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学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1 14:5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1.地理实践力:观察台风、洪涝、寒潮现象或者其图片,了解其成因及其造成的危害。2.综合思维:搜集有关台风、洪涝、寒潮等方面的材料、图片、视频等,综合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危害。
探究活动一 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
2022年4月29日至5月1日,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北部及广西等地出现大到暴雨,广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广西河池、柳州和桂林局地大暴雨(100~158毫米,最大小时降雨量40~73毫米);湖北东部、湖南中北部等地出现8~10级雷暴大风,局地11级。
[思考] 
广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了哪些气象灾害?直接导致哪个产业部门损失严重?
提示:大风灾害、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造成农业损失严重。
1.自然灾害:指因自然异常或者快速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
2.类型:我国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业灾害、林业灾害。
3.自然灾害损失:
(1)影响因素:与自然异变的强度、速度有关,与自然异变发生地的人口密度、产业布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危害程度:世界上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依次是地震、洪涝、干旱、风暴潮、火山爆发、滑坡、风雹和泥石流。
【微思考】 为什么说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提示:华北地区春季旱情严重。春季升温快,降水少,蒸发量大;工业发达,尤其是重工业发展需水量大;人口多,生活用水量大;春季主要农作物冬小麦正值返青期,农业用水量大。
1.主要灾害种类
灾害类型 主要灾种
气象灾害 暴雨、干旱、寒潮、热带风暴、龙卷风、雷暴、雹灾、大风、干热风、暴风雪、冷害、霜冻等
海洋灾害 风暴潮、海啸、潮灾、海浪、赤潮、海冰、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等
洪水灾害 洪水、雨涝等
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塌陷、冻融、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地震灾害 地震及由地震引起的各种次生灾害,如砂土液化、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等
农业灾害 农作物病虫害和鼠害、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环境灾害等
林业灾害 森林病虫害和鼠害、森林大火等
2.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然灾害的影响 造成的灾害 特点
人员伤亡 生理伤害:人体伤亡。心理和精神伤害:恐慌、忧愁、痛苦等 受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影响,存在差异
财产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财产损毁。间接经济损失:物资生产基地、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通常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灾害造成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具有相对滞后性和隐蔽性,影响范围更广泛,持续时间更长远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灾害造成的影响存在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低,但防抗灾害能力强,灾害影响小;经济发展水平高,但防抗灾害能力弱,灾害影响大
3.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1)表现
(2)原因
【方法技巧】 自然灾害的判断
判断某个事件是否成为自然灾害必须具备两大条件:
(1)该事件必须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危害。
(2)致灾因素必须属于自然过程。而有些灾害事件虽然造成了损害,但是其致灾因素却不属于自然过程,所以不能算是自然灾害。
下图为4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
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
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C.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2)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
A.①多分布在板块内部
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③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
D.④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3)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4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
教材寻因 考查中国自然灾害类型的判断及其成因
破题关键 第(1)题,从图中纵坐标时间尺度和横坐标持续时间看,①在某一瞬间发生,时间较短,应该是地震;②在某日发生持续几小时,推断是火山;③在某月发生持续几天或几个月,应该是洪涝;④在某年发生,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干旱持续时间最长,能持续几个月以上,④为干旱。第(2)题,据上题分析可知,①表示地震,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则地震多发;②是火山,可以进行有效监测;③是洪涝,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因为夏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④是干旱,主要造成农业减产,财产损失,不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第(3)题,蝗灾属于生物灾害,与之密切相关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能影响生物的发展条件,和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无关
