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八上课时提升训练 1.2 人口和民族
一、选择题
(2023八上·崇左期末) 《航拍中国第四季》共11集,每集选取1个省级行政区域作为拍摄对象。其中有一集这样呈现:地处华南地区,南邻中国最大的海湾北部湾,西江水系自西向东覆盖了全区超过八成的土地面积。下图是四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轮廓。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根据材料分析,此集所拍摄的省级行政区域的轮廓及简称搭配正确的是( )
A.①——云或滇 B.②—贵
C.③—黑 D.④—桂
2. 该省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文化独特,有关该地区民族节日搭配正确的是( )
A.苗族—“大歌” B.侗族—“苗年”
C.壮族——“三月三”歌圩 D.汉族——“开斋节”
【答案】1.D
2.C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
【解析】【点评】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节、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同时不同的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民族服装。
1.读图可知,①是广东省,简称“粤”,A错误;②是黑龙江省,简称“黑”,B错误;③是云南省,简称“云”或“滇”,C错误;④是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D正确。故答案为:D。
2.“大歌”是侗族的传统节日,A错误;“苗年”是苗族的传统节日,B错误;“三月三”歌圩是壮族的传统节日,C正确;“开斋节”是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之一,主要是在回族分布区盛行,D错误。故答案为:C。
3.(2023八上·昭阳期末)下列四个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鲁 B.苏 C.粤 D.青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
【解析】【分析】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区人口少(稀疏)。选项中A是山东省,B是江苏省、C是广东省,都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不符合题意,故ABC错误;D青海省的简称是青,位于西部地区,是四个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故D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日益不足,众多的人口一方面带来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基数大,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负担重。人口总体特征是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极度不均,其中人口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以西人口稀疏,以东人口稠密。
(2023八上·昭阳期末)下图是王老师去银川旅游时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问题。
4.银川所在的省区的简称是()
A.湘 B.宁 C.甘 D.陕
5.我国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照片中的建筑反映的银川所在省区主要有哪类少数民族?()
A.傣族 B.藏族 C.壮族 D.回族
【答案】4.B
5.D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
【解析】【点评】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云南省,各个民族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东南地区。各民族文化既互相交融,又多元发展,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关注。
4.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故答案为:B。
5.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五大自治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是回族,故答案为:D。
6.(2023八上·安顺期末)有关我国居民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密度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漠河—腾冲一线
C.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D.促使大量人口向西部迁移,以加快西部开发
【答案】C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
【解析】【分析】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匀,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人口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我国西部地区环境恶劣,因此不能向西部大量迁移人口;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云南省,各个民族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东南地区。各民族文化既互相交融,又多元发展,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关注。
(2023八上·潮安期末) 读我国第六、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普查 大陆地区人口总数(万人) 占总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第六次 333972 16.6 70.14 13.26 49.68
第七次 141178 17.95 63.35 18.7 63.89
7. 与第六次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
A.0~14岁人口比重下降 B.15~59岁人口比重上升
C.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 D.城市人口的比工下降
8. 我国依法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有利于( )
①解决人口分布不均②增加劳动力储备③增加消费需求④改善我国人口结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7.C
8.D
【知识点】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
【解析】【点评】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日益不足,众多的人口一方面带来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基数大,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负担重。人口总体特征是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极度不均,其中人口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以西人口稀疏,以东人口稠密。
7.读图表数据可知,0~14岁人口比重上升,A错误;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B错误;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C错误;城市人口的比重大幅上升,D错误。故答案为:C。
8.①实施三胎政策,不可以解决我国东西人口分布不均,故①错误。②实施三胎政策,可以增加我国的劳动储备,故②正确。③实施三胎政策消费需求提高,故③正确。④实施三胎政策,可以改善我国人口结构,故④正确。故D②③④正确。
(2023八上·澄城期末)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示意图,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9.与他国相邻的省级行政区是(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0.人口密度较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9.A
10.C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陆上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解析】【点评】(1) 我国陆上邻国有14个: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越南、老挝、缅甸、朝鲜、印度、尼泊尔和不丹。
(2)我国的人口分界线通过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
9.读图可知, ①是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相邻;④是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相邻。②是广东省,③是湖北省,都没有陆上邻国。故A①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读图可知, ①是云南省,②是广东省,③是湖北省,④是黑龙江省。其中②广东省和③湖北省位于我国东南部,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密度较大。故C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2023八上·龙川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位置最北的省区是① B.壮族主要聚居的省区是②
C.蒙古族主要聚居的省区是③ D.我国位置最南的省区是④
