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八上课时培优训练 2.3 河流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八上课时培优训练 2.3 河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31 10:47:30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八上课时培优训练 2.3 河流
一、选择题
(2023八下·东台月考) 2021年5月,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即将进入全程禁渔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黄河干流各河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河段含沙量剧增 B.②河段形成“地上河”
C.③河段流经黄土高原 D.①河段初春有凌汛
2.下列关于黄河流域开发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
A.扩大流域周边围网养殖规模
B.大量引黄灌溉,种植水稻
C.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
D.全流域投放营养物质,提高鱼类产量
【答案】1.D
2.C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河流的含沙量较小;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使得黄河含沙量剧增;黄河下游地形平坦,使得黄河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1.A、①河段为黄河上游,含沙量较小,A错误;
B、③河段形成地上河,B错误;
C、②河段流经黄土高原,C错误;
D、①河段初春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有凌汛现象,D正确。
故答案为:D
2.A、 扩大流域周边围网养殖规模 ,会大量消耗黄河的水资源,A错误;
B、 大量引黄灌溉,种植水稻 ,加剧北方地区水源短缺,B错误;
C、保护黄河水,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C正确;
D、 全流域投放营养物质,提高鱼类产量 ,污染黄河的水质,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八下·盐都月考)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0月20日在山东省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注入东海
B.水能资源仅分布在上游
C.中游凌汛严重
D.桃花峪至利津段形成“地上河”
4.关于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搭配正确的是(  )
A.荒漠化一加高、加固堤坝 B.黄河凌汛一建立自然保护区
C.地上河—修筑梯田 D.水土流失一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3.D
4.D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主要支流在中上游,最大支流为渭河,分界点是河口和桃花峪,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含沙量大,下游河床高,形成了“地上河”,上游应加强生态建设,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保持水土,下游加固大堤。
3.A.黄河注入渤海,A错误;
B.黄河的水能资源丰富,地势落差大的地方都有,B错误;
C.凌汛主要分布在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C错误;
D.桃花峪至利津为下游,该地有地上河的问题,D正确;
故答案为:D。
4.A.荒漠化应该植树种草,巩固水土,A错误;
B.黄河凌汛应该及时梳理,B错误;
C.地上河应该修建堤坝,C错误;
D.水土流失应该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水土,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3·尉氏模拟) 2022年12月20日,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投产发电,标志着我国长江上全面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下图为白鹤滩水电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白鹤滩水电站位于(  )
A.四川盆地内部 B.雅奢江与长江的交汇处
C.长江下游河段 D.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6.作为中国水利工程的新“国家名片”,白鹤滩水电站的主要作用有(  )
①航运 ②灌溉 ③发电 ④防洪 ⑤旅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7.白鹤滩水电站建设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  )
①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 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③气候寒冷,河流有凌汛 ④多风沙天气,影响施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5.D
6.C
7.A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点评】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坝址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和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境内,是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梯级开发的第二个梯级电站,具有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和发展库区通航等综合效益。
5.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鹤滩水电站位于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界处,位于四川省和云南省的交界处,位于我国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位于长江上游,该水电站所处河段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故D正确,ABC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6.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鹤难水电站的主要作用是发电,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可减少三峡入库洪水量,为长江中下游防洪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作用是防洪,③④正确;航运、灌溉、旅游效益不大,不是白鹤滩水电站的主要作用,①②⑤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7.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鹤滩水电站位于横断山区,地势阶梯交界处,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①②正确;白鹤滩水电站位于低纬度地区,河流无凌汛,③错误;白鹤滩水电站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风沙天气影响小,风沙天气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地区,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2023·新化模拟)古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描述了长江干流某河段当时的特点。下图示意长江流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白帝城位于长江的(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9.古诗句反映长江此河段,当时(  )
