们处在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2019—2023年)太阳活动日益频繁。”据此回答问题。
10. 第26个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可能是( )
A. 2026—2030年 B. 2030—2034年 C. 2035—2039年 D. 2040—2044年
11. 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电网故障增多②信鸽会迷失方向③太阳辐射增强④全球各地降水增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1年,由材料可知,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为2019—2023年,那么第26个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最可能出现在11年后,即2030—2034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太阳活动增强,会对电网产生较大的影响,使电网故障增多,①正确;太阳活动增强会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等现象,从而容易使信鸽迷失方向,②正确;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太阳活动增强,但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③错误;太阳活动增强会使地球极端天气增多,可能会使有的地区降水增多,有的地区降水减少,但不会使全球各地降水都增多,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黑子。色球层上有时出现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叫耀斑。太阳黑子和耀斑具有明显的变化周期,时间为11年。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示意地球圈层构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A、B、C所示的圈层分别是( )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13. 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14. B圈层的特点是( )
A. 不连续、不规则圈层 B. 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 连续、规则的圈层 D. 不连续、规则的圈层
【答案】12. C 13. D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读图分析可以判断A是生物圈,B是水圈,C是岩石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A圈层为生物圈,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所以,大气圈、水圈、岩石圈这些圈层也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①错误;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核心部分的总厚度为300米,生物圈的厚度是20千米左右,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②正确,③错误;生物圈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知,①③错误,②④正确,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B圈层是水圈,水有三态变化,各种水体可以相互转化,通过水循环构成一个动态的圈层,所以水圈是连续的,但各种水体空间分布不均,所以水圈是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水圈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和生物体内的水,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受冰岛的火山喷发活动影响较小的地球圈层是( )
A. 大气圈 B. 生物圈
C. 水圈 D. 地核
16.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火山喷发时主要涉及的是外部圈层中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地壳和地幔部分,其散发的热能最终进入大气层中,对地核影响较小。故选D。
【16题详解】
该题干已经说明是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降落到地球表面,进入岩石圈。故选A。
【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二、综合题
17. 读太阳系示意图(北极上空俯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代表地球的字母____,地球绕日公转方向是____。
(2)行星G的名称____。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轨道和____轨道之间。
(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___。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
【答案】(1) ①. C ②. 自西向东
(2) ①. 天王星 ②. 木星 ③. 火星
(3) ①. 2 ②. 太阳系 ③. 太阳
(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5)日地距离适中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阳系示意图为背景,设置5道小题,涉及太阳系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基础知识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根据太阳系结构图,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图中代表地球的字母是C;地球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为自西向东。
【小问2详解】
根据太阳系结构图,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行星G的名称为天王星;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木星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
【小问3详解】
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恒星系和行星系两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其中心天体为太阳。
【小问4详解】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小问5详解】
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
(1)左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是:甲___乙___。
(2)泸定地震震源位于地球的哪个内部圈层 ___,它与___组成岩石圈。
(3)右图中字母表示地震波横波曲线的是___,其传播特点是___。
(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___,请说明判断理由:___。
A. B.
C. D.
【答案】(1) ①. 莫霍界面 ②. 古登堡界面
(2) ①. 地壳 ②.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
(3) ①. B ②. 只能在固态中传播
(4) ①. A ②. 横波消失
【解析】
【分析】本题目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地震为背景材料,涉及地球内部结构及地震波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根据这一特点判断出图中甲为莫霍界面,乙是古登堡界面。
【小问2详解】
泸定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因此位于地壳。地壳与软流层以上上地幔顶部共同组成岩石圈。
【小问3详解】
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经过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经过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因此表示地震波横波曲线的是B,其传播特点是只能在固态中传播。
【小问4详解】
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海底油气矿藏属于液态物质,遇到此物质,横波消失,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