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必修2(人民版)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基础达标
1.(2014·泉州毕业考)西汉高祖“令贾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商人地位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1教育网
A.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C.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D.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解析:本题首先要通过两则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搞清楚商人地位的变化趋势,从两则材料对比来看,前者不允许穿丝绸、坐车,并收取重税,对商人极尽压制性;后者允许有才能的商人参加科举,政策相对开明,商人地位有所提高,A、C两项和题干没有关系,D项是商人地位变化的表现,所以排除。2·1·c·n·j·y
答案:B
2.在徽州地区的读书人家常见一副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秦代 B.唐代 C.清代 D.汉代
解析:材料反映了徽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清代商品经济发展,徽州地区的读书人对经商亦很重视,“营商好”,故选C项。
答案:C
3.(2014·惠州市调研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代前期,扬州有首童谣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可见,当时( )www-2-1-cnjy-com
A.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
B.官商勾结官商身份难以界定
C.商业发展推动社会风气变动
D.地方商业由官员垄断经营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清朝商品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发展的影响。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商人获得巨大财富后,可以购买庄园等家产,被人羡慕赞扬。这反映了社会风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故选C项。A项错误,清朝时期重农抑商的政策并未摒弃,反而逐渐加强;B、D两项材料并未体现。2-1-c-n-j-y
答案:C
4.(2014·汕头市质检)明代著名清官海瑞认为,欲求天下安定,就一定要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这反映了明代( ) 21*cnjy*com
A.土地兼并严重 B.小农经济的弱化
C.商品经济发达 D.井田制得以恢复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就是为了限田,为什么要限田,就是因为土地兼并严重,所以选A项。www.21-cn-jy.com
答案:A
5.(2014·肇庆市统一检测)北魏均田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1头授田30亩,限4头牛。其主要影响是( )
A.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B.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
C.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以加强控制
D.保留了贵族官僚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作用。土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兼并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不可能解决的,故排除A项,B项和C项不是材料内容的影响,材料强调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因为“奴婢和耕牛”是属于“贵族和官僚”的,所以选D项。
答案:D
6.(2014·深圳市调研)明代一些名门望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的家训中出现以下说法:“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民家常业,不出农商”。这反映了( )21·世纪*教育网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B.纲常礼教的愈趋严苛
C.当时社会在抑商问题上有松动倾向
D.农耕经济衰退导致人们就业艰难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中反映商业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不再是末业,而是生活中重要的内容,说明在抑商问题上有松动倾向,A、B、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C
7.“康熙初年,闽、浙、粤三省沿海郡县,迁民内居,筑界墙、严海禁,洋舶自此不得入。”这是因为康熙帝认为( )
①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须与外国进行贸易 ②倭寇会掠夺沿海地区 ③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会危及统治
④可防范英国猖獗的鸦片走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清朝的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主要是自然经济的产物,主观目的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清初无倭寇骚扰,鸦片走私主要在鸦片战争前后。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B
8.电视剧《乔家大院》反映了晋商兴衰的缩影。晋商以贩运供给边境驻军军粮起家,从中可反映明朝的哪一特征( )
A.专业商业城市兴起
B.政治黑暗,统治腐朽
C.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长途贩运
D.边境不宁,战争频繁
答案:C
9.(2014·南通市调研)唐代在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设“市令”“丞”,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上述变化反映宋代政府(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
B.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C.摒弃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通过征税直接监管市场
解析:从材料看唐代的“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市令”“丞”,到宋代“税务”来管理市场是间接管理,不是直接管理,所以D项排除,B项内容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依然存在,所以排除B、C两项。故选A项。21*cnjy*com
答案:A
10.(2014·佛山市质检)古代米商 ( http: / / www.21cnjy.com )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私有制 B.经世致用