A.水量大 B.汛期长 C.水位低 D.流速快
10.现今,对此河段水文特征变化产生影响的工程是(  )
A.龙羊峡水电站 B.小浪底水利枢纽
C.三峡水利枢纽 D.丹江口水利枢纽
【答案】8.B
9.D
10.C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线是湖北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是江西湖口。
8.长江中游和上游的分界线是湖北宜昌,白帝城位于长江的上游,B正确。
故答案为:B
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反映的是长江流速快,很快就能到达,D正确。
故答案为:D
10.三峡水利枢纽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具有航运、灌溉等作用,对长江中游的水文特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3八下·滦州期末)读长江流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正确的是(  )
A.①水利枢纽——三门峡 B.②城市——武汉市
C.③山脉——巴颜喀拉山 D.④湖泊——鄱阳湖
12.长江干流上甲、乙两处的差异是(  )
A.甲处流速较慢 B.乙处流量较小
C.甲处水能蕴藏量较丰富 D.乙处有结冰期
【答案】11.D
12.C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解析】【点评】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东雪峰,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长江中下游地区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有“黄金水道”之称。
11.A、①是三峡水电站,A错误;
B、②是上海市,B错误;
C、③是唐古拉山脉,C错误;
D、④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D正确。
故答案为:D
12.A、甲处的地势起伏大,流速快,A错误;
B、乙处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丰富,流量大,B错误;
C、甲处地势落差大,水量大,水资源丰富,C正确;
D、乙处冬季气温在0℃以上,无结冰期,D错误。
故答案为:C
13.(2023·齐齐哈尔)黄河自古多忧患,其在中游的表现是(  )
A.荒漠化严重 B.凌汛
C.水土流失严重 D.“地上河”
【答案】C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地水土流失严重,所以中游含沙量很大;
故答案为:C。
【点评】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主要支流在中上游,最大支流为渭河,分界点是河口和桃花峪,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含沙量大,下游河床高,形成了“地上河”,上游应加强生态建设,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保持水土,下游加固大堤。
(2023·阳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十四五规划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如图示意黄河流域。据此完成各小题。
14.黄河源头所在的三江源地区被誉为(  )
A.“天府之国” B.“鱼米之乡”
C.“东方明珠” D.“中华水塔”
15.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主要来源于(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16.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是(  )
A.大力开发航运 B.陡坡开荒种地
C.禁止开采煤炭 D.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14.D
15.C
16.D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主要支流在中上游,最大支流为渭河,分界点是河口和桃花峪,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含沙量大,下游河床高,形成了“地上河”,上游应加强生态建设,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保持水土,下游加固大堤。
14.黄河的源头位于三江源地区的巴颜喀拉山脉,又被称为“中华水塔”;天府之国是四川;鱼米之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东方明珠是上海;
故答案为:D。
15.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多暴雨,雨水将大量的泥沙冲走,使得中游的泥沙含量剧增;
故答案为:C。
16.A.大力发展航运会破坏环境,A错误;
B.陡坡应该植树种草,用来巩固水土,B错误;
C.禁止开采煤炭会失去很大一部分的经济收益,完全禁止不可取,C错误;
D.退耕还林还草是最有效的治理环境的办法之一,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3·苏州) 2022年12月随着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发电。至此,金沙江下游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座大型水电站,与葛洲坝水利枢纽、三峡工程“连串成珠”,共同构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实现了“一滴水发6次电”的中国奇迹。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17.下列关于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上游河段水流平缓,多曲流
B.中游河段水量锐减,冬季断流
C.下游河段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
D.整个流域面积较小,支流稀少
18.图中水电站主要分布在(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长江各主要支流
C.我国东部内流区 D.地势阶梯交界处
【答案】17.C
18.D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17.A、长江上游河段落差大,水流湍急,多曲流,A描述错误;
B、长江中游河段支流多,降水多,水量大增,冬季不会出现断流,B描述错误;
C、长江下游河段地势低平,水流平缓,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C描述正确;
D、长江流域面积广大,支流众多,D描述错误。
故选C。
18.A、图中水电站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河段,A错误;
B、图中水电站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上,B错误;
C、图中水电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外流区,C错误;
D、图中水电站主要分布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D正确。
故选D。
(2023·临沂)《黄河保护法》于2023年4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将有效保护黄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如图为黄河流域水系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19.黄河流域甲乙丙丁四地区对应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正确的是(  )
