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综合测试题(四)
一.选择题
1.从猿进化到人,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用于这一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直立行走 B.手的发展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2.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这说明
A.山顶洞人生活在海边
B.山顶洞人与海边渔民交换
C.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海洋
D.山顶洞人不仅采集、狩猎,还掌握了捕捉水生动物的本领
3.随着氏族聚落时代原始农业的出现,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竭泽而渔”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B.开始走向定居生活
C.按血缘关系组成生活集体 D.促进了家畜饲养业的产生
4.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
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 D. 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5.从20世纪初,随着大量甲骨和青铜器的出土,河南安阳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历史上曾在安阳建都的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6.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牧野之战 B.盘庚迁殷21世纪教育网
C.周初分封制 D.国人暴动
7.夏商西周国家建立强大的军队,制定严刑酷法,目的是
①对外征战②教化民众③对内镇压反抗④加强经济、文化联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西周的都城在
A.阳城 B.亳
C.镐京 D.洛邑
9.战国时期,我国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是指:
A. 集体耕种 B. 个体劳动
C. 铁器的使用 D. 两牛牵犁的使用
10.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11.历史上,一般把孔子和孟子的学说并称为“孔孟之道”;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称为“老庄学说”,这是因为
A.他们之间是直接的师生关系
B.后代人为方便记忆,把他们凑合在一起
C.他们的思想观点基本一致,属于同一个学派
D.他们都出生在同一个地方
12.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有
① 以德教民 ② 以礼治国 ③ 有教无类 ④ 当仁不让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都江堰位于今天的
A.湖南省 B.云南省
C.湖北省 D.四川省
14.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主要特征是
A.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国家一切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C.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D.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15.秦始皇为加强中央和地方的联系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修驰道 ②拆路障③车同轨④开凿灵渠⑤修长城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16. 对于秦统一六国这段历史的认识,错误的是
A.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其过程也不无血腥与残暴
B.对秦国来说,其对外战争既是不断扩张、兼并的过程,也是逐渐统一的过程
C.在统一的过程中,秦王赢政的个人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D.秦国主要依靠赢政的雄才大略取胜,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功绩首先应归功于赢政
17.七年级同学在排演历史剧《汉武帝》,其中有一场景是汉武帝与朝臣议事。请你指出下列场景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一项
A.颁布“推恩令” B.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C.商讨派谁出使西域 D.商议开凿灵渠
18.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地区陆续出土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这主要反映出
A.西汉开始出现丝织品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新疆在汉代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D.汉代新疆人主要穿丝绸衣服
19. 如你生活在秦朝时期,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信的?
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 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
③朋友送给我一部《伤寒杂病论》 ④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推恩令"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最主要的是
A.省去了重新分封的麻烦 B.分割后的各小王国无力与中央抗衡
C.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感激皇帝 D.节省了政府开支21世纪教育网
21.汉武帝时,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的官员是
A.司隶校尉 B.刺史
C.御史大夫 D.丞相
22.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23.下列关于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②都是我国古代以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更大范围的统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4.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 ”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
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负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
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负骂名
25.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不利 B.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C.战术不当 D.人心离散
26.三国后,江南地区的开发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不正确的是
A.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B.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C.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D.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
27.看到成语“画龙点睛”,你最有可能联想起“以形写神”的著名画家:
A.王羲之 B.祖冲之
C.顾恺之 D.贾思勰
28.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开凿于
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二.比较题
29.很多历史事件有相同的名称,然而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却又有着不同的含义,请写出下列历史事件的不同。
(1).①从春秋起,各国为了相互防御和抵御北方游牧部落的侵扰,在险要之处修筑长城。因而失去了与外族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②汉王朝曾自敦煌往西至罗布泊,沿线构筑军事设施,修筑长城,设置官员镇守,以保护来往商旅,并供应给养。
(2).①秦末汉初,中原长期战乱,匈奴乘机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西汉初期,限于国力,对匈奴实行“和亲”。
②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
五. 材料题
30.阅读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可以获取很多有效信息,有助于探究重要的历史现象,请识读以下两幅历史地图,然后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⑴图一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有何积极意义?
⑵《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请问,图二与《宋书》记载的现象有何联系?
⑶请根据两幅历史地图,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⑷请给两幅历史地图中反映的移民现象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命名,填入右图的标注中,并在地图上画出移民示意图。
⑸现代社会中也有许多移民国家(如美国)或移民城市(如深圳),请说说移民对这些国家或城市的积极作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综合测试题(四)
一.选择题
1————5 DDBCB
6————10 AACDD
11————15 CBDBB
16————20 DDBAB
21————25 BDCAD
26————28 DCD
二.比较题
29.(1)第一个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第二个长城起了开拓疆土的作用。
(2).第一个“和亲”是被迫的,是为了抵御匈奴进行的;第二个和亲是双方在平等互利基础上进行的。
三 .材料题
30.⑴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到黄河流域。 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⑵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江南地区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比较安定,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促进了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
⑶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江南经济发展。
⑷五族内迁;北民南迁。 示意图略。
⑸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高素质劳动力;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促进信息传递;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友好交往等。(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