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知识速递】
一、地域差异
1.形成
(1)同纬度地区
地区 沿海地区 大陆内部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________强烈 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________
水分 湿润→干旱
景观 ________区景观 ________区景观
(2)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__________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________不同的景观。
2.空间尺度
空间尺度 特征
全球性 温度带分异和________分异
小尺度 热带雨林带、温带________带等之间的差异
更小尺度 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________坡的差异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 从沿海向内陆
形成基础 ________ ________变化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海陆分布
典型地区 ______和________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 ________地区
自然带 低纬和高纬地区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________带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大陆内部呈现森林带、草原带、________带
中纬度 大陆东岸 亚热带__________带、温带阔叶林带与针阔混交林带
大陆西岸 亚热带__________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图示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形成原因:高大山体随着海拔的变化,________状况不同,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能量交换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________变化。
2.分布特点
(1)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____________;山麓与陆地自然地带一致。
(2)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________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
1.概念:受________、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____的地域分异。
2.案例:温带湿润区植被随高度变化
温带湿润区 植被
高而陡的山坡 ________、灌木
低洼的河谷 ________植被
地形平坦、高度适中 ________________
【问题驿站】
1. 为什么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最突出?
2. 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为什么?
【习题演练】
1.下图为我国四幅著名林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干旱 B.乙地叶呈针状——常年干旱
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寒冷 D.丁地银杏落叶——常年寒冷
(2)从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其变化正确的是( )
A.藤本、附生植物越来越多 B.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C.垂直结构越来越简单 D.生长季节越来越长
2.加拿大落基山南段分布有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2019年10月,烟台市某旅游团到加拿大沿温尼伯—温哥华一线观光考察。结合“50°N附近温尼伯—温哥华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依次过渡为( )
A.森林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草原 B.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C.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2)游客继续西行至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莱斯布里奇景观不同,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基础是( )
A.热量 B.地形 C.水分 D.土壤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下图为甲、乙两山脉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1)比较甲、乙两山脉垂直带谱的主要差异。
(2)概述甲山脉中同一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差异,并说明原因。
(3)乙山脉在海拔4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知识速递】
一、
1.(1)水循环 风能 湿润 干旱 (2)太阳辐射量 寒带
2.海陆 落叶林 阳
二、
热量 水分 低纬 高纬 中纬度 雨林 常绿阔叶林 常绿硬叶林 荒漠
三、
1.水热 垂直
2.(1)垂直带谱 (2)高
四、
1.地形 小
2.针叶树 草甸 落叶阔叶林
【问题驿站】
1.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大陆西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导致由沿海到内陆的水分差异,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
2.思考 提示: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急剧变化以后,才有可能出现。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
【习题演练】
1.(1)答案:A
解析:胡杨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全年降水少。植被根系发达,是由于当地水资源不足造成的,植被向土壤深处寻找水源,A正确;乙地景观属于针叶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B错误;丙地景观属于热带季雨林,植被四季常青,是因为纬度低,全年气温高,C错误;丁地景观,冬季温和气温较低,D错误。故选A。
(2)答案:C
解析:从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到亚寒带针叶林,垂直结构越来越简单,C正确;物种越来越少,B错误;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越来越少,A错误;生长季节越来越短,D错误。故选C。
2.答案:(1)C;(2)C
解析:(1)北美洲落基山以东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因此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降水越来越少,植被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C正确。故选C。
(2)温哥华位于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被山地抬升形成迎风坡,暖流流过增温增湿,因此降水丰沛;而莱斯布里奇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故C正确。故选C。
3.(1)答案:乙山脉垂直带谱更加丰富;乙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山脉出现的海拔比乙山脉低。
解析:山地垂直带谱的差异可以从带谱复杂程度、基带自然带类型、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等方面进行分析。
(2)答案:差异:同一自然带南坡高度高于北坡。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向阳坡,热量条件较好,因此同一自然带南坡高度高于北坡。
解析:据图说明各自然带在甲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差异即可。原因主要从不同坡向的热量条件差异进行分析。
(3)答案: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解析: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主要有气温、降水等。根据材料可知,乙山脉在海拔4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因此影响其雪线高低的因素主要是降水。据图分析可知,乙山脉北坡纬度较低,位于南半球低纬地区,南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