A.甲一草地沙化一修建梯田 B.乙一水土流失一植树种草
C.丙一水体污染一跨流域调水 D.丁一洪涝灾害一修拦河坝
20.黄河水资源总量仅是长江的7%,却承担了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50多个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突出的生态矛盾,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禁止引用黄河水灌溉 B.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C.加强流域用水统一调度管理 D.加强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
【答案】19.B
20.A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形象地反映了黄河中下游河段含沙量之大。
19.A、读图可知,甲位于黄河上游三江源地区,草地沙化严重,主要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A错误;
B、乙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采取植树种草等措施,B正确;
C、丙位于黄河下游华北平原,水体污染、洪涝灾害严重,主要采取加固大堤、治理水污染等措施,C错误;
D、丁位于黄河三角洲,主要环境问题有土地盐碱化加速、湿地破坏等,可以采取保障湿地生态用水、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D错误;
故选B。
20.为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可以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流域用水统一调度管理、加强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BCD不符合题意;禁止引用黄河水灌溉,不符合实际,不利于黄河流域经济发展,A符合题意;故选A。
(2023·福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李白描述黄河和太行山的诗句。图示意黄河和太行山脉的位置,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1.“欲渡黄河冰塞川”反映黄河的水文特征是(  )
A.含沙量大 B.有结冰期 C.流量大 D.流速快
22.推测诗中情景反映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3.推测太行山脉积雪融化最早的地区位于山脉的(  )
A.南段高海拔地区 B.南段低海拔地区
C.北段高海拔地区 D.北段低海拔地区
【答案】21.B
22.A
23.B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主要支流在中上游,最大支流为渭河,分界点是河口和桃花峪,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含沙量大,下游河床高,形成了“地上河”,上游应加强生态建设,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保持水土,下游加固大堤。
21.“欲渡黄河冰塞川”的直译是想要渡过黄河但是河面结冰了,反映出了黄河有结冰期的特征;
故答案为:B。
22.黄河的结冰期在冬季,所以可能是1月;
故答案为:A。
23.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山脉的南段温度更高,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所以南面是阳面;而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山脉的南段低海拔是太行山积雪融化最早的时候;
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24.(2022八上·宾阳期中)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黄河的发源地都在A地形区   高原,向东流入   洋,从河流的流向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特征是:   。
(2)图中两条河流中,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有“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之称的是   。
(3)黄河中游主要流经B地形区   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黄河,在下游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   ”。
(4)图中C是在长江干流上建成的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水利枢纽。
【答案】(1)青藏;太平;西高东低(或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或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段状分布)
(2)长江
(3)黄土;地上河
(4)三峡(长江三峡、三峡大坝)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长江、黄河都发源于A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区,受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影响,两条河流最终向东注入太平洋,分别是我国第一大河和第二长河。
(2)长江上游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长江宜宾以下四季都可通航,航运价值高 ,有“黄金水道”之称。
(3)黄河中游主要流经B地形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大量的泥沙流入黄河,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4)图中C是在长江干流上建成的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最大的功能是防洪,还具有航运、养殖、旅游、发电等功能。
【点评】(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主要支流集中在中上游河段,最大支流是汉江,分界点为宜昌和湖口,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河道弯曲,下游水流平稳适合航运,有最大的三峡水电站,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应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加固大堤,中上游地区植树种草,下游地区退耕还林还湖。
(2)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主要支流在中上游,最大支流为渭河,分界点是河口和桃花峪,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含沙量大,下游河床高,形成了“地上河”,上游应加强生态建设,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保持水土,下游加固大堤。