C.重本抑末政策 D.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政策。本来“无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成商”是对商业的肯定,演变成了“无奸不成商”,就变成否定商业,这是因为“重本抑末政策”的实行要贬低商人。
答案:C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材料二 (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
(3)据材料三,指出“开海”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如识,归纳“海禁”对中国社会长远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21cnjy.com
(4)综合上述材料,由“开海”与“海禁”的反复,指出清朝统治者政治决策上的根本出发点。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归纳分析能力。第(1)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以绝接济台湾之患”分析,是为了封锁台湾。影响根据“生灵之祸,莫惨于此”分析,给广东居民带来灾难。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此即海贼之薮也”分析,是为了清除海贼。第二小问,比较两则材料中政策的不同点,材料一中“空其人”说明禁止,材料二中“可使贸易”“不可令往”说明限制。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清朝时期东西方之间交往存在的差距回答。第(4)问,根据政治统治的目的回答。【来源:21cnj*y.co*m】
答案:(1)封锁台湾(或收复台湾需要)。给沿海居民带来巨大灾难。
(2)清除海贼(防止沿海商人与海盗勾结)。材料一:完全禁止;材料二:限制。
(3)积极:人民富足;社会安定。消极: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延缓了中国发展步伐。
(4)维护封建统治。
素能提升
1.《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版权所有:21教育】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对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信息的获取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汉朝政府虽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实际上在官吏和世俗眼中商人因为富有而高贵,农民因贫穷而低贱。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21·cn·jy·com
答案:D
2.(2014·银川模拟)下列各史料片断,可用来研究明太祖“海禁”政策的背景的是( )
A.“逾年,新倭人至,屡寇浙东三郡”
B.“且闻华民惯见夷商获利之厚,莫不歆羡垂涎”
C.“英吉利在西洋诸国中较为强悍”
D.“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明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太祖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海禁;说明是从维护统治的需要出发的,综合四个选项,D项中认为西方发展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外来侵略,符合题意。
答案:D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必修2(人民版)
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基础达标
1.《国语》中说:“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反映的是( )
A.官府垄断工商业
B.工商业受官僚剥削
C.工商业者不属于庶人,属于官僚
D.工商业者不劳而获
解析:周朝官府垄断工商业,设官统一管理,为工商业者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叫做“工商食官”。
答案:A
2.(2014·韶关市高三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研)《国语·齐语》记载,管仲把民众分成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四个阶层,各自聚居在固定的区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21教育网
A.实行重农抑商
B.按职业来划分管理
C.实行社会等级制度
D.实行郡县制
解析:管仲把民众进行划分管理,从“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可知其以职业为划分标准,材料没有体现A、C、D三项内容。
答案:B
3.(2014·太原诊断)麻曾是中国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解析:宋代时我国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推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闽粤等地。元代时棉纺织技术进一步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明朝时期棉花的种植进一步扩大,民间麻的种植量大量减少。
答案:A
4.“天子之六工,曰土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典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经营状态?( )21·cn·jy·com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天子之六工”可知应选C项。
答案:C
5.(2014·广州综合)下图为“战国采桑宴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射猎攻战纹铜壶”的纹面。从上至下,第一层是采桑和习射的场面,第二层是猎射和宴飨的场景,第三层是水战和攻城战的场面。这反映了当时( )
A.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B.青铜制造处于鼎盛时期
C.人们开始养蚕缫丝织绸
D.人们普遍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识图能力,反映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时期手工艺术的高超水平,从上至下,共三层,每一层的内容都有与战争相关的内容。可知应选A项。B项“鼎盛”、C项“开始”、D项“普遍”都无法从材料中得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A
6.(2014·惠州模拟)意大利旅行家马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波罗(1254—1324)游历临安(今杭州)后,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在临安城,他能够看到( )2·1·c·n·j·y
A.穿着棉布的市民
B.阅读《三国演义》的文士
C.吟唱京剧的艺人
D.违反“海禁令”的囚犯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宋代棉纺织业兴起,元代发展,马可·波罗(1254—1324)游历临安的时代属于元代,因此A项是可能见到的,B、C、D三项与时间不合,故排除。
答案:A
7.“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明邝璠的《剪制》诗句反映其产品用途是( )
A .出售 B.自我消费
