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大单元教学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大单元教学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1 15:3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大单元教学 新课程理念
九上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部编版初中2024年
世界近代史,从时间看从16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重点展现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历程;从发展角度看是欧洲逐渐由边缘逐渐走到中心并推动世界一体化的过程。因此,本单元是世界从古代向近代转变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习、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侵略等。
单元综述
1.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欧洲兴起的文艺复习运动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初步理解“人文主义”的发展与对人的思想解放作用。
2.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以及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物种交换和全球贸易,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2022课标要求
03
02
01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世界和中国的时空坐标和纵横对比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三角贸易等
学科素养·立德树人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一环节:走向近代之缘
第二环节:走向近代之旅
第三环节:走向近代之果
目 录
CONTENTS
西欧的中世纪
城市的恢复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庄园制度。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城市的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产生早期的资产阶级。
大学的兴起,不仅促进了科学文化的传播,而且对城市的影响非常显著,尤其是在思想文化方面。
温故而知新
核心-契约精神
法庭-法治精神
城市-人身自由
大学-思辨精神
教会-古代典籍
封君
封臣制
庄园
大学
教会
城市
中世纪晚期(11—15世纪),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经济上:封建庄园经济衰落并日益瓦解,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并逐步发展。
阶级上:封建贵族势力日益衰落,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兴起,出现早期资产阶级。
政治上:封建制度日益衰落,新兴资产阶级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第一环节:走向近代之缘
综上,这些变化又带来生产与经营方式有怎样的变化?
第一环节:走向近代之缘
1.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农业:租地农场的出现
垦殖运动
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新开发地区


自由农民
购买劳役豁免权,缴纳迁徙税
庄园制度日益衰落
农民离开庄园,
摆脱人身束缚。
领主出租自营地
富裕农民建立租地农场
货币与契约关系
阅读课本P60-61,绘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图。
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更多的农产品进入市场。
雇佣关系
思考·探究
分析新旧生产和经营方式上有哪些变化?
封建庄园 租地农场
变化一
条状小块土地
富裕农民把土地集中起来
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
承租转租买卖等方式
变化二
领主经营管理受封的土地,佃户为份地去劳役(劳役地租)
领主收取租金出租土地,由租地农场主负责经营管理,雇佣无地少地农民耕种。
变化三
租地农场主
雇佣农民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雇佣与
被雇佣
变化四
自给自足少交换
农产品推向市场
封建领主
佃户
封建生产关系
剥削与
被剥削
资本与劳动分离
资本与管理分离
1.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第一环节:走向近代之缘
材料研读
材料1: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关系: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实质是一种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2.土地所有者和租地农场主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第一环节:走向近代之缘
1.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第一环节:走向近代之缘
(2)手工业:手工工场的发展
手工作坊
手工业者逐渐
脱离农业生产
生产面向市场
(市场需求扩大)
分散的
手工工场
集中的
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
是中世纪晚期在西欧出现的一种工业生产组织。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早期阶段。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即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
1.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第一环节:走向近代之缘
材料2:在15世纪英国北方约克郡的广大农村,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出现了。由商人先到市场上购买羊毛,交给各家纺工纺成毛线,他再收取毛线,分给各家织工织成毛呢,收取成品出售,付给纺工、织工以工资。
——《关于近代早期英国手工工场的发展》
据材料,说出手工业者与商人是何种关系?
商人负责提供原料并负责出售,手工业者成为出卖劳动力
的雇佣劳动者,与商人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1.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第一环节:走向近代之缘
据材料,说出工场手工业与手工作坊的不同点?
材料3:伦敦西部纽伯里的商人约翰·温彻康布,在16世纪初就拥有一个约千人的手工工场,其中男女织工、纺工和助手600人,梳毛、理毛工人250人,修整工50人,染工40人,砑工20人。 ——《中世纪西欧工商业研究》
1.生产规模大,雇佣工人多,生产集中;
2.实行了生产过程的分工,包括手工技术的分工和雇佣工人的分工,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手工工场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是与手工作坊的本质区别。
1.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第一环节:走向近代之缘
1.你认为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有何相同点?