(3)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导致我国大部分河流的流向都是自西向东。阶梯之间落差较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主要为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在1000米到2000米,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等,第三级阶梯在500米以下,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地形区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我国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和雪峰山,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25.(2022八上·临沂月考)“五一”期间,某学校组织八年级学生开展长江流域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根据图1、图2,帮助同学们解决其在研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1)[研学前]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   ,注入东海。
(2)结合图2,分析长江的水文特征。(从流量、汛期、结冰期等方面说明)
(3)[研学中]
第1小组发现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4)第2小组考察并了解到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
(5)第3小组通过对长江下游的水质检测发现,河水污染严重,原因是   。
(6) [研学后]
请针对本次研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治理长江的措施。
【答案】(1)长江中下游平原
(2)长江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
(3)水土流失
(4)流经平原地区, 泥沙淤积 ,降水丰富等;围湖造田,破坏植被,乱砍滥伐等
(5)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化肥的过度使用等
(6)退耕还林还草,建设水库,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等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注入东海。
(2)由图2信息可知,长江的水文特征是长江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
(3)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4)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自然原因是流经平原地区,泥沙淤积,降水丰富等;人为原因是围湖造田,破坏植被,乱砍滥伐等。
(5)长江下游的河水污染严重,原因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化肥的过度使用等。
(6)针对本次研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治理长江的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建设水库,工业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等。
【点评】(1)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依次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2) 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有径流量、水位及季节变化、含沙量、流速、汛期、结冰期、水能等,径流量大小与流域内降水量、地形、流域面积等有关;含沙量主要看流域内水量、流速及植被覆盖率等;结冰期有无或长短与气温直接相关;水能丰富与否主要看河流径流量和地势落差。
(3)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自然原因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降水丰沛,再加上雨季时间长、水量过大;人为原因主要是长江上游地区陡坡垦殖,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在中下游地区农民围湖造田,湖泊的调节洪水能力下降,致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4)长江上游的问题表现为水土流失,上游各省区应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针对上游地区存在的生态问题,我们能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林、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长江中下游的问题表现为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和水污染,尤其入海口和沿海是污染的高风险区,中下游各省区应注重打坝淤地、防灾减灾、保护环境。
26.(2021八上·普宁期中)2021年3月1日,中国首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请结合以下两图,完成问题。
(1)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分界点是   和   。
(2)试从地形和气候方面分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长江下游流经   (地形区),航运价值高,享有   的盛誉。
(4)试分析长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作用
(5)长江中游和下游洪涝灾害频繁原因
【答案】(1)宜昌;湖口
(2)地形:西高东低、落差大;气候:流经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
(3)长江中下游平原;黄金水道
(4)为长江经济带提供便利的水运、水力发电、丰富水资源
(5)自然原因: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流经区域降水丰富;人为原因:围湖造田,使湖泊蓄洪能力减弱。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长江沿江地区的人口、城市与工业
【解析】【分析】(1)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分界点是位于湖北省的宜昌和江西省的湖口。
(2)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地形方面的原因是:西高东低,穿越三级阶梯,落差大;气候方面的原因是:流经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
(3)长江下游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
(4)长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为长江经济带提供便利的水运、水力发电、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水资源等。
(5)长江中游和下游洪涝灾害频繁。自然原因是: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水流不畅、流经区域降水丰富,支流众多;人为原因是:围湖造田,使湖泊蓄洪能力减弱,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点评】(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主要支流集中在中上游河段,最大支流是汉江,分界点为宜昌和湖口,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河道弯曲,下游水流平稳适合航运,有最大的三峡水电站,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应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加固大堤,中上游地区植树种草,下游地区退耕还林还湖。
(2)长江沿江地带包括11个省级行政区,云南、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上海。长江沿江城市大都是凭借便利的航运发育起来。可以说长江是这些城市的生命线。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强大的辐射和纽带作用。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厚实,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超高创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之一。