C.向政府交纳赋税 D.捐赠礼品
解析:“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说明裁剪做衣裳是为了自己消费。
答案:B
8.(2014·佛山质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代的温州地区“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温州成为当时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21cnjy.com
A.温州成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之一
B.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
C.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温州的手工业的区域分工
D.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的分布的影响较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温州成为当时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正说明了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较小的事实,A、B、C三项均正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9.右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钧 ( http: / / www.21cnjy.com )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 )21·世纪*教育网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瓷器工场
解析:钧瓷无论是质量还是艺术价值都是首屈一指的,这样的产品最有可能产生于官营手工业中,因为官营手工业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www-2-1-cnjy-com
答案:A
10.最有力地证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出现铁器的是( )
A.《管仲》一书里有记载
B.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出土一批铁农具
C.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载着铁矿山达三十多处
D.先人的传说
解析:本题考查对史料的认识。在各种史料中,原始史料的可信度最高,其次是文字史料,再其次是口传史料,而B项是属于原始史料。www.21-cn-jy.com
答案:B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扬州工业产品主要有铜器、毡帽、丝织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木器、药材、海味等。扬州铜器尤其是铜镜最为驰名。(唐)中宗时曾“令扬州造方丈镜,铸铜为桂树,金花银叶。帝每骑马自照,人马列并在镜中”。
材料二 “来啊,观赏这件瓷器 ( http: / / www.21cnjy.com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盛赞中国的瓷器。2-1-c-n-j-y
材料三 嘉靖以后,苏州堪称天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雄郡。在周围长达40里的城区内,东部是以手工业生产为主的手工业区,西部是以商业为主的商贸区。在东区,“半城大约机户所居”,这里“比屋皆工织作”,“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构成了一个丝织商品生产的新天地。 21*cnjy*com
——《中国运河文化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扬州的手工业特色。
(2)依据材料二,结合史实简要叙述我国制瓷业的发展情况,并指出我国瓷器能在海外广受欢迎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新天地”是指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苏州出现这种“新天地”的原因。
(4)扬州和苏州的经济特色各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解析:本题材料主要是介绍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情况,主要考查概括能力、分析理解能力。
答案:(1)铜镜制造业发达,手工业种类多。
(2)发展概况:中国是最早发明瓷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商代时,烧制出了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青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制瓷技术大放异彩,有五大名窑;元代烧制白地蓝花的青花瓷;明代中后期能烧制多种彩瓷;清代发明了珐琅瓷。【来源:21cnj*y.co*m】
原因:①制瓷工艺先进,集内质美、造型美、色泽美于一身。②日用品与艺术品的结合,富有东方民族色彩。
(3)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4)扬州:唐朝封建经济繁荣;苏州: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素能提升
1.《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解析:“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 ( http: / / www.21cnjy.com )摩”“抟埴”的细致分工,有利于提高手工业者的熟练程度和技术,说明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C
2.(2014·福建厦门质检)下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其配文注解为“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解析:《水浒传》反映的是宋朝农民起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而B、C两项的内容是明中后期才出现的,故排除,A项,官营手工业作坊的工匠受政府严格控制,是不允许出来的,所以A项错误。
答案:D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必修2(人民版)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基础达标
1.考古学家曾在陕西、河南等处发现 “长角铜公牛”,该物品约五英尺长,四英尺高,形态极像在拉犁耕地。据右图
判断,这幅“长角铜公牛”最早可能是哪个时期的物品?(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解析:牛耕开始于春秋末年,其他选项时间不合。
答案:D
2.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解析:宋太祖曾经说过:“富室连我阡陌,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守财耳”,有鉴于此,宋代采取了“不抑兼并”的措施,其后果必然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从而导致租佃关系盛行,自耕农经济衰退。据此判断,D项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宋代中央集权空前强化,A项表述错误,材料未涉及流民问题,排除B项。【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D