土地关系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意义: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雇佣关系
面向市场
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瓦解冲击着自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变化的实质: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阅读课文,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有何意义?
思考·探究
2.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第一环节:走向近代之缘
据材料和课文,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有何新变化?
材料4:
教皇
国王
贵族
教皇
国王
新的阶级力量
贵族
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贵族财力下降;富裕农民、骑士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材料5:在法兰西,他们(富裕农民)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
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中世纪欧洲社会结构示意图
第一环节:走向近代之缘
阅读课文,说说欧洲城市的社会结构有何新变化?
手工业者
商人
市民阶层
置办田产,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成为农业资本家
与贵族联姻或做官,扩大政治权利
强化
王权
所需
政治
力量
2.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兴起
追求更多的财富,现世的幸福生活,
满足自我的欲望,
更高的政治地位。
活动1:资产阶级的这种美好的愿景与现实存在怎样的冲突?
面对束缚“人”是如何选择的?
反对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西欧中世纪封建神学
以神为中心;提倡神性,反对人性
强调神的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
提倡禁绝现世生活的欲望,主张追求来世的幸福
提倡愚昧无知,不学无术
资产阶级的希冀
追求更多的财富
现世的幸福生活
满足自我的欲望
更高的政治地位
开展文艺复兴运动
第二环节:走向近代之旅
1.文艺复兴
活动1:阅读课文,文艺复兴何时在哪里兴起?
14世纪中叶(元末明初),起源于意大利。
思考:为何会在这里起源?
材料1:14世纪意大利的许多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都是西欧和东方贸易的枢纽,工商业相当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手工工场。
经济/阶级基础:
工商业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早期的资产阶级兴起
第二环节:走向近代之旅
1.文艺复兴
材料2:14世纪的意大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极度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
——《文艺复兴》
材料3: 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发源地。拜占庭帝国后期,东罗马人带着大批古代典籍逃往西欧避难。一些学者在佛罗伦萨开办“希腊学院”,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
——《 中古欧洲史》
文化基础:具有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存
根本原因:
天主教会的封建神学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
画面死板僵硬严肃毫无生气
画面充满慈爱祥和平静温馨
反抗特点: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披着宗教的外衣
第二环节:走向近代之旅
1.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真的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吗?
曾求学于巴黎大学
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大学
曾在文法学校学习
活动3:阅读P66的相关史事和材料。概括两位文学家的思想主张。
抨击教会贪婪腐化,表达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第二环节:走向近代之旅
1.文艺复兴
思考·探究
通过对女主人公亲切自然的形象描绘,寄托了作者对人像理想美的认识,而这一切来源于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
(1)文艺复兴真的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吗?
第二环节:走向近代之旅
1.文艺复兴
思考·探究
阅读材料,说说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
材料6:“青春是多么美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首诗
材料4: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与艺术》
材料5:“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这正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一切。”
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提倡发扬人的个性
第二环节:走向近代之旅
1.文艺复兴
(2 )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西欧中世纪封建神学
以神为中心
提倡神性,反对人性
强调神的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
提倡禁绝现世生活的欲望,
主张追求来世的幸福
提倡愚昧无知,不学无术
人文主义
本质:以人为本,是“人”思想的解放
以人为中心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强调人的尊严、力量、价值
提倡创造,享受生活,追求现世幸福,反对禁欲,
崇尚科学知识
文艺复兴运动性质: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二环节:走向近代之旅
1.文艺复兴
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3 )文艺复兴的作用:
从而为欧洲的另一场运动提供了精神武器
第二环节:走向近代之旅
1.文艺复兴
标志着封建文化的没落与资本主义文化的诞生。
地理大发现(Age of Exploration):
又名新航路的开辟、大航海时代。是15世纪到17世纪(明朝中晚期),欧洲的船队出现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的事件.