1 / 1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八上课时培优训练 2.3 河流
一、选择题
(2023八下·东台月考) 2021年5月,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即将进入全程禁渔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黄河干流各河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河段含沙量剧增 B.②河段形成“地上河”
C.③河段流经黄土高原 D.①河段初春有凌汛
2.下列关于黄河流域开发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
A.扩大流域周边围网养殖规模
B.大量引黄灌溉,种植水稻
C.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
D.全流域投放营养物质,提高鱼类产量
(2023八下·盐都月考)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0月20日在山东省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注入东海
B.水能资源仅分布在上游
C.中游凌汛严重
D.桃花峪至利津段形成“地上河”
4.关于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搭配正确的是(  )
A.荒漠化一加高、加固堤坝 B.黄河凌汛一建立自然保护区
C.地上河—修筑梯田 D.水土流失一退耕还林、还草
(2023·尉氏模拟) 2022年12月20日,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投产发电,标志着我国长江上全面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下图为白鹤滩水电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白鹤滩水电站位于(  )
A.四川盆地内部 B.雅奢江与长江的交汇处
C.长江下游河段 D.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6.作为中国水利工程的新“国家名片”,白鹤滩水电站的主要作用有(  )
①航运 ②灌溉 ③发电 ④防洪 ⑤旅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7.白鹤滩水电站建设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  )
①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 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③气候寒冷,河流有凌汛 ④多风沙天气,影响施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新化模拟)古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描述了长江干流某河段当时的特点。下图示意长江流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白帝城位于长江的(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9.古诗句反映长江此河段,当时(  )
A.水量大 B.汛期长 C.水位低 D.流速快
10.现今,对此河段水文特征变化产生影响的工程是(  )
A.龙羊峡水电站 B.小浪底水利枢纽
C.三峡水利枢纽 D.丹江口水利枢纽
(2023八下·滦州期末)读长江流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正确的是(  )
A.①水利枢纽——三门峡 B.②城市——武汉市
C.③山脉——巴颜喀拉山 D.④湖泊——鄱阳湖
12.长江干流上甲、乙两处的差异是(  )
A.甲处流速较慢 B.乙处流量较小
C.甲处水能蕴藏量较丰富 D.乙处有结冰期
13.(2023·齐齐哈尔)黄河自古多忧患,其在中游的表现是(  )
A.荒漠化严重 B.凌汛
C.水土流失严重 D.“地上河”
(2023·阳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十四五规划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如图示意黄河流域。据此完成各小题。
14.黄河源头所在的三江源地区被誉为(  )
A.“天府之国” B.“鱼米之乡”
C.“东方明珠” D.“中华水塔”
15.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主要来源于(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16.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是(  )
A.大力开发航运 B.陡坡开荒种地
C.禁止开采煤炭 D.退耕还林还草
(2023·苏州) 2022年12月随着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发电。至此,金沙江下游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座大型水电站,与葛洲坝水利枢纽、三峡工程“连串成珠”,共同构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实现了“一滴水发6次电”的中国奇迹。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17.下列关于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上游河段水流平缓,多曲流
B.中游河段水量锐减,冬季断流
C.下游河段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
D.整个流域面积较小,支流稀少
18.图中水电站主要分布在(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长江各主要支流
C.我国东部内流区 D.地势阶梯交界处
(2023·临沂)《黄河保护法》于2023年4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将有效保护黄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如图为黄河流域水系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19.黄河流域甲乙丙丁四地区对应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正确的是(  )
A.甲一草地沙化一修建梯田 B.乙一水土流失一植树种草
C.丙一水体污染一跨流域调水 D.丁一洪涝灾害一修拦河坝
20.黄河水资源总量仅是长江的7%,却承担了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50多个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突出的生态矛盾,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禁止引用黄河水灌溉 B.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C.加强流域用水统一调度管理 D.加强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
(2023·福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李白描述黄河和太行山的诗句。图示意黄河和太行山脉的位置,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1.“欲渡黄河冰塞川”反映黄河的水文特征是(  )
A.含沙量大 B.有结冰期 C.流量大 D.流速快
22.推测诗中情景反映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3.推测太行山脉积雪融化最早的地区位于山脉的(  )
A.南段高海拔地区 B.南段低海拔地区
C.北段高海拔地区 D.北段低海拔地区