3.(2014·吉林长春模拟)《汉书·食货 ( http: / / www.21cnjy.com )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精耕细作 B.自给自足
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对有效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解读的能力。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的特征。而A、C、D三项不符合题意。A项,精耕细作是指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而C、D两项则在自然经济中无法体现。21*cnjy*com
答案:B
4.《左传》为左丘明解释《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秋》而作。书中记载“郤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晋郤至与周争堠田”(注:“____”部分为人名),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
B.土地日渐私有化
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
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情况。“争田”“夺田”反映了春秋时期井田制日益瓦解、土地日渐私有化的情景。
答案:B
5.(2014·佛山质检)有的朝代出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离的现象,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谈到某个朝代的后期“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这个朝代可能是( )21cnjy.com
A.西汉 B.唐代
C.北宋 D.明代
解析:解答此题要理解“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的含义,指的是唐朝的都城在西北长安,但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唐朝的经济仰仗于东南。
答案:B
6.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
答案:B
7.《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 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反映出清代( ) 【来源:21cnj*y.co*m】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D.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解析: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早在东汉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已经出现。南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已经完成。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据此可排除A、B、C三项。从图片信息可知,当时农村依然是传统的精耕细作模式,即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故选D项。
答案:D
8.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问题。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洪水泛滥的根本之道在于( )21·世纪*教育网
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河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河
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解析:就历史发展趋势而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是诸侯争霸,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二是当时刚刚兴起的分散的小农经济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的保护,需要中央政权集中分散的力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治理水患是发展小农经济的一个重要的保障措施。www-2-1-cnjy-com
答案:C
9.按照安格斯·麦迪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算,在公元元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26.2%,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公元1500年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导致中国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2-1-c-n-j-y
A. 生产方式的先进
B. 重农抑商政策的持续推行
C. 多民族国家的长期统一
D.轻徭薄赋思想被皇帝接受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状况。古代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经济生产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生产技术领先,生产方式先进,故A项正确。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发达,B项不符合题意。古代中国分裂与统一并存,C项错误。D项不属于根本原因。
答案:A
10.(2014·江门市高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模拟)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有(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3025541 62.9% 1122476 37.1%
A.北方安土重迁的观念较淡薄
B.北宋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均在南方,使南方人口大增
C.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
D.由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可知汉唐经济远比宋朝繁荣
解析:安土重迁的观念不分南北,所以排除 ( http: / / www.21cnjy.com )A项,北宋的都城在开封,属于北方,所以排除B项,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战乱造成的,所以排除D项,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乱导致人口不断南迁,推动了南方的开发。所以选C项。2·1·c·n·j·y
答案:C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www.21-cn-jy.com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
(2)据材料二回答: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实行扶植小农经济的政策?