【答案】A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中国的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A. 我国位置最北的省区是①黑龙江省,A符合题意;
B.壮族主要聚集居的省区是③广西壮族自治区,B不符合题意;
C.蒙古族主要聚居的省区是②内蒙古自治区,C不符合题意;
D.我国位置最南的省区是海南省,④是云南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位置最东的是黑龙江省,位置最西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置最南的是海南省,位置最北的是黑龙江省;邻国最多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数目最多的是云南省;人口最多的是广东省,人口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自西向东依次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12.(2023八上·龙川期末)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B.民族分布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
C.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D.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答案】C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
【解析】【分析】A.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A不符合题意;
B.民族分布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B不符合题意;
C.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C符合题意;
D.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91.11%。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数最多。人口在5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 藏族。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13.(2023八上·松原期末)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
B.工商业、交通运输发达,城镇多
C.农业发达,生活条件好
D.国家鼓励西部人口向东迁移
【答案】A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
【解析】【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平原面积较大,地势较为平坦,且主要是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定居,使得人口稠密,A正确;工商业、交通运输发达,城镇多;农业发达,生活条件好;国家鼓励西部人口向东迁移都不是自然因素,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世界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人口一般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稀疏的地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区,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和地势严峻的高原山地地区。
(2023八上·榆树期末)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左图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右图为我国某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A.北京市 B.广东省 C.吉林省 D.西藏自治区
15. 右图所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是( )
A.内蒙古 B.宁 C.新 D.桂
【答案】14.D
15.A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中国的行政区划
【解析】【点评】(1)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日益不足,众多的人口一方面带来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基数大,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负担重。人口总体特征是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极度不均,其中人口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以西人口稀疏,以东人口稠密。
(2)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云南省,各个民族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东南地区。各民族文化既互相交融,又多元发展,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关注。
14.读图分析,北京市、广东省人口密度是大于500人/平方千米;吉林省人口密度是100~300人/平方千米;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自治区,D正确;故答案为:D。
15.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节日,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A正确;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主要少数民族是回族,B错误;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主要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C错误;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主要少数民族是壮族,D错误;故答案为:A。
(2023八上·花都期末)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宣布实施三孩政策,是继全面二孩政策之后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表为“中国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据此完成问题。
人口普查 大陆地区 人口总数/万人 占总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 比重/%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第六次(2010年) 133972 16.60 70.14 13.26 49.68
第七次(2020年) 141178 17.95 63.35 18.70 63.89
16.与第六次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A.大陆地区人口总数下降 B.0—14岁人口比重下降
C.15—59岁人口比重上升 D.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
17.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城市人口数已经超过乡村人口数。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包括()
①城市就业机会多②城市医疗水平高③乡村空气质量优④城市教育条件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下列社会背景发展,哪一项是促使国家调整生育政策的原因()
A.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众多
B.近几年来,我国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多
C.义务教育普及化,国民文化素质提高
D.我国开始步入“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
【答案】16.D
17.C
18.D
【知识点】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反应的人口特点,根据材料信息理解解答即可。
(2)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经济发展需大量劳动力输入;城市就业机会多,农村就业机会相对少,有大量劳动力需外输;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教育、生活、医疗条件相对优越。农村经营规模小,个体分散,农产品农民定价能力弱。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4.4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2016年“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其目的就是为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6.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 与第六次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A.大陆地区人口总数上升,A不符合题意;
B.0—14岁人口比重上升,B不符合题意;
C.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C不符合题意;