[尝试解答] __________
答案:(1)C (2)C (3)D
下图为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图(1990—1995年)。读图,完成1~2题。
1.自然灾害是指因自然异常或快速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损失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的损失仅与自然异变强度有关
B.自然灾害的损失仅与自然异变的速度有关
C.20世纪,世界上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地震
D.受灾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损失越小
2.按照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方法地震应属于(  )
A.地质灾害 B.地震灾害
C.气象灾害 D.农业灾害
解析:1.C 2.B 第1题,按照图中统计结果,世界上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依次是地震、洪涝、干旱、风暴潮、火山爆发、滑坡、风雹和泥石流。故选C。第2题,按照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方法,地震属于地震灾害。故选B。
下图为我国自然灾害脆弱性(即灾情区域差异)划分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地形区,属于自然灾害“重度脆弱”地区的是(  )
A.青藏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塔里木盆地
4.广东、江苏两省属于自然灾害“轻度脆弱”地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貌与气候
B.人口密度
C.国家政策与交通
D.经济发展水平与抗灾能力
解析:3.C 4.D 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位于自然灾害“重度脆弱”地区的是内蒙古、黑龙江、云南、四川、重庆、湖南、江西、福建等省市,C正确。青藏高原属于“高度脆弱”,A错误。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属于“中度脆弱”,B、D错误。第4题,广东、江苏两省经济发展水平高,抗灾能力强,D正确。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否通常是以人员伤亡或社会财产损失为标志,因此自然因素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人口越密集的地方,受灾可能会越严重,广东和江苏两省人口较多,B错误。交通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地区,一旦发生灾害,受灾可能会更严重,C错误。
探究活动二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2022年8月14日新西兰南岛发生6.6级地震,余震次数超过1500次,惠灵顿震感强烈,但未造成伤亡和房屋倒塌。地震发生后,新西兰政府敦促惠灵顿、达尼丁、基督城等地沿海的居民转移到高处或安全地带。图一为世界地震带分布图,图二为新西兰地震位置示意图。
图一
图二
[思考]
(1)指出图一中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2)地震后,新西兰政府督促沿海居民搬迁到高处的理由。
(3)分析图二中新西兰地震频发的原因。
提示:(1)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预防地震引发海啸。
(3)新西兰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中,地壳活动频发,易发地震。
1.地震
(1)概念:一定区域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叫地震。
(2)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构造运动使岩石发生变形,当变形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错动,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就会形成地震。
(3)引发地震能量释放的源地称为震源,震源垂直向上到地面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上方正对着地面上的位置称为震中。人们所在的地点到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根据释放能量大小将地震划分的不同等级,称为震级。一般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离震中越近,人口越密集,建筑物防震性能越差,地震灾害越严重。
(4)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分布于三个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周边板块的交接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大洋中脊地震带,位于板块的张裂边界上。
(5)我国四大地震带:台湾与福建沿海地震带、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震带、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震带、新疆地区盆地边缘地震带。
【微思考】 为什么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
提示:由于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影响烈度的因素除震级外,还有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建筑物结构等,这些因素的时空差异,使得烈度不同。
2.洪涝
(1)相关概念:河湖水位超过滩地或堤坝高度而发生的溢流现象或堤坝溃决导致的水流下泻称为洪水。若洪水冲毁道路、房屋、农田等,就会形成洪灾。若洪水或者雨水集聚,淹没城市或者乡村,就会形成涝灾。洪涝灾害是洪灾和涝灾的总称。
(2)发生条件
①自然因素:一般地说,暴雨、冰雪快速融化、河道堰塞、海啸、风暴潮等都可能导致洪水。涝灾的形成还与地势高低有关,通常洪水发生后在地势相对低洼的地方会产生涝灾。
②人为因素:人类对生态的破坏以及不尊重自然规律的活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或者加剧洪涝灾害。例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过度抽取地下水等。
【微思考】 长江的“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该河段水流不畅,泥沙淤积严重。结合地形因素、气候因素、河湖因素,分析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有哪些?