二、综合题
24.(2022八上·宾阳期中)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黄河的发源地都在A地形区   高原,向东流入   洋,从河流的流向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特征是:   。
(2)图中两条河流中,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有“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之称的是   。
(3)黄河中游主要流经B地形区   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黄河,在下游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   ”。
(4)图中C是在长江干流上建成的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水利枢纽。
25.(2022八上·临沂月考)“五一”期间,某学校组织八年级学生开展长江流域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根据图1、图2,帮助同学们解决其在研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1)[研学前]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   ,注入东海。
(2)结合图2,分析长江的水文特征。(从流量、汛期、结冰期等方面说明)
(3)[研学中]
第1小组发现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4)第2小组考察并了解到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
(5)第3小组通过对长江下游的水质检测发现,河水污染严重,原因是   。
(6) [研学后]
请针对本次研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治理长江的措施。
26.(2021八上·普宁期中)2021年3月1日,中国首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请结合以下两图,完成问题。
(1)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分界点是   和   。
(2)试从地形和气候方面分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长江下游流经   (地形区),航运价值高,享有   的盛誉。
(4)试分析长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作用
(5)长江中游和下游洪涝灾害频繁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河流的含沙量较小;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使得黄河含沙量剧增;黄河下游地形平坦,使得黄河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1.A、①河段为黄河上游,含沙量较小,A错误;
B、③河段形成地上河,B错误;
C、②河段流经黄土高原,C错误;
D、①河段初春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有凌汛现象,D正确。
故答案为:D
2.A、 扩大流域周边围网养殖规模 ,会大量消耗黄河的水资源,A错误;
B、 大量引黄灌溉,种植水稻 ,加剧北方地区水源短缺,B错误;
C、保护黄河水,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C正确;
D、 全流域投放营养物质,提高鱼类产量 ,污染黄河的水质,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3.D
4.D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主要支流在中上游,最大支流为渭河,分界点是河口和桃花峪,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含沙量大,下游河床高,形成了“地上河”,上游应加强生态建设,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保持水土,下游加固大堤。
3.A.黄河注入渤海,A错误;
B.黄河的水能资源丰富,地势落差大的地方都有,B错误;
C.凌汛主要分布在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C错误;
D.桃花峪至利津为下游,该地有地上河的问题,D正确;
故答案为:D。
4.A.荒漠化应该植树种草,巩固水土,A错误;
B.黄河凌汛应该及时梳理,B错误;
C.地上河应该修建堤坝,C错误;
D.水土流失应该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水土,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5.D
6.C
7.A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点评】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坝址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和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境内,是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梯级开发的第二个梯级电站,具有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和发展库区通航等综合效益。
5.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鹤滩水电站位于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界处,位于四川省和云南省的交界处,位于我国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位于长江上游,该水电站所处河段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故D正确,ABC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6.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鹤难水电站的主要作用是发电,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可减少三峡入库洪水量,为长江中下游防洪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作用是防洪,③④正确;航运、灌溉、旅游效益不大,不是白鹤滩水电站的主要作用,①②⑤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7.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鹤滩水电站位于横断山区,地势阶梯交界处,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①②正确;白鹤滩水电站位于低纬度地区,河流无凌汛,③错误;白鹤滩水电站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风沙天气影响小,风沙天气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地区,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8.B
9.D
10.C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线是湖北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是江西湖口。
8.长江中游和上游的分界线是湖北宜昌,白帝城位于长江的上游,B正确。
故答案为:B
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反映的是长江流速快,很快就能到达,D正确。
故答案为:D
