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1课时(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1课时(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1 15:3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1课时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感受地域差异,知道地域差异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能用地图说明陆地上有不同的自然地带。(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从外部条件以及物质、能量交换的角度掌握地域差异的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运用实例,说明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表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4.联系实际,理解自然环境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学习过程】 阅读教材86-88页,圈画重点;结合情境材料,完成问题和小组活动。(12分钟)
【活动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踏上旅途,作一次从非洲至北冰洋的奇妙旅行。首先来到梦幻般的刚果盆地(图中A地),这里乔木穿云、遮天蔽日,挺拔的椰树、繁茂的棕榈、美丽的紫藤映入眼帘。向北前进,来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B地)。这里高草丛生,散布着树木,上万只角马、斑马和瞪羚正在进行浩浩荡荡的迁徙。再向前行,进入漫无边际的撒哈拉大沙漠(C地),金黄色的沙丘连绵起伏,偶尔发现梭梭树和灌木等植物,还有蜥蜴、小鸟和啮齿动物。穿越沙漠,来到阳光充足、沙滩绵延的地中海之滨(D地),抬头望见包裹着蜡质的绿叶片。继续北进,来到风光旖旎的欧洲西部(E地),自南向北领略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阔图景;感受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冷峻和坚忍(F地)。终于到达北冰洋之滨(G地),俯视脚下,矮小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茫茫一片,心中升起对生命的敬意。
1.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往往通过______(填自然要素名称)直观体现,并以此命名自然地带。结合教材图5.7,将旅行穿过的自然地带名称在上图填空。
2.旅行穿过的自然地带共涉及____个温度带,温度带分异属于_______(尺度)的地域差异;相比之下,自然地带之间的差异尺度要___(大或小);经过阿尔卑斯山脉南坡和北坡,穿梭在山谷和山峰之间时,赫然发现迥异的风光,则山与谷、阳坡与阴坡的差异属于更___(大或小)尺度的地域差异。
3.结合教材86页第一段内容,分析旅途中AG景观差异的原因。
4.结合第1、3题,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自然地带的贴图,并回答:
(1)贴图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2)贴图中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极地地区的自然地带还有__________;在中纬度大陆西岸,自南向北分布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陆东岸自南向北则分布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自然地带沿纬度变化方向的分布规律是______向延伸,______向更替,在______(低、中、高)纬度表现明显。
【活动二】 “一带一路”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时值金秋,让我们沿着新丝绸之路出发,一路西行,寻找“醉美的秋色”。首先到达西安(图中A地),无处不在的银杏叶褪去满身鲜绿,换上了“金装”,秋风拂过,摇落满树金辉。特意北行,来到天苍苍野茫茫的内蒙古高原(B地),秋风吹皱夏日碧绿的牧草,翻起千层浪;移动的牛羊马群肥壮健美,犹如辽阔壮美的画卷。继续前行,来到浩瀚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C地),夕阳照孤烟,飞沙风中转,胡杨染黄天,满目皆是震撼。向西出国门,来到哈萨克斯坦(D地),只见五彩斑斓的原野上,点缀着金灿灿的野花,还有洁白的羊群在吃草,令人心旷神怡。继续西行终于到达童话世界般的荷兰(E地),落叶漫天飞舞,飘到河面上,木船上,路边的汽车上,还有城堡上,将天地渲染成五彩缤纷的图卷。
1.结合教材图5.7,将旅行中“醉美秋色”对应的自然地带名称在上图填空。
2.结合教材86页第一段内容,分析旅途中AC景观差异的原因。
3.结合教材87页案例,从元素迁移角度,分析旅途中ABC植被差异的原因。
4.结合第1、2题,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自然地带的贴图,并回答:
(1)贴图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2)贴图体现了北半球____纬度(低、中、高)陆地自然地带东西向的差异,分布规律是_____向延伸,____向更替。
【活动三】学以致用——我为校园添绿色
请结合地域差异性原理,为我们的校园选择不少于一种的绿化树木,在合适树种后面画√,并简要说明理由。
树 种 生长习性 我的选择 我的理由
凤尾竹 喜阳光,温暖潮湿的环境,喜微酸性、中性土壤,耐寒能力差
白蜡 根系发达,速生耐湿,耐瘠薄干旱,在轻度盐碱地也能生长
马尾松 喜光、喜温,适生于年均温13-22℃。喜微酸性土壤,但怕水涝,不耐盐碱
玉兰 性喜光、喜湿润,怕涝,喜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砂质土壤,适温广泛
【议】【展】【评】
【固】
进入秋季,随着气温的下降,本溪的五角枫树叶(下图)由绿转红,而此时北京香山树叶并未转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五角枫树属于( )
A.针叶林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2.影响本溪和北京枫树树叶转红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茶经》中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20世纪50年代,山东沿海地区开展“南茶北引”实验,种茶的地形须选择在背风向阳半山坡,并把好三关:即播种质量关、出苗关和越冬关。目前山东海滨地区青岛、日照是山东绿茶最主要生产基地。下图示意我国“四大茶区”的分布。完成3-4题。
3.推测四大茶区中,生产年限长的古老茶树最多的茶区是( )
A.西南茶区 B.华南茶区
C.江南茶区 D.江北茶区
4.山东“南茶北引”成功的地区,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其原因是( )
A.土壤更适宜茶树生长 B.受海洋影响,气温更适宜茶树生长
C.受海洋影响,降水丰富更适宜茶树生长 D.茶树品种更优良,种茶技术更先进
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从北京到柏林经过的自然地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 ④温带荒漠带 
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6.沿途自然地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 )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气候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
C.地方性分异规律—地热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
【本节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