提示:上游流域山地多,地形坡度大,植被覆盖差,汇水速度快;长江流域雨量大而集中;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泥沙淤积严重,河水排泄不畅等。
3.滑坡、泥石流
(1)概念、形成条件和危害
类型 滑坡 泥石流
概念 斜坡上的土层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大量大小混杂的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的混合物,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快速运动的特殊洪流
影响因素 不稳定的山坡形态、岩土软弱面、触发因素 大量松散的堆积物、较大的沟谷坡度、突发性巨大水流
多发区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暴雨频发的山区
危害 摧毁桥梁、道路、房屋,堵塞河道,埋没农田,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2)滑坡、泥石流的成因
①自然因素:地形、降水、植被覆盖率、地面物质组成等。
②人为因素:对植被的破坏、不适当的开挖与堆积,都可能触发或者加剧滑坡、泥石流灾害。
 【微思考】 什么样的地区易发生滑坡?
提示: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地区。
1.地震
(1)地震的形成与分布
(2)中国地震的特点及地震多发区
(3)地震的成因
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四种。
①构造地震: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构造运动使岩石发生变形,当变形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错动,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就会形成地震。
②火山地震: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③陷落地震: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陷落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岩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④人工诱发地震:例如水库蓄水、人工爆破和核试验等都可能产生或者诱发地震。
2.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影响因素 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 气象因素 暴雨、冰雪快速融化、海啸、风暴潮导致水位上升
河道堰塞 冰凌、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
地势高低 地势相对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产生涝灾
人类活动 毁林开荒 一方面导致雨水的地面下渗减少,增加洪水形成的概率;另一方面造成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减小湖泊及水库容量,加剧灾害程度
围湖造田 直接降低湖泊调节洪水的能力 使得排洪不畅,加重洪涝灾害
过度抽取地下水 引发地面下沉
全球变暖 导致海平面上升
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 城市易积水
【方法技巧】 
1.用水平衡原理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
成因 影响因素
来水大 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
排水不畅 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占用河道
调蓄能力差 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洪涝灾害形成原因的分析思路
(1)地形地势:一般来说,地势低洼,易造成排水不畅,就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2)降水的集中程度:降水越集中,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3)地区人口密度与经济状况:地区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则同样强度的洪水造成的损失就越大。
(4)抗灾能力:抗灾能力越强,造成的损失越小。
3.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 泥石流
定义 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降水等的润滑作用;地震、河流侵蚀等对坡体稳定性的破坏 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地震等破坏坡体稳定性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如破坏植被、不适当的开挖与堆积等)的触发作用
危害 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多发地区 山地丘陵区、工程建设频繁地区。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4.我国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方法技巧】 分析泥石流形成条件的一般思路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陡峻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1)地形地貌条件: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度大,沟谷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沟谷斜坡表层有厚度较大的松散土石堆积物,可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采矿堆弃在沟谷的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下泄水体等。
美国D网站2022年3月18日报道,由于近日的融冰加上暴雨,导致美国中部的密苏里河洪水泛滥,内布拉斯加州出现50年来罕见的洪涝灾害,并波及了位于该州的美国空军战略指挥部所在的奥福特空军基地。读图,完成(1)~(2)题。