10.三峡水利枢纽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具有航运、灌溉等作用,对长江中游的水文特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11.D
12.C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解析】【点评】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东雪峰,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长江中下游地区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有“黄金水道”之称。
11.A、①是三峡水电站,A错误;
B、②是上海市,B错误;
C、③是唐古拉山脉,C错误;
D、④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D正确。
故答案为:D
12.A、甲处的地势起伏大,流速快,A错误;
B、乙处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丰富,流量大,B错误;
C、甲处地势落差大,水量大,水资源丰富,C正确;
D、乙处冬季气温在0℃以上,无结冰期,D错误。
故答案为:C
13.【答案】C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地水土流失严重,所以中游含沙量很大;
故答案为:C。
【点评】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主要支流在中上游,最大支流为渭河,分界点是河口和桃花峪,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含沙量大,下游河床高,形成了“地上河”,上游应加强生态建设,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保持水土,下游加固大堤。
【答案】14.D
15.C
16.D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主要支流在中上游,最大支流为渭河,分界点是河口和桃花峪,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含沙量大,下游河床高,形成了“地上河”,上游应加强生态建设,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保持水土,下游加固大堤。
14.黄河的源头位于三江源地区的巴颜喀拉山脉,又被称为“中华水塔”;天府之国是四川;鱼米之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东方明珠是上海;
故答案为:D。
15.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多暴雨,雨水将大量的泥沙冲走,使得中游的泥沙含量剧增;
故答案为:C。
16.A.大力发展航运会破坏环境,A错误;
B.陡坡应该植树种草,用来巩固水土,B错误;
C.禁止开采煤炭会失去很大一部分的经济收益,完全禁止不可取,C错误;
D.退耕还林还草是最有效的治理环境的办法之一,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7.C
18.D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17.A、长江上游河段落差大,水流湍急,多曲流,A描述错误;
B、长江中游河段支流多,降水多,水量大增,冬季不会出现断流,B描述错误;
C、长江下游河段地势低平,水流平缓,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C描述正确;
D、长江流域面积广大,支流众多,D描述错误。
故选C。
18.A、图中水电站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河段,A错误;
B、图中水电站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上,B错误;
C、图中水电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外流区,C错误;
D、图中水电站主要分布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D正确。
故选D。
【答案】19.B
20.A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形象地反映了黄河中下游河段含沙量之大。
19.A、读图可知,甲位于黄河上游三江源地区,草地沙化严重,主要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A错误;
B、乙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采取植树种草等措施,B正确;
C、丙位于黄河下游华北平原,水体污染、洪涝灾害严重,主要采取加固大堤、治理水污染等措施,C错误;
D、丁位于黄河三角洲,主要环境问题有土地盐碱化加速、湿地破坏等,可以采取保障湿地生态用水、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D错误;
故选B。
20.为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可以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流域用水统一调度管理、加强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BCD不符合题意;禁止引用黄河水灌溉,不符合实际,不利于黄河流域经济发展,A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21.B
22.A
23.B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主要支流在中上游,最大支流为渭河,分界点是河口和桃花峪,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含沙量大,下游河床高,形成了“地上河”,上游应加强生态建设,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保持水土,下游加固大堤。
21.“欲渡黄河冰塞川”的直译是想要渡过黄河但是河面结冰了,反映出了黄河有结冰期的特征;
故答案为:B。
22.黄河的结冰期在冬季,所以可能是1月;
故答案为:A。
23.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山脉的南段温度更高,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所以南面是阳面;而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山脉的南段低海拔是太行山积雪融化最早的时候;
故答案为:B。
24.【答案】(1)青藏;太平;西高东低(或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或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段状分布)
(2)长江
(3)黄土;地上河
(4)三峡(长江三峡、三峡大坝)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长江、黄河都发源于A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区,受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影响,两条河流最终向东注入太平洋,分别是我国第一大河和第二长河。
(2)长江上游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长江宜宾以下四季都可通航,航运价值高 ,有“黄金水道”之称。
(3)黄河中游主要流经B地形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大量的泥沙流入黄河,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4)图中C是在长江干流上建成的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最大的功能是防洪,还具有航运、养殖、旅游、发电等功能。
【点评】(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主要支流集中在中上游河段,最大支流是汉江,分界点为宜昌和湖口,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河道弯曲,下游水流平稳适合航运,有最大的三峡水电站,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应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加固大堤,中上游地区植树种草,下游地区退耕还林还湖。
