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单元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单元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1 15:2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部编版 历史
2022历史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史料教与学
专题三
封建时代的欧洲
新课标
新理念
核心素养
中考演练
目 录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点”连“线” 以“线”穿“点”
第8课 西欧庄园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
封臣(解下武器,脱帽,下跪,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之中):阁下,我是您的人了。
封臣(宣誓效忠):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封君(拉起封臣,亲吻他的脸颊):我的封臣,我会尽我所能保护你。
封君与封臣是怎样的关系?联结两者关系的纽带是什么?
封君
封臣
赐地的人
接受封地的人
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
封君须保护封臣
史料一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国王
给予土地和保护
大封建主
给予土地和保护
小封建主
给予土地和保护
平民
效忠和提供军队
效忠和服兵役
服劳役和耕种
封君
封臣
封君
封臣
封君
封臣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①严格的等级性
②权利与义务交织
③有一定的契约性
看图思考: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史料二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法兰克王国如何发展为查理曼帝国?
查理大帝
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四处征伐,版图扩大到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史料三
国王与教会之间为什么会建立起合作关系?
教会
国王
物质、军事支持
君权神授
查理以宝剑和《圣经》推行其扩张政策,他的军队推进到哪里,基督教就传播到哪里,被征服居民皈依基督教是服从法兰克统治的重要标志。
王权与教权结合起来
共同维护统治秩序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史料四
结合材料思考:西欧庄园是什么性质的单位?
  庄园的面积有大有小,大多以村庄为基础,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荒地、池塘。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
性质:庄园是一个在领主统治下,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和政治单位。
第8课 西欧庄园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史料一
庄园的土地是如何划分的,分别归属谁?
份地
自营地
自营地: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通常占庄园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归领主所有。
份地:剩下的耕地属于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前提是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共用地:庄园周围的荒地、森林等属于“共有地”,全体佃户可以按规定共同使用。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史料二
根据材料思考,领主具有哪些权力?
领主的权力由三方面因素组成:第一,拥有土地(领土权);第二,拥有人(奴隶);第三,专擅政治权力(通过封赐或者是抢占);第四……领主到处力争“豁免权”。他们不准国王的官员来到他们的领地,或者即使允许,官员也不得不直接去找领主本人,请其帮助履行政治当局交托的使命,例如征收封建赋税与招募士兵等。
——[德]马克斯·韦伯《世界经济简史》
领主拥有政治独立性,对领地独立管理;领主拥有土地的所有权;领主具有管理领地上人民的权力。
史料三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庄园里的佃户要承担哪些义务?领主与佃户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①向领主提供劳役;
③向领主缴纳各种赋税;
②耕种属于自己的份地;
④向教会纳税;
  为领主提供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佃户使用领主的磨坊、酿酒机、面包炉等,都必须缴纳使用费;教会也向佃户征收“什一税”。农奴的女儿嫁到庄园以外的人家,要缴纳一笔称为“婚姻捐”的赔偿费;农奴死亡,子女继承份地,要向领主缴纳数额不菲的“继承捐”。
①向领主提供劳役(耕种自营地和份地)
②向领主缴纳各种赋税
③向教会纳税
实质:领主与佃户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史料四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结合材料思考:庄园法庭起着什么作用?
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 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
下列诸人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罚款。不按规定价格卖酒,也要罚款。
1272年在斯塔夫德郡的阿尔鲁斯,“法庭全体人员要求领主应召前来答复他的一个佃农,领主是否依据国王的令状对该佃农提起拆讼”,在下一次法庭上,领主因未出席法庭而被扣押财物。
①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 ②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③一定程度上维护佃户的利益
史料五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材料研读
9世纪前后,欧洲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耕作技术也不断提高,.... 导致农业剩余产品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形成了一批有熟练手艺的铁匠、木匠、武器匠、皮革匠以及陶工等。.....他们离开原领地,在不属于原来主人的土地上,或者在废弃了的罗马城市的旧址上,或者在城堡、教堂附近,或者在水陆交通方便的地方,筑起栅栏,聚居而进行手工业生产。....他们把生产的手工业品卖给农村,买回粮食和原材料。.....寻求自由的人聚居而形成集市,由集市扩大为城,西欧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结果。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依据材料分析归纳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史料一
相关史事
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会处、港口、海湾、主教驻地等。当商人、手工业著、农民不断被吸引到这些地方以后,市场和居民区逐渐扩大,最后形成了城市。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数量一般不超过5000人。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等拥有超过5万人口的城市屈指可数。
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归纳西欧城市的特点。
(1)交通便利、相对安全的地区;
(2)城市规模小;
(3)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最快。
史料二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相关史事
法兰西的琅城取得自治的过程最为典型。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拉制着城市。琅城居民聚集金钱,购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多年。琅城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
依据相关史事分析城市居民争取城市自由和自治的原因和方式。
城市通过金钱赎买争取自治
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
史料三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特许状”
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
国王或领主
特许状
颁发
自由城市
自治城市
国王
城市
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了城市的拥护。
获得自由与自治,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研读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中世纪谚语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史料四
依据《清明上河图》、42页相关史事和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有哪些不同?