D.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7.根据题意可知,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城市人口数已经超过乡村人口数。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包括:①城市就业机会多;②城市医疗水平高;④城市教育条件好。③乡村空气质量优属于乡村的优势。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根据题意可知,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宣布实施三孩政策,是继全面二孩政策之后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促使国家调整生育政策的原因我国已开始步入“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应该采取措施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9.(2022八上·青岛期末)下列有关中国疆域、人口、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B.中国人口分布疏密不均,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呈西多东少的态势
C.中国的疆域辽阔,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
D.中国陆地国界线漫长,长约2.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有15个
【答案】A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
【解析】【分析】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A正确;中国人口分布疏密不均,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排除B;我国疆域辽阔,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无寒带,无北极圈穿过,排除C;我国疆界绵长,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相邻陆上国家有14个,排除D;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云南省,各个民族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东南地区。各民族文化既互相交融,又多元发展,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关注。
(2022八上·绥江期中) 读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50年以来,实际人口增长呈直线上升
B.5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口增长速度降低
D.目前,我国人口总数逐年下降
21. 2021年5月30日,我国实行“三孩政策”,即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该政策的实施主要目的是( )
①否定计划生育政策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③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④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20.C
21.D
【知识点】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
【解析】【点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日益不足,众多的人口一方面带来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基数大,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负担重。人口总体特征是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极度不均,其中人口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以西人口稀疏,以东人口稠密。
20.1950年以来,实际人口增长速度先快后慢,不是直线上升,A错误;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B错误;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口增长速度降低,C正确;目前我国人口总数仍然逐年上升,D错误。故答案为:C。
21.我国实行“三孩政策”,即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该政策的实施主要目的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②④正确;“三孩政策”仍然属于计划生育,该政策不能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①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22.(2023八上·昭阳期末)读我国行政区划图(图1)和某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图(图2)。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明明在自我介绍时说:“当哈尔滨的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我的家乡还是满天繁星”,则他的家乡应该位于图中的 (填字母)省区。
(2)图2所示是我国 族的传统节日,该民族人口大多数分布在图中的 (填字母)省区,该省区的行政中心是 。
(3)图1中E省区的简称是 ,D省区与A省区相比,人口密度较大的是 省区,原因是 。
【答案】(1)A
(2)傣;C;昆明
(3)晋;D;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等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中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
【解析】【分析】(1)小明说的当哈尔滨太阳升起的时候,他的家乡仍是满天星斗,说明他的家乡是位于我国最西边的A新疆,是我国最后看到日出的地方。
(2)根据所学知识,图2所示的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该民族大部分分布在C表示的云南省,行政中心是昆明。
(3)根据所学知识,图1中E省区是山西省,简称是晋;D江苏省比A新疆人口更稠密的原因是江苏省地形平坦、气候更湿润、更适合人类居住;交通又更便利,经济更发达。
【点评】(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云南省,各个民族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东南地区。各民族文化既互相交融,又多元发展,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关注。
(2)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日益不足,众多的人口一方面带来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基数大,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负担重。人口总体特征是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极度不均,其中人口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以西人口稀疏,以东人口稠密。
23.(20214八上·弥勒期末)众多的"驴友"游遍大江南北,感受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他们在网上发微博,分享沿途见闻。据"驴友"真真提供的旅行路线图,完成下题。
(1)路线2 路途中,驴友拍摄了一些照片,照片反映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2)路线3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 (少数民族)生活地区的景观;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主要集中在 自治区。
(3)驴友们搜集了四项有关我国各民族的知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有 56 个民族,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B.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惯,藏族人的传统服装是藏袍,那达慕大会是他们的传统节日
C.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D.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何,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平等的地位
【答案】(1)藏族
(2)蒙古族;壮族;广西壮族
(3)B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路线2经过西藏自治区,照片显示的民族是藏族。
(2)由图可知,路线3经过我国内蒙古高原,可见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这是蒙古族的生活景观。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相差悬殊,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约1700万,集中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3)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等56个民族,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A说法正确。我国各民族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藏族人的传统服装是藏袍,藏族的传统节日有雪顿节、大佛瞻仰节、祈祷节、望果节、展佛节、失勤节、藏历新年、朝山节、燃灯节、烧香节等,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B说法错误。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1.5%,汉族遍及全国各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8.5%,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C说法正确。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平等的含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异同,都在社会生活中,衣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我国在法律上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云南省,各个民族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各民族文化既互相交融,又多元发展,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关注。