(1)内布拉斯加州罕见的洪涝灾害可能诱发(  )
①泥石流 ②河道淤塞 ③土壤退化 ④水土流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内布拉斯加州罕见的洪涝灾害给当地人类活动带来的危害有(  )
①淹没农田,使大量农作物不能及时收获 ②破坏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 ③危及国防安全 ④损坏住房,经济损失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融冰加上暴雨导致了50年来罕见的洪涝灾害
教材寻因 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破题关键 第(1)题,据材料信息可知,由于近日的融冰加上暴雨,导致美国中部的密苏里河洪水泛滥,内布拉斯加州出现50年来罕见的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水量大且集中,会诱发泥石流;洪涝灾害发生时,流水侵蚀作用加强,加剧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泥沙进入河道,在河流流速较缓的地区,会引起河道淤塞;由于洪涝灾害有可能带来丰富的泥沙,因此对土壤退化影响不确定。第(2)题,据材料信息,美国D网站2022年3月18日报道可知,此次洪涝发生的时间为3月,此时正处于农作物生长或播种期,对农作物收获影响不大;洪涝灾害会破坏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根据材料信息,布拉斯加州出现50年来罕见的洪涝灾害,并波及了位于该州的美国空军战略指挥部所在的奥福特空军基地,说明此次洪涝灾害危及国防安全;洪涝灾害会冲毁和淹没住房,造成住房损坏,经济损失严重
[尝试解答] __________
答案:(1)B  (2)D
伊朗西北部西阿塞拜疆省当地时间2022年10月5日凌晨发生5.4级地震,造成1000多人受伤。据伊朗地震中心报告,本次地震震中位于西阿塞拜疆省霍伊市附近,震源深度10千米。西阿塞拜疆省省长莫塔梅迪安称,共有12个村庄受到地震影响,约500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地震震源在(  )
A.地壳 B.软流层
C.上地幔 D.地核
2.地震发生时,房屋损毁的直接原因(  )
①地震引起的山崩、滑坡、地陷、地面裂缝或错位等地面变形 ②地震引起的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等地基失效 ③建筑物结构强度不足、过度变形、连接破坏 ④建筑物的构件失稳或整体倾覆而破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1.A 2.D 第1题,由于震源深度10千米,而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所以可以判断出此次地震震源在地壳。故选A。第2题,地震引起的山崩、滑坡、地陷、地面裂缝或错位等会使地面变形,地震引起的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等会使地基失效,地震会直接破坏建筑物结构,使房屋过度变形、连接破坏,并且建筑物的构件失稳或整体倾覆而破坏均是地震发生时房屋损毁的直接原因,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
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包括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暴雨、水土流失、沙漠化和低温冻害等。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地区中,属于干旱、洪涝与低温冻害多发区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黄淮海平原
4.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
A.江南丘陵 B.太行山区
C.西南山地 D.四川盆地
解析:3.B 4.C 第3题,我国干旱多发区在华北平原;我国是洪涝灾害十分严重的地区,一般多发生在季风区的平原,C错误;我国低温冻害多发区在东北平原和青藏高原,A、D错误,综上所述,东北平原属于干旱、洪涝与低温冻害多发区,B正确。第4题,我国的滑坡、泥石流灾害集中于西南地区,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故岩石破碎,且地形起伏大,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滑坡、泥石流多发,即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原区交界的西南山地地带。故选C。
地震构造示意图的判读
 (1)引发地震能量释放的源地称为震源,震源上方正对着地面上的位置称为震中;人们所在的地点到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震源垂直向上到地面的距离叫震源深度。
(2)地震时震动是以波动的形式从震源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的,这种因地震产生的波动就是地震波。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叫等震线。
(3)震级是用来说明地震本身力量大小的一种标度,它和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有关,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
(4)烈度指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震中区的烈度最大叫“震中烈度”。烈度的大小是根据受震动的各种现象综合评价的,一次地震对各地方的影响不一样,因而烈度也就不同。
(5)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而烈度则各地不同。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如岩石的性质、岩层的构造)等多种因素有关。
公元190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的23起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中,有21起是由地震导致的,其主要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1~3题。
次数 国家
4次 中国(唐山、汶川等)
3次 伊朗
2次 土耳其、意大利
1次 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秘鲁、智利等