(3)材料三表明在封建社会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怎样?为什么在封建制度下小农阶层不能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括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概括”作为提示词,要求对材料中反映的信息加以概括,提炼出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第(2)、第(3)问要求根据材料分析统治者实行扶植小农经济的政策的原因,要注意对材料分层提取信息,答案要有条理、全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农民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小农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
(3)农民生活辛劳困苦,承担繁重的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赋税、徭役,备受水旱之灾,遭受封建债务的压迫,生活常陷入绝境以至卖田宅,鬻子孙。由于封建王朝无法避免自身的腐败和衰落,每一个封建王朝统治后期都会加重剥削,放任土地兼并,再加上水旱灾害,小农经济必然大量破产。 21*cnjy*com
素能提升
1.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答案:D
2.(2014·南通市高三调研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版权所有:21教育】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力,材料是古文,对学生难度较大。原文的大意为:高旱田要把庄稼种在凹下之处,而不种在高出的亩上;下湿田要把庄稼种在高处,而不种在凹下的小沟里。播种前要耕五次地,之后要锄五次地,一定要仔细地做彻底。种植深浅的标准,用润泽的土为宜,不许滋生杂草,不许有螟蜮一类的害虫出现。材料中原文论述了如何耕作土地,如何种植农作物,描述了我国战国时期垄作法的耕作模式和优点, 是精耕细作的表现,结合史实可以知道B项表述正确。A项内容出现在汉代,C、D两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21教育网
答案:B
井田制
中国是农耕社会,最早的土地管理制度叫“井田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据史书记载:八户人家共一井。这个“井”有两层意义:本义为“凿井而饮”的“井”,即水井;另一层意义指“井田”,八户人家,九百亩田,每家种一百亩,中间一百亩分为两部分,一是八十亩为公田,八户人家合种,作为向国家纳税部分,这样,各户不用另外纳税;余下二十亩,作为各户修建庐舍和公共设施之用(如水井、打谷场等)。这九百亩被分割成一“井”字形,所以叫“井田制”。21·cn·jy·com
当时的房屋叫“庐”,用六根柱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支成一个房架,架子上盖着草或瓦。庐,甲骨文写作(图一)。“(图一)”又读做“六”。因为,庐是由六根柱子支起来的。所以,甲骨文“学”字写作(图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必修2(人民版)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基础达标
1.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
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 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
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 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把握。“草市”指的是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其在唐朝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故选D项。www.21-cn-jy.com
答案:D
2.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下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
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
C.贝是装饰品 D.贝是货币
解析:图中四个甲骨文字与商品买卖、货币储存相关,说明贝壳起到交换和作为财产的标志的作用。
答案:D
3.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 )
A.晓市 B.村落 C.草市 D.夜市
解析:理解“墟”的特点,即材料中所说“当地赶集的日子”有固定的时间,应该是农村的“草市”。
答案:C
4.(2014·广州综合)南宋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时2.2亩,清康熙时1.5亩。然而当地很多村落却在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明清时期走向了鼎盛。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21cnjy.com
A.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村落得到开发
解析:人均耕地的减少,那是因为人口增长,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却又是矛盾的走向鼎盛,那么就是说明老百姓的收入不再局限于耕作,就是说明商品经济在发展,题干说明是徽州人,所以就可以想到徽商的出现。微商帮也是商帮的代表。B项正确。2·1·c·n·j·y
答案:B
5.(2014·佛山质检)“梁园歌舞足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忆樊楼”是朱熹的老师刘子翚写的一首“汴京纪事”诗。符合当时“樊楼”情形的是( )
A.说书人解说《西游记》
B.陈设青花瓷,古朴典雅
C.艺人在戏台表演京剧
D.设有“瓦子”,服务直至深夜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能力,看材料关键词“梁园歌舞足风流……夜深灯火上樊楼”可看出汴京的服务场所“瓦子”服务的时间已经到了深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D
6.(2014·茂名模拟)明中后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了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经济商品化
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C.封建地租货币化
D.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全面概括材料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先说“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然后进一步指出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很明显,这突出了商品经济对租佃关系的影响,而租佃关系属于封建生产关系,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说到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故A项错误;而B项只是概括了“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这一句话,不全面,故B项错误;C项只是与“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相对应,也不全面,故C项错误。
答案:D
7.下图所示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图文并茂,形式新颖,主要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析新问题的能力,属于较易试题。由课本基础知识可知,①夜市和③瓦子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所拥有的,故含①和③的选项是不符合题意的。②彩瓷作坊和④徽商会馆都出现在明清时期。故正确答案为D项。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8.明朝冯梦龙《三言两拍》里有这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段话: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该材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八股取士扼杀人才
C.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 D.长途贩运发展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内容为杨八志要通过经商来改变家境贫困的现状。经商的路程从陕西往漳州,属于长途贩运贸易。材料没有反映A、B、C三项内容。21教育网
答案:D
9.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说明明代( )
A.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商业较繁盛但是缺乏竞争
C.上海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城镇
D.政府已调整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从经济的角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一是商贾操重资者众,二是牙行争而敬之。结合材料很明显可以排除B项。因为材料并没有涉及政府的政策,故排除D项。材料体现的是上海为富商巨贾的聚集地,并不能说明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于民间和各地的货币,故只有C项符合条件。www-2-1-cnjy-com
答案:C