24.(2020八上·凤县期中)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部分中,汉族主要集中在 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处。(填字母)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的自治区只居住着一个民族
B.B处没有汉族分布
C.我国在C处设立了自治区
D.D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
(3)如果你是一位新疆的同学,你的家乡最可能在图中 处。
(4)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说明我国民族分布具有 的特点。
(5)那达慕大会是我国 少数民族的节日。
【答案】(1)C;A、B、D
(2)D
(3)A
(4)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5)蒙古族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
【解析】【分析】(1)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所以汉族主要集中在图中的C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A、B、D处。(2)据图可知,A地为西北地区,主要分布着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少数民族,A错误。B地为青藏地区,我国汉族是分布最广的民族,各地都有分布,B错误。C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没有自治区分布,C错误。D地为东北地区,该地区汉族和满族、朝鲜族杂居在一块,D正确。故答案为:D。(3)据图并结合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可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最可能在图中A处。(4)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在某个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有其他民族居住。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说明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5)那达慕大会是我国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以传统体育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节日。
【点评】(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的其他55个民族人数少,统称为少数民族。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分布上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其中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行政中心为乌鲁木齐市,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占中国国土总面积近六分之一。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自北向南分布于整个自治区,属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
(5)我国的少数民族中,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如傣族的泼水节和孔雀舞,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朝鲜族的跳板,维吾尔族的手鼓舞,哈萨克族的叼羊活动,彝族的火把节,藏族的雪顿节,壮族的三月三等。
1 / 1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八上课时提升训练 1.2 人口和民族
一、选择题
(2023八上·崇左期末) 《航拍中国第四季》共11集,每集选取1个省级行政区域作为拍摄对象。其中有一集这样呈现:地处华南地区,南邻中国最大的海湾北部湾,西江水系自西向东覆盖了全区超过八成的土地面积。下图是四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轮廓。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根据材料分析,此集所拍摄的省级行政区域的轮廓及简称搭配正确的是( )
A.①——云或滇 B.②—贵
C.③—黑 D.④—桂
2. 该省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文化独特,有关该地区民族节日搭配正确的是( )
A.苗族—“大歌” B.侗族—“苗年”
C.壮族——“三月三”歌圩 D.汉族——“开斋节”
3.(2023八上·昭阳期末)下列四个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鲁 B.苏 C.粤 D.青
(2023八上·昭阳期末)下图是王老师去银川旅游时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问题。
4.银川所在的省区的简称是()
A.湘 B.宁 C.甘 D.陕
5.我国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照片中的建筑反映的银川所在省区主要有哪类少数民族?()
A.傣族 B.藏族 C.壮族 D.回族
6.(2023八上·安顺期末)有关我国居民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密度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漠河—腾冲一线
C.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D.促使大量人口向西部迁移,以加快西部开发
(2023八上·潮安期末) 读我国第六、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普查 大陆地区人口总数(万人) 占总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第六次 333972 16.6 70.14 13.26 49.68
第七次 141178 17.95 63.35 18.7 63.89
7. 与第六次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
A.0~14岁人口比重下降 B.15~59岁人口比重上升
C.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 D.城市人口的比工下降
8. 我国依法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有利于( )
①解决人口分布不均②增加劳动力储备③增加消费需求④改善我国人口结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八上·澄城期末)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示意图,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9.与他国相邻的省级行政区是(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0.人口密度较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1.(2023八上·龙川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位置最北的省区是① B.壮族主要聚居的省区是②
C.蒙古族主要聚居的省区是③ D.我国位置最南的省区是④
12.(2023八上·龙川期末)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B.民族分布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
C.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D.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13.(2023八上·松原期末)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
B.工商业、交通运输发达,城镇多
C.农业发达,生活条件好
D.国家鼓励西部人口向东迁移
(2023八上·榆树期末)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左图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右图为我国某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A.北京市 B.广东省 C.吉林省 D.西藏自治区
15. 右图所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是( )
A.内蒙古 B.宁 C.新 D.桂
(2023八上·花都期末)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宣布实施三孩政策,是继全面二孩政策之后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表为“中国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据此完成问题。