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
A.这些地震大多数为深源地震
B.土耳其、意大利由于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故地震较多
C.发生地震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D.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秘鲁、智利等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故地震较多
2.下列影响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的叙述,组合正确的是(  )
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 ②震源越深,破坏越大
③震中距越大,破坏越大 ④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
A.震源深浅 B.释放能量多少
C.破坏程度大小 D.震中距远近
解析:1.B 2.C 3.B 第1题,表中的强烈地震多为浅源地震,A错误;发生地震的国家多位于消亡边界,C错误;印度、巴基斯坦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D错误。故选B。第2题,震源越浅,破坏越大;震中距越小,破坏越大,所以②③错误。故选C。第3题,地震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故选B。
[学业达标]
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解析:1.D 2.D 第1题,岩石圈内部在各种内力作用下,能量聚集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各种形式释放,地应力的释放形成了地震,在重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形成滑坡,A、B错误。地震与气象灾害并无关联,C错误。地震也可能诱发滑坡灾害,二者之间具有关联性,D正确。第2题,滑坡的分布与地形关系很大,主要分布在地形起伏大的地区,A错误。地震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B错误。以目前的技术,地震灾害无法准确预报,C错误。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D正确。
据印度尼西亚救灾署报告,截至2022年3月18日,印度尼西亚巴布亚首府查雅布拉的洪水已经造成79人死亡。读图,完成3~4题。
3.查雅布拉发生洪水的主要原因是(  )
A.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B.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强度大
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D.河流密布,汇水面积大
4.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  )
A.植被破坏严重
B.大量围湖造田
C.防灾意识不强
D.城市建设加快
解析:3.B 4.A 第3题,读图可知,查雅布拉地处赤道附近,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强度大,A错误,B正确;查雅布拉附近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大,易排水,C错误;该岛屿河流短小,汇水面积小,D错误。第4题,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面积广大,受经济利益驱动,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造成洪涝灾害加剧,A正确;印度尼西亚主领土主要分布在岛屿上,岛屿地势起伏较大,湖泊较少,B错误;洪涝灾害发生频率与防灾意识关系不大,防灾意识主要是指对灾害的应对,C错误;城市建设加快对洪涝灾害发生频率上升影响不大,D错误。
5.读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危害最大的是________;它在我国多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灾情分布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由外力作用引起的是________。它在我国分布广的原因有哪些?
(3)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与泥石流分布区有明显的相关性,试分析其原因。
(4)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我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灾害频发,地震造成的危害最大,其规模是西部大于东部,但灾情却是东重西轻。第(2)题,地震、火山是由内力作用引起的,滑坡、泥石流是由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第(3)题,地震多发区,往往引起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若暴雨集中,则很容易引发泥石流,我国西南地区就很典型。第(4)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
答案:(1)地震 我国处在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且处在两大地震带的交汇处 西多东少 东重西轻
(2)泥石流 山地面积广,地形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夏季多暴雨;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地表结构破坏严重;上层岩性相对松软。
(3)地震频发使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之旱、雨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泥石流突发。
(4)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剧。
[能力提升]
2022年5月17日,山东大部地区出现冰雹天气,最大的冰雹竟和鸡蛋差不多大。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5-9月为我国主要的降雹时段,占比超过70%。据此完成6~7题。
6.冰雹集中出现的季节是(  )
