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 选择性必修一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导学案
编号: 13 使用时间: 主备人: 教研组长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说明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特征。 2.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景观,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3.说出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的关系。 4.运用地方性分异规律,分析说明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 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学习难点: 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预习案
使用说明:1.课前用40分钟完成,交给小组长。 2.所有题目分为三级:初级用“*”标志,中级用“**”作标志,高级用“***”标志。 3.A层同学必须选做所有题目,B层同学可选“*”和“**”的题目,C层同学“*”必做,“**”可选做其中的题目。 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教材助读: 一、地域差异 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 、 的结果。地域外部条件包括 、 等,常常影响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在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 , 强烈;在大陆内部,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 。从而形成湿润区和干旱区不同的景观。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 不同使得 循环、 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 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存在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性变化,由低纬到高纬热量 ,自然带呈 向延伸, 向更替。 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 、 、 在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分布着的自然地带: 、 ;大陆西岸分布着的自然地带: 、 。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水分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地带呈现 —— —— 的变化规律。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从山麓到山顶, 随海拔变化而变化,导致自然景观呈 变化。 基带(山麓)与 一致,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 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 受 、 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 的地域分异。
自学检测: 图1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2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3为“塔克拉马干沙漠”,读图,完成1~2题。 1.从图1到图3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现象 2.塔克拉马干沙漠由于深居内陆、干旱缺水,致使动植物具有耐旱的特征,这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A.开放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联系性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1~2题。 3.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 (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4.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地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6.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带,南坡为灌木草甸带,可能是因为( ) A.南坡为阳坡 B.北坡为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 托木尔峰位于天山山脉(东西方向)的西端,海拔7435.3m,为天山最高峰。下图为托木尔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推测甲坡为( ) A. 迎风坡 B. 阴坡 C. 北坡 D. 阳坡 8.该山自然带带谱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9.乙坡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的主要成因是( ) A. 光照条件好 B. 水分充足 C. 土壤肥沃 D. 白昼时间长
我的疑惑:
探究案**
1.主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重要因素水分热量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图示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案例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2.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气候对自然带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的分布基本一致,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下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1)山麓自然地带的确定 山地垂直自然地带是在水平自然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地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地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地带确定纬度和气候带;反之亦成立。 (2)山地垂直带谱复杂程度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②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③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3)同一自然地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 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大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具体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 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相关,具体如下图所示: (4)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和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有关,具体如下表所示: 气温(热量或纬度)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降 水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因而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地 貌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训练案***
下图为北半球“理想大陆”的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甲自然带是( ) A. 温带常绿阔叶林带 B. 山地落叶针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 从赤道到极地影响图示自然带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A. 热量 B. 水分 C. 光照 D. 土壤肥力 下面左图所示为非洲陆地自然带分布,右图所示为某地自然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右图所示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左图中的( ) A. ①地区 B. ②地区 C. ③地区 D. ④地区 4. 左图中自然带沿①—②—③—④方向的更替,主要体现了( ) A.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现象 市树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城市的一张名片。市树从当地分布广泛且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大乔木中选取。安徽安庆市树为香樟树,河北石家庄市树为国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香樟树和国槐分别属于( ) A.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常绿阔叶林 D. 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 6. 导致安庆和石家庄树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土壤 C. 水分 D. 热量 下图为“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荒漠带全年高温干燥、降水少 B. 草原上常见斑马、长颈鹿 C. 森林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 该区域景观展示的是亚洲 8. 图中荒漠带内有绿洲的分布,主要影响因素和分异原因是( ) A. 热量 纬度地带性差异 B. 水分 经度地带性差异 C. 热量 垂直地带性差异 D. 水分 非地带性差异 9.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完成问题。 自然带的这种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 从赤道向两极 B. 从沿海向内陆 C. 垂直地带性 D. 随纬度而变化 以下四座山的在同一经线上,请根据各自的自然带分布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0. 若仅依据热量条件判断,则四座山按照由低纬向高纬的顺序排列为( ) A. 甲乙丙丁 B. 丁丙乙甲 C. 乙甲丙丁 D. 丙甲乙丁 11. 山顶雪线的形态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下列关于丁的雪线形态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南坡的热量条件好 B. 北坡的坡度缓 C. 南坡为迎风坡 D. 北坡的植被多 1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带。 (3)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 和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 带。 (4)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