(2)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主要支流在中上游,最大支流为渭河,分界点是河口和桃花峪,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含沙量大,下游河床高,形成了“地上河”,上游应加强生态建设,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保持水土,下游加固大堤。
(3)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导致我国大部分河流的流向都是自西向东。阶梯之间落差较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主要为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在1000米到2000米,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等,第三级阶梯在500米以下,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地形区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我国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和雪峰山,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25.【答案】(1)长江中下游平原
(2)长江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
(3)水土流失
(4)流经平原地区, 泥沙淤积 ,降水丰富等;围湖造田,破坏植被,乱砍滥伐等
(5)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化肥的过度使用等
(6)退耕还林还草,建设水库,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等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注入东海。
(2)由图2信息可知,长江的水文特征是长江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
(3)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4)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自然原因是流经平原地区,泥沙淤积,降水丰富等;人为原因是围湖造田,破坏植被,乱砍滥伐等。
(5)长江下游的河水污染严重,原因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化肥的过度使用等。
(6)针对本次研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治理长江的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建设水库,工业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等。
【点评】(1)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依次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2) 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有径流量、水位及季节变化、含沙量、流速、汛期、结冰期、水能等,径流量大小与流域内降水量、地形、流域面积等有关;含沙量主要看流域内水量、流速及植被覆盖率等;结冰期有无或长短与气温直接相关;水能丰富与否主要看河流径流量和地势落差。
(3)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自然原因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降水丰沛,再加上雨季时间长、水量过大;人为原因主要是长江上游地区陡坡垦殖,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在中下游地区农民围湖造田,湖泊的调节洪水能力下降,致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4)长江上游的问题表现为水土流失,上游各省区应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针对上游地区存在的生态问题,我们能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林、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长江中下游的问题表现为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和水污染,尤其入海口和沿海是污染的高风险区,中下游各省区应注重打坝淤地、防灾减灾、保护环境。
26.【答案】(1)宜昌;湖口
(2)地形:西高东低、落差大;气候:流经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
(3)长江中下游平原;黄金水道
(4)为长江经济带提供便利的水运、水力发电、丰富水资源
(5)自然原因: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流经区域降水丰富;人为原因:围湖造田,使湖泊蓄洪能力减弱。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长江沿江地区的人口、城市与工业
【解析】【分析】(1)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分界点是位于湖北省的宜昌和江西省的湖口。
(2)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地形方面的原因是:西高东低,穿越三级阶梯,落差大;气候方面的原因是:流经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
(3)长江下游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
(4)长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为长江经济带提供便利的水运、水力发电、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水资源等。
(5)长江中游和下游洪涝灾害频繁。自然原因是: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水流不畅、流经区域降水丰富,支流众多;人为原因是:围湖造田,使湖泊蓄洪能力减弱,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点评】(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主要支流集中在中上游河段,最大支流是汉江,分界点为宜昌和湖口,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河道弯曲,下游水流平稳适合航运,有最大的三峡水电站,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应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加固大堤,中上游地区植树种草,下游地区退耕还林还湖。
(2)长江沿江地带包括11个省级行政区,云南、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上海。长江沿江城市大都是凭借便利的航运发育起来。可以说长江是这些城市的生命线。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强大的辐射和纽带作用。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厚实,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超高创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之一。
1 / 1