人口普查 大陆地区 人口总数/万人 占总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 比重/%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第六次(2010年) 133972 16.60 70.14 13.26 49.68
第七次(2020年) 141178 17.95 63.35 18.70 63.89
16.与第六次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A.大陆地区人口总数下降 B.0—14岁人口比重下降
C.15—59岁人口比重上升 D.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
17.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城市人口数已经超过乡村人口数。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包括()
①城市就业机会多②城市医疗水平高③乡村空气质量优④城市教育条件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下列社会背景发展,哪一项是促使国家调整生育政策的原因()
A.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众多
B.近几年来,我国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多
C.义务教育普及化,国民文化素质提高
D.我国开始步入“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
19.(2022八上·青岛期末)下列有关中国疆域、人口、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B.中国人口分布疏密不均,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呈西多东少的态势
C.中国的疆域辽阔,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
D.中国陆地国界线漫长,长约2.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有15个
(2022八上·绥江期中) 读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50年以来,实际人口增长呈直线上升
B.5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口增长速度降低
D.目前,我国人口总数逐年下降
21. 2021年5月30日,我国实行“三孩政策”,即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该政策的实施主要目的是( )
①否定计划生育政策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③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④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22.(2023八上·昭阳期末)读我国行政区划图(图1)和某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图(图2)。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明明在自我介绍时说:“当哈尔滨的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我的家乡还是满天繁星”,则他的家乡应该位于图中的 (填字母)省区。
(2)图2所示是我国 族的传统节日,该民族人口大多数分布在图中的 (填字母)省区,该省区的行政中心是 。
(3)图1中E省区的简称是 ,D省区与A省区相比,人口密度较大的是 省区,原因是 。
23.(20214八上·弥勒期末)众多的"驴友"游遍大江南北,感受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他们在网上发微博,分享沿途见闻。据"驴友"真真提供的旅行路线图,完成下题。
(1)路线2 路途中,驴友拍摄了一些照片,照片反映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2)路线3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 (少数民族)生活地区的景观;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主要集中在 自治区。
(3)驴友们搜集了四项有关我国各民族的知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有 56 个民族,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B.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惯,藏族人的传统服装是藏袍,那达慕大会是他们的传统节日
C.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D.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何,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平等的地位
24.(2020八上·凤县期中)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部分中,汉族主要集中在 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处。(填字母)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的自治区只居住着一个民族
B.B处没有汉族分布
C.我国在C处设立了自治区
D.D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
(3)如果你是一位新疆的同学,你的家乡最可能在图中 处。
(4)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说明我国民族分布具有 的特点。
(5)那达慕大会是我国 少数民族的节日。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
【解析】【点评】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节、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同时不同的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民族服装。
1.读图可知,①是广东省,简称“粤”,A错误;②是黑龙江省,简称“黑”,B错误;③是云南省,简称“云”或“滇”,C错误;④是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D正确。故答案为:D。
2.“大歌”是侗族的传统节日,A错误;“苗年”是苗族的传统节日,B错误;“三月三”歌圩是壮族的传统节日,C正确;“开斋节”是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之一,主要是在回族分布区盛行,D错误。故答案为:C。
3.【答案】D
【知识点】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
【解析】【分析】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区人口少(稀疏)。选项中A是山东省,B是江苏省、C是广东省,都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不符合题意,故ABC错误;D青海省的简称是青,位于西部地区,是四个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故D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日益不足,众多的人口一方面带来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基数大,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负担重。人口总体特征是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极度不均,其中人口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以西人口稀疏,以东人口稠密。
【答案】4.B
5.D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
【解析】【点评】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云南省,各个民族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东南地区。各民族文化既互相交融,又多元发展,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关注。
4.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故答案为:B。
5.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五大自治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是回族,故答案为:D。
6.【答案】C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
【解析】【分析】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匀,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人口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我国西部地区环境恶劣,因此不能向西部大量迁移人口;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云南省,各个民族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东南地区。各民族文化既互相交融,又多元发展,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关注。
【答案】7.C
8.D
【知识点】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