10.(2014·河北衡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中学调研)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据考证,叫卖广告最早在先秦已出现,到宋代我国的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宋代广告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D.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
解析:广告是商家的一种宣传手段,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宋代广告形式的发展变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A、C、D三项都是原因,但都是因为商品经济造成的。 21*cnjy*com
答案:B
11.历史学家李洵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 ( http: / / www.21cnjy.com )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出处:21教育名师】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徐光启文集》卷十一【版权所有:21教育】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 ( http: / / www.21cnjy.com )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童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材料五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2)据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分析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答案:(1)主要途径:一是“勤 ( http: / / www.21cnjy.com )啬好殖”,靠勤奋发展农业致富;二是“多蓄织妇”“纺绩”,与市为贾,即面向市场发展私营纺织业(工商业)致富;三是通过科举考试中举减轻差役负担(免役),再“(植蚕)与市为贾”从而使财富增值。21·cn·jy·com
(2)引起江南社会风气的变化:崇尚奢侈;拜金、重商、逾越传统伦理;好诉讼。
(3)促进:
①带动了江南地区私营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有利于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兴盛发展。
②有利于冲破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等传统观念的束缚。
阻碍:
①士大夫致富后财富多用于购地、奢侈消费。
②士大夫致富后没有积极扩大再生产,拓展国内外市场。
说明:经营工商业致富的士大夫不是新兴资产阶级。
素能提升
1.(2014·南宁模拟)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 ( http: / / www.21cnjy.com )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2-1-c-n-j-y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来源:21cnj*y.co*m】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从材料中的内容找关键词:“其货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说明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所以货物要从江浙等省运来广州。货物从江浙等省运来广州又说明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所以①③是正确的,②和④不符合史实。
答案:A
2.《隋都城图》题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解析:阅读材料从材料获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效的历史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项是在宋代,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
答案:C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必修2(人民版)
专题整合
一、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1)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
(2)土地制度的特点: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3)经济重心:经历了南移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4)工商业的发展:虽然是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5)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6)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例题分析: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A.我国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C.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D.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解析:题干中的“五谷”体现的是种植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六畜”体现的是家畜饲养业,再结合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可知,D项正确。A、B、C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21教育网
答案:D
?跟踪训练
1.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这里的“微澜”是指( )
A.城市商品经济 B.海上丝绸之路
C.资本主义萌芽 D.民营手工业
解析:宋元时期不同于自然经济的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形式,是指繁荣的城市商品经济。B项在汉代已出现,C项是明清时期出现的,D项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故选A项。21·cn·jy·com
答案:A
二、分析影响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认识商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1)主要因素。
①国家政局: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如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和元明清时期;国家四分五裂,战乱不止,就会严重影响商品交换的进行,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
②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发展带来农产品的增加和农民的富裕,手工业的发展带来手工业产品的增加,农产品和手工业品需要交换,这是商人商业活动的前提,也是商业发展的基础。
③国内交通和中外交通状况:如秦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隋朝修筑驰道,隋朝开通大运河,元朝疏浚大运河,这都有利于国内贸易的发展。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则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④货币的统一和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品交换的进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⑤国家政策: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采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清朝统治者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南宋统治者则鼓励海外贸易,促进了南宋时海外贸易的兴盛。
(2)积极影响:
①商业的发展能刺激并促进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②促进工商业城市形成和发展。
③挑战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影响市民的生活观念,有利于“工商皆本”思想的传播。
④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例题分析: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朝前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对这一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www.21-cn-jy.com
A.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使商品经济被轻视
B.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利益
C.农业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D.国家人口以农民为主,商业没有广阔的市场
解析: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并非因为没有广阔的市场,而是因为受到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和维护统治秩序的影响。
答案:D
?