①中世纪西欧城市规模小、人口少,中国
古代城市规模大、人口多。
②中世纪西欧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中国古代城市以政治功能为主。
③中世纪西欧城市拥有自治权,中国古代城市没有自治权
清明上河图
史料五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依据材料分析大学兴起的背景。
材料研读
材料一 12世纪新建的政治、法律、管理、宗教机构,以及随着长期贸易扩大而发展起来的商业与银行机构,都要求有一批具有新知识的人才。这一社会需求是促进大学产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转引自刘新成《西欧中世纪社会史研究》
材料二 (城市的兴起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条件……随着贸易剧增,导致西欧城市的快速发展,在文化上,由拜占廷和阿拉伯人保存的古代希腊文化又回到欧洲,大大拓宽了欧洲的文化和智力水平。
——贺国庆《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
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
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史料六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材料研读
材料一 他(法国国王)命令,禁止虐待来往巴黎的大学师生,不允许向他们收缴马匹和其他商品的税收,免除他们向国王缴纳旅行税。市长及法官决不许插手师生及其侍从的案件,更不允许逮捕和拘留未定罪的师生。
——杨燕《中世纪时期巴黎大学的自治》
材料二 在教廷的极力授权之下,中世纪大学成为唯一被允许进行教学的权威机关……实现了相当大程度的独立与自治……除了由教团掌握大学讲座而间接控制、影响大学以外,罗马教廷还直接创办大学,目的就在于倡导他们认为的正统教义。
——摘编自鞠平凡《基督教对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影响》
免赋税特权
司法特权
教育自主权,但不能有异端言论
依据材料说说中世纪大学有哪些自治权?
史料七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
查士丁尼巩固统治的工具是什么?
军事+法律
目的:
为了稳固帝国的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史料一
古代
近代
现代
集大成的罗马法
近代西欧的《拿破仑法典》
现代欧洲的法律依据
《罗马民法大全》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十五、十六世纪,西欧各国,除英国外,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史料二
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
9世纪以后, 多个军事势力进攻,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
行省改为军区,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11世纪起,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
11世纪-13世纪,东征的十字军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14世纪初,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最终攻灭君士坦丁堡。
通过阅读课本48-49页拜占庭帝国衰亡的过程,归纳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原因:
1.外族入侵
2.军事改革
3.财政枯竭
4.十字军东征
5.土耳其帝国进攻
史料三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材料:文化领域,拜占庭挽救了古代文化艺术珍品,并将它们同她自身的遗产一起传给了子孙后代。拜占庭传下了由查士丁尼编纂的罗马法,传下了只是近来才得到正确理解和评价的一门宗教艺术,以及由认真的学者加以汇集、注释和保存的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文学、学术名著。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战乱迫使大批拜占庭学者和工匠逃离家园,移居到相对安定的西欧,推动了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的热潮…拜占庭古代手稿、书籍、文物带到意大利,激发了文艺复兴作家热潮…”
——陈志强《盛世余晖:拜占庭文明探索》
阅读材料,思考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保存了古典文化遗产
(艺术、法律、宗教等)
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
丰富的精神营养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史料四
课堂巩固
1.(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1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的天使报喜大教堂(图所示)参加了东正教礼拜活动。在礼拜场所举行的仪式上,普京在自己身上划了十字。据此判断,普京信奉(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B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东正教礼拜活动”“划了十字”,结合所学可知,“划十字”是基督教的宗教仪式,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一支,B项正确;佛教诞生于印度,信奉者主要在东亚东南亚,伊斯兰教诞生于西亚,信奉者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等地区,犹太教的信奉者主要是犹太人,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2.(2023·广东深圳·统考中考真题)某班历史复习课展示了三张图片。图一封君和封臣。图二庄园地图。图三大学分布图。这节复习课的主题应该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欧洲封建时代
C.近代文明的曙光 D.早期殖民掠夺
B
课堂巩固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图一封君和封臣。图二庄园地图。图三大学分布图。”可知,封君和封臣是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故这节复习课的主题应该是欧洲封建时代,B项正确
3.(2023·安徽·统考中考真题)13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哥罗塞特斯特曾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并用数学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这可用以说明英国早期大学( )
A.引领文艺复兴的潮流 B.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
C.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 D.推动了自治城市的出现
C
课堂巩固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3世纪中叶”“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可知,中世纪大学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C项正确;文艺复兴兴起在14世纪中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世纪大学仍然受到基督教会和国王的影响,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城市居民常用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的手段取得城市的一定的自治权,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观察下图可知,这些城市的相似之处是( )
A.经济发达 B.文化繁荣 C.社会稳定 D.交通便利
D
课堂巩固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观察题干图示可知,中世纪城市都分布在主要的商路上,说明这些城市的相似之处是交通便利,D项正确;题干图示不能看出经济发达,排除A项;题干图示不能看出文化繁荣,排除B项;题干图示不能看出社会稳定,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骑士时代:中世纪的欧洲》中写道,“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毫无疑问,经常出现在他头脑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由此推断,阿布拉黑的身份可能是( )
A.庄园佃户 B.庄园领主 C.城市商人 D.行会学徒
A
课堂巩固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毫无疑问,经常出现在他头脑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内容反映的是中世纪欧洲的庄园制度。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两部分。领主自营地由依附于庄园的佃户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A项正确
6.(2023·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的帝国形势图。这一帝国是( )
A.西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B
课堂巩固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腊古城拜占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通常称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的国王,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知,题干是拜占庭帝国地图,而不是西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地图,排除ACD项。故选B项。
7.(2023·广东·统考中考真题)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
A.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 B.扩大了城市的自主权
C.加速了市民阶层形成 D.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
D
课堂巩固
史料实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根据材料“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表明庄园法庭对违法公共规则的行为进行处理,结合所学可知,庄园法庭起到维护庄园秩序的作用,D项正确;“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不代表危及领主人身安全,排除A项;庄园法庭的审判不会扩大城市的自主权,排除B项;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市民阶级的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
部编版 历史
2022历史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史料教与学
专题三
封建时代的欧洲
新课标
新理念
核心素养
中考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