【解析】【点评】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日益不足,众多的人口一方面带来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基数大,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负担重。人口总体特征是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极度不均,其中人口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以西人口稀疏,以东人口稠密。
7.读图表数据可知,0~14岁人口比重上升,A错误;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B错误;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C错误;城市人口的比重大幅上升,D错误。故答案为:C。
8.①实施三胎政策,不可以解决我国东西人口分布不均,故①错误。②实施三胎政策,可以增加我国的劳动储备,故②正确。③实施三胎政策消费需求提高,故③正确。④实施三胎政策,可以改善我国人口结构,故④正确。故D②③④正确。
【答案】9.A
10.C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陆上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解析】【点评】(1) 我国陆上邻国有14个: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越南、老挝、缅甸、朝鲜、印度、尼泊尔和不丹。
(2)我国的人口分界线通过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
9.读图可知, ①是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相邻;④是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相邻。②是广东省,③是湖北省,都没有陆上邻国。故A①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读图可知, ①是云南省,②是广东省,③是湖北省,④是黑龙江省。其中②广东省和③湖北省位于我国东南部,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密度较大。故C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A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中国的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A. 我国位置最北的省区是①黑龙江省,A符合题意;
B.壮族主要聚集居的省区是③广西壮族自治区,B不符合题意;
C.蒙古族主要聚居的省区是②内蒙古自治区,C不符合题意;
D.我国位置最南的省区是海南省,④是云南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位置最东的是黑龙江省,位置最西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置最南的是海南省,位置最北的是黑龙江省;邻国最多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数目最多的是云南省;人口最多的是广东省,人口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自西向东依次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12.【答案】C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
【解析】【分析】A.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A不符合题意;
B.民族分布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B不符合题意;
C.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C符合题意;
D.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91.11%。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数最多。人口在5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 藏族。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13.【答案】A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
【解析】【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平原面积较大,地势较为平坦,且主要是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定居,使得人口稠密,A正确;工商业、交通运输发达,城镇多;农业发达,生活条件好;国家鼓励西部人口向东迁移都不是自然因素,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世界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人口一般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稀疏的地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区,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和地势严峻的高原山地地区。
【答案】14.D
15.A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中国的行政区划
【解析】【点评】(1)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日益不足,众多的人口一方面带来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基数大,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负担重。人口总体特征是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极度不均,其中人口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以西人口稀疏,以东人口稠密。
(2)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云南省,各个民族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东南地区。各民族文化既互相交融,又多元发展,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关注。
14.读图分析,北京市、广东省人口密度是大于500人/平方千米;吉林省人口密度是100~300人/平方千米;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自治区,D正确;故答案为:D。
15.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节日,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A正确;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主要少数民族是回族,B错误;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主要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C错误;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主要少数民族是壮族,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6.D
17.C
18.D
【知识点】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反应的人口特点,根据材料信息理解解答即可。
(2)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经济发展需大量劳动力输入;城市就业机会多,农村就业机会相对少,有大量劳动力需外输;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教育、生活、医疗条件相对优越。农村经营规模小,个体分散,农产品农民定价能力弱。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4.4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2016年“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其目的就是为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6.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 与第六次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A.大陆地区人口总数上升,A不符合题意;
B.0—14岁人口比重上升,B不符合题意;
C.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C不符合题意;
D.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7.根据题意可知,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城市人口数已经超过乡村人口数。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包括:①城市就业机会多;②城市医疗水平高;④城市教育条件好。③乡村空气质量优属于乡村的优势。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根据题意可知,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宣布实施三孩政策,是继全面二孩政策之后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促使国家调整生育政策的原因我国已开始步入“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应该采取措施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9.【答案】A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