跟踪训练
2.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记载: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贼)水劫不便,逢遇草市,泊舟津口,便行陆劫……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便,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有( )
①民间集市在江淮出现 ②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草市税是国家的重要收入 ④交易者的财货缺乏安全保障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经观察直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概括有:草市和水贼劫杀,故C项正确。②发生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而杜牧是晚唐诗人,前后矛盾;③与唐朝主要税收来自茶税的史实不符。
答案:C
三、比较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都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不同点:
①时代不同。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一直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闭关锁国政策只实施于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时期)。
②原因和目的不同。重农抑商政策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稳定小农、稳定社会,保护农业的优先发展地位;闭关锁国政策以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为背景,是为了防止外来殖民势力的侵扰,防范沿海人民,巩固封建统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③内容不同。重农抑商政策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重农的同时压制商人地位和势力,对商业征收重税,严格控制和管理国内市场;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中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21·世纪*教育网
④影响不同。重农抑商政策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建社会前期对古代农业发展有利,对农业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积极影响,但在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www-2-1-cnjy-com
闭关锁国政策当时虽有一定的自卫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但从长远来看,消极作用明显。当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潮流的时候,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使中国丧失了拓展海外市场等发展机遇,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1-c-n-j-y
例题分析:明清海禁政策的主要危害包括( )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④造成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就其影响而言,海禁政策扼杀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通过对外贸易促进社会进步的可能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同时阻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失去与外国进行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交流的机会,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D
?跟踪训练
3.《礼记》有“天下为籍千亩、天子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出处:21教育名师】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
解析:由皇帝、皇后亲自参加举行藉田礼来体现汉朝重农政策。
答案:A
四、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
区别与联系:三者是不同的经济概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主的佃农。三者的关系图示如下:【来源:21cnj*y.co*m】
关系: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都以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为前提;农、工、商之间存在互动的关系,相辅相成。
(1)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生产力革新的要求又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商品化的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商业的繁荣又反过来刺激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商品生产。
(3) 尽管古代统治者把农业看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业加以重视,把工商看作“末”业加以限制,但古代的工商业还是随着农业的发展而代代有所发展并多次出现繁荣局面。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例题分析:《史记·货殖列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序中说:“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据此可知材料主张( )21*cnjy*com
A.商业由政府官营
B.政府应该干涉经济发展
C.农本商末,重农抑商
D.主张让商业自由发展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先解读材料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抓住关键词“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和“……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可知作者认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存在互动的关系,相辅相成,反对重农抑商,主张让商业自由发展。 21*cnjy*com
答案:D
?
跟踪训练
4.封建自然经济下,“国”与“民”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统治者的过度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唯一原因
B.历代政府都鼓励地主兼并小农土地
C.徭役是王朝统治者强迫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
D.地主名誉下的土地并非国家田赋收入的来源
解析:A项错在“唯一原因”;B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商鞅变法以来历代王朝的重农政策相左,其实只是北宋等王朝不抑兼并而已;地主与自耕农都是国家的编户齐民,是国家田赋的直接提供者,所以D项也错。
答案:C
5.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场名不虚传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这场“商业革命”最本质的现象是( )21cnjy.com
A.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
B.出现了工商业市镇
C.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D.海外贸易空前发达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了解“商业革命”的含义,是指在商品交换中出现重大变革,选项中符合概念含义的只有C项。意指在商品交换中,中国最早使纸币。2·1·c·n·j·y
答案:C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