①春季 ②夏季 ③秋季 ④冬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冰雹给该区域带来的危害有(  )
①农作物因受冻而减产 ②击伤人畜,破坏建筑物 ③可能会影响交通安全 ④冰雹融化造成城市内涝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6.A 7.B  第6题,据材料“5-9月为我国主要的降雹时段,占比超过70%”可知,春季和夏季是冰雹集中出现的季节,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第7题,冰雹是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危害主要是冰雹颗粒带来的,会击毁农作物使其受伤减产,击伤人畜,破坏建筑物,冰雹落到地面会影响交通,②③正确;但不会使农作物受冻,也不会造成城市内涝,①④错误。故选B。
贵德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一个典型的断陷盆地,黄河从盆地中部流过。受地形等因素影响,贵德盆地内黄河沿岸多大型滑坡。该区域最大的滑坡为席芨滩滑坡,该滑坡体导致了黄河的改道(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8~9题。
8.贵德盆地内黄河沿岸多大型滑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沉降、河流堆积
B.植被覆盖率低
C.地壳抬升、河流深切
D.冰雪融水量大
9.席芨滩滑坡体(  )
①滑动方向是自北向南 ②滑动方向是自南向北 ③M处河流堆积作用强 ④M处河流侵蚀作用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8.C 9.B 第8题,滑坡主要受重力影响,多发生在陡坡,贵德盆地内黄河沿岸地壳抬升强烈,河流下蚀作用强,形成了黄河沿岸的陡坡地形,容易发生大型滑坡,C正确,A错误;植被覆盖率低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降雨、冰雪融水、地震、人类工程等属于触发因素,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第9题,据滑坡体、古河道和现代河道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可判断出席芨滩滑坡体的滑动方向是自北向南,①正确、②错误;滑坡体改变了河流的流向(古河道较平直),河道发生弯曲,产生凹凸岸,滑坡体的M处位于河流的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④正确,③错误。故选B。
霜冻是指地表温度骤降到0 ℃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每年入秋后第一次霜冻,称为初霜冻;每年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称为终霜冻。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的霜冻期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P地区最可能是(  )
A.四川盆地 B.云贵高原
C.江淮地区 D.雷州半岛
11.下列有关霜冻对我国农业生产危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西藏霜冻时间长,影响青稞生长
B.初霜冻影响东北地区水稻的收获
C.终霜冻对华北小麦播种影响大
D.终霜冻影响长江中下游棉花采摘
解析:10.D 11.B 第10题,由图可看出,P地没有霜冻天气,说明该地纬度较低,所以最有可能是雷州半岛。故选D。第11题,青稞生长适应西藏气候,霜冻时间长对其影响不大,A错误;东北地区水稻是春播秋收,初霜冻是9月份,可能影响东北地区水稻的收获,B正确;华北种植冬小麦,播种时间是秋季,终霜冻是5月份,C错误;长江中下游终霜冻是4月份,棉花采摘是11月份,终霜冻不影响棉花采摘,D错误。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山被称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湿岛”,自然灾害易发。天山山脉接近东西走向,山高坡陡,地表岩石破碎。受地形条件限制,山区公路盘山而建或沿河谷分布。
材料二 天山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小于600毫米,多集中在春、夏季。其北坡受地形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海拔1600~3500米的区域,一次暴雨的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25%~40%。
(1)指出天山北坡自然灾害类型,说明其分布特点。
(2)天山北坡海拔2500米以下有泥石流分布,判断其发生频率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3)分析天山北坡泥石流多发生在夏季的原因。
解析:第(1)题,读图即可判断自然灾害类型。天山北坡自然灾害类型分布特点,随海拔的变化自然灾害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自然灾害类型分布分为上、中、下三个带,根据高度描述其具体分布。第(2)题,天山北坡海拔2500米以下,有泥石流分布,其发生频率低,理由是海拔约2500米以下,泥石流以暴雨型泥石流为主;一次暴雨的降水量可占年降水量的25%~40%,由于该地区位于西部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暴雨发生的频率低。第(3)题,天山北坡夏季气温高,冰川和积雪融化速度快,产生大量冰雪融水;天山北坡降水较多,大量水流诱发了泥石流。
答案:(1)类型:洪涝灾害;泥石流灾害;塌方灾害;雪崩灾害等。分布特点:随海拔的变化,自然灾害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自然灾害类型分布分为上、中、下三个带:海拔约2500米以下,以暴雨型洪灾、塌方和暴雨型泥石流为主;海拔约2500~4000米,以融雪型洪灾、冰川融雪型泥石流、冬季雪崩为主;海拔约4000米以上,以夏季雪崩为主。
(2)发生频率低。理由:海拔约2500米以下泥石流以暴雨型泥石流为主;一次暴雨的降水量可占年降水量的25%~40%,发生暴雨频率低。
(3)在夏季持续高温作用下,天山北坡的冰川和积雪处于强烈消融状态,会产生大量冰雪融水;天山北坡的暴雨多发生在夏季,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水流;冰雪消融或暴雨产生大量水流,顺着坡面汇入河谷及两侧丰富的松散碎石堆积物中,在重力作用下沿陡峭的河谷快速下滑,导致天山北坡泥石流多发生在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