【解析】【分析】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A正确;中国人口分布疏密不均,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排除B;我国疆域辽阔,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无寒带,无北极圈穿过,排除C;我国疆界绵长,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相邻陆上国家有14个,排除D;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云南省,各个民族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东南地区。各民族文化既互相交融,又多元发展,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关注。
【答案】20.C
21.D
【知识点】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
【解析】【点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日益不足,众多的人口一方面带来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基数大,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负担重。人口总体特征是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极度不均,其中人口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以西人口稀疏,以东人口稠密。
20.1950年以来,实际人口增长速度先快后慢,不是直线上升,A错误;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B错误;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口增长速度降低,C正确;目前我国人口总数仍然逐年上升,D错误。故答案为:C。
21.我国实行“三孩政策”,即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该政策的实施主要目的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②④正确;“三孩政策”仍然属于计划生育,该政策不能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①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2.【答案】(1)A
(2)傣;C;昆明
(3)晋;D;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等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中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
【解析】【分析】(1)小明说的当哈尔滨太阳升起的时候,他的家乡仍是满天星斗,说明他的家乡是位于我国最西边的A新疆,是我国最后看到日出的地方。
(2)根据所学知识,图2所示的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该民族大部分分布在C表示的云南省,行政中心是昆明。
(3)根据所学知识,图1中E省区是山西省,简称是晋;D江苏省比A新疆人口更稠密的原因是江苏省地形平坦、气候更湿润、更适合人类居住;交通又更便利,经济更发达。
【点评】(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云南省,各个民族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东南地区。各民族文化既互相交融,又多元发展,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关注。
(2)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日益不足,众多的人口一方面带来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基数大,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负担重。人口总体特征是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极度不均,其中人口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以西人口稀疏,以东人口稠密。
23.【答案】(1)藏族
(2)蒙古族;壮族;广西壮族
(3)B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路线2经过西藏自治区,照片显示的民族是藏族。
(2)由图可知,路线3经过我国内蒙古高原,可见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这是蒙古族的生活景观。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相差悬殊,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约1700万,集中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3)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等56个民族,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A说法正确。我国各民族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藏族人的传统服装是藏袍,藏族的传统节日有雪顿节、大佛瞻仰节、祈祷节、望果节、展佛节、失勤节、藏历新年、朝山节、燃灯节、烧香节等,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B说法错误。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1.5%,汉族遍及全国各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8.5%,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C说法正确。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平等的含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异同,都在社会生活中,衣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我国在法律上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云南省,各个民族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各民族文化既互相交融,又多元发展,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关注。
24.【答案】(1)C;A、B、D
(2)D
(3)A
(4)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5)蒙古族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
【解析】【分析】(1)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所以汉族主要集中在图中的C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A、B、D处。(2)据图可知,A地为西北地区,主要分布着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少数民族,A错误。B地为青藏地区,我国汉族是分布最广的民族,各地都有分布,B错误。C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没有自治区分布,C错误。D地为东北地区,该地区汉族和满族、朝鲜族杂居在一块,D正确。故答案为:D。(3)据图并结合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可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最可能在图中A处。(4)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在某个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有其他民族居住。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说明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5)那达慕大会是我国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以传统体育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节日。
【点评】(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的其他55个民族人数少,统称为少数民族。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分布上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其中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行政中心为乌鲁木齐市,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占中国国土总面积近六分之一。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自北向南分布于整个自治区,属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
(5)我国的少数民族中,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如傣族的泼水节和孔雀舞,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朝鲜族的跳板,维吾尔族的手鼓舞,哈萨克族的叼羊活动,彝族的火把节,藏族的雪顿节,壮族的三月三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