探寻动机
A.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海外市场。
B.欧洲人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望。
C.《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向往。
D.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阻碍了东西方贸易。
A.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
B.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学说在欧洲流行。
C.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探寻条件
(1)探险之背景:
第二环节:走向近代之旅
2.探寻新航路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达·伽马到达印度
哥伦布发现美洲
麦哲伦海峡
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请阅读第74页知识拓展:“美洲”大陆名字的由来
第二环节:走向近代之旅
2.探寻新航路
第三环节:走向近代之果
  材料1: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马克思
  材料2: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地中海区域
大西洋沿岸
商贸中心
②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
第三环节:走向近代之果
在这个全新的整体中,欧洲商人起到主导作用,在几大洲之间进行商品贸易,于是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1600年西方对全球的了解
第三环节:走向近代之果
  材料3:1500 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 · 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 《 全球通史 》
公元1年西方对全球的了解
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第三环节:走向近代之果
④促进全球物种大交换,有利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人口增加。
新航路开辟
导致欧洲商贸中心从地中
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促进文艺复兴的扩展
第三环节:走向近代之果
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4初-15世纪中意大利
15世纪下-16世纪上半叶法国
16下-17世纪初西班牙/英国
早期:强调个性解放
和享受世俗生活
中期:表现人的地位,
理解人的价值
晚期:探讨人性弱点
造成的社会丑恶现象
趋势:从精英(诗歌、艺术)到大众(戏剧)
第三环节:走向近代之果
2.早期殖民掠夺
A.称霸时间:
15世纪初
B.扩张区域:
亚洲、非洲、巴西
C.控制海域:
印度洋到太平洋
D.扩张方式:
①建立殖民据点; ②控制商业通道;
③劫掠式贸易。
(1)葡萄牙
第三环节:走向近代之果
2.早期殖民掠夺
A.称霸时间:
16世纪初
B.扩张区域:
美洲、菲律宾
C.控制海域:
地中海和大西洋
D.扩张方式:
①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②武力掠夺金银,建立奴隶制种植园。
(2)西班牙
第三环节:走向近代之果
2.早期殖民掠夺
(3)英国
B.17世纪,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和大种植园
A.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逐渐成为海上霸主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原料
打破向海外发展的限制
C.从事黑奴贸易(三角贸易)
出程:英国→非洲(枪支、杂物等)
中程:非洲→美洲(黑奴)
归程:殖民地→欧洲(蔗糖、烟草等)
第三环节:走向近代之果
2.早期殖民掠夺
你认为英国为什么要从事黑奴贸易?
思考·探究
资本主义生产四要素:
①从欧洲把枪支等运往美洲倾销
(销售市场)
②从非洲把黑人运往美洲出售
(劳动力)
③从美洲采购蔗糖等回到欧洲
(原料)
④以上每一个环节都能赚到钱
(资本)
第三环节:走向近代之果
2.早期殖民掠夺
思考·探究
我应该如何看待欧洲国家的早期殖民掠夺行为?
欧洲:
殖民地:
世界:
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一方面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另一方面也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有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世界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材料4: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不断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材料5:欧洲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他们还将美、非和亚洲殖民地的物产运回欧洲,把欧洲的葡萄酒等销往殖民地。
材料6: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杀、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非洲变成了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
第三环节:走向近代之果
2.早期殖民掠夺
D.殖民争霸
17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先后打败主要对手荷兰、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课堂小结
九上第五单元
欧洲走向近代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主要相当于元明清时期。首先,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不仅早于我国,而且获得较好的发展生产日益资本主义化。其次,欧洲的封建统治远不如中国强大,自治传统有利于社会转型。再次,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思想解放运动兴起,在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开始探索新航路,并迅速走上殖民侵略的道路,这都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尤其是,欧洲的迅速发展开始冲击长期以来的国际格局(东方先进西方落后),最终建立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新体系!
2023年8月2日 谭传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